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圆紫菜(Pyropia suborbiculata)被认为具有较强的耐高温性,但是否优于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仍是未知。研究分别将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和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置于23 ℃(常温)和30 ℃(高温)下培养,结果发现:培养14 d后,在23 ℃ 组中,PS-WT和PH-WT10的壳孢子萌发体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均超过99%,两者差异不显著;但在30 ℃组中,PS-WT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分别为32.9%和99.3%,PH-WT10的存活率和假根发生率仅为16.8%和49.3%,两者差异极显著。此外,在30 ℃组中,含9个以上细胞的壳孢子萌发体的百分率,PS-WT和PH-WT10分别为86.1%和1.0%,两者差异极显著。将在23 ℃下培养30 d的叶状体再置于30 ℃下培养10 d,PS-WT的叶状体除生长减慢,细胞颜色变红外,其他均无异常,未出现死亡细胞,而PH-WT10的叶状体生长显著变慢,细胞颜色变淡,色素体由星状变成弥散状,出现较多的死亡细胞。另外,与实验开始时的初始值相比,经30 ℃培养10 d的叶状体的最大光量子产量(Fv/Fm),PS-WT增加了1.8%,而PH-WT10却下降了34.5%。上述结果初步证实,圆紫菜野生品系(PS-WT)的壳孢子萌发体和叶状体的耐高温性均明显优于坛紫菜栽培品系(PH-WT10)。 相似文献
2.
在含氮量仅为海区的1/100、含磷量仅为海区的1/15的低氮、磷环境下,对人工选育和建立纯系的坛紫菜褐绿色、红棕色品系3代叶状体(F1、F2、F3)的耐受力情况及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发现2个品系的藻体均具有极强的耐低氮、磷能力:1)褐绿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21d才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现象,仅轻微的腐烂和萎缩.3~4cm长的藻体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73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5.29倍;培养18~21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为(0.86±0.27)cm,鲜重日增重率为(5.32±0.21)%.褐绿色品系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8.7cm.2)红棕色藻体在相同条件下培养15d后停止生长,叶片无成熟、腐烂和萎缩,3代叶状体在低氮、磷甚至无氮、磷环境下的耐受力和生长状况均比较稳定且有所提高,遗传性状比较稳定.3~4cm长的红棕色藻体在低氮、磷环境下培养7~9d时的长度日生长量是对照组的4.95倍,鲜重日增重率是对照组的3.58倍;培养13~15d时藻体的长度日生长量为(1.92±0.53)cm,鲜重日增重率为(13.61±0.46)%.F3代的平均长度比对照组长23.16cm.3)通过选育可以看出褐绿色品系比较耐低氮、磷,该品系可以较好地解决养殖过程中低氮、磷环境对于紫菜养殖所造成的危害,缓解由于养殖密度过大而造成的病害发生和减产、减收现象. 相似文献
3.
以浙东1号坛紫菜新品种为材料,在浙江南部海域进行了冷藏网养殖试验,将长有3~5 cm幼苗的坛紫菜网帘阴干至含水率30%,在-18 ℃~-20 ℃冷藏60 d,于11月中旬下海恢复培养,以评估坛紫菜冷藏网苗种储备技术效果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冷藏网的生长速率优于对照组,冷藏网坛紫菜第一水平均长度为比对照组增加13.0%。冷藏网坛紫菜前三水产量比对照组增加5.42%。冷藏网坛紫菜第一水的粗蛋白含量、藻体厚度、硬度、弹性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粗蛋白含量下降,叶状体厚度增加的趋势。综上可知,冷藏网技术是保持坛紫菜稳产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5.
坛紫菜耐低盐优良品系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已获得的3种坛紫菜优质高产品系中,筛选出耐低盐的优良品系YZ-7.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26‰)下培养35 d后长成较大的苗,然后用取孔器分别获得叶片的圆盘体,把后者培养在不同盐度下进行叶片生长试验.在26‰、15‰、8‰、5‰和3‰五种不同盐度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增加了18、14.3、3.9、2.8和0.6倍,而野生型(WT)品系的圆盘体平均直径分别只增加了1.7、1.5、0.4、0.25和0倍.由此可见,无论是在高盐还是在低盐条件下,YZ-7品系的叶片生长均远快于WT品系.把各品系的壳孢子在正常盐度下长成的大叶状体用海螺酶分解,获得大量的单离体细胞,再将后者分别培养在不同的盐度下进行耐低盐实验.在3‰的盐度下培养15 d,优良品系YZ-7的细胞成活率高达58%,而WT品系在此盐度下培养12 d就全部死亡.在8‰和5%o下培养15 d,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高达78.6%和77.1%,细胞分裂率分别为100%和98.9%;而WT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分别只有36.4%和8.4%,细胞分裂率分别为88.6%和81.8%,YZ-7品系的细胞成活率和分裂率均远高于WT品系.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优良品系YZ-7品系是耐低盐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坛紫菜叶状体的培养效果,在海水中分别添加2%、4%、6%、8%和10%的MES培养基,配出5种不同的培养液,并分别将其标记为1MES、2MES、3MES、4MES、5MES,然后分别用它们培养坛紫菜叶状体,结果显示:在培养的前两周,5个组的叶状体生长和湿重增加无明显差异,但两周后,各组叶状体的生长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其中2MES组和1MES组的生长速度快于其它3组.培养21 d后,5个试验组的叶状体平均长度依次为2MES组>1MES组>5MES组>3MES组>4MES组;叶状体湿重增加依次为2MES组>5MES组>1MES组>3MES组>4MES组;叶状体的叶绿素a(Ch1.a)的含量在2MES中最高,1MES最低,其它组相差不大;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在2MES中比3MES中略低,但高于其它组.上述结果表明,在海水中添加4%的MES培养基对坛紫菜叶状体的生长是最适宜的,这一结果对以往文献中报道的使用MES培养基时一般只在海水中添加2%的浓度将是一个有益的修正. 相似文献
7.
三十烷醇对坛紫菜叶状体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三十烷醇对坛紫菜野生型品系(WT)叶状体生长的影响作用,用1×10-7、3×10-7、5×10-7和7× 10-7的三十烷醇溶液处理WT品系叶状体1 d,恢复正常条件充气培养25 d后发现:在上述浓度范围内,3×10-7组对WT品系的叶状体的促生长效果最明显,5×10-7组次之,1×10-7组处理几乎无效果,而7×10-7组对叶状体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3×10-7组叶状体的平均长度增加了94.92%,叶绿素a、藻红蛋白和藻蓝蛋白含量分别提高了26.00%、92.88%和84.89%。三十烷醇对WT品系叶状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且这种促生长作用会持续到处理后20 d左右。上述结果表明:适宜浓度的三十烷醇溶液(3×10-7)浸泡处理可以显著、持续地促进WT品系的叶状体生长,增加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坛紫菜(porphyra hairanensis)幼苗能否形成单孢子是我国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理论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反复、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于幼苗释放细胞的条件,细胞的发育分化趋势及超微结构作了重点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真正放散单孢子的条斑紫菜(P.yezoensis)作了比较,发现在一定条件下坛紫菜幼苗能释放一种以前曾被认为是单孢子的细胞,它们的光学及超微结构、释放规律和发育趋势与坛紫菜酶解的营养细胞相同,而与条斑紫菜单孢子有明显差异。试验结果证明坛紫菜幼苗阶段不能产生单孢子。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基因组DNA水平上分析坛紫菜新品系浙南3号(ZN3)和浙江主要坛紫菜栽培品系(YH)的遗传差异,从16对选择性扩增引物中筛选出8对扩增效果好的引物,并用这8对引物对YH和ZN3 2个坛紫菜群体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0个坛紫菜个体中共检测到964个有效位点,其中多态位点955个;坛紫菜2个群体整体水平上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9.1%,2个群体各自的多态位点百分率分别是69.0%和81.5%,均值为75.3%。2个坛紫菜群体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53 3和0.202 3,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47 8和0.324 1,2个坛紫菜群体的总遗传变异(Ht)和群体内遗传变异(Hs)分别为0.240 2和0.177 8,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52 6,即群体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25.3%,群体内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4.7%,表明不同品系的群体间遗传分化程度较低。2个坛紫菜群体间基因流动系数(Nm)为1.593 0,表明坛紫菜不同品系间存在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10.
宋武林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6,25(4):522-527
对海区人工栽培的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申福2号"以及坛紫菜传统栽培种在遭遇高温天气后的生长特性进行了连续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在坛紫菜壳孢子采苗下海栽培后,由于海水温度下降幅度小,比正常年份同期水温偏高1~2℃,造成传统栽培种的叶状体腐烂脱落、大规模减产,而在相同海域栽培的"申福1号"和"申福2号"却保持了叶状体的正常颜色和形态以及较快的生长速度,产量和品质受高温影响较小。上述结果证实,坛紫菜新品种"申福1号"和"申福2号"在海区栽培时对高温有明显的耐受性和生长优势,与它们在室内培养所表现出来的耐高温和快速生长特性的结果非常一致。在海区栽培条件下,其比传统栽培种可提高1~2℃的耐高温水平,具备良好的推广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用人工海水培养坛紫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12.
用天然海水与海水晶配置成的人工海水按10∶0,8∶2,6∶4,4∶6,2∶8,0∶10的体积比配成6种不同的培养液,用它们培养野生型坛紫菜叶状体。培养30 d后,叶状体的生长情况如下:在100%天然海水中培养的坛紫菜叶状体生长最快,其它组的生长快慢依次为:含20%>40%>60%>80%的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培养的叶状体5 d后死亡。叶状体叶绿素a(Chl.a)含量在2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最高,其余各组的含量相差不大,但藻红蛋白(PE)和藻蓝蛋白(PC)含量均比100%天然海水组稍低。用上述6种培养液培养坛紫菜丝状体,结果表明在60%海水晶人工海水组中培养的自由丝状体鲜重增加最明显,生长情况最好,100%天然海水组增重最少,其余各组增重差异不明显。坛紫菜丝状体在100%海水晶人工海水中生长良好,这说明可以用海水晶人工海水来培养坛紫菜丝状体。 相似文献
13.
ICP-OES法测定坛紫菜中重金属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一种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重金属元素的快速检测的新方法,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方法测定坛紫菜中砷、镉、铬、汞、铅和锌等6种重金属元素质量分数。测试样品分别取自坛紫菜主要产地江苏启东,浙江象山和福建福鼎,采用两步消解法处理样本,先加入消解剂常温静置消化,后三梯度变温(100 ℃,180 ℃,100 ℃)微波消解。样品定量采用标准曲线法,消解剂作空白排除测定干扰。本法测定元素相对标准偏差为0.35% ~ 5.14%,砷元素加标回收率为95.8% ~ 105.3%,镉为89.0% ~ 98.0%,铬为93.0% ~ 103.2%,汞为90.5% ~ 96.0%,铅为86.5% ~ 107.5%,锌为94.7% ~ 98.4%。研究中发现,江苏启东样品中镉质量分数为0.57 mg·kg-1,铅为2.15 mg·kg-1;浙江象山样品中汞为1.54 mg·kg-1;福建福鼎样品锌为161.12 mg·kg-1,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重金属超标现象。表3参10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提高末水坛紫菜资源的利用率,以末水坛紫菜为原料,考察热水法和微波法提取坛紫菜多糖的多种影响因素.利用苯酚-硫酸法和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DNS法)测定多糖含量,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水平,L9(34)正交试验确定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影响热水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浸提温度,其次为料液比和浸提时间;热水法制备末水紫菜多糖的最佳工艺为:浸提温度55℃、料液比1∶32 (g∶ mL)、浸提时间90 min;影响微波法制备紫菜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和微波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550 W、料液比为1∶43 (g∶ mL)、微波时间60s.说明,热水法和微波法均可用于末水坛紫菜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5.
褐绿色型与野生色型坛紫菜杂交产生嵌合体及其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野生型坛紫菜为父本,人工选育的褐绿色型坛紫菜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获得大量的单色体和嵌合体,在其子一代中随机抽取1147株藻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生长性状好的藻体进行选育培养,结果显示:1)嵌合体色泽:主要为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野生色+褐绿色;2)嵌合体的比例:单一色型藻体占14.5%,2种色泽相嵌的嵌合体占73.9%,3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0.6%,4种色泽的嵌合体占1.1%;3)嵌合方式:点状、线型、“V”字型、“w”字型和小叶片型等;4)通过营养细胞酶解和单性生殖所获得的单色藻体c,经培养后F1和F2代遗传性状比较稳定,有望筛选成为新的品系. 相似文献
16.
福建坛紫菜赤腐病的病程及病原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0月-2012年2月,对福建省福鼎市、霞浦县、泉州市和晋江市等海区发生的坛紫菜腐烂病害进行了研究.通过观察发病特征以及镜检,详细记录了该病害的侵染过程,并在发病组织中观察到双鞭毛游动孢子以及孢子囊、雄器和藏卵器等重要结构特征,病菌形态与条斑紫菜上的紫菜腐霉相似;利用半海水玉米琼脂培养基分离提纯该病菌,命名为FM1.经感染试验证实,FM1引起的发病症状与自然海区患病紫菜的症状一致,说明FM1为致病菌.通过扩增该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并构建基于ITS+5.8S序列的N-J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FM1菌株与紫菜腐霉的ITS区相似度很高,达到99%.综合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确定,紫菜腐霉是导致此次病烂的主要病原菌,该病原菌引起的病害称为"赤腐病". 相似文献
17.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随着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12μmol/L时,则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N、P浓度、不同化合态N及N∶P比值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N、P吸收速率,以及P浓度对坛紫菜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营养盐浓度的升高,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也随之增高,当无机氮浓度达到100μmol/L时,坛紫菜对N、P的吸收速率趋向接近最大值;当NO3--N∶NH4+-N比值为1∶5时,坛紫菜对N的吸收达到最大值;坛紫菜对P的吸收速率随NO3--N∶NH4+-N比值的减小而略有增大;坛紫菜对N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增大,而对P的吸收速率随着N∶P比值的增大而减小;在磷浓度低于12μmol/L的情况下,坛紫菜的生长速率和藻红蛋白含量随着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高于12μmol/L时,则不再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