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菌棒补水催蕾是香菇栽培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传统手工补水催蕾劳动强度大、标准化程度低,明显影响香菇生产效率,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香菇菌棒补水催蕾机械装备,对香菇菌棒专用补水催蕾机和传统手工补水催蕾方式进行应用效果比较的试验结果:应用补水催蕾机的注水量和补水后的菌棒重量一致性好,现蕾速度快,现蕾菌棒率高,当潮菇(第二潮)生育时间缩短4天,菇的产量和品质有显著提高,烂棒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甘小芳 《食用菌》2005,27(4):23-23
补水控温,保暖防寒 香菇、平菇经发菌和秋季生长,菌棒失水较多,为原重的50%~60%,须及时补水。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多喷,菇少少喷,蕾期多喷,采收期少喷。蘑菇在冬季基本不需要补水。  相似文献   

3.
袋栽平菇2潮后菌棒失水干缩,能否补水成为限制出菇的主要因子。脱袋覆土成了补水兼顾补养的优良措施,方法主要有畦式覆土法和泥菌墙法,为了弄清两者优劣以便更好地指导平菇生产,特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畦式覆土法更易于补水、补养,不仅管理方便,而且出菇潮次多、转潮快、出菇商品性高、生物转化率大。相比之下,泥菌墙法在补水、补养上不易使上下层均匀,在上层已显缺水时,下层还在水渍状态,且平菇易污染泥水而导致品质下降。另外,泥茵墙法中平菇转潮慢,生物转化率小,容易积温。平菇2潮后菌棒畦式覆土栽培法是获得高产的优选措施。  相似文献   

4.
香菇(Lentinus edodes)生产目前普遍采用"注水法",费工费水。"深孔法"可利用保湿喷雾用水补充菌棒,"穿管法"可结合菌棒摆放方式进行补水,可提高棚室利用率。后两种方法与"注水法"补水效果相仿,但可节约用水量并节省注水用工。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不同注水处理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氮、磷、钾运转规律,筛选适合香菇生产的注水配方,试验选择香菇‘K5’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的注水时期和注水配方,测定并分析了不同注水处理条件下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变化及其养分利用率。结果表明,香菇菌棒中氮、磷、钾的含量基本呈现"M"型变化趋势,在转色完成时达到最大,在第2次出菇时有略微上升,之后呈下降趋势。不同的注水处理,处理A在第2潮菇中能明显提高香菇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较对照提高27.27%、21.10%、24.23%。因此,在香菇代料栽培中可以考虑在第2潮菇出菇前选择注水处理A来提高香菇的养分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香菇反季栽培就是冬季制作菌棒,春夏季出菇。因北方山区夏季较南方凉爽,具有相对较大的昼夜温差,能够实现反季栽培香菇,经济效益较好。但是北方的盛夏季节每年总有一段时间的高温高湿天气,极易造成香菇菌棒腐烂,制约反季香菇的发展。覆土地栽模式和立棒畦床模式在高海拔地区和林下栽培香菇能够实现菌棒安全越夏,但是这两种栽培模式土地利用率低,虽然单棒产量不低,但单位面积土地上的产量低,适合一家一户小  相似文献   

7.
代料香菇畸形菇是指外观组织形态与色泽出现部分或全部变化的非正常香菇子实体。畸形菇是代料香菇最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主要由于产菇期生长环境不良和内部遗传缺陷而引发。另外,栽培管理措施不当,菌棒和子实体被病虫害侵染也是引发畸形菇的重要因素。畸形菇(花菇例外)既降低了香菇的商品价值,又消耗了菌棒养分,造成减产和欠收,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8.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9.
姜邻  熊鹰  朱玉兴 《食用菌》2003,25(3):27-28
自然条件下,香菇均发生于春秋两季。在四川,夏菇培育以往一直局限于高山高海拔地带,平坝地区一直以菌棒安全越夏管理为主。近年来,在绵阳、郫县等地推广的畦床式夏菇培育新法已使反季节栽培有了新的突破性进展,不仅适种区域范围扩大,而且该法还大大节省工时和工序。现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以"庆科212"香菇为试材,采用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生产方法,研究了菌棒含水量、菇房内外温差和通风频度对香菇菌棒结露作用及香菇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结露作用影响最大的是菌棒含水量,其次是菇房内外温差,最后是通风频度,结露控制能够显著缩短出菇周期、提高产量、提升品质,这一结果为高温季节香菇工厂化出菇过程中综合调控结露作用因子,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香菇产量、提升成品菇质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2.
香菇反季节低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宝军 《食用菌》2017,(5):63-65
<正>平泉县2007年开始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品种以L18为主。由于多年覆土栽培,黏菌危害严重,三潮菇后菌棒腐烂严重,经济效益严重下滑。2011年引进新品种L808,进行香菇反季节立棒栽培试验,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推广,栽培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显著,单棒纯收入达到2元以上。香菇立棒栽培的子实体,菇柄弯曲,相对层架栽培,优质菇少,采菇、注水不方便。为了利用原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设施,生产出优质菇,操作时又方便  相似文献   

13.
定向转色出菇是玉米芯袋栽香菇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玉米芯结构致密坚实 ,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及淀粉、蔗糖、玉米素等理化因子看 ,它应该是袋栽香菇的上好原料。但生产上的情形并非如此 ,正是由于其结构的致密坚实特性使得在制袋和出菇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吸水性差、水容量小 ,制袋成品率低 ,后期补水困难 ,菌棒易硬僵干死等弊病。近年来 ,笔者针对玉米芯的理化特征和生产中出现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如 :改多面接种为单面接种 ;改菌棒整棒转色为定向面转色 ;改菌棒全暴露在空气中周身出菇为覆土、半覆土定向水平位置出菇。使玉米芯袋栽香菇的高产潜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现将主要技…  相似文献   

14.
气温徒降,昼夜温差大,对于秋栽正在发菌、养菌、转色的香菇菌棒极为不利,菌棒菌丝生长缓慢,分解能力差;或过早出菇,或迟迟不能转色,导致菌棒达不到生理成熟,以致出现畸形怪胎菇,严重影响着香菇的产量和质量。针对秋末冬初天气干燥少雨、温差大、气温低的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代料香菇菌棒暴发性出菇多发生在出菇的第一潮,指在生产管理中对菌棒采取催菇措施后,菌棒密集出菇,每个菌棒出菇50个以上,甚至超过100个,栽培者往往来不及采收处理,俗称"暴菇",暴菇会使菇农经济效益严重下降,打击菇农的种植积极性,造成种菇富民的社会效应日益下降.暴发性出菇一直是困扰香菇生产者的一大难题,本文介绍了暴发性出菇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种防控手段,供菇农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夏季高温期间,香菇菌棒每出一潮菇后需要一个间歇养菌期(复菌期)。这个养菌期是高温期间香菇出菇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被菇农形象地称为菌棒的"坐月子"。在此时期菌棒能否得到良好的休养生息,不仅决定着下一潮菌棒出菇的质量和产量,也决定着菌棒能否安全渡过病虫害侵染的高发危险期。这也是高温反季节香菇管理的难点所在。菇农往往就是在这个时期管理上发生错误,使菌棒整体产量下降,甚至菌棒报废,造成经济损失。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夏季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指出香菇爆发性出菇的危害为导致产品品质降低,菌棒易断裂,抗逆性降低。从品种自身原因,菌棒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3方面分析造成爆发性出菇的原因。总结提出预防措施:菌棒转色适度,分批次催菇,降低出菇刺激,催菇时提高菌棒含水量等。  相似文献   

18.
代料香菇菌棒安全越夏后,进入了秋季,气温逐渐降低,如何让这些已安全越夏的菌棒出好第1潮菇,是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生产周期的花菇产量高低和质量优劣,故把这第1潮称为“领队菇”。在这“领队菇”出来之前,还有一段出菇前的管理工作至今未引起技术人员和生产者的高度注意,以至造成菇木不出菇或出菇多、香菇过小或过大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选用高温香菇品种,安排适宜的生产季节是夏季香菇生产成功的首要条件;采用就地开放式单袋互压封口制棒技术接种发菌,不但减轻劳动强度,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提高制棒成功率;高荫棚矮拱棚覆土出菇技术,既降低了菇棚和菌棒的温度,又能保证菌棒水分充足,为夏季香菇的优质高产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15,(1)
<正>1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盖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双孢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草苫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2补水控湿补水前应敞开棚门通风3~4 d,补水时可用注水针刺入菌棒内,借助水泵的压力使菌棒在短时间内吸足水分,水以井水为宜。喷水的原则是:喷雾状水,菇多时多喷,菇少时少喷,蕾期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