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资源集约型耕作制——北方旱农持续发展的耕作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持续发展状况,非持续性因素的特殊性,农业生产资源的有限性和可集约性,初步提出了一个以生物资源,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技术资源等各种资源集约,协调,互补,高效的精细耕作为制度新思路,并且旱农业地区进行了成功的实践。  相似文献   

2.
采用新技术引进集成和田间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能够促进黑土培肥,实现主产作物稳产高产的节能高效耕作制,结果表明,施松耙耕作制对岗平地黑土,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水分,在保证玉米,大豆,小麦,甜菜,亚麻结合稳产高产的前提下,每公顷节能1509.6MJ,增收节支121.16元,是发展高产,高效持续农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稻田冬季翻耕晒白,春季种植马铃薯,收获后再种一季水稻,这是我县单季稻区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条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的成功栽培模式。单季稻区海拔在600米以上,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马铃薯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通过实行水旱轮作,改良土壤理化性质,有效提高土壤地力,把土壤潜在肥力转化为有效肥力,并能显著减少病虫、杂革的危害,水稻比非轮作增产8%-10%。一般鲜薯亩产1500-1600公斤.高产达2000-25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450-500公斤.比只种一季水稻,亩增加产值500-800元,经济效益显著.是很适合单季稻区农民脱贫致富的种植项目: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不同耕作制下白浆土pH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白浆土为对象,采用长期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肥、不同耕法、轮作和连作条件下白浆土pH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年不施任何肥料的土壤pH也呈下降趋势,施用尿素和二铵可加速白浆土酸化,12年平均下降0.47个pH单位,长期新鲜秸秆还田不能缓解土壤pH下降,只有施入腐熟有机肥才能防止土壤pH下降;普翻、免耕和深松耕作方式不影响土壤pH变化;大豆长期连作可使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5.
集体耕作制既非纯粹的国家所有权,也不是农村社区内农户之间基于私人产权的合作关系,它是由国家控制但由集体来承担其控制后果的一种制度安排。集体耕作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但总体上是低效率的,它不但压抑了农民的积极性,抑制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而且造成整个国民经济的畸形发展和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7.
8.
不同耕作制下有机肥与化肥对稻麦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合作进行了不同耕作制下施肥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苏南部平原与丘陵地区三熟制产量高于两熟制,其差异幅度因施肥处理不同而异,4年结果平均,处理3两熟制产量为11.37吨/么顷·年,三熟制为14.82吨/公顷·年,处理5分别为11.30吨/公顷·年与15.47吨/公顷·年,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的产量最高;在日本北海道札幌的试验表明,单季稻产量则以处理3(纯化肥)最高,为7.13吨/公顷·年,试验尚在继续中。  相似文献   

9.
针对长江中下游与成都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三大平原不同类型地区对各种土壤耕作方式的生态经济适宜性进行比较分析,以实现保土、保墒、防沙及农田水分高效利用为目标,开展不同类型地区及不同类型农田保护性土壤耕作关键技术研究,课题组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0.
实行集体化耕作制不利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这是因为它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违背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规律;制度设计缺陷导致执行成本过高;集中化、垂直管理和计划分配导致农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低下。集体耕作制的失败说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规律,尊重农业生产的自然属性,并保护农民的产权和经营权。  相似文献   

11.
刘月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1824-11825,11838
概括分析了鸭绿江河流廊道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变化过程,提出了鸭绿江河流廊道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并针对鸭绿江河流廊道上游高山峡谷区、中游水库回水区和下游冲积平原区3种景观类型区的不同特点,给出了相应的景观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2.
菏泽市赵王河景观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751-9752,9834
从项目背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规划结构与布局及专项规划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赵王河景观规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洪鸿加  陈志良  彭晓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1791-11794,11797
运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珠江口地区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的4期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解译判读,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景观生态学数量方法分析了珠江口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珠江口处于典型的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土地类型变化明显,并呈现出较强的时空分异特征。15年来,耕地和林地面积明显减少,与此同时,建设用地长势强劲。②类型水平上景观格局指数显示,除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外,景观类型的其他几个景观指数的差异性很大,尤其1990~1995年变化最为明显。③景观水平的格局指数显示,1990~2005年间珠江口地区景观格局发生较大的变化,斑块数量显著增加,各种景观指数表明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增加,多样性增加。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明清时期我国农事诗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华 《农业考古》2004,(3):134-162
我国的田园诗兴起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到了宋元时期又有长足的发展,而且其描写的重点已从歌咏田园风光,转而直接描写农民的疾苦和农事活动,几乎我国传统农业的耕作、育种、管理、收获、土壤、肥料、水利、灌溉、农机、蚕桑、茶叶、果蔬、畜牧、渔业及各种农家副业无不涉及,有的则描述农民生活、乡风民俗、赋税、徭役和农民的反抗斗争等等,说明了宋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中的河道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新内容,以满足城市新功能的需要,城市河道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从单纯的治污工程转向生态工程、景观工程,用新景观生态的理念进行城市河道的综合整治。在合肥市南淝河城郊示范段的现状特征和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提出南淝河城郊示范段景观设计原则和功能定位,并重点对河道景观设计内容进行分类,提出河道景观适配构建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城镇河道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态破坏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进行城镇河道治理时,运用景观设计与生态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讨了城镇河道景观生态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以RS和GIS为技术手段,基于FRAG-STATS软件平台,先后采用标准法和移动窗口法获得红河流域的整体景观格局特征以及空间梯度分布特征,生成了景观指数空间分布图。分析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流域范围内各指数分布很不均衡,暖温性针叶林及暖温性灌丛和灌草丛斑块数多,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大,最大斑块指数值较大,为该流域的优势景观类型;耕地的破碎化程度最高,这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有关。就横向和纵向梯度变化而言,两样带上各个景观格局指数呈现不同幅度的上下波动,SHID、LSI、ED和PD 4个指数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而AREA_MN、CONTAG和LPI指数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吕志宏 《农学学报》2014,4(6):87-93
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道路及城市道路绿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以及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为道路绿化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道路景观设计赋予了新内涵。笔者参与了温榆河景观大道绿化设计,通过对文献的搜集和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思考与解决,提出了对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的一些想法。对城市道路绿地的功能进行了再认识,道路绿地不仅是为了美化道路、丰富城市景观层次、净化空气、分隔交通和组织车辆流线,更是联系城市环境的纽带,提供人性化的空间以及自然保护的空间,并为城市道路安全性提供了保障。在设计道路景观的时候要考虑绿化带的宽度对道路生态性的影响,还要考虑城市道路形成的小气候特征、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道路使用者的行为特征和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科学选择绿化树种、充分利用可绿化的空间,并与周边环境结合设计,营造美观、生态的道路景观。  相似文献   

19.
库玛拉克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彦涛  曾亚娟  王芳  李健  郑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98-12799
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分析景观空间格局,选取2005年9月份分辨率为18.5m的中巴遥感影像以及1990、2000年9月分辨率为30m的Landsat—TM遥感影像数据,运用ERDAS和ARCGIS、SuperMap等遥感图像处理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以已有的1990、1999年阿克苏地区的土地利用解译结果为参照,采用人工目视解译重新进行遥感解译,提取各景观要素信息,并计算一些常用景观指数,分析研究区1990~2005年的15a间景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洲林地增加最快,其次是人居地和农田;绿洲草地面积减少最快,其次是盐碱地湿地景观和高山冰雪景观减少,1990~2005年15a绿州林地面积增长了106.5km2是阿克苏地区各级政府大力推广特色林果业,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结果;人居地和农田的增加,绿州草地面积的减少以及盐碱地、湿地的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的大幅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干预;高山冰雪景观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气候异常所致;高山湖泊、山地森林、山地灌木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主要原因是库玛拉克河上游高山险峻,受人类干扰较少。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两大因素对魏晋南北朝园林的影响,并在介绍魏晋南北朝园林典型实例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艺术和庄园经济对后代园林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