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秦岭北坡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常庆瑞  雷梅  冯立孝  闫湘 《土壤学报》2002,39(2):227-235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 ,包括室内化验数据综合分析表明 :秦岭北坡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有规律的变化 ,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检索 ,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 :土垫旱耕人为土—简育干润淋溶土—简育湿润淋溶土—酸性湿润雏形土—暗沃寒冻雏形土—暗瘠寒冻雏形土  相似文献   

2.
新疆天山南麓土壤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梦  吴克宁  鞠兵  武红旗 《土壤学报》2021,58(3):588-598
为了解新疆天山南麓土壤的成土特点和系统分类归属,研究区共挖掘出8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剖面形态观测和分层取样分析,发现新疆天山南麓的主要成土过程符合海拔变化且变化过程为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聚积过程-潜育化过程-熟化过程-盐积过程.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检索发现8个典型剖面随海拔变化在天山南麓至塔里木盆地边...  相似文献   

3.
对北天山山前四排褶皱丘陵的地貌特征、组成地层与构造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山前褶皱丘陵的演化历史。第一排褶皱形成于晚第三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初期,第二排褶皱开始形成。早更新世晚期,中更新世初期,第三排褶皱开始形成。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以来,第二排褶皱与第三排褶皱一直在持续隆升,同时第四排褶皱也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4.
云雾山自然保护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带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演替阶段植被下土壤的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内土壤保持有完整的发生层次,有明显的A层、过渡层(AB)、淀积层(B)与母质层(C);土壤颜色、结构和养分在剖面层次上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最高可达到31.5g kg-1;土壤碳酸钙有明显的淋溶淀积,在剖面中下部形成淀积层;颗粒组成以0.05-0.01mm粒级的细砂粒为主,其次为<0.002mm的粘粒;土体矿质全量中,S iO2占绝对优势,A l2O3次之,化学元素的含量顺序依次为S i A l>Ca>Fe>K≈Mg>Ti>Mn。土壤发育处于物理风化为主阶段,化学风化较为微弱,矿质元素的移动不明显。供试土壤共分属2个土纲,2个亚纲,3个土类和3个亚类,其中YW-2、4属于钙积暗厚干润均腐土,YW-3、5属于普通简育干润雏形土,YW-6属于钙积暗沃干润雏形土。  相似文献   

5.
董玉清  贾重建  卢瑛  唐贤  王超  邱竞驰 《土壤通报》2021,52(5):1009-1019
为了解我国南亚热带山地土壤的发生特性及其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罗浮山不同海拔高度的10个代表性剖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发生特性,确定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对土壤进行系统分类,并在高级分类单元级别上进行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美国土壤系统分类和世界土壤资源参比基础之间的参比研究。研究表明:土壤干态色调主要为10YR,质地属壤土大类,粉黏比为0.42 ~ 2.62,多数剖面土壤粉黏比小于1.0;土壤酸性强(水浸提pH 3.69 ~ 4.94),CEC为4.43 ~ 25.68 cmol (+) kg?1,盐基饱和度(2.27% ~ 16.25%)低,交换性酸(1.35 ~ 6.41 cmol (+) kg?1)以交换性Al3+为主,多数土层铝饱和度超过了80%;土壤矿质元素以Si、Al、Fe为主,黏粒硅铝率(Sa)、黏粒硅铁铝率(Saf)均小于2.0,各剖面B层Al、Fe、P、Ti在黏粒中富集明显,Fe富集率稍大于Al;在土壤垂直带谱上,湿润富铁土一般分布于800 m以下,常湿富铁土介于800 ~ 1200 m,常湿雏形土在1200 m以上。罗浮山土壤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铁铝化特性,具有有机碳累积明显、酸性强、盐基饱和度低、铝饱和度高等特点;归属为2个土纲、3个亚纲、4个土类和6个亚类。  相似文献   

6.
井冈山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推广应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了解井冈山土壤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位置,对位于湘赣边境的井冈山的山地土壤进行系统分类研究。调查采集的典型土壤剖面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井冈山土壤的主要发生特性随海拔高度呈规律性的变化,依照《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该区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为:湿润富铁土(<500 m),湿润淋溶土(500-1 000 m),常湿淋溶土(1 000-1 500 m),正常新成土(1 500 -1 900 m)。  相似文献   

7.
三江并流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研究天山北麓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中的土地退化现象,有利于监测新垦绿洲的环境演变过程。采用1990年、2000年2010年3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选取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动态度、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和LUCC动态变化趋势指数4个指标,并结合转移矩阵,对该地区20 a来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特征及土地退化现象进行综合分析。1990—2010年,研究区耕地和城乡居民工矿用地所占比例持续上升,分别增加了91.05%和60.19%。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面积则大幅减少,分别下降了15.45%和28.97%。通过转移矩阵发现,草地和永久冰川退化成荒漠的趋势明显。各土地利用类型中以草地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指数最高,达-0.5056%,耕地次之,为0.4091%。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间主要转移方向为:草地和冰川/永久积雪转化为荒漠,荒漠和草地转化为耕地,荒漠与草地间相互转化,盐碱地面积得到控制,但向荒漠转化的趋势凸显,永久冰川的消融明显加剧,草地持续退化,研究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9.
定边县板凳滩移民区土壤发生特性与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陕西省定边县板凳滩移民区2 500hm2未利用地的调查及不同深度剖面土样的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形和不同植被下土壤的发生特性及系统分类。项目区内土壤没有完整的发生层次;土壤颜色、结构和养分在剖面层次上无明显差异;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最高1.7871g/kg,最小0.201 7g/kg;土壤碳酸钙无明显的淋溶淀积,剖面中无淀积层;颗粒组成以2~0.02mm粒级的砂粒为主;土壤CEC集中分布在2.5~5cmol/kg,保肥性能差。通过诊断层和诊断特征分析,研究区土壤共分属1个土纲,1个亚纲,2个土类和4个亚类,其中剖面Ⅱ1属于弱盐潮湿砂质新成土,剖面Ⅱ5属于钠质潮湿砂质新成土,剖面Ⅲ4属于石灰潮湿砂质新成土,剖面Ⅵ4属于石灰干润砂质新成土。研究结果可为移民区的土壤资源综合评价、土壤适宜性评价及农、林、牧业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三江并流区的26个典型土壤剖面进行了土壤形成条件调查和理化性状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鉴定了诊断层和诊断特性,明确了供试土壤剖面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检索结果共有6个土纲(富铁土、淋溶土、灰土、雏形土、新成土、潜育土)、11个亚纲、18个土类、19个亚类,并与中国土壤发生分类和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潜育水稻土发育特性和系统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松  慈恩  文婷  连茂山  翁昊璐  陈林  胡瑾 《土壤》2019,51(4):813-820
以重庆市境内7个发生分类的潜育水稻土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剖面形态特征观测和理化性质测定分析,探讨其发育特性和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CST)中的归属。结果表明,7个供试剖面主要位于丘陵山地下坡、坡麓以及江河沿岸一级阶地,质地多为粉壤土或粉质黏壤土,不同土壤剖面中游离铁分布有较大差异,潜育特征受到人为滞水和地下水的影响,主要出现在耕作表层和受地下水位影响的深度范围内。依据CST,7个典型剖面均具有水耕表层、人为滞水土壤水分状况、潜育特征和氧化还原特征,但1个剖面虽有水耕表层但无水耕氧化还原层而隶属潜育土土纲中的石灰简育正常潜育土亚类;其余6个剖面具有水耕表层和水耕氧化还原层而分别隶属于水耕人为土亚纲中的复钙潜育水耕人为土、铁聚潜育水耕人为土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亚类,依据土族和土系划分标准,建立了5个土族和7个土系。值得注意的是,目前CST中简育正常潜育土尚没有反映人为水耕活动影响(即水耕现象)的亚类,因此可以考虑新增水耕简育正常潜育土亚类。  相似文献   

12.
李成    王让会    黄进 《水土保持研究》2013,20(6):117-124
根据天山北麓8个气象站1961—2010年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等方法,分析了天山北麓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0 a来,天山北麓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其变化率分别为0.26 ℃/10 a、15.67 mm/10 a;冬季增温最为明显,升温幅度达0.49℃/10 a左右,降水倾向率表现为夏季最大,为5.44 mm/10 a;(2)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的突变年份分别在1996年和1983年;未来两者整体上呈增加趋势;(3)极端高(低)温指数在近50 a呈现增加(减少)趋势;极端降水指数中零降水日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呈不同程度的递减趋势,1日最大降水量和极端强降水日数以1.36 mm/10 a和1.81 d/10 a的速率递增,各极端气候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极端气温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极端降水指数与年降水量均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天山中段北麓盐渍化现状与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手段,分析了中天山北麓盐渍化土的分布范围与程度,结合地貌、水文、植被、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盐渍化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秦岭北麓生态承载力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态承载力理论,计算和分析了秦岭北麓的生态承载力状况,结果表明:秦岭北麓的生态弹性指数大于50,生态系统具有中等的自我维持与自我调节能力;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均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但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更具优势,承载指数大于70,水资源的承载指数则小于70;从资源的承载压力度来看,土地资源的承载压力比较小,水资源的承载压力则非常大,已超负荷。11个区县中,最低的水承载压力度为2.84,最高的已达到33.89的强压水平,水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我国亚热带地区山地草甸土性态的变化和成土特点,从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南和贵州等省采集了20个代表性山地草甸土剖面,详细观察了土壤剖面形态特征,分析了土壤颗粒组成、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酸度、氧化铁形态和黏土矿物类型等指标,并从诊断分类的角度探讨了它们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地位。结果表明:这一地区的山地草甸土表层有机质积累均非常明显,颜色普遍呈黑色和深褐色,土壤酸化明显,土壤氧化铁游离度多在40%以下,土壤CEC较高。但研究也发现,不同样点之间土壤的土体厚度、剖面构型、黏化状况、有机质垂直分布、氧化铁含量、矿物类型及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均有较大的差异。土体构型大致有Ah-C、Ah-Bw-C、Ah-Bt-C和Ah-G-C等4类。根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诊断标准,可把研究的20个剖面归并为均腐土、潜育土、淋溶土、雏形土和新成土等5个土纲,下续分为6个亚纲、10个土类和15个亚类。研究认为,在地理发生分类中笼统地把这些土壤归为一个土类存在边界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该运用渭北旱塬东部合阳县的田间试验资料及气象资料,分析了干旱对烤烟大田期及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二元组合全覆盖抗保墒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欧锦琼  卢瑛  胡丹心  周志军  秦海龙  熊凡  阳洋 《土壤》2023,55(6):1336-1346
为明确广西岩溶地区水稻土在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归属,以该区域不同母质发育的水稻土为研究对象,挖掘20个典型剖面,通过野外观测、分层取样与分析,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进行分类检索。结果表明,大多剖面出现明显的复钙现象。供试剖面的系统分类高级单元归属为人为土土纲,水耕人为土亚纲,潜育、铁聚和简育水耕人为土3个土类,复钙、铁聚和普通潜育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铁聚水耕人为土、复钙和普通简育.水耕人为土7个亚类,在系统分类基层单元归属上,可划归出17个土族和续分为20个土系。考虑广西地区水耕人为土耕作层Ap1碳酸钙相当物含量往往低于犁底层Ap2的现象,而现行水耕人为土复钙亚类的检索中“表层土壤”的“表层”不尽明确而可能导致的亚类误判,建议将其修改为“水耕表层(耕作层或犁底层)土壤”;另外,由于实际调查发现广西地区的一些铁聚水耕人为土也具有复钙特征,建议在检索中增设复钙铁聚水耕人为土亚类。  相似文献   

18.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的特征与行为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中丘陵区土壤侵蚀普遍,其侵蚀面积之广,侵蚀强度之大仅次于我国北方的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表现出类型多样而独特,强度极度超常,全层性流失,基岩物理风化迅速,母质侵蚀突出,丘陵体为侵蚀主体等特征;土壤侵蚀行为方式也颇具特色,表现为坡面产流快,土壤冲刷广泛,风化与侵蚀交替进行,流域水力侵蚀频率不高但集中,土壤侵蚀的垂直分带性,土壤侵蚀的季节变动性,土壤侵蚀与流域泥沙搬运不同步等现象;这些特征和行为方式与这里的紫色砂泥岩的广泛出露,复杂的地表物质结构和地貌组合,季节变动明显的季风气候和人类农业耕作活动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陕西3大地理单元中,秦巴山区土壤侵蚀强度仅次于黄土高原。明晰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与气候变暖的响应关系,对区域土壤侵蚀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1970—2020年逐日降水数据,辅以BG分割法、经验正交函数和Lasso回归等方法,对秦岭南北地区夏季昼晴夜雨强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70—2020年,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呈现显著增加趋势。空间上,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主导模态为全区一致增强。其中,1 000 m以下的谷地和平原区,是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变化的敏感区。在影响因素上,秦岭南坡、汉江谷地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变化与气象因子相关性高于关中平原。其中,秦岭南坡夏季昼晴夜雨强度主导气象因子为日照时间,而汉江谷地则受日照时间和平均风速的共同影响。[结论] 2003年后秦岭南北夏季昼晴夜雨强度存在突变增强。以白天高温、夜间强降水为侵蚀形态的降水类型,将成为秦岭南北水土保持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小兴安岭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对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蓄积量进行调查分析和持水特性研究,为该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评价提供重要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选择6种典型森林类型设置样地测定枯落物现储量,并采用浸水法对枯落物持水特性进行测定,计算其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结果]主要森林类型枯落物蓄积量介于13.53~29.48t/hm2,大多是半分解层蓄积量高于未分解层。不同森林类型最大持水率与最大持水量表现不一致,其中最大持水率为243.19%~524.0%,最大持水量为56.81~106.90t/hm2。不同森林类型的最大拦蓄量与有效拦蓄量的表现也略有差异,最大拦蓄量为33.43~64.42t/hm2,有效拦蓄量为24.91~48.38t/hm2。枯落物层的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显著幂函数关系。[结论]受树种特性、枯落物储量、分解速率及林龄的影响,该区不同森林类型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