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蒸散是干旱区水资源消耗的主要方式,由于该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稀疏且空间异质性较大,目前国际常用的众多蒸散产品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故选取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16)蒸散产品、全球陆地蒸散阿姆斯特丹模型(global land evapotranspiration amsterdam model,GLEAM)和通用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 LM)的蒸散产品为代表,利用三角帽(three cornered hat,TCH)方法定量评价3种蒸散产品在新疆干旱区模拟结果的空间不确定性。结果表明:GLEAM和MOD16蒸散产品的空间分布规律相似,山区蒸散值均显著高于平原区;Co LM在阿尔泰山、天山蒸散值显著高于平原区。此外,全疆多年平均蒸散值分别为:GLEAM[(142.36±11.11)mm·a^-1]、Co LM[(126.66±19.12)mm·a^-1]、MOD16[(78.64±4.61)mm·a^-1]。基于TCH方法的全疆蒸散模拟的不确定性结果大小依次为:Co LM(24.18 mm·a^-1),GLEAM蒸散产品(21.58 mm·a^-1),MOD16蒸散产品(17.66 mm·a^-1)。在灌丛,山地半干旱区和山地半湿润区,3种蒸散产品的不确定性显著不同,其中Co LM不确定性最大(33.47 mm·a^-1、30.46 mm·a^-1、32.11 mm·a^-1),MOD16不确定性最小(9.50 mm·a^-1、14.80 mm·a^-1、14.34 mm·a^-1)。量化新疆地区蒸散的不确定性为更加准确估算该地区的蒸散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荒漠下垫面观测数据的分析和模拟,重新修正了陆面过程模式Co LM中的重要参数值和参数化方案,并按照不同的组合方式设计了控制实验和敏感性实验,对比分析重要参数对该下垫面陆气相互作用的敏感性。主要结论有:(1)基于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的最大频数法,优化了地表动力学粗糙度,重新计算和选择符合研究区域地表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的参数化方案;(2)参数优化和参数化方案修正后,提高了Co LM模式对土壤温度,感热通量和地表净辐射的模拟能力;(3)改善前后Co LM模式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对比表明,地表动力学与热力学粗糙度和土壤热导率分别在春夏季和秋冬季对地表温度影响较大,感热通量在夏半年主要对地表动力学粗糙度敏感,而土壤热导率对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应用陆面模式准实时监测干旱是一种正在发展的监测方法。从模式强迫资料生成,模式运行及结果后处理和干旱监测产品生成3方面,阐述应用CABLE陆面模式进行干旱监测的过程和实现方法。首先,详述了生成强迫资料所需的各种资料及其插值和订正方法。其次,介绍了应用陆面模式干旱监测的等级判断方法,概述了通过Shell语言和NCO(Net CDF Operator)软件实现干旱监测的自动化运行过程。通过对比模式与自校正帕尔默指数(sc_PDSI)对我国北方1997/1998年干旱监测的效果,发现模式监测干旱的起止时间优于sc_PDSI,发生范围较sc_PDSI更加准确,与实际土壤湿度观测资料结果更为一致。研究表明,陆面模式结果能够反映土壤湿度对于历史同一时期的相对干旱程度,是对土壤湿度长时间观测资料不足的有效补充。研究还发现,应用sc_PDSI监测我国南方干旱时,应当进行参数的本地化订正。  相似文献   

4.
5.
利用内蒙古微气象观测蒸发试验所获得的近地层资料,驱动陆面过程模式Noah、SHAW和CLM4.0,对干旱区沙漠-草原过渡带一次罕见暴雨过程前后的陆面过程各参数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用对比分析法检验了3个陆面模式对沙漠-草原过渡带暴雨过程前后各半个月中陆面各参数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3个模式都能模拟出干旱区暴雨前后湍流通量、辐射通量、土壤温湿的变化趋势。除对土壤温湿的模拟之外,Noah模拟效果最好,尤其是对潜热通量的模拟,相关系数达0.99,均方根误差仅7.89 W·m-2。3个模式对于感热通量、向上长波辐射、净辐射的模拟性能在暴雨过后有所提升,而对土壤温度的模拟性能在暴雨过后有所下降,说明3个模式更适于模拟暴雨过后较为湿润下垫面的感热、向上长波、净辐射和没有降水过程的土壤温度,且3个模式在土壤温度模拟方面考虑暴雨影响时间过短。  相似文献   

6.
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媛普  张强  赵建华  王胜 《干旱区研究》2015,32(6):1097-110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设计控制试验及敏感性试验,模拟分析气温升高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气温升高后,该地区地-气温差基本上是减小的;土壤表层温度受影响较大,深层受影响较小;感热、潜热通量及地表热通量均是减小的;长波辐射受影响较复杂,短波辐射基本是减少的;边界层高度白天降低,减小了昼夜高度差,进而减小了该层能量传输与转换。总体来讲,气温升高使边界层能量传输减小。  相似文献   

7.
利用青藏高原色林错流域2014年4月到2015年3月期间5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对两种遥感降水——热带降水测量计划降水产品(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和全球降水测量(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观测产品在高海拔、寒冷条件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相关性评价指标、误差统计评价指标和分类统计评价指标等对比,发现:(1)无论在日和年尺度上,相较于TRMM卫星降水产品而言,GPM卫星降水产品的精确度更高;TRMM产品明显过高估测了降水量;(2)两种产品对强降水事件的探测性能都有较大缺陷,GPM产品对弱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明显优于TRMM产品;(3)随着统计时间尺度的增大,GPM降水产品的精度呈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8.
ITPCAS和CMORPH两种遥感降水产品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相比,遥感降水产品能够更好地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36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以及23个区域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通过对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不同降水量级的捕捉率和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量误差等指标的分析,评估ITPCAS和CMORPH两种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降水产品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ITPCAS在多年平均日降水误差、空报率、漏报率、中雨及以上降水等级的捕捉率、多年平均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及站点误差等方面,均显著好于CMORPH,能够较好地体现陕西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GIS的内蒙古沙漠和沙质荒漠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内蒙古20世纪80年代末和2000年两期TM影像数据为信息源,提取两期 沙质荒漠化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2000年全区沙质荒漠化现状,同时统计计算了内蒙古 中部地区十年内不同程度沙质荒漠化土地之间的转换面积,采用转移矩阵法和数学模型法,建 立了20世纪80年代末—2000年沙质荒漠化土地转移矩阵和动态度。得出如下结论:①内蒙 古土地沙质荒漠化严重,沙质荒漠化土地面积(含沙漠和潜在沙质荒漠化土地)占全区总面积 的67.72%;②沙质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规律,根据遥感影像特征及影像 解译结果可分三个纬度带,即呼伦贝尔沙质荒漠化带(48°—52°N)、阴山后山—浑善达克—科 尔沁沙质荒漠化带(42°—44°N)、阿拉善—毛乌素沙质荒漠化带(38°—40°N);③内蒙古中部地 区是沙质荒漠化严重且强烈发展的地区,中度以上沙质荒漠化土地占该地区总面积的22%以 上;④内蒙古中部地区80年代末至2000年间沙质荒漠化土地净增约10万hm2;⑤轻度风蚀 荒漠化土地增加了121011.45hm2,中度风蚀荒漠化土地增加了327831.59hm2,强烈和严重沙 质荒漠化土地分别增加了402497.13hm2和143998.67hm2;⑥沙质荒漠化的强烈发展,严重制 约着自治区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的发展,也威胁?  相似文献   

10.
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内陆湖泊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几十年来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内陆湖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的出现了面积萎缩和水位下降,有的水位和面积保持稳定,有的消失;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因此,研究其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具有代表性,对更好保护内陆湖泊,合理利用湖泊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1958-2000年流域降水和温度的资料和灌溉引水量的资料,采用年代对比、距平百分率、滑动平均曲线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和青海湖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是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对博斯腾湖水位变化有一定的影响,而对青海湖水位变化的影响微弱。  相似文献   

11.
利用ERA40再分析数据作为边界条件驱动PRECIS(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s for Impacts Studies)模式,对新疆年季降水量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PRECIS能够模拟出西北、西南到东南逐渐减少的空间格局分布特征,还可模拟出整体的新疆年降水、冬季降水和夏季降水均有增加的时间变化趋势。相对于气候基准时段,A2与B2情景下(2020s、2050s、2080s)年降水、冬季降水和夏季降水变率均有很大增加,随年代际的变化其降水变率的增加幅度变化也很大。这与新疆暖湿转型结论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12.
与气象站观测数据相比,遥感降水产品能够更好地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36个国家标准气象站点以及23个区域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通过对降水事件的探测能力、不同降水量级的捕捉率和不同时空尺度的降水量误差等指标的分析,评估ITPCAS和CMORPH两种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降水产品在陕西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ITPCAS在多年平均日降水误差、空报率、漏报率、中雨及以上降水等级的捕捉率、多年平均年降水的空间分布及站点误差等方面,均显著好于CMORPH,能够较好地体现陕西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 ┃ 植物名称及部位 ┃ 原产地 ┃┣━━━╋━━━━━━━━━━━━━━━━━━━━━━━━━━━━━━━━━━━╋━━━━━  相似文献   

14.
藏北高原地区辐射收支和季节变化与卫星遥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全球能量与水循环亚洲季风之青藏高原试验”GAME/Tibet(GEWEXAsianMonsoonExperimentintheTibetanPlateau) 1 998年加强期 (IOP)观测资料 ,分析研究了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在季风前、季风中、季风后的太阳短波向下辐射、大气长波向下辐射、地面长波向上辐射、地面短波向上辐射、净辐射及地表反射率等特征 ,得到了一些藏北高原地区草甸下垫面的辐射特征的新认识。利用文献的结果对其中的某些地表辐射平衡分量做了对比 ,结果显示遥感参数化得到的结果与地表观测值有很好的一致。  相似文献   

15.
ALMANAC 模型对黄土高原玉米、谷子和糜子产量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ALMANAC作物模型对黄土高原安塞县大南沟小流域2000~2004年玉米、谷子和糜子的产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ALMANAC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模拟值与实测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大于0.72,回归方程接近1∶1线.玉米、谷子和糜子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9%、-2.32%和8.34%,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标准化均方根差分别为15.7%、11.5%和15.8%.梯田、阴坡和阳坡之间的模拟误差有所差异,玉米梯田产量的模拟值比实测值偏高,阴坡和阳坡产量的模拟值偏低;谷子梯田和阴坡产量的模拟值偏低,阳坡产量的模拟值偏高;糜子梯田和阳坡产量的模拟值偏高.梯田模拟值与实测值之间的一致性较好,其次为阴坡,再次为阳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2014年我国农药登记产品的特点和趋势,农药登记产品数量下降,正式登记产品趋势增加;杀虫剂产品数量排名第一,杀菌剂占比趋势上升;悬浮剂产品名列首位,剂型优化趋势显著;新农药数量增加稳定,国内研发趋势增强;生物农药稳步发展,农产品安全趋势向好;小作物用药登记取得突破,无药可用趋势下降;专供出口登记停止,分装登记管理趋势加强。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验证中尺度数值模式WRF中参数化方案对新疆中天山地带巴音布鲁克盆地天气模拟的适用性,以寻找对该区域天气模拟WRF模式中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利用WRF模式对新疆中天山地带巴音布鲁克盆地2场强降水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选取2种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2种不同的云动力参数化方案(GrellFreitas,Grell-3),3种不同的云微物理参数化方案(Lin,WSM6,Thompson),3种不同的长短辐射参数化组合方案(New Goddard/New Goddard,Dudhia/RRTM,GFDL/GFDL),组成36种参数化方案组合。模式模拟采用双层嵌套的方式,其中内层嵌套区域为4 km精度,对中天山地带巴音布鲁克盆地进行数值模拟。同时,借助气象部门的自动站观测资料,与小时降雨量、空气温度、10 m风速、表面大气压强等边界层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评估不同参数化方案的模拟差异。得出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陆面参数化方案为YSU方案,云动力方案为Grell-Freitas方案,云微物理方案为WSM6,长波辐射和短波辐射参数化方案为Duhia/RRTM。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组合均能够模拟出降雨趋势变化特征,但最优参数化方案组合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结果仍然存在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19.
参比物质是仪器分析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目前我国对如何制备和如何测定其纯度还没有一个准则。但为了提高我国农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必须对农药参比物质加强管理。为此,本刊曾于1988年第1期登载了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在1986年5月制定的“农药产品分析中参比物质的定义、制备和纯度测定准则”(初稿)译文。现在,该初稿已经修改,并在1987年第31届年会上通过,成为正式准则(已正式发表于《CIPAC》手册D卷上),现再译成中文刊出。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农药原药及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测定,最近几年绝大多数采用仪器分析法(如极谱法、气谱法、液谱法等),这就必须要有参比物质(或称“标准品”)。我国目前尚未规定参比物质的制备和纯度测定的统一方法。目前的情况是当一个农药确定采用仪器测定法后,随之确定由哪个单位负责提供标准品,并由同一单位负责提出纯度数值。但各单位对标准品的纯度数值是通过什么手段和程序确定的,則是不统一的,也是不够严密的。因此,很需要确定参比物质的制备和纯度测定的准则,使参比物质尽快规范化,提高仪器分析的准确度。国际上对农药产品分析中的参比物质也非常重视,为了统一参比物质的制备和纯度测定工作,由国际农药分析协作委员会(CIPAC)组织有关专家起草了“关于农药产品分析中参比物质的定义、制备和纯度测定准则”。这一草稿虽尚未正式通过公布,但其內容很有参考价值。现征得该委员会秘书的同意,译成中文,供大家在工作标准品的制备和纯度测定工作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