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北旱区地处生态脆弱区,为充分利用其气候资源、协调区域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主要气候资源的空间变异性研究极为重要。文中利用西北旱区191个气象站点的7个主要气象因子,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来研究各气象因子空间变异性特征。结果表明:(1)干燥度的变异系数>1,其余因子变异系数皆∈(0.157,0.712),表明各气象因子在空间上呈现中等或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2)各因子的基底效应值均>0.75,说明气象因子主要受到结构性因子的影响,不会轻易改变或在短时期内难以改变;(3)降水量和相对湿度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递增趋势;蒸发量和干燥度则反之。年均温于新疆和陕西南部出现峰值;日照时数和风速整体上自北向南呈递减趋势。文中通过研究西北旱区气候变化的空间变异特征,有利于把握西北旱区的气候变化规律,为西北旱区农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西北旱区农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讨论了西北旱区农业与农作制的特点及农业发展的三大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农业发展的四大战略:精种战略、脱贫战略、建设我国最大生态屏障——草原战略和投入战略。  相似文献   

3.
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差异性,以2004—2012年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计算。结果表明:(1)2012年西北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较2004年增加了166.1×109元,而人均生态服务价值却减少了8元,说明人口的增速比生态服务价值的增速大,应适当控制人口增长;(2)西北旱区各省区生态服务价值变化大小依次为甘肃陕西中北部新疆内蒙古中西部青海宁夏,其中宁夏和青海为负变化;(3)2004—2012年间西北旱区生态经济协调度为0.33,表明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处于轻度协调状态;(4)敏感性指数小于1,说明西北旱区生态服务价值对生态价值系数弹性较弱,本文研究结果真实可信。研究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取得了较明显的生态效益,为西北旱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平台。  相似文献   

4.
有限水资源条件下西北旱区农业发展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综述的方式,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北旱区农业发展出路做了讨论:1.西北五省(区)水资源分布状况;2.资源农业利用现状;3.旱区农业的发展出路以及政策与工程保障制度。并从对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的角度,阐述了新形势下西北干旱地区农业用水问题,以及对于我国农业发展重要战略意义。通过讨论分析得出,西北五省(区)农业只有综合发展,多种经营,依靠科技及政策,才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的多元化农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省运城市夹马口引黄灌区为研究区域,在灌区进行田间取样,结合地统计学与Kriging插值方法分析灌区农田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灌区土壤有机质、全氮空间变异主要受结构性因素的影响;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因素、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有效磷呈斑块状分布,存在局部富集或缺失情况;有机质含量在灌区西南部平坦地区、中部引黄灌区干渠中下游冲积区相对较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具有相似分布。灌区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养分等级较高,土壤碱解氮养分等级中等,土壤有机质、全氮养分等级较低。交叉验证表明,普通克里格插值能较准确地预测灌区的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化,其相关系数较高、稳定性较好,为灌区精准施肥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宁南旱区生态农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宁南旱区目前面临被退缩,水土流失加剧、荒漠化扩大、自然灾害频繁等生态环境问题,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此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种植制度,强化基本农田建设,推行节水农业技术,加强水土综合治理等。在生态农业建设工程中,应注重发挥地域资源优势,培育苜蓿草产业、草食畜牧业、杂粮杂豆产业、优质淀粉产业、优质油料产业、特色林果产业、绿色农业等新型农业产业,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栗钙土农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性及采样方法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西宁市二十里铺村的农田为研究区域,采用5 m×5 m网格法,选取84个观测点取样,进行室内分析,测定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分析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规律。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水解氮、速效钾的空间变异性不太明显,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性明显;有机质、水解氮和速效钾的空间变异主要是由结构性因素引起的,速效磷的空间变异是由随机因素引起的。有机质的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指数模型,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变异函数理论模型为球形模型。栗钙土农田采样的密度范围在1~11 m之间,将能够满足精确农业生产对这4种土壤养分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后山旱区农业潜力及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山旱区是我国北方旱农区中条件最差,开发难点最大的地区之一,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虽有一潜力,但不能过高估计,农业开发一方面要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建设小部分水浇地,并把一滩地,谷洼地等条件较好的旱地建成较高稳产的农田,另一方面要把旱坡地的粮草轮作及退耕种草与发展羊,兔,牛的养殖业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积极引进外部投资和技术,开发本地地区的农畜特产品加工业。  相似文献   

9.
土壤空间变异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8,自引:7,他引:48  
阐述了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定量研究土壤空间变异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及国内外土壤空间变异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土壤空间变异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几种营养元素在土壤中的空间变异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以5m距离为间隔的方格法采取了红油土耕层土壤147个样点,分别分析了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氯离子、水溶性钾,水溶性钙及水溶性镁,并利用区域化变量理论研究了这几种营养元素在空间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及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32  
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西北干旱区必须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因此,必须重视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1)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2)适度开发利用地下水;(3)在有条件地区建设山区水利枢纽;(4)确保生态用水;(50防治水质盐休和污染;(6)从长远考虑还需进行跨流域调水。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内陆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子。本文在借鉴罗默的“增长阻力”概念模型的基础上,以地处黑河中游的民乐县和临泽县为典型研究区域,利用2000—2010年的农业生产面板数据集,度量了水资源紧缺对内陆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制约程度。结果表明,由于水资源要素的限制,民乐县和临泽县的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的增速要比上年降低0.9979个百分点和0.6228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对“增长阻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并从节水设施改造,构建农田水利设施的长效机制,发展特色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社会化管理水平和营造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氛围五个方面,就如何减少水资源要素对农业发展的“增长阻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是该地区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但由于自身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落后的经济发展条件,其发展与生态、资源关系的失衡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对西北干旱区农村城镇化发展进行多维度审视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地区农村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和规划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DV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气候变化在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对植被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对不同地区气候变化特征的认识及植被变化的相应分析,可使我们对全球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本文通过定量分析西北干旱区1981~2001年NOAA/AVHRR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借助于遥感技术和数理统计知识,分析了1981~2001年我国西北干旱区NDVI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981-2001年间西北干旱区年际最大NDVI的变化与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是对新疆的南、北疆来说,NDVI的变化受到年降水量、年均温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影响比较显著,NDVI与年降水量和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要明显比与年均温的相关程度高。甘肃内蒙古的河西走廊和青海的柴达木地区NDVI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同时这两个地区也是年降水量变化最小的地区。从而得出一个结论:降水资源是我国西北干旱区植被生长和生态建设的最重要气象因子,只有充分、合理地利用\"降水\"这种天然水资源才能最终实现中国西北干旱区环境、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50a西北干旱区气温分区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生态脆弱的西北干旱区的气候变化受到人们重视。本文选取了西北干旱区21个代表站点1951-2000年逐月平均气温数据,分析气温季节变化特征和分区及其各分区各季节气候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近50a来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显著,其中冬季增暖幅度最大。按西北干旱区的年平均气温分为四个区。它们各季节气温变化趋势都有所不同,其增加幅度和数目最多的是柴达木盆地,随后是新疆北部和东部,新疆南部、河西走廊地区,新疆西部。  相似文献   

16.
对海南岛西南干旱区发育典型的5个土壤剖面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土母质决定着土壤中稀土元素的最初含量,同一土壤剖面上下层之间的稀土元素具有一定的继承性。由花岗岩风化而成的土壤的稀土元素含量大于砂页岩风化而成的土壤,土壤表层强烈的淋溶作用又导致由土壤剖面深部至浅部∑REE逐步减少。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中呈现的轻稀土富集的特点。区内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Eu自身的地球化学特性及成土母质决定了Eu亏损的特点。土壤剖面表层氧化和水解作用导致Ce在土壤表层中的富集,并导致由剖面深部至浅部,Ce呈现出由负异常向正异常演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污水回用及其途径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国是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污水资源,不但可以缓解城市的供水矛盾,而且也是节约用水的重要措施。城市污水回用不仅是经济、合理、有效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生态文明的体现,城市污水回用是建立节水型社会的重要策略。在回顾城市污水回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城市污水回用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8.
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论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域提高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的重要性 ,回顾了国内外在灌溉水资源利用效益、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灌溉社会效益方面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域灌区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西北干旱区水问题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水维系着干旱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动态稳定。在阐述干旱区水资源独特的禀赋基础上,探讨了包括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洪水灾害威胁与水土流失严重等在内的水问题,分析了水问题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叠加连锁效应。对干旱区常见的开荒扩耕增产增收的做法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在脆弱的生态约束下,开荒扩耕并非发展经济的良策。结合干旱区实际状况,提出了一些应对水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