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的一份权威性报告指出,世界沿海生态系统被认为是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现在维持着36亿人口的生计。25~30年后,所维持的人口将增至64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红树林可以起到防浪、净化海水、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由于其生长在热带以及亚热带沿海地区,所以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来说,恢复红树林植树造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红树林的面积逐渐减少,功能逐渐下降,同时给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恢复植树造林技术作详细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建设,研究深圳市宝安区西海岸红树林恢复与重建问题的结果表明:由于围海造田,树种单一,虫害频发,水质污染原因,宝安区西海岸红树林面积大量缩减,应对红树林进行专门保护,可采用人工造林和补植套种的方法,大面积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等红树植物,并加大造林后保护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树林恢复和发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中期中国热带和亚热带沿海居民曾经引种和营造红树林来抵御风潮灾害。但引种和造林成绩微小,而且缺少该类科技资料报道,更没有进行红树林造林技术的系统研究。1991年以后,政府设立国家攻关专题研究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技术。在主要树种造林,退化次生林改善,优良速生乔木树种北移引种,污染海滩造林,优良造林树种和种源选择等技术。以及红树林宜林海洋环境指标。护岸效益指标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创新性成果。文内概要地综述了这些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5.
2019年3月~5月对儋州市湿地红树林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儋州市红树林湿地总面积1005.6573 hm2,主要分布于:白马井镇面积27.0933hm2,占全市红树林总面积2.7%;峨蔓镇面积75.7883hm2,占全市红树林总面积7.5%;光村镇面积342.4098hm2,占全市红树林总面积34.0%;木棠镇面积...  相似文献   

6.
深圳红树林湿地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广东省深圳市红树林湿地近十年来变化和管理情况,并对其进行管理效果评估.根据红树林湿地管理主体、管理要素、管理形式等情况,将深圳红树林湿地管理模式划分为粗放式管理模式、受委托管理模式、风水林管理模式、自然保护小区(公园)管理模式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5种类型.结果显示: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式效果最好,自然保护小区(公园)模式和受委托管理模式次之,粗放式管理模式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福清市红树林恢复重建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是潮间带木本植物群落,具有良好的生态防护效益和优越的滨海景观。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对秋茄迁移区栽培点的温度、抗盐力、抗病虫害等适应的生态生物学特性跟踪研究,掌握了秋茄树小环境选择与造林技术,取得初步成效。对当前恢复红树工作中存在的关键问题作出思考,提出了设想与计划。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红树林现状与恢复发展对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系统是沿海防护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恢复和发展红树林是完善广东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支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省的重要内容。文章分析了广东红树林资源的自然分布和保护管理现状及其遭受严重破坏的原因,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恢复和发展红树林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玉梅 《热带林业》2011,39(2):21-23
阐述红树林的防护作用,分析影响东寨港红树林生长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可持续利用建议,以期引起有关部门及管理者的重视,更好的发挥红树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达到可持续利用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为对象,分析了红树林湿地生态恢复的现状,提出恢复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ARC/INFO支持下,将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划分为16个景观类型,选取12个景观稳定性指标,建立森林景观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FRAG STATS软件定量计算景观指标值,建立景观指标标准化矩阵,构造森林景观稳定性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流溪河森林景观类型的稳定性差异较大,其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硬阔叶林—阔叶混交林—竹林—软阔叶林—非林地—针阔混交林—杉木—木荷—相思—茶叶—马尾松—荔枝—湿地松—龙眼—木本果树—未成林造林地.  相似文献   

12.
珠江口是珠江出海口流经区域的简称,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等。历史上该地区曾分布着大片的天然红树林,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树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将珠江口沿岸红树林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考虑,提出实施保护工程的基本思路,通过红树林保护工程、红树林恢复工程等措施,全面恢复湿地功能,改善区域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红树林防御台风、海啸、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是珠江出海口流经区域的简称,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等。历史上该地区曾分布着大片的天然红树林,但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红树林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文章将珠江口沿岸红树林湿地作为一个整体区域进行考虑,提出实施保护工程的基本思路,通过红树林保护工程、红树林恢复工程等措施,全面恢复湿地功能,改善区域河口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红树林防御台风、海啸、赤潮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珠三角地区森林公园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公众生态旅游需求日益扩大与森林公园建设用地紧缺之间的矛盾,细化当前森林公园分类系统,分析森林公园微型化发展的条件,提出以需求为中心布局、注重自然和历史文脉传承、积极融入城市生态建设和营造社会氛围等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is formed by the sil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is rich in natural resources, of which crude oil, natural gas, chemical industry, crude salt, mechanics, food processing, pulp industry, electricity and biology are of primary importance. From 1960s to 1980s, the emphasis was gradually transferred from mere oil exploitation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fter a long brewing,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entury, Shando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城市森林植被生态系统水质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2003年对顺德大良大岭山常绿针阔混交林集水区水循环过程进行了定位监测,该林区年降水量为1628.9mm,5—9月份的降雨量占82.4%,穿透降水占降雨的85.01%,干流占3.17%,冠层截留占11.82%,冠层水文效应显著。工业区年降雨pH均值为5.27、酸雨频率67.8%;大良和龙江居民区年降雨pH均值分别为5.84、5.72,酸雨频率平均为27.1%;森林区大气降水的pH值6.31、酸雨频率为6.5%。森林区降水中Pb、Cd、Cl^-、NO3^-、SO4^2-的含量小于国家I类水标准,总P(TP)、Cu、Zn含量接近国家I类水标准。大气湿沉降化学物质经过林冠后,穿透雨的总P、K、Zn、Pb浓度分别增加了1、2、7、1倍,Al、Ca、Cu浓度减少了89.8%、40.7%、30.5%。土壤105cm深度渗透水PO4^3-、Cr^-、NO^3-、SO4^2-阴离子的总浓度相对15cm深减少33.5%;Cu、Zn、Pb、Cd浓度相对15cm深的渗透水分别减少了62.5%、64.5%、38.9%、84.6%;森林土壤的储虑机制对于输出环境的径流水质量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陆璃  聂磊  代色平 《广东园林》2008,30(4):55-57
通过阐述珠江三角洲中心镇绿地生态景观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展望了珠江三角洲中心镇绿地生态景观建设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心镇绿化的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提供思路,同时也为营造节约高效优美的中心镇绿地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森林公园规划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森林公园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珠三角地区在水患压力下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基塘景观。其中的桑园围始建于宋朝,是中国古代保存最为完整的基围水利工程之一,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采用考证法结合实地调研,归纳总结出桑园围的景观格局经历了从完全自然,到顺应自然局部改造,再到以人工为主的历史演变过程,阐述了基塘景观系统的组织架构,分析了水利系统、农业生产系统和聚落系统的空间形态特征和文化景观特征。最后从水利系统发展对土地围垦的影响、基围管理制度对聚落格局的影响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个角度总结桑园围景观演变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20.
生态景观林建设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生态景观林建设,发展农村生态旅游,不仅实现了兴林富民,而且对改善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面貌有促进作用。本文对当前农村现有林地在生态景观林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从发展生态景观林对新农村建设所起的作用、建设原则和类型进行了探讨,为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