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州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育种途径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对贵州省新近选育的小麦品种(系)的产量构成因素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前单位面积穗数是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重视多穗型品种的选育,是进一步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依据1987-1997年考察资料,研究了小麦穗,粒,重与产量关系,以及三者在产量中的作用,提出了今后小麦栽培技术思路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3.
4.
烟85722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刘洪福张顺山毕永斌(连云港市岗埠农场农业服务中心222344)烟85722小麦(93引1号)由山东省烟台市农科所育成,1991年由江苏省种子站引进。该品种1993~199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5.
6.
北部冬麦区小麦产量育种的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六五”~“八五”(1981~1995)北部冬麦区小麦产量育种的生理研究。首先从回顾前人研究中肯定了生理学在小麦品种改良中的作用和重要性,继而从(1)高产品种的合理冠层结构;(2)调控穗粒数,粒重的途径及机理;(3)籽粒灌浆特性对选育高粒重品种的意义;(4)小麦衰老类型的生理基础及其在选种上的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并结合高产生理研究的进展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对北部麦区的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江苏省沛县2003-2010年8年间的小麦品种试验和高产示范田68份产量及产量结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主攻方向,并结合生产实践经验,总结该地区小麦创高产栽培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江苏淮北地区小麦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为具有较高的群体总穗数;超高产田的产量构成特点是群体总穗数适当,且较高,粒重和穗粒数均处于较高水平。苏北地区小麦创高产的栽培策略是:提高群体成穗率和千粒重。而穗数受栽培条件的影响最大,粒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高产田创建主要依靠栽培措施的优化,超高产田的创建则需要栽培措施与气候条件的配合。 相似文献
8.
9.
江汉平原小麦高产育种选择目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回归,多元相关,偏相关及简单相关,研究了三个典型小麦丰产年区域试验中25个小麦品种(系)的产量结构及部分农艺性状。结果表明,高产育种应在保证足够有效穗的前提下,注重提高穗重。提高穗重应以增加穗粒数为主,增加穗粒数要注重多花多实性的选择,熟期与产量,穗数间无必然联系,熟期与穗粒数成正相关,与千粒重成负相关,选择早熟大粒品种较易,选择早熟多粒品种较难,穗长与穗粒数相关不显,江汉平原麦区选育每 相似文献
10.
11.
12.
对旱地小麦冠层温度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分析可知:冠层温度(CT)和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均呈现出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判定系数R2的最大值出现在5月22日(R2=0.710)。8个监测日冠层温度和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负相关,随着CT的降低,产量提高,冠层温度偏低的品种其产量高,而冠层温度偏高的品种其产量低。参试品种(系)中,冠层温度偏低型的定鉴3号和冠层温度偏高型的沧核038冠层温度差达到4~5℃,产量之间相差2.1t/hm2。冠层温度和产量构成因素当中,冠层温度和千粒重、小穗数都呈现出负相关。冠层温度和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产量,千粒重,小穗数,穗粒数。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不同施肥量的处理,在扬麦5号主要生育期测定其体内可溶性氮磷钾营养,探索其营养特性与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随拔节期孕穗期的硝态氮升高而增加;越冬期至返青期硝态氮含量明显下降是小麦正常的变化特征,含量基本持平是要倒伏小麦的变化特征;千粒重随抽穗期磷素的升高而增加;抽穗期钾营养充足有利于穗粒数增加。根据2年试验提出扬麦5号主要生育期体内营养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4.
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乌鳢的人工养殖技术,对乌鳢苗种繁育及池塘养殖阶段的关键环节:亲鱼培育、人工催产、鱼卵孵化、鱼种培育、成鱼养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了一套实用的乌鳢养殖技术。实践证明,使用该技术能提高乌鳢鱼苗成活率和成鱼产量。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多角度阐述了开展超高产玉米育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广西实际,提出了超高产玉米品种的选育指标,即:比现有推广品种增产20%以上;生育期春播为110~120d,秋播为90~100d;对当地3种以上主要病害具有中抗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不同类型超级小麦品种小花分化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山东省超级小麦项目组近几年育成的8个不同类型的超级小麦新品种(系)为材料,进行了小花分化历程的观察比较和在不同地力下产量及产量结构三要素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从小花原基初始分化到四分体形成期所经历的天数为31~37天,大穗型品种历时较长。小花分化的开始时间主要与品种抽穗期早晚有关,与品种类型关系不大。超级小麦的产量水平随土壤肥力提高而增加,在高肥地力下,中间型和大穗型品种增产潜力较大;在中肥和低肥地力下,多穗型品种产量较高。中间型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最好,是超级小麦育种和高产栽培中最值得注意的类型。 相似文献
17.
18.
为提高对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选择效率,以7个半冬性小麦品种及按7×7双列杂交设计的21个F1杂交组合在2个地点的试验资料,研究了小麦2个产量构成因素—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基因效应和杂种优势。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基因显性效应的作用远大于其加性效应,显性程度为超显性。增效基因为显性,减效基因为隐性。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2个试点的平均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0%和63.17%。每穗粒数和千粒质量表现正向的平均杂种优势和超亲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并在基因型、地点及基因型与地点互作间存在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20.
农用抗生素高产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农用抗生素生产上常用的几种高产菌株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基因重组育种、生物工程育种技术.并对各种技术尤其是的原生质体融合及研究热点--生物工程育种技术从技术原理及应用上作了较为详细介绍.通过对当前各种农用抗生素育种技术在生产应用上存在问题的讨论对其应用前景作了展望,认为通过细胞工程和生物技术发展原生质体融合和生物工程育种技术构建以生物工程技术为主的多元育种途径,是今后农用抗生素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