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研究通过在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 L.)四个不同叶期施用除草剂,来探索不同除草剂对苜蓿产量和杂草防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效氟吡甲禾灵可以分别和咪唑乙烟酸、苯达松、辛酰溴苯腈安全混用,且不会显著降低对燕麦(Avena sativa L.)的防效;咪唑乙烟酸对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的鲜重防效较好,为30%~90%。不同除草剂适宜施用时期不同,咪唑乙烟酸适宜在3叶期施用,苜蓿的产量高达1 666 kg·hm-2;辛酰溴苯腈与高效氟吡甲禾灵在5叶期混用,苜蓿的产量高达1 656 kg·hm-2。科尔沁沙地苜蓿苗期适宜化学除草方法为:针对禾本科与阔叶杂草并存地块,应在苜蓿3叶期,施用咪唑乙烟酸1 050 mL·hm-2+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针对禾本科杂草为主的地块,应在苜蓿3~5叶期,单独施用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 相似文献
2.
3.
4.
氟乐灵除草剂对紫花苜蓿地杂草的灭除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它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为各种牲畜所喜食,有“牧草之王”的称号,很受群众欢迎。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县紫花苜蓿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现已达到2333.33h。紫花苜蓿种子小、硬实率高,播种后期生长缓慢,易... 相似文献
5.
6.
7.
为了筛选适宜燕麦(Avena sativa)田使用的安全、高效的混配除草剂组合,选用96%精异丙甲草胺乳油和10%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7%2,4-D丁酯乳油和10%乙羧氟草醚乳油按照不同比例两两组合,混配后施于燕麦田,研究其对燕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以及对燕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除草剂处理对杂草的防效差异显著(P <0.05),混配处理的防效普遍高于各单剂处理。T5和T9对杂草的防效最好,但后者对燕麦有药害。综合安全性、除草效果及对燕麦的增产作用,筛选出综合效应最佳的混配组合,即57%2,4-D丁酯乳油438.5 mL·hm–2+10%乙羧氟草醚乳油300 mL·hm–2(T12);其药后30 d的鲜重防效达87.99%,燕麦干草产量为9 875.3 kg·hm–2,燕麦种子产量为4 314.3 kg·hm–2。 相似文献
8.
9.
紫花苜蓿对氟乐灵除草剂的抗性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氟乐灵除草剂,在苜蓿播种前对土壤进行地下处理,灭除杂草,提高苜蓿产草量。结果表明,苜蓿幼株长势良好,氟乐灵对杂草杀灭率为90%以上,使用氟乐灵灭草剂成本低,效果好,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杂草的防除是桑园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杂草与桑树争肥争水,且易引起病虫害的滋生,易使桑园树势衰败,桑叶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省力化栽桑养蚕技术体系的发展,化学除草被普遍使用,但生产中对各种化学除草剂不了解其特性以及使用方法不当等,导致除草效果不理想,甚至桑叶受害、蚕儿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同时长期使用除草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也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苗期生长缓慢,导致杂草生长迅速,严重影响苜蓿草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此,本研究选择市场上6种安全、低毒且适于豆科植物使用的除草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中施用剂量为2.0L·hm~(-2)的90%乙草胺除草效果最好,相对株防效达到93.81%,虽然紫花苜蓿幼苗生长缓慢,但不影响其产量形成。茎叶喷施时建议根据紫花苜蓿地杂草种类,选择不同的除草剂,对水稗(Echinochloa phyllopogon)进行杂草防除时,施用3.0L·hm~(-2)的40%灭草松,相对株防效达到97.09%,没有药害。施用1.0L·hm~(-2)的15%精吡氟禾草灵可有效防除小蓟(Cirsium setosum)和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相对株防效分别达到93.63%和100%。而针对藜(Chenopodium album)、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和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建议不严重时不要施用除草剂,而采取人工除草方式。 相似文献
12.
13.
几种除草剂防除苜蓿地杂草的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苜蓿地中以马唐、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为主,其鲜重占整个杂草鲜重的90.04%-97.84%,每单位重量的干草中,杂草所占的比例为66.7%-76.3%,盖草能、金豆和普施特3种除草剂在不同剂量下对上述杂草防除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比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收,5%普施特水剂增收较为明显的是水平4(用药量为2400ml/hm^2),比对照增加收入的比例为171.2%-174.9%,4%金豆增收较为明显的为水平3(用药量为1500ml/hm^2),比对照增加收入的比例为193.9%-198.1%,12.5%盖草能增收较为明显的为水平2(1050ml/hm^2),水平3(1350ml/hm^2),比对照增加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00.9-202.4%和196.6%-198.5%。 相似文献
14.
不同物候期苜蓿POD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3个物候期(返青期、初花期、结荚期)4个品种苜蓿根进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分析。初步研究表明,随着生长的不断进行所有品种酶带总数呈现递减的趋势,其中返青期酶带数多,酶活性强。表明在不同的生长时期要求有不同的酶类表达。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萌发出苗期的耐盐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有一定的喜盐性,培育耐盐苜蓿品种可以开发和利用我国的盐碱地。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能够简单、直接、便捷且高效的苜蓿耐盐性鉴定方法。本研究选择生产上常用的5个不同耐盐性的紫花苜蓿品种,利用发芽试验法、营养液法和自然盐水法3种方法对苜蓿芽期和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通过相对发芽率、平均相对发芽势、平均相对根长等多项评价指标计算出耐盐指数,根据耐盐指数对5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耐盐性评价。结果表明,营养液法是苜蓿材料耐盐性鉴定的最优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模拟盐分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NaCl盐溶液对选育的4个白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var.品系(BJ BM、WSH302 BM、ZHL1 BM、SHS BM)萌发期耐盐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陕北苜蓿作为对照.通过对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幼苗高度和幼根长度等指标的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盐溶液对WSH302 BM和SHS BM的幼苗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白花苜蓿品系在高盐浓度下较陕北苜蓿表现突出;4个白花苜蓿品系的耐盐性强弱顺序为ZHL1 BM、WSH302 BM、SHS BM、BJ BM,且其中ZHL1 BM和WSH302 BM的耐盐性较强,在盐渍化地区应用这些品系较陕北苜蓿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17.
方志是记载一个地区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历史和现状的综合性著作,苜蓿作为民国时期的重要物产资源被许多方志记录在册。本研究试图以植物考据学原理与方法,对华东、华北和西北等地诸省的56个方志中的苜蓿进行考查。结果表明,民国时期我国华东、华北和西北都有苜蓿种植,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山东、察哈尔、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和新疆;许多方志还对苜蓿植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对苜蓿种分的较为清晰,在民国时期河北种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黄花苜蓿(M. falcata),而山东既种有紫花苜蓿与黄花苜蓿,还种有南苜蓿(M.hispida);苜蓿常常被种于碱地进行肥田;苜蓿不仅是饲喂牛马的重要牧草资源,而且也是重要的蔬菜资源,还是很好的蜜源植物。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对捷达苜蓿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捷达苜蓿品种幼苗生长在不同土壤水分梯度下,地上及地下部分生长状况存在差异,捷达苜蓿品种在土壤含水量为16.8%~19.2%时,其茎生长速度、主侧根生长、干物质积累达到最好,在土壤含水量14.4%~16%.时,有利于捷达苜蓿茎秆和主侧根生长,但干物质积累偏低。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24%),并持续3d,捷达苜蓿幼苗可以正常生长,但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并持续6d,捷达苜蓿幼苗生长受到严重的抑制。当土壤含水量为9.6%~12%时,基本不影响捷达苜蓿幼苗侧根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9.
以甘农三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NaCl和NaHCO3按摩尔比1∶1混合模拟典型混合盐碱胁迫,研究不同盐浓度对苜蓿苗期生长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及胁迫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受到明显的抑制,根、茎、叶鲜重均低于对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短期低浓度胁迫促使叶面积增大,但差异不显著;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苜蓿地上部干重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且在浓度达到150mmol/L时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盐碱胁迫促使紫花苜蓿光合产物向根系分配,以增加根系对无机养分的吸收,用以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及光合同化作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