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从湖北省蒲圻市羊楼洞茶场的丽绿刺蛾罹病虫尸中分离到一株颗粒体病毒。电镜观察表明颗粒体大小约360—390×170—280纳米,内含一个约280×70纳米的棒状病毒粒子。室内感染试验表明这种颗粒体病毒毒办较高,且不能感染同科或不同科的其它昆虫幼虫。  相似文献   

2.
乌桕毒蛾(Euproctis bipuetapex Hampson)在湖南分布较广,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乌桕毒蛾能被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侵染致死。该多角体大小为1.5—2.5微米,多数呈不规则正方体,少数呈三角形四面体。降解后,病毒束呈长方体,大小为120—160×400—450毫微米。病毒粒子棒状,大小为60—80×340—360毫微米。一般两个病毒粒子组成一个病毒束。经鉴定,该病毒属杆状病毒科(Baculoviridae)杆状病毒属(Baculovirus)A亚组的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3.
1986年在陕西秦岭林区发现落叶松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不规则形,大小为0.83~1.63μ,病毒粒子杆状,两端钝圆,37.3±8.75×93.2±1.63nm,单粒包埋,紫外光光谱最大吸收值为269nm。室内毒力测定LD_(69)为1.66×10~4PIB/ml,利用2~6×10~3PTB/ml病毒悬液林间防治落叶松尺蠖,其死亡率为94.3~97.5%。  相似文献   

4.
波纹杂毛虫核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纹杂毛虫(Cyclophragma undans Walker)幼虫感染波纹杂毛虫核多角体病毒(简称CuNPV)初期,行动呆滞,食欲不振,体色变为深褐色。死后内脏液化,体壁易破,流出茶色脓液,不臭。室内毒效测定,CuNPV0.4×10~8PIB/ml能使6—8龄波纹杂毛虫幼虫死亡率高达94.7%。 CuNPV的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和不规则的多边形。大小为1.8—2.9μm,少数可达4.0μm。多粒包埋,多数为2—4个。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250—300×30—40nm。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点线型,两点的中心距离约为4.4nm。晶格点的直径为2.5nm。病毒束外面有一层共同的疏松蛋白质膜包围,膜厚为15—20μm。病毒粒子经直接释放的DNA,在电镜下呈松弛的开环状分子和闭环状分子,平均长度为36.1μm。分子量为71.12×10~6道尔顿。经试验鉴定本病毒为CuNPV。 CuNPV的安全试验结果表明,对脊椎动物未发现不安全之处。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泡桐灰天蛾颗粒体病毒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其包涵体呈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均匀,为224~276nm×373~522nm;病毒粒子呈香蕉状,大小约为66nm×269nm;包涵体蛋白结构呈晶格状点线型,病毒粒子单粒包埋。病毒粒子直接释放的核酸呈开环或闭环状分子,为双链DNA,平均长度约为23.86×10~(-6)m,分子量约为47×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6.
外斑埃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新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8年从危害刺槐的外斑埃尺蠖(Ectropis excellens Butler)病死虫中分离出一株病毒。经电镜观察且种新核型多角体病毒。其多角体大小为0.64-1.92μm。病毒粒子呈杆状,大小为292nm×71.3nm。  相似文献   

7.
波纹杂毛虫(cyclophragma undans Walker)核多角体病毒(NPV)的病毒粒子,经直接释放后的DNA,在电镜下呈松弛的斤环状分子和闭环状分子,平均长度为36.1μ,分子量为71.12×10~6道尔顿。  相似文献   

8.
纵带球须刺蛾是八宝树、柿和橄榄等许多林木和果树的害虫。在广州一年发生1—3代。幼虫一般7—8龄。它可感染一种疾病,经电镜观察表明,是属一种核多角体病毒病。多角体为四面体、六面体或不规则形,大小约为0.7—1.5μm。具外膜的病毒粒子杆状,长约260—320 nm,宽约60—70 nm。病毒粒子在多角体内成束或单个排列。每个病毒束一般有2—7个病毒粒子。此病毒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因剂量、虫龄的不同而有差异。在自然情况下,它常诱致流行病,是控制此虫种群数量的重要因素。此病毒不感染家蚕和马尾松毛虫。  相似文献   

9.
文山松毛虫和昆明小毛虫核型多角体病毒系我国首次发现。前者多角体呈不规则形,大小0.75—1.17u,病毒粒子多粒包埋,大小104—174nm×389nm。后者多角体亦呈不规则多边形,以不规则圆形居多,大小1.08—1.75u,病毒粒子为多粒包埋,大小75—140nm×360nm。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绿刺蛾质型多角体病毒RNA(Ps CPV RNA)用热酚法从提纯的病毒多角体中提取。紫外吸收光谱测定最高和最低吸收值分别在260 nm和230 nm处,经测定其T_m值为805℃.在3%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经电泳CPV RNA可分离得到10条基因片段,各片段大小为0.34×10~6~2.57×10~6,总分子量为14.88×10~6.  相似文献   

11.
杨小舟蛾新病毒的鉴定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杆状病毒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鉴定1株具有高毒力的杨小舟蛾新病毒,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新病毒资源.[方法]通过研究该病毒的超微结构和生物活性确定其生防潜力.[结果]超微结构表明,该病毒包涵体多呈椭圆形,平均大小为0.43?×?0.21?μm;包涵体中包埋一个杆状病毒粒子,具有颗粒体病毒结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波纹杂毛虫[Cyclophragma undans (walker)]在湖南西部地区相继发生,一年一代,幼虫出现在4—9月,共8龄。以马尾松、栎类为主食。幼虫感染核型多角体病毒初期,行动呆滞,食欲不振,体色由正常逐渐变为棕褐色。死虫体内部组织液化,体壁一触即破,并流出茶色稀脓液,不臭。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多角体呈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为1.8—2.9微米,有些可大到4.0微米。超薄切片观察为多粒包埋,多数为2—4个,病毒粒子杆状,大小为250—300毫微米×30—40毫微米。多角体蛋白质晶格为点线型,两点中心距离约为44(?),晶格点直径约为25(?)。病毒束外面有一层共同的疏松蛋白质膜包围,膜厚为15—20毫微米。据此可知,本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杆状病毒属A亚组的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3.
对竹斑蛾颗粒体病毒病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该病毒粒子位于包含体中央,中心为棒状核心体,两端钝圆,直径约30nm,长度约176nm。一般一个包含体仅含一个病毒粒子,偶有2—4个。包含体的蛋白质晶格呈线状,相邻两线中心间距约40(?)。提纯后的病毒颗粒体可使竹斑蛾幼虫感病,但对细皮夜蛾不感染。  相似文献   

14.
<正> 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分布遍及我国大约18个省(区)、为害多种森林植物及果树,并且往往造成局部地区暴发成灾。1976年以来,在辽宁省、北京和河北省先后发现了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1983年,我们又从新疆阿勒泰哈巴河林区的杨树上,采集到舞毒蛾的病死幼虫。在试验室内经捣碎、过滤、离心,得到的灰白色沉淀物,经过电镜观察,确定为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多角体为不规则形,近乎球状,大小约在0.8—2.7微米,病毒粒子的大小约为380-396×84-88毫微米(见图) 1982年,美国科学考察队与我国合作,曾在北京、敦化、蛟河、镜泊湖、亚布力、孟家岗等地,采集到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并与  相似文献   

15.
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不同分离株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油桐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Buzura suppressatia nucleopolyd rovirus,BusuNPV)的不同毒株进行了比较研究。毒株LF,SF,WF对2~3龄油桐尺蠖幼虫的LC50分别为4.39×104,6.65×104,1.02×105PIB/mL;LT50分别为5.59,5.69,5.17 d。各分离株均为单粒包埋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毒粒子大小为(0.195~0.246)μm×(0.054~0.072)μm,多角体直径为0.85~1.50μm。对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单酶解时,除EcoRⅠ外其它内切酶酶解条带均较少,分子量大,不易进行分离株比较。双酶解BusuNPV全基因组序列时,DNA充分被消化,条带较多,但各分离株的酶切条带数目、大小不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16.
侧柏叶枯病在河北为害侧柏,是盘菌侵染所致,病菌子囊盘0.14~0.33mm,平均0.20mm,子囊625~87.5×10~12.5μm,内含8枚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单胞,透明或略带橄榄色,椭圆形,大小为7.5~12.5×6~8μm,经鉴定病菌是侧柏绿胶杯菌(ChloroscyphaplatycladusDaisp.nov.)。病害的发生与立地条件有密切的关系,采用营林措施对该病害的蔓延有一定控制作用。此病在河北省尚属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提纯及某些理化性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试验将杨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经0.02M Tris-HC1(pH7.6)—0.005MEDTA配制的尿素、SDS和NaCl分别处理后,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采用蔗糖梯度离心和Sepharose 2B柱层析法分离纯化的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经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纯化的病毒粒子和核衣壳不能进入凝胶,胶板无蛋白带着色。理化性质分析表明,多角体中DNA含量约6μg/mg,不含RNA。对完整多角体作16种氨基酸含量分析,总回收率为77.09%。病毒粒子和核衣壳的紫外吸收光谱各具特征。病毒柱子的超离心沉降系数为S_(20)~w=705,同时还有一个S_(20)~w=57的组分存在。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tus Walker)是我国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其发生世代多,面积大,为害严重,造成损失大。在70年代初,我们获得了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D. CPV)。多角体呈六边形的廿面体,大小为0. 5—6微米。病毒粒子廿面体,直径为42—56毫微米,在每个角上有一刺状物突起。经多年的研究,证实D. CPV致病力强,3~4龄幼虫半致死浓度(Lc50)为2.5×10~6PIB/毫升;已在林间试验四万余亩,杀虫率达70%以上,持效作用达5—6年。D. CPV可用松毛虫幼虫大量生产,成本低。对脊椎动物安全。应用D. CPV防治马尾松毛虫是一种有效而可行的生物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9.
X~2适应性检验表明,马尾松种子园内各无性系花粉发芽率的频率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花粉发芽能力与其花粉量及大小无明显相关,且在遗传上是有差异的,但同一无性系内的不同分株则是相当稳定的。各无性系花粉的平均发芽率约为34.6%。无性系间花粉粒大小的遗传差异表现在花粉粒的纵径上,而这种差异在无性系内是不明显的,其纵径.横径.均径分别约为50.13μ、35.83μ,43.52μ。马尾松1克花粉约含50436608粒,每一小孢子叶球约含223416粒。由此估算得该种子园每雄花枝、每单株,每公顷分别含有花粉粒为18.2×10~6、317.5×10~7、1.49×10~(12)粒。  相似文献   

20.
为了充分利用泡桐灰天蛾颗粒体病毒(PsilogrammamenephronGranulosisVirus)资源,为开展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依据,对首次在湖南分离到的泡桐灰天蛾颗粒体病毒进行了研究.采用SDS-PAGE垂直板状电泳,测得此病毒包涵体蛋白分子量为3×104u;用电镜法规则,其DNA呈松驰的闭环状双链,平均长度约为23.9μm,分子量为47×106u;用DNA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其分子量为45.4×106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