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星搭载对芦笋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杨林  李书华 《蔬菜》2008,(6):30-31
空间诱变育种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高科技育种新技术。1987年以来我国已利用卫星对水稻、玉米、番茄等50多种农作物进行了搭载试验,并对其空间诱变效应、诱变机理进行了大量遗传学、细胞学、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诱变具有变异频率高、变异幅度大、有益变异多且稳定、快的特点,因而受到农作物育种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离子注入结合航天搭载对莲的诱变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子注入结合航天搭载处理其SP1代在单株现蕾数、有效蓬数及每蓬实粒数等方面变异较大,有利从中筛选出花多、蓬大的单株。离子注入及航天搭载处理后的种子应及时在地面种植观察、选育,使基因突变在后代中充分表现出来,有利于从中选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太空诱变育种研究是利用太空搭载等综合技术进行的诱变育种研究工作,是集空间技术、现代化农业技术以及分子生物技术于一体的跨学科的交叉新技术,是近几十年来产生的一种崭新育种技术。与传统育种方式相比,可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和抗性,创造出大批优质种质资源,是缓解植物及农作物种质资源匮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生物育种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现对太空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生物学效应以及国内外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阿宁 《西北园艺》2013,(3):48-49
1什么是太空育种太空育种,也叫空间诱变育种,就是将农作物种子或试管种苗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地面无法模拟的环境(高真空,宇宙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高洁净等)的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选育新种子、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作物育种新技术。它是集太空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育种技术于一体的农业育种新途径,是当今世界农业领域中最尖端的科学技术课题之一。太空育种具有有益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以及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特点,其变异率较普通诱变育种高3~4倍,育种周期较杂交育种缩短  相似文献   

5.
《长江蔬菜》2010,(14):F0003-F0003
子莲品种 太空莲3号:赣莲85-5种子经航天搭载诱变选育而成,1999年通过江西省科技厅成果鉴定,叶上花,花单瓣,粉红色。全生育期190d左右,采摘期115d,产量95kg/667m2,宜田栽,品质优。  相似文献   

6.
在枣组织与细胞培养过程中,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广泛存在,这为枣的品种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各种人工诱导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方法的成功运用,使得枣育种的效率更高、可控性更强。现对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有关文献的分析,提出一些极具研究可行性的新方向;最后讨论了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在枣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法和培养基发芽检测法测定了两个番茄变异株的花粉活力。结果表明,变异株的花粉活力较对照没有较为明显的发生变化,经离子束处理后番茄的花粉活力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8.
200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与东方红宇航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了子莲第三次航天搭栽诱变育种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航天处理的白莲种子,其SP1代在单株现蕾数、有效蓬数及每蓬实粒数等方面变异较大,并筛选获得2个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子莲单株,分别比对照增产19.4%和58.1%.  相似文献   

9.
航天诱变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或太空育种,是利用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组织、器官、或生命个体搭载到宇宙空间,在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和交变磁场等太空综合因子作用下,使作物的染色体发生畸变,DNA内部发生重组导致生物产生遗传性变异,返回地面后结合常规育种利用有益变异,选育新  相似文献   

10.
航天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果树上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天育种(SpaceflightBreeding)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和高空气球将农作物种子或其它材料搭载到距地球20-40km的高空,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和农业遗传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探索利用空间环境条件来进行作物遗传改良,并取得了一些很有价值的研究资料和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1.
航天育种也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就是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我国航天育种关键技术研究取得显著进展,物种也推陈出新,例如:‘太空一号’豇豆、黄瓜等物种。  相似文献   

12.
航天育种(Spaceflight Breeding)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指利用返回式卫星将农作物种子或其它材料搭载到距地球20~40km的高空,在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超洁净等太空诱变因子的作用下,使其发生遗传性状变异,利用有益变异选育出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它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  相似文献   

13.
《浙江食用菌》2008,(5):47-47
2008年9月底,“神舟七号”飞船将择机发射。江西省农业科学院选出100多克水稻、菌类物种,于9月9日寄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这些物种将被装进返回舱,搭乘“神七”在太空进行育种。其中菌类有平菇、茶树菇、杏鲍菇、五香棒虫草等6种,总重约40克,用19只带标签的小试管分装。菌类种子是从实验室里选育的。中国南方航天育种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罗绍春介绍,利用返回式卫星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可利用太空特有的环境因素(如空间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重粒子、交变磁场等)诱使植物种子发生基因突变,从而培育出新品种。“选送什么样的种子,得考虑飞船在太空的在轨时间。一般情况下,水稻种子在太空遨游的时间越长,效果就越好,而菌类种子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本次寄予希望最大的是菌类种子。”罗绍春称。2008年5月,搭载第22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的“航金1号”、“航金2号”金针菇经专家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针菇航天新品种。两年来,“航金1号”、“航金2号”累计推广规模达1250万袋。(摘编自2008·9·10《中国菌业网》)茶树菇等食用菌菌种将搭乘“神七”太空育种  相似文献   

14.
《花木盆景》2004,(12):45
经过18天的长途太空旅行,深圳首批卫星搭载的种子种苗于近日返回了地面。中国科学院10月29日向农科集团移交了承受过太空射线辐射的种子种苗和搭载证明书,深圳航天育种基地也同时揭牌。  相似文献   

15.
<正>航天育种是将地球上的植物种子送入太空,通过宇宙辐射、微动力、重粒子和弱磁场等太空独有的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其基因实现地面上难以实现的有效变异,从而缩短地面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培养优良的生物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