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城乡融合快速发展,传统乡村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公共活动空间、基础设施等需求。因此,2019年浙江省首次提出乡村"未来社区"这一新的城乡建设路径,对乡村版"未来社区"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取得良好的效益。由于公共空间景观是构成"未来社区"九大场景的重要元素,从乡村景观长远发展来看,提出了一套适用于乡村"未来社区"的公共空间景观营建策略,为乡村"未来社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陈晓玲 《广东园林》2022,44(2):34-37
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针对其中心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结合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导向,明确村落更新目标,基于以人为本、地域文脉动态保...  相似文献   

3.
乡村景观空间是乡村住居环境的空间表达形式,受地域自然气候与本土文化的双重的影响。从海南乡村景观空间的类型、组成要素、空间布局、规模等方面调查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表象特征,由此分析海南乡村景观空间建构的思想渊源,探讨海南现代住居空间设计基本原则,倡导将更多海南传统地域特色融入当代景观空间建设中。  相似文献   

4.
指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对于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城镇化"建设思维冲击了乡村公共空间原有的乡村性。乡村振兴的提出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进行了解析和梳理,以为日后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周成 《中国林业》2009,(14):I0004-I0005
昌平的乡村旅游在北京起步较早,作为市旅游局在全市选择的3个新兴业态试点之一——乡村酒店集聚区试点,早在2007年,昌平就完成了北京首部《乡村酒店评定标准》初稿,并在北京市旅游局的主持下通过最终评审。现如今,在北京市旅游局的帮助指导下,又率先成功推出了乡村旅游新兴业态第二代乡村旅游产品——“乡村酒店”。  相似文献   

7.
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南28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依发展类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通过实地调研、SD法和现场访谈,研究乡村居民对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南美丽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满意度较高,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0.94%;各类型乡村的SD评价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的突出评价为空间丰富、植物种类少、植物四季变化小等,商旅服务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变化大、互动体验不足等,均衡发展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多、充满自然野趣、富有美感等;氛围因子对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影响最大;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的乡村植物景观感知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31.00、21.81、-31.53分。因此,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植物景观存在不同特点与问题,乡村植物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并对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乡村原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希望能给乡村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将乡村的地域文化与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相融合,使地域文化特色与美丽乡村景观设计有机融合,创作出具有历史时代意义的美丽乡村,提高人们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乡村活力.分析了乡村地域文化的组成内容及乡村公共空间的特点,提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基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表达手法,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景观建设提...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公共空间的景观发展方向也根源于此。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景观一体化的要求,探讨了典型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为桂林灵剑溪流域城中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的对乡村村域滨水空间的分析,结合贵州省乡村水流域的现状,将滨水空间划分为3类公共空间,核心保护区的公共空间、自然山水型的公共空间、商业活动型的公共空间,并分别对其开发利用进行讨论,核心保护区的公共空间以生态培育为主,自然山水型的公共空间以人为主、配套相应的设施、保持其原生性,商业活动型的公共空间主要以捆绑相关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植入水文化,延续水岸的历史文脉、考虑山地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不同发展趋势和发展境域的乡村建设中都扮演者重要角色。以公共性为核心属性的公共文化,为理解时代背景下乡村建设的转型提供了重要的视角。以乡村文化的认知为基础,以公共文化作为乡村景观建设的思考切入点,以城郊融合类村庄为对象,提出了重塑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风景园林学乡村建设的方法原型,并以三王村、前洋村2 个案例来具体探讨实践过程中公共文化空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植物景观贯穿整个城市公共空间,在活化城市绿地空间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首先总结了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然后通过研究分析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滨水空间这三种不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空间特点,提出了相适应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六盘水市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积极进行了产业转型升级,但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旅游资源缺乏整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地区性问题较为突出.为此,以共享经济的视角为依托,在调研现状的基础上,从特色旅游资源线路的整合、品牌共享、互联网+和共享人才技术的结合、旅...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农家乐旅游也因经营餐饮为主的独特经营模式深受人们喜爱,但是农家乐餐饮空间设计改造还存在一些弊端亟待解决。依据景观设计的有关理论,以生态性、文化性为切入点提出了景观设计在农家乐餐饮空间设计中的思路,以期促进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林业》2022,(1):108-11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探析村民社交需求和空间结构之间的互动逻辑,有助于平衡社会群体使用需求和优化传统乡村空间布局。选择苏州植里古村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公共空间拓扑网络,结合网络关联性、均衡性和连通性选择评价指标,对古村空间结构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公共空间网络的密度为0.2762,中心势和小世界值分别为17.58%和2.303;整体网络关联度较弱;不同功能类型空间节点中心性存在差异,呈现出多核心集聚的格局;公共空间使用率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传统乡村公共空间更新规划策略,为乡村未来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家乐是乡村旅游与农业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让游客感受自然、体验乡村乐趣的旅游方式。浙江省的农家乐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且类型多样。文章根据现有的建设条件,将浙江省农家乐分为4个模式与11个类型,并对现有农家乐建设提出3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模型、阶段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指导,提出三种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乡村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点,然而由于对乡村性的认知模糊,导致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逐渐丧失了乡村性。乡村性的缺乏造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通过解析乡村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民宿这一体现乡村性的旅游新业态,以期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