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油茶大树移植过程中根系伤口处理、生根技术、根团培养等几个关键技术问题进行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为防止细菌侵染油茶根系造成植株死亡,移植过程中采用国光三抗1 000~1 200倍液进行伤口处理效果最好;使用国光根盼100~150倍液,对促进油茶移栽根系伤口的愈合及生长效果较好;采用裸根苗蘸泥浆的方式,可提高移栽成活率10%~15%,泥浆配方为:1 000 ml水+1 ml国光三抗消毒液+2 g复合肥+10 ml国光根盼生根剂+适量黄土。  相似文献   

2.
沙冬青是我国重要的珍稀濒危树种,苗木移栽后的成活率很低.从截根可行性、截根时间、截根深度等方面,对蒙古沙冬青截根技术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不同截根方式、截根时间、截根深度对幼苗成活、地上生长和根系生长的影响,初步解决了沙冬青移栽成活困难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初期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宁 《福建林业科技》2002,29(Z1):24-26,32
从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3年生调查分析表明,马尾松截根移栽或切根裸根苗造林效果最好,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且造林成本适中,而常规裸根苗造林效果差。  相似文献   

4.
从马尾松不同处理苗木造林3年生调查分析表明,马尾松截根移栽或切根裸根苗造林效果最好,根系发达,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且造林成本适中,而常规裸根苗造林效果差。在林业生产中应大力推广马尾松切根苗造林。  相似文献   

5.
对观赏草在不同生长时期进行裸根、带土球等不同处理分株移栽试验。结果表明:萌芽期各处理成活率均达到100%,分蘖数差异不大。在旺盛生长期,裸根移栽成活率除悍芒、须芒草外,其他品种都达到80%以上,带土球移栽成活率均为100%;分蘖能力带土球处理高于裸根。  相似文献   

6.
从叶片处理、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3个方面,探讨了擎天树(Parashorea chinensis)裸根幼苗移栽成活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研究了移栽后苗木生长量与郁闭度、移栽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方法对擎天树幼苗的移栽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剪切50%叶面积的幼苗成活率显著高于不剪切的;郁闭度为0.4的林下移栽,擎天树幼苗成活率最高,生长量指标也最好;5月移栽的幼苗成活率最高,但3月移栽的幼苗苗高和根系生长最好。通过叶片剪切、林分郁闭度、移栽时间处理,有效调控适宜擎天树苗木移栽和生长的水分、温度和光照。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华北地区广泛使用针叶树造林,造成人工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低、结构简单、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频发。使用乡土珍贵阔叶树造林,不仅可以维护森林稳定性,而且可以提升经济效益。笔者将不同树种的穴盘苗与裸根苗进行对比、不同种源辽东栎裸根苗进行对比。结果表明,4个树种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均显著优于裸根苗,其中,文冠果穴盘苗生长及根系特性显著优于其它树种穴盘苗;辽东栎真武山种源根系特性最优;裸根断根苗根系特性显著优于裸根苗;采用真武山种源的辽东栎进行穴盘育苗,栽植后进行断根处理,可以最大化地促进侧根增加,增强苗木抗逆性,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海南甘什岭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甘什岭保护区)1~2年生无翼坡垒(Hopea exalata)裸根幼苗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无翼坡垒裸根幼苗进行异地移栽试验研究,分别对其成活率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观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选取2年生的无翼坡垒裸根幼苗,生根剂浸泡处理8h,移栽效果较好,苗木成活率高,且苗木发芽时间较早,苗木恢复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地被菊组织培养苗出瓶移栽成活率进行多次试验性研究 ,结果表明 :地被菊组培苗在高寒地区进行移栽 ,其根系发生状况是提高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关键。其最适生根培养基为 1/ 2MS +6-BA0 .1mg/L (激素单位 ,下同 ) +NAA0 .1+糖 30 g/L +琼脂 5g/L。移栽成活率可达 87%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6年生互叶白千层自然生长的根系组成与分布,并对3年生互叶白千层采取切根与滴灌的缩根处理。自然生长根系水平根系较长且粗壮发达,根基部细根分布较少,影响互叶白千层移栽恢复。切根和滴灌处理可以缩短主侧根长度,诱导细根生长,细根生物量明显增加,且大部分集中在植株根系20 cm水平范围内。综合考量以3年生苗木根茎外10 cm处切根,并在种植株根系20 cm范围内采用导向性滴灌处理苗木根系生长较好,有利于互叶白千层大苗的移栽恢复。  相似文献   

11.
红锥大苗移栽装袋技术及种植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锥大苗移栽装袋后不同培育时间的袋苗进行种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红锥大苗移栽装袋对提高红锥种植存活率和生长效果明显,且移栽装袋培育时间对红锥袋苗种植存活率和生长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装袋移栽1~2 a的效果最好,种植存活率高达96%以上,当年抽梢可达50 cm以上,第2年树高生长量。平均达85. 21~93. 45 cm,胸径生长量平均达1. 52~1. 63 cm。袋苗移栽各项生长指标均极显著高于同苗龄的裸根地苗。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城市开发和行道树绿化美化对香樟苗需求量成倍增加,对树苗的规格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利用香樟种子播种育苗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用多年生香樟苗裸根移栽,经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方法试验地选择疏松肥沃、通透性良好的土壤,且光照充足,排水良好。试验苗木为野生香樟苗。试验调查。设不同移栽时间对苗木成活率的对比、不同移栽方法对苗木成活率的对比、种子苗与多年生裸根移栽香樟苗经济价值对比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移栽对油茶嫁接苗根系和新梢生长的影响,对长林4号、40号和53号1年生地栽嫁接苗进行移栽试验,通过对移栽后根梢生长测量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移栽后长林4号和40号苗高低于未移栽,而长林53号高于未移栽;所试验品种的地径为移栽高于未移栽;移栽后的新生根系多集中在0d≤0.5 mm的范围内,长林4号和53号根系长度和数量移栽高于未移栽,长林40号则低于未移栽;长林4号和40号的根冠比在移栽后高于未移栽,长林53号未移栽高于移栽。综上分析,移栽促进了侧根的生长,相比于未移栽嫁接苗,移栽后苗高生长量降低,根系得到较快生长;生长旺盛的品种(长林4号和40号)根系损伤后,恢复较慢,而生长较为缓慢的品种(长林53号),根系恢复较快。因此,对不同品种应采取适宜的移栽方式,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培育思茅松容器苗最佳的育苗方式,以芽苗切根移栽、直播等4种方法作为4个不同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苗高生长无显著差异,直播育苗的根系发育最好,芽苗不切根移栽次之,芽苗和幼苗切根移栽的根系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5.
栓皮栎苗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地下部分主根生长迅速而侧、须根少,影响移植成活率.采取不同胚根短截处理,并利用控根容器和普通育苗盘等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育苗,研究不同育苗方法对根系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试验分析控根育苗技术对苗高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控根容器播种育苗对促发侧、须根的作用明显,其苗高生长优于育苗盘苗,是一种新型的以调控根系生长为核心的快速培育大苗技术.  相似文献   

16.
大叶栎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叶栎容器育苗不同基质,芽苗移栽不同截根长度、不同发育期,苗生长期遮荫试验表明:芽苗移栽时截根留2~4 cm有利于苗木的生长;茎芽幼叶展开期移栽成活率高,达97.53在%;全光照育苗对苗木生长明显大于遮荫条件下生长苗木;黄心土基质的苗木成活率、苗高、根系数量及生物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培育思茅松容器苗最佳的育苗方式,以芽苗切根移栽、直播等4种方法作为4个不同的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苗高生长无显著差异,直播育苗的根系发育最好,芽苗不切根移栽次之,芽苗和幼苗切根移栽的根系发育较差。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花叶玉簪组培苗最适宜的移栽基质配方,以泥炭、蛭石、黄土和珍珠岩为培养基质设置16个处理,进行了组培苗移栽试验.结果表明:泥炭促进玉簪移栽成活和生长;而蛭石和珍珠岩有利于移栽成活,但蛭石抑制新根发生,珍珠岩不利于后期叶片和根系的伸长;而黄土严重影响移栽生根成活和叶片的生长,但有利于后期根的伸长.从育苗质量以及节约成本等指标综合考虑,V泥炭∶V黄土∶V珍珠岩=3∶1∶2的基质配比是花叶玉簪组培苗移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药剂处理根系、带土团栽植、泥浆蘸根、疏枝去叶、叶面喷水等5种方法对适于兰州市区栽植的13个成龄树种进行了反季节移栽对比试验,同时对试验树种在5、6、7、8月4个时期的移栽成活率及栽植深度进行了比较,总结出提高反季节移栽树木成活率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阔叶树容器苗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容器苗与裸根苗相比,容器苗具有成活率高,移栽季节长,移栽后苗期生长快、林分相对均匀、个体差异小等优点,是提高造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试验表明,一般情况下容器苗移栽可不受季节限制,但应尽可能避开在高温且长期干旱季节进行移栽.最佳移栽季节为常规格造林季节、雨季和9月;造林容器苗不宜过大,要保持根球、枝叶完整,避免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