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安全使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使用后所产生的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残留进行了降解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53~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3.26 d。根据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豆类蔬菜上的限量要求,推荐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中的安全间隔期为6 d,并且应避免在豇豆采摘的高峰期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2.
对不同制剂的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上使用后所产生的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残留进行了降解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53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1.83 d,甲胺磷的半衰期为1.943.26 d。根据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豆类蔬菜上的限量要求,推荐乙酰甲胺磷在豇豆中的安全间隔期为6 d,并且应避免在豇豆采摘的高峰期使用该农药。  相似文献   

3.
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乙酰甲胺磷在叶菜类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比较研究了露地与设施栽培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及其高毒代谢物甲胺磷在白菜中的残留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按推荐使用剂量、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1次,乙酰甲胺磷在白菜中降解半衰期为2.060~3.203 d,大棚条件下降解速度慢于露地条件下降解速度;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代谢产生甲胺磷,作物中甲胺磷的残留量是乙酰甲胺磷代谢生成和甲胺磷本身降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施药几天后,出现一个甲胺磷残留的高峰;乙酰甲胺磷施用在白菜上可能会有较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尤其是大棚栽培方式、施药浓度高的情况下使用乙酰甲胺磷具有更高的甲胺磷残留风险.因此,在白菜等叶菜类蔬菜上应谨慎使用乙酰甲胺磷,露地栽培条件下的安全间隔期应延长为21 d,设施栽培条件下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4.
糙米中农药降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不同施药剂量的残留变化及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收获时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毒死蜱、三唑磷、吡虫啉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在低剂量出穗前、低剂量出穗后、高剂量出穗前、高剂量出穗后依次升高,不同处理糙米中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4.5 d,平均为74.6 d;乙酰甲胺磷的半衰期为63.0~88.8 d,平均为74.2 d;三唑磷的半衰期为37.1~39.8 d,平均为38.0 d;毒死蜱的半衰期为70.0~87.7 d,平均为82.3 d;吡虫啉的半衰期为67.9~80.0d,平均为76.1 d.各处理糙米中均未检出敌敌畏.说明施药时间和施药剂量是影响糙米农药残留量的主要因素,糙米贮存期间农药的降解速度为敌敌畏>三唑磷>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毒死蜱.  相似文献   

5.
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向番茄果实中的转运代谢与积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甲胺磷作为高毒农药甲胺磷的替代品,具有低毒、广谱等特点,但是它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增毒代谢物甲胺磷倍受关注。以盆栽番茄为对象,采用300和600 mg·L-1的乙酰甲胺磷水溶液进行灌根施药,研究番茄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乙酰甲胺磷并向果实转运与积累的过程。结果表明,通过土壤灌根施药方式,番茄可以通过根部吸收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并且向上运输至果实;土壤中的乙酰甲胺磷在向果实转运过程中代谢产生了增毒代谢物甲胺磷,表明乙酰甲胺磷在番茄上的使用有质量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6.
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辣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中的初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施药剂量越大,初始沉积量越高;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1 000倍液和500倍液2种施药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半衰期分别为1.6和1.7 d;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最大残留量(MRL值)推荐值为1 mg/kg,1 000倍液和500倍液茎叶喷雾后,农药残留量降解到该值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5和2.3 d,符合蔬菜质量安全标准。[结论]为乙酰甲胺磷在甘肃河西走廊及相似地区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乙酰甲胺磷在蔬菜上使用后的环境行为和环境安全性,采用GC/MS测定方法,研究了4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青油菜和土壤环境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和最终残留。结果表明:乙酰甲胺磷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甲胺磷,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在青油菜上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6d、2.86d,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84d、2.96d,乙酰甲胺磷降解速率比甲胺磷快,在正常使用条件下,不会造成环境的累积和污染。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江苏省某地区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内(“稻-蟹”及“稻-虾”)养殖水环境及水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征与生态风险及健康风险,利用三重四极杆气质联用仪(GC-MS/MS),选择6个养殖区,根据生长周期,跟踪监测养殖水环境及同期水产品(虾、蟹)中208种农药残留情况,并根据商值法对养殖水环境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利用食用安全风险指数对水产品进行食用安全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下,水环境中检出农药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平均质量分数为0.33 μg·L-1,同时有少量杀虫剂、杀螨剂、增效剂有检出;在整个生长周期内,稻虾、稻蟹农药残留的主要类型为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平均质量分数为6.1 μg·kg-1 (以湿质量计)。养殖水环境中农药主要来源于养殖前期环境中残留或外源性污染,随着养殖时间延长,农药含量整体趋向于减少,通过对养殖水环境生态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各抽样点位联合风险商值(RQ)均在0~1之间,属于中风险,对环境仍具有一定的压力,除草剂等类型农药应引起重视;在监测周期内,水产品中大部分农药的残留量逐渐减少直至未检出,仅有部分点位杀菌剂有少量存在,通过对同期虾、蟹的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发现,平均食品安全指数远小于1,农药残留的食品安全风险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9.
文章选取贵州省遵义市市场上销售的广泛使用的百菌清、乙酰甲胺磷等中、低毒农药9种,在小白菜上进行了农药残留降解田间动态检测分析,根据9种农药施用后在田间的降解动态,提出了叶菜类蔬菜农药安全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贵州省遵义市市场上销售的广泛使用的百菌清、乙酰甲胺磷等中、低毒农药9种,在小白菜上进行了农药残留降解田间动态检测分析,根据9种农药施用后在田间的降解动态,提出了叶菜类蔬菜农药安全使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利用NO3^- -N:NH+^4 -N为10.0:0(A),5.0:5.0(B)和2.5:7.5(C)0:10(D)四种配比的营养液对小白菜品种进行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NO3^- -N/NH4^+ -N配比对不同品种小白菜的硝酸盐含量及其品质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一氮源培养下不同的小白菜品种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差异;供试小白菜品种叶绿素SPAD值随着培养液中铵态氮比例的增大而增大;供试的小白菜品种的硝酸盐积累量随着铵态氮比例的增加而下降,而Vc、可溶相糖的含量增加,表明适当地配施铵态氮较纯硝态氮营养液培养小白菜能获得较低的硝酸盐积累量和良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草莓中的9种有机磷农药(包括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治螟磷、氧乐果、马拉硫磷、杀螟硫磷、对硫磷、丙溴磷、三唑磷)残留量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DB-1701P柱色谱分离,FPD检测器检测,9种有机磷农药在17 min内获得良好的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2 51~0.999 92,检测限可达0.01~0.04 mg/kg,当添加水平为0.4 mg/kg时,回收率范围为83.2%~102.8%。该法快速灵敏,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以体长(5.09±0.71)cm、体重(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实验法,在水温(28.8±1.6)℃条件下,开展了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均呈现以蓄积为主导的急性毒发效应,3种农药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三唑磷、辛硫磷和乙酰甲胺磷,其中乙酰甲胺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0.11mg/L,21.83mg/L,17.30mg/L,14.07mg/L;辛硫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50m马,L,0.49mg/L,0.34mg/L,0.30mg/L;三唑磷对黑鲷幼鱼24h,48h,72h,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068mg,L,0.060mg/L,0.054mg/L,0.051mg/L。最后,还就黑鲷幼鱼对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三唑磷的急性致毒效应特征、药物间的致毒效果及其安全浓度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20种杀虫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的试验表明:24h内防治效果最好的杀虫剂品种是阿维菌 素,其次是锐劲特及赛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功夫、灭扫利及高效氯氰菊酯,以及沙蚕毒系的杀虫 双仍能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为害。有机磷类杀虫剂三唑磷、乙酰甲胺磷、辛硫磷、乐斯本、甲胺磷、 甲基1605及敌敌畏以及三种含有机磷的混剂对稻纵卷叶螟高龄幼虫几乎无效。同一杀虫剂对不同 地区的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治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江西省二化螟抗药性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试验从1985~1989年,在江西省13个县市、进行了常用药剂对二化螟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南昌、新余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已产生中等程度的抗药性;对甲胺磷产生中等程度抗药的地区是新余。还有八个地区的二化螟对甲基1605,五个地区对杀虫双,二个地区对甲胺磷产生了低度抗药性。此外,南昌地区的二化螟对马拉硫磷与乙酰甲胺磷产生了交互抗药性。但对乐果仍较为敏感。从抗性机制方面的研究表明,抗药性是由二个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酯酶活性增高及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降低是二个较主要的原因。解决和延缓抗药性发展的对策是禁用或限制使用已产生抗药性的药剂。通过复配农药的室内及田间筛选试验,得出甲氯菊酯或嘧啶氧磷加杀虫双是具有延缓抗药性和增效作用的复配杀虫剂。  相似文献   

16.
作为高毒杀虫剂甲胺磷的替代产品,乙酰甲胺磷的大量使用对农产品安全造成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以番茄植株为研究对象,在水培条件下,用含0.5 mg·L-1 Cd2+和1.0 mg·L-1乙酰甲胺磷的混合营养液直接作用于番茄植株的根部,通过测定营养液和番茄木质部液中Cd2+与乙酰甲胺磷随时间的浓度变化,研究Cd2+与乙酰甲胺磷在番茄植株中迁移的互作影响。研究发现,营养液中的Cd2+和乙酰甲胺磷均能被番茄根部吸收,经木质部向上迁移。Cd2+的存在抑制了番茄根系对营养液中乙酰甲胺磷的吸收与向上运输,而营养液中的乙酰甲胺磷能促进番茄根系对营养液中Cd2+的吸收转运。  相似文献   

17.
建立GC/FPD/固相萃取反相净化测定水产品中甲胺磷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腈均质提取,硅胶柱反相净化,GC/FPD进行测定,以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甲胺磷的峰面积与其浓度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0,最低检测限为0.01mg/kg(S/N≥10),样品回收率为61.4%-87.0%,RSD为6.77%-8.34%。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净化效果好且成本低,并可以达到日本肯定列表对甲胺磷的检测低限,满足输日水产品出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有机磷的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产品中甲胺磷、乙酰甲胺磷、敌敌畏、乐果、对硫磷、甲基对硫磷、马拉硫磷7种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样品用正己烷配合乙腈均质提取,经凝胶柱净化后进行气相色谱(GC)分析,采用外标法定量.优化条件下该方法的定量限(S/N=10):甲胺磷为0.0083 mg.kg-1,敌敌畏为0.011 mg.kg-1,乙酰甲胺磷为0.020 mg.kg-1,乐果为0.039 mg.kg-1,甲基对硫磷为0.063 mg.kg-1,马拉硫磷为0.055 mg.kg-1,对硫磷为0.031 mg.kg-1.在加标水平为0.0667、0.333和1.67 mg.kg-1时,7个组分的回收率为74.4%-108%,相对标准偏差为2.06%-6.98%(n=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