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随着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紧迫需求,人工造林是人类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之一。人工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选择科学合理的造林模式,是确保造林成果能够长期保存、持续发挥效益的重要环节,也是改善生态环境、减少自然灾害的主要途径。本文对岢岚县造林模式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总结,希望对条件相似或近似地区进行人工造林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沙柳集束沙障固沙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风蚀沙埋是制约沙区人工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子之一。设置沙障是防止风蚀沙埋,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对沙区人工造林设置不同类型沙障的对比试验,筛选出沙柳集束沙障。该沙障具有明显的效益,可在高大流动沙区人工造林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为建设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承担着我国近1/7的生态建设任务,全区林业工作者为提高造林“两率”和增加效益不断进行尝试.林业生态建设的基本途径包括封育、自然修复、飞播、人工造林,其中人工造林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不同类型人工植被防风固沙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选取黄羊滩具有代表性的8种人工固沙植被类型,对其土壤风蚀量、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机械组成等与固沙效益相关的4项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风蚀沙地人工植被营建初期,人工种草由于地面覆盖较快,地表风蚀量、土壤有机质、土壤机械组成等3项指标,与人工造林相比变化幅度大,具有更好的固沙改土效果。另一方面,风蚀沙地在治理初期,由于土壤水分散失以地表蒸发为主,人工造林与人工种草相比较,人工造林更有利于土壤保蓄水分。  相似文献   

5.
浅谈辽宁混交林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造林的趋势是向着多功能、多目标、多效益、多用途的方向发展,营造混交林,正如上述目标相一致,所以,提倡营造混交林是辽宁造林今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结合工作实践,分别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技术的植被恢复原则、树种选择、石漠化及难造林地人工造林关键技术措施、技术及质量保障、效益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以期为昆明滇池流域石漠化及难造林地植被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桉树人工造林的生产实践,就人工林造林密度和株行距与造林效益的关系问题作了探讨。认为郁闭度0.79是造林密度的最大临界值,主张适宜的栽植密度应是成林林分郁闭度在0.7左右。造林密度对造林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认为人工林等株行距造林能最有效地利用地力和营养空间。应根据不同的造林树种选择不同的造林密度。  相似文献   

8.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主要由天然青杄林、杨桦林与人工云杉林、华北落叶松林、油松林等组成。为了培育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提高森林质量与效益,兴隆山保护区于1975年~1995年期间依沟系为体系,开展大规模的荒山造林和次生林改造,总计完成人工造林4000余公倾,现已郁闭成林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旱冬瓜材质好、树皮厚且枝叶浓密,木材生产效益和蓄水绿化等生态效益都较好,可适用的造林范围广,宜于发展的地区较多,群众多喜欢用于造林,但旱冬瓜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较高,在干旱和霜冻寒冷地区生长不良,总结了昌宁县不同海拔、坡向、坡度、坡位条件下旱冬瓜人工造林生长情况,供营林造林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封山育林是人们利用自然资源、自然力,以及森林群落演替规律培育森林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和人工造林一样,在延续和发展森林资源中,起着重要作用。我市一些长年坚持封山育林的乡村实践证明,其独特的优越性有: 一、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人工造林需要采种、育苗、炼山、整地、植树等,至少每亩造林地要花工30—40个。造林后还要定期抚育,勤加管理,方能成林成材。而封山育林,只要具备母树或萌芽蔸等基本条件,确定好了护林人员,严格管理培育制度就行了。一个护林员,多的可  相似文献   

11.
森林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具有多种直接和间接的效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越来越被关注。人工造林是在宜林荒山、荒地及其他无林地上人工植树或播种营造森林,以达到维持、改善环境的多种效益。然而,人工林的营造从成活到郁闭成林,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并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而各个阶段又与外界环境条件有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只有掌握好各项造林技术,运用它们的规律,才能达到人工林的速生、丰产、优质的目的。掌握好造林地块的各项环境因子是确…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水土保持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营造林地实施监测,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和土壤蓄水能力对工程营造林地水土保持效益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不同造林措施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工程营造林对减少地表径流和消减泥沙的作用明显.2004~2007年工程营造林地累计固土量为64 814.71 t,累计固定肥力约10 085.2t;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是水源涵养的主体(累计贡献率为69.3%),人工造林和配套荒山造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最高.  相似文献   

13.
对天台县里石门水库8a封山育林效益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封山育林,使森林植被得到保护,林种结构发生变化,使森林复盖率从63.0%提高到93.6%;封山育林与人工造林相比,其总投资远远低于人工造林(它们之间约为1∶73),库区封山育林,还能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作用,提高库区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宝鸡市渭滨区自然条件,对人工造林技术进行了探讨,制定了人工造林设计方案,分析了造林后管护措施,为科学地进行人工造林,提升造林质量,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丽水市1975年以来森林资源动态与营林成效进行分析结果看出,经过20年的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使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有林地面积增加,荒山、疏林基本绿化,总体蓄积量回升,林种、龄组结构趋于合理,经济果木林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也存在林分总体素质差、单位面积产量低、人工造林保存率高而效益不理想,封山育林成果巩固难度增大等问题,提出营林工作要转向提高林分内部质量的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办绿色产业,巩固和扩大绿化成果,提高林业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工营造混交林日益重视,造林面积不断增加,而有关以能结瘤固氮的豆科和非豆科树种作伴生,与主要造林树种混交的试验研究报告逐渐增多。现根据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对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的研究作简单的概述,并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固氮树种人工混交林生长效益研究由于固氮树种能形成根瘤,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固定,增加土壤可利用的氮源,促进主  相似文献   

17.
建国50年来,商洛地委、行署把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相结合,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和各林种因地制宜全面发展的办法,广泛、深入、持久地发动干部、群众积极投入林业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  相似文献   

18.
曲靖市西山小流域的综合治理从1989年开始,其治理面积为26.955km~2,治理内容有:人工造林、人工种草、坡地改梯地、筑拦沙坝、封山育林、修水库等,原计划1994年完成,现提前一年已完成。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  相似文献   

19.
六万林场位于勾漏山脉的六万山区,人工造林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和八角3种,为了丰富林场的造林树种,以达到林水速生丰产的目的。远在1936年(国民党六万垦殖区),开始对当地野生火力楠进行人工栽培,50年代起对柳杉进行引种试种,到70年代,共引种驯化80多个树种,其中有些树种已推广应用于生产,为了了解新造林树种的生长情况及合理评价推广应用的效益,近年来,先后对引种驯化的树种,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0.
杨树伐根嫁接繁育更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山西北部在上世纪50~60年代人工造林一直以杨树为主栽品种,并且产生了巨大的防护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但由于树种选择和营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大面积低产林的形成.目前这些林子已进人间伐、更新、永续利用阶段.因此,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改造,继续发挥其综合效益势在必行.我们采取的主要手段是用不同杨树品种,不同嫁接方式进行杨树伐根嫁接更新造林.其目的是取代常规的造林方式,以推动本地区林业建设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