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宁夏春小麦干热风危害的光谱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遥感监测春小麦干热风受害程度,在春小麦发生干热风前后,利用Unispec-SC单通道光谱仪测定了春小麦群体不同干热风受害程度的高光谱。对光谱进行重采样,获得了不同干热风危害程度的光谱响应曲线。结合春小麦炸芒率、千粒质量等田间调查,对干热风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研究了不同危害程度的高光谱特征。按照EOSMODIS可见光通道的波谱范围,构建了RVI、NDVI等多种指数。通过显著性分析,建立了判定春小麦干热风等级的高光谱植被指数指标和判别方程。结果表明,春小麦不同干热风受害程度的反射光谱差异明显。随着春小麦干热风的加重,近红外平台降低,红谷抬高,红边斜率下降,红边位置向短波方向移动。RVI、NDVI、PVI、红边植被指数NDVIRededge和红边位置λrep均与春小麦干热风受害等级关系极显著。模拟EOSMODIS相应通道值合成的RVI、NDVI指数能反映出不同干热风危害程度,NDVI指数比RVI指数反映更明显。研究表明利用EOS MODIS遥感资料可以分辨出大面积春小麦干热风受害程度,这为开展春小麦干热风危害的遥感监测评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稀土镧对镉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培法研究了重金属Cd对玉米幼苗的胁迫伤害及稀土La对Cd伤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在Cd胁迫伤害下,玉米幼苗生长受到抑制,主要表现为株高、主根长下降,叶面积锐减,茎叶、根的鲜重以及干重明显下降,随着Cd胁迫浓度的增加,玉米幼苗受伤害程度趋向严重。在玉米幼苗上喷施适量浓度LaCl3(20mg/L),能缓解Cd对玉米幼苗生长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陈因  方大惟 《核农学报》1993,7(4):237-242
正常培养液中NaCl浓度增高时,蓝藻固氮活性下降,对氧的敏感度增大,氧浓度愈高,敏感度愈大。分子氢可以削弱或消除氧对固氮酶活性的抑制,其良好效应主要表现在固氮反应初期。 添加光合抑制剂、CO_2、N_2,以及在厌氧条件下,氢对NaCl胁迫下受氧伤害蓝藻固氮酶活性的保护效应低于对正常生长蓝藻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小麦干热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干热风气象指标的研究“指标”是干热风预报、区划、防御的尺度和依据,是研究干热风的技术关键。经研究提出一套中国北方高温低湿型和雨后热枯两种类型的小麦干热风气象指标系统,这里只介绍前者。指标因子的确定,是依据两类型干热风都是在高温、低湿、一定风力的胁迫下使小  相似文献   

5.
高温和干热风是我区小麦生育后期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因此,研究干热风发生的气象条件,危害的生理机制,预防措施及其理论根据,对保证小麦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干热风是由高温、低湿和伴有一定风力所组成。鉴于在自然条件下不是每年都发生干热风,也不是年年都发生不同强度等级的干热风,为了增加机迂,加快研究进度,缩短试验年限,我们于1978年开始在田间进行人工模拟干热风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6.
长治小麦干热风预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长治市主要麦区的5个代表县(市)1977-2006年每年6月1-20日逐日最高气温、14:00相对湿度和风速资料进行统计,发现在分析期内当地曾出现过30次小麦干热风天气过程。通过对这30次干热风过程中的500hPa环流形势、850hPa温度与湿度场的配置及地面气压场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干热风天气过程的500hPa环流形势主要有两槽一脊、西北气流、一槽一脊和东亚大槽四种标志型天气模型;地面气压场中,河套地区处于宽广的暖低压控制;850hPa天气图上,105°E-117°E、32°N-40°N范围存在明显的干暖区,且轻重干热风天气过程取决于850hPa干暖区的强度。应用欧洲中心及中国T213、T639数值预报产品与标志型天气模型及850hPa干暖区指标相结合,成功地对2009年6月1-3日出现的干热风天气过程进行了试报,获得了较好的预报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47年来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灾害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林  张志红  常军 《中国农业气象》2011,32(3):456-460,465
根据冬小麦干热风的国家气象行业标准,利用河南省118个观测站1961-2007年历年冬小麦生长后期的逐日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当地冬小麦高温低湿型干热风灾害的成灾范围、发生频率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7a来,与河南省冬小麦干热风密切相关的14:00风速显著减小,并在1983年前后发生了气候突变,其它气象因子变化不明显;在干热风灾害整体减弱的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等级干热风发生范围与天数均趋于增加,尤其是轻干热风涉及的台站占总台站的比例每年递增达2.01个百分点,发生天数每年递增达0.07d;按照30a滑动平均统计,各等级干热风灾害的频率总体上是降低的,但最近30a又有反弹趋势。  相似文献   

8.
利用自主研制的可移动式干热风发生模拟装置,对耐高温小麦品种济麦22于花后13d(灌浆中期M)和23d(灌浆后期L)进行连续两天的干热风胁迫,设置重度干热风(S)和轻度干热风(M)2个胁迫水平,以明确不同时期和不同等级的干热风灾害对小麦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分布特征的影响,及其与干热风胁迫程度的关系,为干热风灾害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主茎穗和分蘖穗小穗位和粒位粒重均呈现先升后降的二次曲线变化。干热风胁迫会引起小麦穗部小穗位和粒位粒重的降低,表现为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引起小麦穗下部和上部穗粒位总粒重显著降低,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呈现第3粒位(G3)>第1粒位(G1)>第2粒位(G2);灌浆后期胁迫则主要危害小麦穗下部和中部,对小麦粒位粒重的危害表现为G3>G2>G1。初步分析认为,在本模拟试验条件下,灌浆中期干热风引起小麦分蘖穗粒重显著降低,灌浆后期对主茎穗粒重影响更大;灌浆中期和后期干热风胁迫下,小麦G3位粒重减小最为明显。灌浆中期干热风胁迫对小麦粒重的影响大于后期,重度干热风胁迫大于轻度干热风。  相似文献   

9.
干热风是小麦生长后期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在我国北方麦区,尤其是地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常有发生。为了探索干热风危害小麦的原因、关键期、指标及其危害的规律,以便为干热风区划、预报及防御提供依据,故进行了这项试验。  相似文献   

10.
<正> 1975~1978年,由河南省气象局主持,组织部分台站和农科所,农学院参加的干热风防御措施研究协作组,对喷洒磷酸二氢钾防御小麦干热风的作用进行协作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从1979年开始,由河南省农业厅、省气象局、省民航局等单位参加,共同组成“小麦叶面喷洒激素防御干热风示范推广协作组”,在全省范围内采用了飞机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海拔对干热河谷地区土壤理化性质及可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四川省宁南县金沙江下游的河谷地带为研究区域,选择不同海拔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不同海拔下的土壤可蚀性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干热河谷区,海拔对土壤理化性质、机械组成、可蚀性影响显著。在低海拔干热风影响较大的区域,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理化性质逐步改善;海拔1 005 m以上地区,干热风影响减弱,土壤理化性质和可蚀性出现转折点,其中理化性质有所降低并趋于稳定,可蚀性显著降低,抗蚀性能显著增强;海拔1 235~1 400 m之间可以作为干热风影响的过渡区,海拔1 500 m以上干热风影响基本消失,植被类型发生变化,土壤可蚀性明显降低,抗蚀性能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干热风是影响土壤可蚀性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从水土保持角度出发,在该地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干热风的影响,以提高土地抵抗侵蚀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干热风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同时该区农业用水资源严重短缺,为缓解灌溉水资源不足,华北地区开展了微咸水灌溉应用技术,而微咸水灌溉对冬小麦抗干热风能力的影响尚无定论。为此,在中国科学院禹城综合试验站设置1 g·L–1(淡水对照)、3 g·L–1和5 g·L–1 3个矿化度微咸水在返青—拔节期和开花—灌浆期分别对冬小麦进行灌溉处理,在灌浆期进行干热风模拟试验,观测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生理参数。综合4年(2016—2019年)4次试验结果,发现:1)与1 g·L–1矿化度微咸水灌溉相比, 3 g·L–1和5 g·L–1矿化度微咸水灌溉可以显著降低冬小麦叶片光合速率32.2%和59.3%、蒸腾速率29.2%和51.9%、气孔导度30.7%和54.8%。2)干热风可以显著降低叶片光合速率35.4%~86.6%、蒸腾速率35.6%~67.5%、气孔导度36.4%~69.4%。3)在1 g·L–1、3 g·L–1和5 g·L–1矿化度微咸水灌溉下,叶片光合速率干热风胁迫指数4年均值分别为0.55、0.45和0.74;叶片标准化蒸腾速率(蒸腾速率/水汽压饱和差)热风胁迫指数4年均值分别为0.54、0.26和0.41;气孔导度干热风胁迫指数4年均值分别为0.56、0.28和0.43。这些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的生理胁迫作用与干热风的生理胁迫作用对叶片光合蒸腾和气孔行为产生的影响具有相似性;2)3g·L–1矿化度微咸水灌溉比淡水提高了叶片对干热风的生理适应能力,证明适量微咸水灌溉可以提高冬小麦叶片适应干热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 ,由于气候异常或干热风 ,使冬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大幅度下降 ,但较高的肥力水平及合理的施肥技术对稳定千粒重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施 ,后期补氮及后期喷施KH2 PO4 和叶面肥对于提高千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南方稻区,早稻开花时正值盛夏,常给早稻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如遇35℃以上高温,往往不实率较高,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因此,高温是南方稻区农业生产能否增产、稳产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通过水稻花期高温伤害的模拟试验,摸  相似文献   

15.
用5-氮胞苷(5-azaC)处理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恢复系“明恢63”、“密阳46”和“特青2号”成熟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当5-azaC浓度为0.1mmol/L时,愈伤组织的增殖明显受抑;当5-azaC浓度达1.0mmol/L时,愈伤组织增殖率下降50%以上;5-azaC浓度提高到1.5mmol/L时,愈伤组织增殖率仅及对照的20%。分化阶段愈伤组织对5-azaC更敏感,当5-azaC的浓度为0.02mmol/L时,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明显下降,且随5-azaC浓度的增加,再分化率也显著下降,当5-azaC的浓度为0.2mmol/L时,各试验品种的愈伤组织的再分化力完全受抑,不能分化出幼苗。经5-azaC处理的愈伤组织再分化力也下降,但经预分化培养后分化力可恢复到较高水平。经5-azaC处理的愈伤组织再生植株产生了性状变异,出现了白化苗、矮秆、迟熟和早熟等变异体,当代的突变率为3.03%~5.31%。突变性状表现为单基因隐性突变,可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植物刺激素寡糖具有提高作物抗逆能力的功效。研究复合寡糖制剂(KROPICO)提高冬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为冬小麦干热风灾害化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在干热风灾害发生频繁的典型区域—河北省衡水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设置3个寡糖喷施处理,即拔节期喷施1次(BT)、开花期喷施1次(HT)、拔节期和开花期各喷施1次(BTHT);另设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各喷施1次清水(CK)和KH2PO4 (CKP),共5个处理。开花30天时测定了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离体叶片失水速率(RWL)、叶面积指数(LAI)和淀粉合成关键酶活性,调查了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试验期间小麦经历了两次轻度干热风胁迫。与CK相比,BTHT处理的小麦旗叶SPAD和LAI值分别显著增加了12.36%和77.78%;BT与BTHT处理能分别显著降低第一次干热风后旗叶叶片失水速率(RWL) 15.08%和21.73%,但在第二次干热风后各处理间无明显差异;HT处理的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ase)活性显著提高了16.91%;BTHT处理的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  相似文献   

17.
肥力及施肥对冬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冬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由于气候异常或干热风,使冬小麦高温逼熟千粒重大幅度下降,但较高的肥力水平及合理的施肥技术对稳定千粒重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增施钾肥、氮磷钾配施,后期补氮及后期喷施KH2PO4和叶面肥对于提高干粒重有着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盐分胁迫对植物造成伤害主要是因为离子本身的毒害及盐离子所致的渗透效应和营养效应。Na+和Cl-的过量积累是引起离子毒害的主要原因。盐胁迫下非盐生植物体内Na+积累的同时,常伴随着K+含量的下降[1]。  相似文献   

19.
水硼互作对油菜的营养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水培条件下 ,利用PEG-6000诱导水分胁迫 ,研究水硼互作对油菜幼苗的营养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干旱使油菜全N量增加 ,蛋白N/全N比值下降 ,B浓度下降。油菜保护酶系统中的POD、CAT、SOD活性均下降 ,MDA含量增加 ,根系膜透性也显著增加。此外 ,渗透物质如Ca2+,脯氨酸 ,可溶性糖等在叶片中的含量均大幅度提高。试验结果还表明 ,缺硼环境为油菜抗旱提供了一个适应过程 ,而且硼素营养在一定程度上还可缓解干旱胁迫对油菜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等渗Ca(NO3)2和NaCl胁迫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4,自引:3,他引:34  
研究了番茄的光合作用对等渗Ca(NO3)2和NaCl处理的响应。在等渗条件下120mmol.LNaCl和80mmol.LCa(NO3)2胁迫后,番茄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Chl.a/Chl.b比值、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原初光能转换效率(Fv.Fm)、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Fv.Fo、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呈下降趋势,以NaCl处理的下降幅度大于Ca(NO3)2处理;而Ca(NO3)2处理的胞间CO2浓度(Ci)呈下降趋势,NaCl处理的Ci呈升高趋势。因此,两种盐处理均对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造成了伤害,NaCl造成的伤害较Ca(NO3)2较为严重,Ca(NO3)2胁迫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气孔限制所引起的,而NaCl胁迫净光合速率下降可能是由非气孔因子限制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