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20只实验山羊每日按10 g/kg·w剂量通过永久性瘤胃瘘管投喂冰川棘豆,观察实验山羊临床症状.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后,解剖实验山羊,并取实质性器官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研究冰川棘豆对实验山羊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实验山羊在试验第15~18天出现轻度中毒症状,试验第33 ~39天出现重度中毒症状.肝脏、脾脏、大脑、小脑、肺脏、肾脏等实质性器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空泡变性,尤以小脑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对犊牛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用10日龄奶犊牛20头,随机分到4个日粮处理组,进行为期30d的饲养试验.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mg/d、200mg/d、400mg/d、600mg/d的壳聚糖.结果表明:600mg/d壳聚糖组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了血清中TC含量(P〈0.05);在试验第20d和30d天,600mg/d壳聚糖组相比对照组降低了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3.
利用光镜对大型艾美耳球虫感染与周龄无球虫兔致病性进行了研究。实验兔在不同剂量组及天数下扑杀,取材并观察。结果表明,病兔出现厌食、体重下降、腹泻,严重时有血便等临床症状。10~5,10~6卵囊组4~8 d 体重下降很明显,并有死亡。各症状从感染后第4 d 开始出现,第9 d 开始恢复。潜在期的为6~8 d。组织学可见 E.magna 主要寄生在空肠后段,回肠及盲肠尖部。绒毛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隐窝不同程度的拉长。10~5,10~6卵囊组5~9 d 时绒毛部分剥脱,隐窝暴露。这些变化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充血、出血及炎性细胞浸润。肝脏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感染后11 d 绒毛开始恢复,19 d 时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卵囊分离技术,用30只7~10日龄无球虫美国七彩山鸡分离纯化环颈雉艾美尔球虫卵囊.75只3周龄无球虫山鸡随机分为四组,第1,2,3组每只山鸡分别经口接种9070,5.0×10~4,9.98×10~4个孢子化环颈雉艾美尔球虫卵囊,第4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感染组在感染后第4d 出现临床症状,第6d 出现血便,第7d 第2,3组开始出现死亡,死亡率分别为19%和40%.大体剖检病变以盲肠病变最为显著,表现为盲肠粘膜中前期出血,中后期盲肠短缩,粘膜部分脱落,肠壁变薄或增厚,肠内形成干酪样肠核,肠壁上  相似文献   

5.
施锌量对吉林省中部地区水稻生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吉林省中部地区的水稻土为试验土壤,研究了锌对晚熟粳稻品种“农大3号”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锌水平在300mg/kg以下时,水稻株高增加2.4~6.9cm,单株分蘖数增加1.7~9.7个,叶片数增加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提前约5d;施锌水平大于500mg/kg时,水稻株高降低11.2~13.4cm,分蘖数减少4.6个,叶片数减少17.6~48.3片,最多叶片数出现的时间晚约10d,产量降低4.91%~43.40%,而且穗分化推迟,使水稻的生育期延长约5d。  相似文献   

6.
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食两用型芝麻新品种冀黑芝1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定株观测,分析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冀黑芝1号出苗后28~72d茎生长速度较快,其中,出苗后34~43d(即初花至盛花)茎日增长量最大(4.09cm),是整个生育期生长最快的阶段。从出苗至第1对真叶出现需要8d,之后叶片出现所需天数呈递减趋势,第10对真叶后1d分生1对真叶。叶面积系数变化趋势与茎生长规律一致,前期叶面积系数较小,盛花期达到最大(6.12),盛花期后又逐渐减小,成熟期叶面积系数维持在2.05,保留15对功能叶。始花后9d进入盛花期,日开花5.4—12.6朵/株,盛花期持续30d左右,该期开花量占总花量的84.8%,盛花后开花量迅速减少,日开花量维持在0.2~2.2朵/株。下部节位蕾从现蕾至开花需要6d,上部节位蕾需要3~4d。  相似文献   

7.
用50%吡蚜·异丙威WP450g/hm^2,600g/hm^2,750g/hm^2,与25%吡蚜酮wP300g/hm^2进行防治水稻褐飞虱效果对比。试验期间观察,各药剂处理区与空白对照区内水稻生长正常,未出现不良影响,试验药剂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周围蜘蛛、黑肩绿盲蝽等天敌影响不明显。但5o%吡蚜·异丙威WP600~750g/hm^2防治水稻褐飞虱有更好的防效,药后1d的防效可达67.13%~67.25%,药后3d的防效可达73.48%~75.16%,药后10d防效可达87.1%~90.73%,对水稻安全。  相似文献   

8.
王露  吴中军  刘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4,(4):974-975,995
[目的]为了解IBA对其他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外加不同浓度的IBA溶液对百合切花进行瓶插处理,采用ELISA方法测定不同时间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处理组在第8天明显提高LAA的含量,处理组(40mg/L)与ABA在4~10d表现出协同作用,处理组(60mg/L)提前GAs峰值出现的时间,处理组(20、40、80mg/L)在4~10d抑制JA的生成。[结论]高浓度IBA对IAA、ABA的影响较大,对GA3JA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黄花棘豆中毒后绵羊血清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方法]给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8只绵羊按照每日允许摄入量为10g/(kg.mb)来投服黄花棘豆,研究试验性黄花棘豆中毒后各时期绵羊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变化。[结果]饲喂黄花棘豆粉后,全部试验羊在第16~18天出现中毒症状,第25~28天出现严重中毒症状。第28天采血后停止投服黄花棘豆,试验羊中毒症状在2周内全部消失。整个试验期间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而白蛋白含量在第21天和第28天显著降低(P<0.05)。[结论]该试验中黄花棘豆的主要有毒成分为吲哚兹啶生物碱。  相似文献   

10.
戊唑醇45%悬浮剂试验结果表明:用10、15、20ml/667m^2防治水稻纹枯病,第2次施药后10d防效分别为8642%、9060%、93.71%。  相似文献   

11.
WNT7A and β-catenin localisations and roles in regulating periimplantation ovine conceptus development under natural estrous conditions have been elaborated.However,their locations and expression patterns have not been reported under induction of oestrus.The localisation,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WNT7A and β-catenin in the uterine tissues of the early pregnant and non-pregnant sheep on days 10,12,14,16 and 18 following artificial induction of oestru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in situ hybridisation,real-time RT-PCR,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ting methods.WNT7A and β-catenin mRNA and protein were both restricted to the apical surfaces of the uterine luminal epithelium (LE) and glandular epithelium (GE).In pregnant sheep,protein localisation of WNT7A and β-catenin was observed both in the endometrial LE and GE.Their staining presented on day 10,increased between day 12 and day 16,and decreased on day 18.WNT7A and β-cateni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creased ini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from day 10 to day 18,peaking on day 16,and β-catenin reaching a peak on day 18 in the uterine tissues of pregnant sheep (p0.05).By contrast,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WNT7A and β-cateni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were observed from day 10 to day 18 of the oestrus cycle in the uterine tissues of non-pregnant sheep (p0.05).Additionally,WNT7A and β-catenin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in the uterine tissues of the early pregnant shee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non-pregnant sheep (p0.05).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with WNT7A increased the mRNA expressions of β-catenin,c-myc and Cyclin D1.These results provided an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periimplantation ovine conceptus development under induction of oestrus.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反刍动物产品中CLA含量寻找植物油的有效添加模式,研究以植物油调控的相同亚油酸水平日粮对绵羊瘤胃液脂肪酸动态变化和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取4只雄性、健康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绵羊(东北半细毛羊×陶赛特羊),体重(40±1 kg),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研究不添加油脂组(CK组)、添加4%花生油(PO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讨理想氨基酸模式下,不同粗蛋白质水平的日粮对泌乳母猪生产性能、血清指标和乳汁氨基酸含量的影响.选用3-6胎次、体况相似、预产期相近的60头长大二元杂交母猪,随机分成4个组,每组15头母猪,分别饲喂粗蛋白质18%(对照组)和粗蛋白质17%(试验1组)、16%(试验2组)、15%(试验3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的日粮,试验期从妊娠110天到哺乳期21天结束.结果表明:日粮蛋白质水平对母猪泌乳期日均采食量、体重损失、断奶后发情间隔、仔猪哺乳期窝增重和平均日增重的影响不显著(P>0.05);母猪血清和乳汁游离氨基酸含量处理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15%蛋白组和16%蛋白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18%蛋白组(P<0.05).  相似文献   

14.
育肥中后期杜泊羊湖羊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参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杜湖杂交F1代公羊确定育肥中后期的能量需要量参数,为该品种绵羊能量这一营养指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采用比较屠宰法,将能量需要量解析为维持能量需要量和生长能量需要量,采用代谢能和净能两个指标体系进行测定。试验选用体重为35 kg左右的杜湖杂交F1代公羊42只,其中的30只试验羊用于比较屠宰试验,将试验羊随机分为自由采食组、低限饲组和高限饲组3个采食量水平,使其日增重分别达到350、150和0 g,分别在试验第1天(6只)、自由采食组羊体重分别达到43 kg(6只)和50 kg(18只)时分3批进行屠宰,以便得到试验羊的体能量沉积量。另外,12只羊用于消化代谢试验,同样按上述采食量水平随机分为3组,利用推荐公式对试验羊的甲烷产量和产热量进行预测,并以此计算得到代谢能摄入量分别10.69、11.99和12.33 MJ(每采食1 kg日粮的代谢能摄入量)。【结果】维持净能(net energy for maintenance,NEm)需要量为271.6 kJ•kg-0.75, 代谢能维持效率为0.66;维持代谢能(metabolizable energy for maintenance,MEm)需要量为413.7 kJ•kg-0.75;35-50 kg日增重100-350 g的生长净能需要量为0.81-3.12 MJ•d-1;35-50 kg日增重100-400 g的生长代谢能需要量为1.47-5.38 MJ•d-1,代谢能生长效率为0.55。【结论】较为系统地得到了35-50 kg杜湖杂交F1代公羊能量需要量指标,其中包括维持净能、维持代谢能、生长净能和生长代谢能,与国内外肉羊营养需要量的研究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5.
绵羊肌肉生长激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选取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石河子市紫泥泉种羊场的2、30、60、90和120日龄的雄性哈萨克羊和新疆细毛羊各6只(120日龄的只有新疆细毛羊),共计54只,测体重后屠宰,采取背最长肌,立即置于液氮中速冻,-70℃保存。  相似文献   

16.
牛、羊、猪人工感染口蹄疫病毒3ABC抗体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口蹄疫病毒(FMDV)3ABC抗体间接ELISA方法(3ABC-I-ELISA),检测了接种病毒牛、羊、猪和同居牛、羊、猪FMDV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的变化.实验表明,4头牛在舌面接种感染FMDV 48 h后全数发病,第3天即出现可疑的3ABC抗体,第5天检测到阳性的3ABC抗体,至第8天3ABC抗体全部为阳性;10头同居牛(分别与接种感染猪和羊同居)在同居第7天时未检出3ABC抗体,在同居第15天时,3ABC抗体阳性率仅为30%;肌肉接种病毒羊3ABC抗体产生时间与接种病毒牛一致.同居羊在同居后第8天开始产生3ABC抗体,至第15天时所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3ABC抗体全部为阳性.猪无论是肌肉注射感染还是同居感染,其3ABC抗体与临床症状均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发病猪最早可于接种病毒后第7天检测到可疑的3ABC抗体,至第15天均为阳性.牛、羊和猪均存在隐性感染的情况,即未出现临床症状,但3ABC抗体为阳性.  相似文献   

17.
张春桃  马涛  屠焰  刁其玉 《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8):3664-3674
【目的】生物钟系统普遍存在于生命体的各级水平,与动物本身的消化生理及生长性能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联。试验探讨了昼夜节律与湖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养分消化代谢的关联,以期为提高育肥羊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的利用率提供依据。【方法】选用体重为(21.57±0.77) kg健康湖羊45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每组15只,各处理组采用相同的精料补充料和粗料。3个处理分别设置为:白天处理组(DH),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70%+日总粗料的30%;晚上处理组(DL),即早上饲喂日总精料的30%+日总粗料的70%;对照组(CON),即早上和晚上各饲喂日总精料的50%+日总粗料的50%。饲喂两个月后,进行消化代谢试验。采用全收粪、尿法用于测定养分表观消化率和代谢率。饲养试验结束后,分别于晨饲前两小时和晚饲前2h,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样本用于相关指标测定。【结果】(1)试验羊只的日增重DH组为215.00g,进食量低于DL组和CON组,饲料转化比最优,为5.35,分别优于其他2组11.19%和16.04%。(2)与CON相比,DH组羊只干物质(DM)、有机物(O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绵羊生长性能和瘤胃发酵的影响,为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在肉羊饲粮中的合理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用48只4月龄、体重相近(22.96±2.00)kg、健康的杜泊×小尾寒羊杂交F1代公羔,根据饲喂添加剂不同随机分为4组:D(对照组,两种菌均不添加);D1(酿酒酵母,6×1010CFU/kg);D2(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D3(酿酒酵母6×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2×1010CFU/kg),每组12只羊,试验期共75 d,前15 d为适应期,正饲期60d。试验羊每天分别于08:00和18:00进行饲喂,自由采食和饮水。正饲期内每天准确称量记录每只试验羊的喂料量和剩料量,并在第1、30、60 天晨饲前对试验羊进行称重,计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ADG)及料重比(F/G)。试验结束当天08:00正常饲喂试验羊,3 h后采集瘤胃液,测定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以及功能微生物。【结果】1)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试验羊的初始体重和终末体重及平均采食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ADG显著高于D组(P<0.05),D3组的F/G显著低于D组(P<0.05),D1和D2组的F/G差异不显著(P>0.05);2)饲粮中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瘤胃液pH、丁酸浓度及乙丙比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D3组的NH3-N浓度显著低于D组(P<0.05),TVFA和丙酸浓度显著高于D组(P<0.05),且D3组与D1和D2组均差异不显著(P>0.05),D3和D2组的乙酸浓度显著高于D1与D组(P<0.05);3)D3组的β-葡萄糖苷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与D组无显著差异(P>0.05)。D3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D和D2组(P<0.05),与D1组差异不显著(P>0.05),D1和D2组的β-葡萄糖苷酶、果胶酶、羟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活性均差异不显著(P>0.05);4)添加酿酒酵母和地衣芽孢杆菌对黄色瘤胃球菌、栖瘤胃普雷沃氏菌、嗜淀粉瘤胃杆菌和原虫数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D3组的溶纤维丁酸弧菌数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白色瘤胃球菌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显著高于D组(P<0.05),但与D1和D2组差异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产甲烷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其中D3组最低。【结论】饲粮中添加6×1010CFU/kg酿酒酵母和2×1010CFU/kg地衣芽孢杆菌均会对绵羊瘤胃发酵产生积极影响,提高了瘤胃消化酶的活性,增加了瘤胃有益菌的数量,且二者组合饲喂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研究开食料补饲日龄对‘湖羊’羔羊体尺、屠宰性能及内脏发育的影响,旨在确定‘湖羊’羔羊适宜的开食料补饲时间.【方法】试验选用78只出生体质量接近(3.41±0.25)kg的‘湖羊’公羔,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7d补饲组和42d补饲组,2组均在第56天断奶.第0、14、28、42、56、70、84天测定羔羊体质量、体尺、宰前活质量、胴体质量和内脏质量,并计算屠宰率.【结果】7d补饲组羊羔第84天体高、第14天和第42天胸围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56天宰前活质量7d补饲组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94),且第84天胴体质量和宰前活质量均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28天屠宰率42d补饲组有高于7d补饲组的趋势(P=0.072),第42天显著高于7d补饲组(P0.05),而第84天屠宰率7d补饲组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56);3)7d补饲组第42天肝脏质量显著高于42d补饲组(P0.05),第84天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85);7d补饲组第42天肾脏和第56天胰腺有高于42d补饲组的趋势(P=0.095;P=0.079).【结论】此试验中,第56天断奶条件下,7d补饲比42d补饲更利于‘湖羊’羔羊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肉羊体脂脂肪酸是影响肉品风味和膻味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HP6890型气相色谱仪,对2个年龄阶段滩羊的肾脏脂肪、背膘脂肪和尾部脂肪做了测定,分析了滩羊的三个不同部位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特点,以及决定滩羊肉脂肪组织风味的主要因素。从分析结果中可知,滩羊脂肪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即豆寇酸(14:0)、软脂酸(16:0)、硬脂酸(18:0)、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等6种脂肪酸的累计组成占总脂肪酸的88.37 %~97.41 %。其中除豆寇酸(14:0)和硬脂酸(18:0)组成在年龄间差异显著外(P<0.05),其它脂肪酸含量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