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室内进行8种淡水小型鱼类吞食鱼卵的试验观察表明:小型鱼吞食鱼卵带有普遍性,吞食强度依次为宽鳍、麦穗鱼、马口鱼、虎鱼、棒花鱼、鱼旁鱼皮、银鱼句、,其中7种鱼具有昼夜摄食节律,高峰期各异,但每天皆有16h的停食期.由此可见,小型鱼类通过摄食鱼卵,对能够在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经济鱼类及凶猛鱼类的种群具有一定调控作用,对公鱼等孵化期较长的鱼类移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道夫"学名"国王异型",原产于拉丁美洲,又名吸盘鱼、垃圾鱼、琵琶鱼,体大,口唇发达如吸盘,因为以各种水底垃圾为食而得名,经常与各种鱼类混养。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在水族箱中常  相似文献   

3.
从实验结果中得出三种淡水虾对鱼卵的危害在日本沼虾最大,其次为小长臂虾,秀丽白虾。作者还研究了它们的摄食节律,通过实验认为虾摄食鱼卵这一事实,对天然鱼类的种群有一定的限制作用,特别对孵化期较长的鱼类加大银鱼的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4.
沈伟 《上海农业科技》2012,(3):61-63,78
为探讨短鳄齿鱼在东海区中的生态地位,2007年12月~2008年9月在东海底拖网调查采集短鳄齿鱼样本,共计1051尾,并对其食物组成和摄食习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东海短鳄齿鱼是一种以浮游动物和其他小型鱼类为主食的杂食性小型鱼类,食性较广,包括桡足类、磷虾类、糠虾类、头足类和小型鱼类。短鳄齿鱼终年摄食,但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为全年的摄食高峰,冬季摄食最少。从聚类分析和SIMPER分析的结果看,体长60mm以下组的短鳄齿鱼以桡足类、磷虾和糠虾类为主要食物,体长60mm以上组主要以其他小型鱼类为主食;随体长的增加,短鳄齿鱼摄食的饵料个体逐渐增大,主要饵料从浮游动物逐渐向小型鱼类转化。短鳄齿鱼在体长达60mm时有明显的食性转换现象,这种食性转换现象的出现,对扩大种群的饵料基础、满足不同发育阶段鱼类的饵料需求以及缓和它们对有限饵料资源的竞争都十分有利。短鳄齿鱼营养级为3.15,属于次级消费者。  相似文献   

5.
实验认为:三种淡水虾对鱼卵的危害以日本沼虾最大,其次为小长臂虾、秀丽白虾,它们表现出不同的摄食节律。摄食鱼卵不但对湖泊水库中自然繁殖的经济鱼类、凶猛鱼类及野杂鱼种群有一定的调控作用,而且对孵化期较长的经济鱼类的受精卵移植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鱼类的食性与其摄食器官和栖息环境有密切关系。研究鱼类的食性,尤其掌握不同养殖鱼类的摄食特点以及环境条件,对揭示鱼类摄食生物学特性,提高鱼产量和培养优良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塔里木河流域外来物种的入侵机制和生态安全,于2012—2013年在塔里木河流域胜利水库采集83尾池沼公鱼,运用传统生物学和组织解剖学方法,对池沼公鱼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胜利水库池沼公鱼主要以鱼卵和浮游生物为食,摄食强度随季节变化,异速生长,机体偏瘦,雌雄比为1∶0.69,丰满度指数、体长与体重关系式雌雄个体差异显著。池沼公鱼适应性强,食性的特殊化使得塔里木河流域鱼类区系变化大,土著鱼类资源减少,严重影响了塔里木河流域水库其他鱼类的种群动态和渔业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8.
东山湾叫姑鱼食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叫姑鱼的摄食习性,食料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东山湾叫姑鱼系广食性底层鱼类,以底栖生物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长尾类,短尾类,鱼类和多毛类是叫姑鱼食料中的优势类群。食料生物组成随季节变化。摄食率秋季最高,春季最低;胃饱满系数夏季最高,春季最低。其生死活动对摄食行为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黄颡鱼(嘎牙子)是一种小型淡水鱼类,适于各种养殖方式,既可单养,也可套养;既适合于池塘养殖.也适合网箱养殖.近年人工养殖逐渐兴起。黄颡鱼属杂食性底栖生活鱼类.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生活水温为0.38℃.摄食水温5~37℃.最佳生长温度18~28℃.要求水体溶解氧在3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0.
太湖沙塘鳢生长与摄食习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沙塘鳢是太湖沿岸区一种常见的小型鱼类,本文对其生长与摄食习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塘鳢对太湖经济鱼类危害不大,反而能抑制野杂鱼的过量繁殖,而且它生长快,肉质好,应作为优质鱼加以保护,同时提出了沙塘鳢的起捕规格及其资源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肉、鱼毒中毒 病因:肉、鱼类酸败产生组胺及某些鱼、鱼卵含有毒素。  相似文献   

12.
一、生物学特性斑点叉尾鱼回属于底栖、杂食性淡水鱼类。对投喂的配合饲料都能摄取,也摄食水体中的天然饵料,摄食方式在体长10厘米以前吞食、滤食方式并用,体长10厘米以上以吞食为主,兼滤食。适宜生长水温  相似文献   

13.
1995年4月人工繁殖大口鲶(Silurusmeridionalis)获得鱼苗,将稚鱼分成4组,各200尾,分别为饥饿、1%、3%及最大量(百分比为每日投饵量占实验鱼体重的比例)。通过每5天计数和捕捞惊吓后呕吐出稚鱼来统计其吞食死亡数。水温14.5~29℃。摄食量的差异要影响稚鱼的互相吞食。在饥饿组内,因缺食发生自然死亡占组内个体总数的46%,吞食死亡占组内个体总数的45%。在1%摄食组内,吞食死亡占组内个体总数的53%。随着饵料增加,自然死亡和吞食死亡率都有所下降。在最大量的摄食组内吞食死亡仅9%。另外稚鱼吞食行为由于生长而不同。稚鱼体长20.2~40mm时,吞…  相似文献   

14.
1 肉、鱼毒中毒 病因:肉、鱼类酸败产生组胺及某些鱼、鱼卵含有毒素。  相似文献   

15.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时,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  相似文献   

16.
浙江北部沿岸海域小型经济鱼类的分布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鱼类中体形较小,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数量,可供人们开发利用的对象,如龙头鱼、棘头梅童鱼、鳀鱼、风鲚、刀鲚、黄鲫等,我们称之为小型经济鱼类。  相似文献   

17.
花鱼骨,属鲤科,鱼句亚科、鱼骨属,又名麻叉鱼、桃花竹,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的江河、湖泊、水库中。近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该鱼已成为江、浙、沪、皖等地区人工养殖的热门品种。花鱼骨喜底栖钻洞,常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对水流敏感,属常年摄食的偏 肉食性鱼类。该鱼体形优美,生长期长,在水温5℃以上的初冬和早春还具有较旺盛的摄食强度和较快的生长速度,当年放流的夏花,第二年即可长到250克,有的甚至长到500克左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属市场畅销鱼类,养殖前景 养殖前景看好的小型经济…  相似文献   

18.
基于DNA条形码的如东海域浒苔附着鱼卵的物种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为了探明如东海域浒苔藻团中附着的大量鱼卵的产卵鱼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其进行了物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鱼卵、仔鱼、成鱼与沙氏下鱵鱼(Hyporhamphus sajori)COI基因片段序列之间无变异位点出现,遗传距离为0,而与其他颌针鱼目鱼类序列间差异达10.83%~20.94%,遗传距离在21.9%~26.4%之间;NJ分子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鱼卵、仔鱼、成鱼与沙氏下鱵鱼聚为单系群。因此,确定该海域浒苔藻团中产卵鱼类为沙氏下鱵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浒苔藻团附着大量黏性鱼卵现象的原因及其对近海鱼类资源恢复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鱼类发病率也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通常在适温范围内(7-23℃),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测水温确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饵量,使鱼吃好、长快、少生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