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沂源县东里公社韩旺一大队,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推动下,认真贯彻毛主席“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大队党支部带领广大社员群众大搞果园建设,于一九六九年春利用四处坟盘隙地与河滩淤积地建果园六十二亩,栽植果树一千六百三十四棵(其中金帅826棵、国光617棵、红鸡冠135棵,其它品种13棵)。七三年产苹果16500斤,七四年产52007斤,七五年产145200斤,七六年产183926斤。平均亩产2950斤,最高株产金帅376斤,国光397斤。另外七四年搞了0,73亩密植试验园,亩栽333株,三年生亩产达到2600斤,单株最高产量38斤。 韩旺一大队幼树所以早结果、早丰产,四…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步云山公社长巨果树队自1974年实行早秋施肥以来,苹果产量连续七年逐年增加。早秋施基肥,是在伏果采收后、红玉下  相似文献   

3.
<正>种植果树的树盘,相当于果树的"胃",肥料则相当于果树的食物,只有"食物"充足,且营养丰富,果树才能生长旺盛,树势强健;根系相当于果树的吸收器官,根系吸收能力强,则果树才能吃饱喝足,才可多"干活",多结果。改良土壤,丰富土壤营养,优化果树的生存环境,是提高果树产量、品质、效益的重要保障。1根系的分布与施肥范围果树根系分布较深、较广,施肥的深度、范围要根据肥料种类、肥料特性、树龄、树种、品种、砧木等来确定。一般成龄果树应施到树冠投影  相似文献   

4.
在西欧各国,矮化果树的栽培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矮化果树的树冠小,适于密植;产量高,且早期丰产;果实品质好,便于人工操作和机械化作业,便于修剪、喷药、防霜,果园可以较快地更新,迅速更换品种。据报道,嫁接在矮化砧(“EM9”)上的1214亩金冠苹果,每亩栽91—121株,二年生树平均亩产1432.9斤,三年生树平均亩产1791.1斤,六年生树平均亩产14328.9斤,而嫁接在乔性砧上的苹果树,一般4—5年才开始结果。 由于矮化果树具有上述优点,近年来美国、加拿大、苏联、日本以及欧洲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矮化砧的应用。现在,法国80—90%的果树都是矮化果树,西德…  相似文献   

5.
省果树区划会议由省农业局和园艺学会负责于1981年12月6~10日在户县召开。这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参加会议的有省园艺学会理事,省、地(市)、县的有关果树部门的负责同志、科技、教学人员以及商业、外贸等人员共93人。会议收到各级区划意见和论文等共21篇。 会议一致认为我省果树栽培历史悠久、果树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适于多种果树生产。建国以来,果树栽培事业有很大发展,现有果树面积196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斤,人均干鲜果品约22斤,但与先进国家人均果品200斤相比,差距很大。即使与一些兄弟省相比也远远落后。因此,充分发挥我省的自然优势,大力发展果树事业,是一种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6.
果树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产中,由于施肥不当,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环境污染、品质下降的现象屡见不鲜,然而人们总是习惯把问题归结于化肥的品质和种类,却不从施肥方法上找原因。下面谈一下施肥的正确方法。1由近及远由于树盘下面靠近果树主干附近的主根和大根,既难吃水,又难吃肥,如果施肥太近,容易伤根,如果浇水太近了,又容易滋生病菌,所以浇水施肥不要离果树太近,一来浪费,二来果树受损。  相似文献   

7.
正二氧化碳是果树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在设施果树栽培中,气体交换受到限制,果树的生长、开花、结果处于二氧化碳的饥饿状态。若能给密封的棚室内输送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则可大大改善果树的二氧化碳营养,制造出更多的光合产物,促使根深叶茂、硕果累累。棚室内二氧化碳的变化规律:据观察栽培樱桃的塑料温室,从下午6时密封到第二天早晨7时半换  相似文献   

8.
介绍果树的施肥原则、施肥时期及施肥方法,通过合理施肥实现果树优质高产高收益。  相似文献   

9.
良好的开端勃利县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合江地区南部,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是一个六山半水二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半山区,小区气候较好,适宜发展果树。果树生产是从一九五八年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始新建三百亩果树逐渐发展扩大,经过三个高峰,多次挫折,到六八年全县由过去几处果园发展到一百处,由三百亩发展到六千五百亩,一万三千株果树,生产量一百万斤;到七一年发展为二百处果园,面积一万四千亩,二十六万株果树,产量三百万斤;到七五年发展到二百零七处果园,面积一万五千亩,果树二十八万株,产  相似文献   

10.
土壤施肥是保证果树健康生长的关键措施之一,对果树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具体的果树施肥生产实践,认识到当前群众在果树施肥中存在的误区,并从实际出发,提出了科学的施肥技术,对指导果农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有利于促进果农增产增收和现代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果树的树盘,相当于果树的"胃",肥料则相当于果树的食物,只有"食物"充足,且营养丰富,果树才能生长旺盛,树势强健;根系相当于果树的吸收器官,根系吸收能力强,则果树才能吃饱喝足,才可多"干活",多结果。如何优化果树的生存环境,改良土壤,丰富土壤营养,这是提高果树产量、品质、效益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纪山公社共有苹果树4.7万多棵,全是解放以后发展的。其中1.7万多棵结果树,大多数是农业合作化高潮期间栽植的,现在正处在盛果期。幼树都是1965年以后发展的。 近几年,根据农业“八字宪法”,针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加强了果树管理,使苹果产量逐年提高。1972年实产198万斤,比1971年增产80%,全社平均株产达到115斤。(1971年产110万斤, 1970年产100万斤,1969年产70万斤, 1968年产40万斤)原来考虑到1971年伏季多雨,1972年春花期又连续阴雨,以后又是严重的春旱,加上三次大风,估计1972年苹果产量不能高于1971…  相似文献   

13.
果树在一年的生长发育中,不同时期所需肥料的种类和数量有所不同。根据果树各生育阶段需肥的特点和需肥规律,全年分5次施肥比较合适。追肥的种类和数量应依据树龄、树势等灵活掌握,切忌一刀切。果树生长期施肥,不仅可以调节当年生长和结果对养分需求的矛盾,也能为来年的开花、结果打下良  相似文献   

14.
果树多年生长在同一地点,每年生长、结果都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消耗大量的营养元素。施肥是不断提供和补充树体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营养消耗,调节营养元素之间平衡的有效途径,是果树生产中一项十分重要的管理措施。施肥是否合理,直接影响果树生长、果品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但是目前,受传统施肥方法和一些其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果树施肥六忌1忌施肥过量长期过量使用化肥,对果树及土壤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同年龄时期的果树需肥量不同,新植幼树,当年追施化肥的总量为100~250g,幼树期随树龄逐年增加,到盛果期需肥量达到最大,如苹果树每生产100kg苹果需纯氮1kg,纯磷0.5k...  相似文献   

16.
浅析果树平衡施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树平衡施肥是实现果业增产增收,果农增效致富的一项实用技术。但各地果农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施肥习惯,且立地条件、果树种类、品种千差万别,如何转变他们的观念,使这项技术深入人心,真正发挥作用,既充分满足果树对各营养元素的需要,又能经济有效的利用肥料,成为推广这项技术的关键。本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得利寺公社小屯大队的小屯生产队,是以果树生产为主的生产队。全队共有苹果树9300棵,其中结果树6700棵,树令多为15~40年生。果树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65%以上,是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这个队的果树,过去由于管理与防治技术跟不上,致使树体衰弱,腐烂病大发生,结果树几乎棵棵患病,幼令树发病率也在30%左右。从而,苹果树产量逐年下降,最低年产不足40万斤。面对这个严重局面,该队果树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果树栽后在一个地点生长多年,每年都要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营养物质.因此,科学的施肥管理对果树生长发育及果实产量、品质至关重要.果树常用的肥料为有机肥和化肥,二者混合施用可发挥更大的肥效.春秋两季都可施肥,以秋施肥为好,可以减少第二年的工作量,秋施肥可于9月下旬进行,春施肥于4月下旬~5月中旬进行.一般成龄树每株可施有机肥50~100 kg.  相似文献   

19.
果树量化施肥有经验施肥、测土配方施肥、多多益善施肥和果树检测施肥等方法。经验施肥是果园管理人员根据传授或自己总结经验得出的量化施肥方法;测土配方施肥是按照果园计划生产的果品总量需要的施用肥料量,减去所测定的该果园土壤中所含的肥料量估算出来的果园需要补充的肥料量;多多益善施肥法是现在山东、江苏等果树生长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的果园管理者和技术人员采用的大量施肥法;果树检测施肥是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近年发明的一种精准施肥法。前3种方法都有成功的案例和难以解决的问题,果树检测施肥法则使果树的按需施肥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0.
各类果树都有各自的发育规律和生长规律,如何依据果树生长发育规律进行施肥,是生产中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笔者积50多年生产实践经验,对果树生产中存在的各种施肥误区进行分析,望能给广大果农提供些借鉴。1按照自己的感觉走,啥时想施啥时施果树的生长发育和大自然现象一样,春发,夏长,秋收,冬贮。如冬前9-11月份吸收储存营养于树皮、木质、花芽、叶芽及根系中,以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