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米大、小斑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小斑病是我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在夏玉米生长后期,高温多雨情况下发病严重。病害多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使玉米叶片过早枯死,成为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病害。  相似文献   

2.
正——在玉米上的为害状草地贪夜蛾取食部位及为害程度与作物的种类、生育期以及幼虫龄期密切相关,6龄为害最为严重。在玉米上,1~3龄幼虫通常隐藏在叶片背面和心叶丛取食,取食后形成半透明薄膜"窗孔",低龄幼虫还会吐丝,借助风扩散转移到周边的植株上继续为害。4~6龄幼虫对玉米的为害更为严重,取食叶片后形成不规则的长形孔洞,可将整株玉米的叶片取食光,严重时可造成玉米生长点死亡,影响叶片和果穗的正常发育。高龄幼虫还会为害雄穗和果穗。  相似文献   

3.
玉米褐斑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来为害玉米较重的一种新病害,多在玉米大喇叭口末期开始发生,抽穗至乳熟期为显症高峰,严重时叶片干枯,对产量影响很大。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杆,以叶和叶  相似文献   

4.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主要病害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苞叶.许多地区常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叶斑病".  相似文献   

6.
玉米粘虫是玉米最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对玉米的为害程度相当大。一年一般可发生三代,常以第二代为害夏玉米为主。均以幼虫破坏性取食玉米叶片,发生严重时,短时间内吃光所有叶片,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本文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阐述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一、玉米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1、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和苞叶,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许多地区常将这二种病统称为“玉米斑病”。  相似文献   

8.
一、玉米主要病害 (一)玉米大、小斑病 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主要为害叶片,有时也侵染叶鞘,小斑病除为害上述部位外,还可为害果穗苞叶。许多地区常将这两种病统称为“玉米叶斑病”。  相似文献   

9.
21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东北、华北主要玉米生产区发生一种新的病害,群众称之为黄斑病,即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此病在幼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也为害苞叶,通常植株下部先染病,陆续向上发展,抽雄后病害迅速向上发展,植株上布满黄斑甚至连成片,导致叶片提前千枯,果穗瘦小,结实率低,子粒干瘪,病害发生面积逐年扩大,病情渐趋严重,其危害程度有超过大、小斑病的趋势,一般减产20%~30%,个别地块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严重影响了玉米杂交种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正>一、玉米大斑病及其防治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是世界上玉米生产中最为常见的病害。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8-10片叶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枯死。主要为害叶片,有时候染叶鞘和苞叶,甚至为害果穗。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绿色斑点,然后由叶脉向两端扩展,成为长棱形大斑,灰色斑点,最后变为褐色而枯死。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为害,加强农业防治,中耕除草,控制菌源,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减少再感染  相似文献   

11.
玉米君子兰苗防治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君子兰苗是由玉米旋心虫为害造成的。玉米旋心虫是当今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常造成玉米生长点损伤,引起植株矮化,叶片失绿,分蘖丛生,农民叫其"君子兰苗"。玉米旋心虫的为害逐年加重,严重地块受害株率达  相似文献   

12.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 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 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  相似文献   

13.
一、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危害特点 1、主要症状玉米大斑病一般在玉米株高70—100厘米开始发病,直至成熟期。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一般是先从底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步向上扩展,但也常有从中上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一般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可长达15—20厘米,宽2-3厘米,后期变为青褐色或黄褐色。叶上病斑较多时,常相互连接成不规则形大斑,引起叶片早枯。  相似文献   

14.
玉米红蜘蛛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玉米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一般干旱年份发生严重,发病后玉米叶片完全变白、干枯,造成籽粒干瘪。 1 发生与为害规律 全年发生10~20代。在我省中北部地区成螨于10月中旬在玉米田边的杂草根际土缝内越冬,来年春暖恢复活动,5、6月份开始点片发生,先为害小麦或杂草,然后转移到玉米幼苗的下部叶片为害,7~8月份是为害盛期。如条件适宜,迅速由点片扩散到全田,旱地玉米发生重,水浇地发生较轻。玉米或杂草上的红蜘蛛均在叶背面活动,卵散产在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是我国常见的粮食作物,对我国的粮食储备有着重要影响。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研究,寻找最佳的预防和解决措施,是实现玉米优质高产,维持我国粮食稳定的有效途径。一、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密生灰  相似文献   

16.
玉米螟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也为害果穗、茎秆,造成玉米花叶、果穗秃尖、籽粒不饱满,严重影响玉米种植产量。试验采用不同方法进行防治,均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粘虫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发生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为害症状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刻,暴食时,可吃光叶片。大发生时将玉米叶片吃光,只剩叶脉,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8.
一、主要病害为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1.玉米大斑病
  1.1为害症状
  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由植株下部叶片先开始发病,向上扩展。病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大,或几个病斑连接成大型不规则形枯斑,严重时叶片枯焦。多雨潮湿天气,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  相似文献   

19.
<正>锦州市位于辽宁省西南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生产基地,玉米是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年播种面积460万亩以上,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的65%以上。近年来,由于锦州地区多发夏秋季节干旱,玉米红蜘蛛已成为当地威胁玉米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害虫之一。玉米红蜘蛛也叫玉米叶螨,除为害玉米外,也为害豆类、瓜类、蔬菜、棉花、杂草等多种植物。主要以成螨、若螨、幼螨虫态在植物叶片背面通过吸食植株体内的汁液对植株进行为害,玉米受害严重时叶片变白、失水,直至枯死。  相似文献   

20.
玉米顶腐病是黑龙江省一种新病害,发生呈上升趋势,主要为害叶片和茎杆等。发病玉米果穗变小,籽粒不饱满。今年受5月份低温多雨,玉米顶腐病在部分县市已开始发生。发病品种主要有龙单24、龙单18、江单4、吉单505、鲁玉6006、招玉2号等,发病地块病株率一般为5%~20%,个别严重地块病株率达70%~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