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信阳毛尖茶化学成分与品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桂义 《茶叶》2000,26(4):228-228,233
对我国传统名茶信阳毛尖的化学成化与品质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信毛尖茶的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及非酯型儿茶素比例较高,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含量也比较高,形成信阳毛尖茶鲜浓、爽口、耐泡的味特征;信阳毛尖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多数嫩度相近的名优绿茶,使其具有干茶色翠绿、叶底嫩绿的色泽特征。  相似文献   

2.
信阳毛尖茶以“细、圆、紧、直、多自毫”的美好外形和“汤色碧绿,香高持久,滋味甘甜”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随着茶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原传统的信阳毛尖茶手工炒制,已难以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对都匀毛尖茶六大产区的茶小绿叶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茶小绿叶蝉在5月发生,8月到峰值,10月再有一个小高峰;海拔在1300以上的地区茶小绿叶蝉数量少;茶园周围是林地较田地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多;茶园管理好较管理差的茶小绿叶蝉数量较少,调查分析发现,茶小绿叶蝉对都匀毛尖茶产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钱远昭  郑乃福 《茶叶》1995,21(4):40-41
信阳毛尖素以“细圆、光直、多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继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质奖,1959年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后,1985年又获国家银质奖,199O年荣升国家金质奖,1991年在首届杭州国际条文化节上被授予“中国茶文化名茶”称号,成为河南茶叶生产上的瑰宝。信阳毛尖生产干信阳市、信阳县和罗山县部分地区,这里种茶始于东周,距今已两千多年。唐代陆羽《茶经》曾把此地划为我国古老八大茶区之一的“淮南菜区”,载有“谁南以光州(今光山县)上,义阳郡(今信阳县)、舒州次……”。唐地理志记有:“义…  相似文献   

5.
信阳毛尖茶芳香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茶叶香气成分分类、形成机理和绿茶香气成分提取、分析方法,引出信阳毛尖茶香气成分形成的诸多因素,分析出信阳毛尖特征香气成分主要有:苯乙烯、α-雪松醇、α-蒎烯、δ-杜松烯、甲苯、戊醇、苯甲醇、苯乙醇、2-乙基己醇、橙花叔醇、反香叶醇、芳樟醇、橙花醇、反式植醇、庚醛、壬醛、苯甲醛、β-环柠檬醛、6-甲基-5-庚烯-2-酮、紫罗酮、5,6-环氧基紫罗酮、Z-茉莉酮、2,2,6-三甲基环己酮、棕榈酸、2-乙基呋喃、己酸顺式-3-己烯酯、2-乙基吡咯等。  相似文献   

6.
信阳毛尖茶产于河南信阳,以“细、圆、光、直、多白毫”的精美外形和“滋味醇和、香高持久、汤色碧绿”的独特内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近几年,信阳毛尖茶产区不断扩大,产量逐渐提高,但传统的信阳毛尖茶均为手工炒制,存在制茶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难以标准化等问题,扩大生产受到了限制,较难适应现代生产和消费的需要。鉴于此,信阳市茶叶试验站和蚕业试验站于1995年进行了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的研究。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信阳毛尖茶机制工艺。…  相似文献   

7.
随着一带一路发展,外宣逐渐成为茶叶销售型企业(以下简称:茶企)走向国际的主要交流方式。通过对茶叶名称翻译、外宣文本翻译和茶企英文网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剖析茶企外宣翻译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表明,茶企规范翻译机制,加强外宣网站建设,利用文化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助于提升茶企对外形象,提高茶叶销售业绩,促进茶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正祥源控股自2010年开始在祁门设立公司启动茶叶业务,2012年初正式成立祥源茶业。公司从展开茶叶业务之初就在思考,中国这么多茶企,这么多种类的茶,怎么选择一个合适的运营方式?这个运营方式,既要有面向消费者的良好价值,同时在市场中又能有一定的差异化。2011年,公司定下了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小产区的经营模式,框定了基本的推进路径。从2012年开始,全面启动生产与营销布局。  相似文献   

9.
信阳毛尖炒茶机经过三年多时间的反复试验改进,于今年春茶时试验获得成功,机制茶叶品质合乎要求,工效提高十二倍。河南信阳毛尖外形美观,内质优良,具有茶条细圆紧直,色泽翠  相似文献   

10.
信阳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因独特手工炒制技艺造就不同凡响的品质。炒制技艺已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该技艺形成、现状、流程,对传承信阳茶文化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信阳毛尖茶人机结合炒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广铭 《茶叶》2005,31(2):111-112
信阳毛尖茶属特种绿茶。外形细、紧、圆、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享誉海内外,是我国传统的十大名茶。传统的加工炒制工艺为生锅-熟锅-烘焙三道工序,均为人工操作完成。手工炒制信阳毛尖茶,劳动强度大,效率低,造成目前茶农仅加工生产中、高档春茶,而放弃低档茶加工,夏、秋茶更是无人问津,严重影响了信阳毛尖茶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信阳毛尖茶是河南省著名的土特产,素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早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就荣获金奖,1958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之后又屡获国内外金奖。信阳毛尖茶好,除得天、地之利外,更与其独特炒制技艺有关,最好的信阳毛尖茶都是手工炒制而成的。2007年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信阳毛尖茶传统手工炒制技艺的形成、现状和标准手工炒制技艺流程,对弘扬传承信阳茶文化很有意义。一、信阳毛尖炒制技艺的形成与现状信阳种茶历史悠久,清朝中期是河南信阳茶叶重要发展时期,制茶技术逐渐精湛和完善,在清末出现了信阳毛尖的成  相似文献   

13.
信阳毛尖茶生产中存在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质风格问题信阳毛尖茶传统的品质特征是:外形细、圆、紧、直,锋苗挺秀,色泽翠绿光润、白毫显露;内质汤色嫩绿明亮,香气鲜浓持久、有熟板栗香,滋味鲜浓、爽口、回甘生津,叶底嫩绿明亮、匀整。  相似文献   

14.
《茶世界》2009,(5)
近日,《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国家标准已于近日获得批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本月12日发布了相关公告,这一标准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相似文献   

15.
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阳茶叶生产历史悠久,生态环境优越,茶叶品质优异,信阳毛尖茶以外形细、圆、紧、直、多白毫,内质香高、味浓、耐泡而著称.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也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4个适宜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ICP-MS法对90个都匀毛尖茶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都匀毛尖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整体较低,茶叶质量安全可靠;16种稀土元素在都匀毛尖茶的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CeLaYNdScPrEuGdSmDyErYbTb=HoTmLu;不同产区都匀毛尖茶中稀土元素含量和分布存在一定差异,黔南州10个都匀毛尖茶主要特征产区的都匀毛尖茶中稀土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罗甸三都瓮安独山惠水都匀福泉龙里长顺平塘。  相似文献   

17.
茶旅游是茶业突破瓶颈的一个重要方向,信阳作为产茶重镇,茶文化源远流长,具有发展茶旅游的先天条件。本文以3A级景区文新茶村为例,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其茶旅游发展的优劣,以期为我国茶旅游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几种信阳毛尖茶小型炒制机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毛尖茶属特种绿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外形光、圆、紧、直,形如松针,内质具有独特的板栗香气.传统的炒制工艺为生锅-熟锅-烘干.生锅主要完成杀青和茶叶初步成条,杀青是用重约1.5kg的特制茶把,通过抖散、揉捻、吞吐推作、赶条等多种手法使茶叶形成紧细的松针形.手工杀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茶农仅生产春茶,而放弃夏秋茶的生产.实现信阳毛尖机械化加工是信阳地区茶叶加工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其重点是解决生锅不脱离传统方式的茶把杀青、揉捻,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而熟锅的理条仍沿袭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信阳作为一个老茶区,曾就机械化加工信阳毛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几种小型炒制机械.本文通过对茶区民间几种小型机械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利弊,希望专业茶机厂从中借鉴,以便开发和设计出更多、更实用的特种名茶小型机械,实现信阳毛尖茶的机械化加工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近年来一直致力于乡村振兴,在该背景下开发出了多种产业结构,茶叶产业也是其中一种.信阳毛尖与西湖龙井、祁门红茶、铁观音、碧螺春等并称为十大名茶,在乡村振兴环境下,信阳毛尖不仅是当地名片,还是经济增长支柱.因此,在发展茶叶产业时需走规范化、标准化、优质化道路.本文便以河南信阳毛尖为例展开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视角下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茶的原产地,同时也是全球饮茶文化的发祥地。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发现、栽培、加工和应用茶以及传承茶文化中中华民族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河南信阳位于江淮之间,拥有充足的光照,潮湿的气候,肥沃的土壤,这些条件都能够推动茶树的成长。信阳在东周时期开始产茶,截止到目前已经拥有上千年的历史。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为推动信阳茶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影响,人们逐步忽略了对信阳毛尖茶制作技术的传承与保护。因此,本文通过分析信阳毛尖制作技术进一步有效传播茶文化,从而更好的继承发扬传统制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