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乡村公共空间承载着村民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其建设直接关系到乡村整体环境、乡村文化传承以及村民生活幸福指数,在乡村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广州市红山村为例,针对其中心区公共空间存在的空间功能单一、配套设施不健全、天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等问题,结合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导向,明确村落更新目标,基于以人为本、地域文脉动态保... 相似文献
3.
4.
指出了乡村公共空间对于村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城镇化"建设思维冲击了乡村公共空间原有的乡村性。乡村振兴的提出为乡村公共空间发展带来了机遇。基于此,对传统乡村公共空间进行了解析和梳理,以为日后乡村公共空间建设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昌平的乡村旅游在北京起步较早,作为市旅游局在全市选择的3个新兴业态试点之一——乡村酒店集聚区试点,早在2007年,昌平就完成了北京首部《乡村酒店评定标准》初稿,并在北京市旅游局的主持下通过最终评审。现如今,在北京市旅游局的帮助指导下,又率先成功推出了乡村旅游新兴业态第二代乡村旅游产品——“乡村酒店”。 相似文献
7.
乡村植物景观是乡村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对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济南28个美丽乡村为研究对象,依发展类型分为农业主导型、商旅服务型、均衡发展型;通过实地调研、SD法和现场访谈,研究乡村居民对乡村公共空间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及其影响因子,以期为不同发展类型乡村的植物景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济南美丽乡村居民对乡村植物景观满意度较高,持满意态度的人数占比为70.94%;各类型乡村的SD评价存在差异,农业主导型的突出评价为空间丰富、植物种类少、植物四季变化小等,商旅服务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丰富、四季变化大、互动体验不足等,均衡发展型的突出评价为植物种类多、充满自然野趣、富有美感等;氛围因子对植物景观的感知评价影响最大;均衡发展型、商旅服务型、农业主导型的乡村植物景观感知评价综合得分依次为31.00、21.81、-31.53分。因此,不同发展类型乡村植物景观存在不同特点与问题,乡村植物景观建设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与当地特色相结合、针对性解决存在问题,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类型,并对当前我国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加强乡村原生态旅游环境保护的策略,希望能给乡村规划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指出了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依赖于新型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公共空间的景观发展方向也根源于此。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对城乡景观一体化的要求,探讨了典型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的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为桂林灵剑溪流域城中村的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植物景观贯穿整个城市公共空间,在活化城市绿地空间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不同特性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本文首先总结了植物景观的观赏特性,然后通过研究分析城市广场、城市道路和滨水空间这三种不同类型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的空间特点,提出了相适应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以云南省安宁市八街镇磨南德村景观规划设计为例,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乡土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等相关理论,调查分析村庄自然和人文现状后,提出旅游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保护乡村环境,美化乡村景观,改善生活居住条件,更应利用彰显乡村的地域环境特色、民族文化特色以及乡村的田园优势条件. 相似文献
18.
19.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阶段模型、阶段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对旅游地生命周期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根据这些理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进行指导,提出三种乡村旅游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20.
指出了乡村性体现了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点,然而由于对乡村性的认知模糊,导致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乡村旅游逐渐丧失了乡村性。乡村性的缺乏造成了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通过解析乡村性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问题,并提出了创新民宿这一体现乡村性的旅游新业态,以期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