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结球白菜主要农艺性状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结球白菜的 1 0个农艺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分析 ,结果表明 ,除叶数外 ,其余8个性状与单株重的简单相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叶柄重、叶宽分别与单株重之间呈正的极显著和显著的偏相关关系。通径分析表明 ,叶柄重对单株重的正直接作用最大 ,为 0 .81 65 ,叶宽次之为 0 .2 2 90 ,叶柄重是选育高产不结球白菜的重要性状 ,叶宽可作为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2.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杂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遗传模式呈部分拟合模式。所在属于 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 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生效应。株重、叶片得叶两重暑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告示决策 状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RF2,B1,RB1B2和RB210个世代的材料,对不结球白菜1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深裂对叶片无缺刻为显性,受1对基因控制,(2)叶面有刺毛对无刺毛为显性,叶面皱缩对叶面平滑为显性,叶缘锯齿对全缘为显性,均分别由1个对主效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所控制。(3)圆梗对扁梗为显性,由2对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共同控  相似文献   

4.
选用6个杂交组合的P1、P2、F1、F2、B1和B2家系的平均数及其方差,估计了不结球白菜15个农艺性状的基因效应、遗传力和基因效应对杂种优势的贡献。结果表明:15个性状的遗传基本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式或部分拟合模式。所有性状的各组合均有显著的加性效应和1~3种上位效应,1/3的组合有显著的显性效应。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和株高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菜头粗度、叶柄宽度和叶柄厚度等性状的广义遗传力较低。杂种优势主要表现在单株重、叶片重、叶柄重等产量性状上,显性效应[h]和上位效应[l]对杂种优势的贡献均具有重要作用。这三个性状的遗传均受重复型互作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不结球白菜不育系组合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对不结球白菜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不结球白菜雄性不育系‘ZY’作母本,5份稳定遗传自交系作父本,采用顶交法配制杂交组合,分析F_1代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结果表明,10个产量性状均存在一定的杂种优势,都有较高的正向中亲优势,优势为10.11%~153.17%;除叶数外,其余9个性状均有一定程度的超高亲优势,超亲优势为2.89%~89.30%。不结球白菜产量杂种优势主要取决于单株产量、叶柄长和叶宽。ZY×13xs156组合在单株产量、叶质量和叶长上有最强杂种优势,在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双亲本杂交遗传设计,运用P1、P2、F1、RF1、F2、RF2、B1、RB1、B2和RB210个世代的材料,对不结球白菜11个质量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叶片深裂对叶片无缺刻为显性,受1对基因控制。(2)叶面有刺毛对无刺毛为显性,叶面皱缩对叶面平滑为显性,叶缘锯齿对全缘为显性,均分别由1对主效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所控制。(3)圆梗对扁梗为显性,由2对核基因和细胞质修饰基因共同控制。(4)直立束腰对直立不束腰为显性,由3对互补基因控制;叶色深绿对黄绿为显性,受3对重叠基因控制。(5)直立对塌地为不完全显性,F1代表现为半直立;有分蘖对无分蘖为不完全显性,F1代表现为中间类型而偏向有分蘖。两者分别由2对重叠基因所控制。(6)绿梗对白梗为不完全显性,F1代为绿白梗,由3对基因所控制。(7)叶色墨绿对黄绿为不完全显性,F1代表现为深绿,由2~3对基因所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远缘杂交是提高不结球白菜产量、品质、抗逆性和实现种质创新的重要手段之一,南方夏季高温影响不结球白菜周年生产和市场供应,远缘杂交可以丰富不结球白菜的品种供应,拓宽其遗传背景。【方法】以3个不结球白菜亲本和3个苗用大白菜亲本分别进行远缘杂交,测定亲本和F1代的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倾向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远缘杂交中单株重的遗传力最高,对后代的遗传效果最稳定;叶色值的变异系数最高,人工选择潜力最大;株高、株幅、叶长、叶柄长、叶柄宽、单株重的超中优势和超亲优势较高,在后代中具有杂种优势。【结论】筛选出D2和Q2的亲本组合可以用来选育农艺性状突出的不结球白菜品种,D3和Q3的亲本组合可以用来选育丰产的不结球白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对不结球白菜自交系“亮白叶”及其与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cms),雄性不育系两用系,自交不亲和系的杂种后代7个主要产量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种之间并不存在本质差异,小区产量与株高,叶片重,叶柄重和单株重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杂交种之间不存在本质差异,小区产量与株高,叶片重,叶柄重和单株重表现出极显著的相关性,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4,0.7915,0.7674,0.8790.遗传通径分析表明,单株重对小区产量的正直接作用最大,为0.6658;株高次之,为0.5266;叶片重再次之,为0.4469。POL胞质雄性不育制种是不结球白菜杂制种的优化手段,单株重,株高,叶片重是选育高产不结珠白菜的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9.
白菜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方法对11份白菜杂交组合的单株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白菜主要相关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的大小依次为:单株叶重>叶宽>叶柄下宽>株高>开展度>叶长>叶柄长>叶柄厚>叶柄上宽>叶数.因此,在白菜杂交育种过程中可以把单株叶重、叶宽、叶柄下宽和株高作为选育的重点性状,并结合其他性状进行综合筛选.  相似文献   

10.
对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Pol CMS及保持系进行农艺性状比较及所配四倍体F1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四倍体株高、开展度、菜头粗、叶厚、叶片重、叶片宽、叶柄上宽、叶柄下宽、单株重极显著高于相应二倍体,小区产量显著高于相应二倍体;四倍体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中亲、超亲、超标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笔者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到春季低温冻害后,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春季低温冻害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春季低温冻害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有效提高小麦对春季低温的抗冻性,在山西临汾采用均匀设计、逐步回归和综合贡献值方法,开展了春季低温冻害年型不同栽培因子对小麦产量贡献的序列研究。结果表明,春季低温冻害年型条件下不同栽培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序列为底施磷(P2O5)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底施纯氮量>播种密度或播前灌水量>起身期灌水量>底施钾(K2O)量>灌浆期灌水量或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正互作效应对产量的贡献序列为播种密度与播前灌水量>底施纯氮量与起身期追施纯氮量>起身期追施纯氮量与灌水量>灌浆期灌水量与灌浆期灌水时间距成熟期天数,各耦合因素对产量存在负互作效应的为底施纯氮量与底施钾(K2O)量;研究还明确了该年型小麦的最高产量(3692.34 kg/hm2)的各栽培因子优化组合。该项研究为春季低温冻害年型小麦实现高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春大豆空间诱变性状变异研究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神州 1号”飞船搭载的 3个春大豆品种 (“赣豆 4号”、“93 -3 9”和“93 -81”)进行了室内发芽和田间试验 ,结果表明 :与未搭载的相同品种相比 ,搭载后种子发芽势增强了 3 0~ 40个百分点 ,SP1 代全生育期缩短了 2~ 3d ,株高下降了 7.7~ 9.9cm ,单株总荚数有的增加 ( 4.0~ 1 0 .8荚 ) ,也有的下降 ( 3 .2荚 ) ;SP2 代的全生育期、株高和单株总荚数变异均较大。  相似文献   

14.
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艳兰  黄卓  覃卫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427-19429,19456
[目的]研究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广西88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统计逐年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低温阴雨结束期,利用线性倾向计算、阶段性分析、Morlet小波分析、相关分析等气候诊断分析方法,分析了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的变化特征,并分析气候变暖对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影响。[结果]1961~2010年广西各地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多年平均值在3.5~23.2 d,其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多、西南少,山区多、河谷少;结束期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东北部晚、西南部早,山区晚、河谷早。近50年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呈略减少趋势,低温阴雨结束期呈略偏早趋势;低温阴雨日数和结束期的阶段性变化特征较明显,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多、结束期明显偏迟,90年代末以后低温阴雨日数明显偏少、结束期明显偏早;低温阴雨日数存在4、6、8、10~14年的周期振荡信号,结束期存在6、12~14年周期振荡信号。广西春播期低温阴雨日数、结束期与2月中旬~4月上旬平均气温相关显著,气候变暖使低温阴雨日数趋于减少,结束期趋于提前。[结论]该研究为当地进一步了解低温阴雨的发生规律、趋利避害、合理安排生产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早稻春季低温气象灾害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控制试验,通过考察种芽和幼苗受低温冷害后的成苗率以及秧苗的生长状况,研究早稻春季低温的气象灾害指标,结果表明:种芽受8、9℃的低温处理1~3 d对出苗率无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减少,处理5 d有重度不利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8、9℃低温处理出苗减少率没有差异。秧苗受8~11℃的低温处理,处理1~3 d的成苗率不受影响,处理4 d有轻度影响,处理5 d有重度影响;处理天数相同时,秧苗经8~11℃低温处理5 d各处理的成苗率才有差异。秧苗的后期发育进程均不受前期低温处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抗寒性不同的香玲和鲁果12号核桃品种为试材,在-15、-20、-25、-30、-35℃低温梯度胁迫下,分别测定了离体枝条的质膜相对透性、MDA和H2O2含量、O2-·产生速率、SOD和CAT保护酶活性等指标,分析了低温胁迫对核桃枝条活性氧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胁迫显著增加了核桃枝条的膜透性、O2-·产生速率、MDA和H2O2含量,但耐寒品种鲁果12号的增幅低于香玲品种;2个品种的SOD酶活性均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CAT酶活性则先升高后降低,但不同品种之间的变化幅度较大;由此可知,鲁果12号在低温胁迫期间可有效地增加保护酶活性,抑制H2O2的积累,从而降低活性氧对核桃的伤害,这可能是其抗寒性较强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山西油松种群特点和亲子代性状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酉油松种群具有适应各种生态环境的特点,且产生分化的各自然群体遗传性相对稳定,种群变异丰富。种源、林分、个体3层次的亲、子代性状和生长存在如下变异:①种源和林分两层次的变异具普遍性,种源各性状变异幅度明显,山西种源各性状值较多是处于偏大的一侧,省内种源变异幅度均比全分布区种源的值小;②省内3个自然地理区比区内不同林分间树高变幅大,3个区区内林分间树高分化强度相近;③林分内树木高度分化强烈,年龄相近的树木高度比可达1.5~2倍甚至还多。3个层次存在强烈变异,为选种工作奠定了雄厚的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对春谷产量性状有效选择的依据。减少性状选择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对10个高产春谷品种(系)5点区域试验资料地上部分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春谷茎高,抽穗日数,穗码数,穗长为高遗传力性状;千粒重,小穗产量,株粒重,穗粗遗传力中等;茎粗,出谷率,抽穗至成熟日数为低遗传力性状,通过相关性分析,提高春谷收获前的高产株型为;茎高133-147cm,茎基部直径0.8-1.0cm,穗长21-27cm,穗码数94-109个,株粒重15-21g;出谷率73%-79%;千粒重2.9-3.2g;抽穗日数为63-68d。  相似文献   

19.
岳桦  高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541-5544
通过采集33种哈尔滨春季观花植物的NCS色彩值、开花时序特征数据,及其温度相关数据,分析其观赏性状的时序性、相遇性与其气温变化的相关性,为植物景观季相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哈尔滨2012年春季共31d,植物总体盛花期覆盖17d,不同种类植物的盛花期在5~22d不等;以33种植物盛花期相遇性为切入点,将其分为3类:①最早时段(4月20日~4月26日,候温15~16℃)包含4种;②植物色彩层次最为丰富时段(4月27日~5月4日,候温17~20℃)包含16种;③开花植物种类最多时段(4月26日~5月12日,候温18~21℃)包含22种。观花植物的花色主要有白(6种)、黄(12种)、粉(3种)和紫(6种)四大色系。  相似文献   

20.
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对低磷胁迫的生物学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选用3个春小麦品种(加春1号、2号、4号)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磷胁迫下不同基因型春小麦根系的形态学与生理学特征,结果表明:(1)在缺磷环境中,小麦的根重、根数、总根长、总吸收面积、根活力、根系SOD及POD活性、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均明显降低,但根冠比与根系分枝密度明显增加。不同基因型间变化趋势相似,但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差异。(2)根系的形态与生理学特征存在着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而且在低磷水平下这种差异表现的更为突出。表明作物品种之间对磷胁迫反应存在差异。(3)根系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可以作为筛选高效吸磷小麦品种的参考指标。在供试的三个基因型中,加春1号对低磷环境的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