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将3种硫酸-离子液体复合催化剂[H2SO4-(C2 mim)BF4、H2SO4-(C4 mim)BF4和H2SO4-(C8mim)BF4]用于催化松香聚合反应中,H2SO4-(C4 mim)BF4和H2SO4-(C8mim)BF4均显示出很好的催化活性.以H2SO4-(C8mim)BF4为代表,详细考察了不同溶剂、H2SO4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松香和甲苯质量比11,催化剂用量为松香质量的30%,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软化点为135℃,酸值为142mg/g.并对H2SO4-(C8mim)BF4复合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该复合催化剂克服了传统催化剂的一些缺点,既简化了产物的分离,又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制备、表征了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HS03-pmim)pTSA),并用于催化合成松香甲酯的反应研究,详细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甲醇15g,离子液体2.5g,松香5g,反应温度200℃,反应时间4h。在该条件下,所得产物松香甲酯的酸值为17.4mg/g;并对离子液体(HSO3-pmim)pTSA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分出的离子液体在不经处理直接重复使用5次时,所得产物松香甲酯的酸值为20.1mg/g,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3.
制备、表征了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对甲苯磺酸盐((HSO3-pmim)pTSA),并用于催化合成松香甲酯的反应研究,详细考察了甲醇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甲醇15 g,离子液体2.5 g,松香5 g,反应温度200 ℃,反应时间4 h.在该条件下,所得产物松香甲酯的酸值为17.4 mg/g;并对离子液体(HSO3-pmim)pTSA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分出的离子液体在不经处理直接重复使用5次时,所得产物松香甲酯的酸值为20.1 mg/g,具有较好的可重复使用性.  相似文献   

4.
磷酸/离子液体复合体系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将3种磷酸与离子液体组成的复合体系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反应,其中,H3PO4/[C4m im]BF4和H3PO4/[C8m im]BF4均显示出很高的催化活性;以H3PO4/[C4m im]BF4为代表,详细考察了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出最佳工艺条件:n(松油醇)∶n(乙酸酐)为1∶1.5,松油醇0.03 mol,磷酸0.03 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10 h,离子液体[C4m im]BF45 g,此条件下所得粗产物中未反应松油醇质量分数仅为0.9%,松油醇的质量分数86.5%,松油烯11.0%。H3PO4/[C4m im]BF4复合体系重复使用7次后,适当补加H3PO4可使催化活性与新催化体系相当。  相似文献   

5.
制备、表征了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HSO,-pmim)H2PO4),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反应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荆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松油醇5.1g、n(松油醇):n(乙酸酐)1:1.5、离子液体1.5g、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8h的工艺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为100%,乙酸松油酯的选择性为87.2%;并对离子液体(HSO3-pmim)H2PO4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离子液体在不经处理直接重复使用6次后,松油醇的转化率为99.4%,乙酸松油酯的选择性为88.6%,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6.
酸性离子液体催化合成乙酸龙脑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酸功能化离子液体(3-磺酸基)丙基三乙基铵硫酸氢盐[N(Et)3(CH2)3SO3H]HSO4,并用FT-IR、1HNMR和13C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与氯乙酸组成的复合催化体系用于催化α-蒎烯一步酯化反应,详细考察了离子液体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α-蒎烯)∶n[N(Et)3(CH2)3SO3H]HSO4∶n(氯乙酸)∶n(乙酸)5∶0.6∶5∶14,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10h.在该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95.90%,乙酸龙脑酯选择性45.07%.并对催化体系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考察,重复使用5次时,α-蒎烯转化率仍达87.4%,乙酸龙脑酯选择性40.6%.  相似文献   

7.
制备、表征了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3-磺酸)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HSO3-pmim)H2PO4),并用于催化合成乙酸松油酯的反应研究,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在松油醇5.1 g、n(松油醇):n(乙酸酐)1:1.5、离子液体1.5 g、反应温度40 ℃、反应时间8 h的工艺条件下,松油醇转化率为100 %,乙酸松油酯的选择性为87.2%;并对离子液体(HSO3-pmim)H2PO4的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离子液体在不经处理直接重复使用6次后,松油醇的转化率为99.4%,乙酸松油酯的选择性为88.6%,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酸功能化离子液体1-(3-磺酸基)丙基-3-甲基咪唑磷酸二氢盐((HSO3-pmim) H2 PO4),并用FT-IR、 1 H NMR、 13 C NMR对其进行了表征.将其同氯乙酸构成的复合催化体系磺烷基咪唑磷酸盐-氯乙酸((HSO3-pmim)H2 PO4-ClCH2 COOH)用于催化α-蒎烯水合反应,详细考察了水合反应的影响因素,得到了较佳的反应条件:n(α-蒎烯)∶ n((HSO3-pmim)H2 PO4)∶ n(氯乙酸)∶ n(水) 6∶ 1∶ 6∶ 30,反应温度 80 ℃,反应时间 8 h.在该条件下α-蒎烯转化率为 97%,松油醇选择性 47.1%.并对催化体系的重复使用性进行了考察,该催化体系不经处理直接重复使用5次时,α-蒎烯转化率仍达 83.7%,松油醇选择性 51.6%.  相似文献   

9.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4^2-/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首次采用纳米级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合成乙酸芳樟酯,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乙酐与芳樟醇摩尔比(酐醇比)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6.5 h、催化剂用量为原料质量的2.5%、酐醇比为2.51时,芳樟醇转化率为93.2%,产物中乙酸芳樟酯含量为53.78%,总酯含量为76.89%.通过与其它催化剂对比发现,本实验反应时间较短,催化剂可重复使用,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
刘振国  柳倩 《林业科技》1991,16(1):33-37
本文介绍了以杨木和桦木为原材料,利用国产液体酚醛树脂胶生产华夫板的工艺技术条件,华夫板的物理力学性能,使用范围,生产成本及其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液相色谱法,用可变波长紫外检测器和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乙腈和水为流动相,对粉剂中的噻虫啉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5,标准偏差为0.013,变异系数为1.29%,1%噻虫啉的平均回收率达99.88%。  相似文献   

13.
采用4种保鲜液对3种切花材料进行保鲜效果研究,结果表明,3%葡萄糖 150 m g/L 8-羟基喹啉 250 m g/L柠檬酸 25 m g/L水杨酸处理菊花、石竹、栀子花切花,在延长切花的瓶插寿命、增大切花花径、延长切花的观赏期方面的效果好于另外3种保鲜液,即10 m g/L硝酸银,25 m g/L水杨酸及蒸馏水(每天定时加用15%C aC l2喷洒花蕾),但4种保鲜液均对栀子花切花的观赏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离子液体因其具有不挥发,粘度大等特性,已被广泛代替有机溶剂用于液液萃取。建立了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为螯合剂、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C4mim][PF6])为萃取剂、稀硝酸为反萃取溶剂的萃取体系,并对所建立的萃取体系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包括:体系pH、螯合剂DDTC的用量、反萃取溶剂的选择等。同时对该离子液体是否可循环利用以及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进行了评价。此外,将所建立的离子液体萃取-稀硝酸反萃取体系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应用于大米,茶,鱼,小麦,蛤以及油菜中的痕量铅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咖啡豆中的咖啡碱进行定量测定 ,方法的变异系数为 0 0 67,线性相关系数为 0 9999,回收率为 98 83%~ 10 0 67%。  相似文献   

16.
吴洪远  岳斌  沈青 《林业科学》2005,41(5):106-109
分别应用水、甲酰胺和二碘甲烷3种不同性质的液体,研究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过程及在毛细管和非毛细管2个方向的不同吸收特征。结果表明:木材吸收液体过程无论在毛细还是非毛细管方向都为三段式进行,其特征是初始和最后阶段为线性吸收,即具有零级动力学吸收的特征;而中间阶段则具有复杂的一级和二级吸收反应动力学的特征。根据吸收现象分析,液体的粘度、极性及Lewis酸碱反应性都将影响木材的吸收过程。根据所记录的动态吸收曲线,文中给出了木材吸收液体的动力学模型及参数。  相似文献   

17.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alkali extraction on pit membranes (PMs) and liquid uptake of four conifers.After alkali extraction,the deposits around the PMs almost dissolved in Cunninghamia...  相似文献   

18.
讨论了硫酸盐法纸厂废液通过炭化回收碱的同时,综合利用炭素生产高吸附活性炭。试制出的粉状活性炭亚甲兰脱色力平均为23ml,碘吸附大于1000mg·g-1,碱回收效率达86%。可望解决硫酸盐法纸厂的废水污染,取得社会效益的同时,亦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日本竹炭、竹醋液产业的发展与政府补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着重调查和分析了日本竹炭、竹醋液产业发展的动向及各个环节的政府辅助,供国内的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将杨木单板置于液体介质中同步进行辊压与浸注,探讨影响液体浸注量的工艺因素.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气干单板与饱水单板的有效浸注.随单板压缩率增大、浸渍时间延长,浸注量提高;可根据单板压缩率控制浸注量,气干单板及饱水单板适宜的压缩率分别为30%~60%、>50%,浸渍1~4 min,辊压循环3~5次;辊压线速度较低时有利于液体的有效浸注,但需兼顾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