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西藏茶文化     
徐锐 《中国茶叶》2012,(9):36-36
应邀与宗教人士去西藏考察,我兴奋应诺。其实,西藏的神秘,是我很久的向往,那里有通天之路,那里是朝圣之地。"水、花、香、灯、茶、饭",这是藏族人每天起来必做的一件事,藏族人离不开茶,除了每天早上需要用茶碗装上"七碗水"用来敬佛外,煮酥油茶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次旅行,我感受最多的就是藏文化的厚重和神秘,还有雪域高原那绮丽的风光。藏族人品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酥油茶,一种是甜茶。据  相似文献   

2.
品茶悟人生     
"品"茶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一种享受。相信每一位爱茶之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我就常常独自品茶,边品边思,遐想甚多,我想着茶树、茶芽、茶的生长地……以及陈年六堡茶一杯。  相似文献   

3.
季毅 《福建茶叶》2016,(6):126-127
在我国传统的茶文化中,"茶艺"的前身是"茶道"——一种以烹茶、煎茶、煮茶、品茶为主要内涵的茶文化仪式。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台湾学者在传统茶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茶艺"的概念,成为新时代创新茶文化的一种新趋向,并且获得了中华文化圈的价值认同。茶艺指的是一种以生活化导向为发展方向的制茶之技、泡茶之术、品茶之能、享受茶和对茶审美的茶文化艺术。在茶艺文化的视野中,我国民乐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值得我们去仔细品味和审美。茶艺文化的核心是尚德中和,道德文章;茶艺文化的行为取向带有明确的生活幸福取向;茶艺文化的外显内涵则指向情感体验式的生活。茶艺文化中民乐艺术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这样几点:一是与茶艺文化并存于现实感强烈的生活形态中;音乐调式多属于"五声调式"及其变种;注重对受众的"通感"调动,讲究"情景交融";民乐艺术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等。  相似文献   

4.
茶 ,有健身 ,解渴 ,疗疾之效。饮茶又富欣赏情趣 ,还可陶冶情操 ,故人们称茶为康乐饮料。茶不仅是一种饮料 ,还是一种特殊的工艺品。杯茶在手 ,既可闻香品味 ,察颜观色 ,又可以在饮茶环境、茶具的诗情画意的氛围中 ,怡悦情性。品茶玩味 ,妙趣横生 ,既是一种物质的享受 ,也是丰富生活的情趣 ,导致身心舒泰的高雅娱乐。饮茶既然富含艺术 ,品茶艺术也就应运而生。在中国饮茶史上 ,茶艺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唐代诗人钱起的“竹下忘言对紫茶 ,全胜羽客醉流霞”。李嘉祜的“幸有香茶留稚子 ,不堪秋草送王孙”。亲朋欢聚 ,挚友抒怀 ,如此品茶 ,雅趣远…  相似文献   

5.
金美霞  陈晓阳  吴政孺  林杰 《茶叶》2021,47(1):21-25
‘木禾种’与‘鸠坑种’、‘龙井种’并称为浙江三大有性系茶树品种,然而对‘木禾种’成品茶特征尚未见研究报道。本文通过感官审评、理化指标检测和卷积神经网络识别三种方法对7个‘木禾种’原料加工的成品茶进行分析,旨在获取‘木禾种’在茶类适制性、成品茶辨别度上的基础数据和信息。结果表明‘木禾种’在黑茶陈香纯正,红茶显甜香,各茶类均具有一定的适制性;‘木禾种’成品茶水浸出物含量整体偏低;与丽水香茶、寿眉白茶、贡眉白茶、武夷岩茶、熟普、茉莉花茶、金骏眉7种成品茶比对结果,‘木禾种’的7个成品茶的识别率平均达到了99.24%,具有非常高的外形辨识度。本文还分析了‘木禾种’茶树在各类茶的适制性,其成品茶具有非常高的品种辨识度,可为‘木禾种’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茶与人生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音音 《茶叶》2001,27(4):52-53
茶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结缘颇深,宋代就曾流传一句老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语道尽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地位.中国人还在茶中寄托了自己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和价值追求,品味着关于生命的深层感受,领悟的是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7.
茶叶掺淀粉曾发现于毛茶,而成品茶则少见。茶叶掺淀粉大都是掺淀粉糊,亦即将甘薯粉,面粉或其它谷类淀粉加水、加热促成淀粉糊,于茶叶初制或再加工过程中加入,其目的或是将末茶粘结,重新造形,促成条状;或是使粗老茶,特别是回笼茶(泡  相似文献   

8.
文彦 《福建茶叶》2010,32(11):61-61
<正>今年五一假期,我到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旅游,在欣赏旖旎风光时,第一次品尝到了白族的"三道茶"。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特有的一种礼俗文化,是大理人迎接宾客、抒发情感、富含人生哲理的独特茶道。白族的三道茶,起源于一段古老传说: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的老木匠。  相似文献   

9.
藏茶情缘     
藏茶,一种孕育于四川雅安雨极高山的全发酵茶。其貌不扬却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是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藏茶的珍爱和依赖。藏茶是三百多万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又称为民生之茶。  相似文献   

10.
钟芳 《广东茶业》2014,(6):31-31
正娴静时光,我喜欢喝茶,也喜欢邀约三五朋友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在茶的浮沉氤氲之间,想人生起落,感受生活的真味。茶如人生,人生如茶。一只茶杯,几勺沸水,一撮茶叶,便充满了丰富的人生哲理。我国的饮茶习俗源远流长。"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这是《茶经》开宗明义的一句话,茶,出自深山幽谷,蕴含了灵山秀水的无穷神韵,本性洁不可污。饮茶之人,自然是"精行俭德"之人;懂茶之人,自然是"精行俭德"之人;爱茶之人,也自然是"精行俭德"之人。陆羽在这里把人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茶书画创作的高峰期,其中唐寅是成绩斐然的重要代表人物,其题诗画《事茗图》、《品茶图》等是广受称颂的茶艺术佳作。本文在考察唐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立足茶审美视角,对《事茗图》中淡泊隐逸的审美情趣进行赏析,发现这种茶审美趣味虽然沿袭自唐风宋韵,却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明代文人独创的茶审美观:通过世外桃源般的品茶氛围的营造,似"高山流水"的事茶心志的表达,日常"市隐"生活中的茶事同样可以充满高雅的情趣。这种隐逸之趣是画家对自我和现世生活方式、生命价值的积极探索,值得当代茶美学建设者借鉴和弘扬。  相似文献   

12.
从年轻时学茶叶专业知识到现今,认识六堡茶已有50多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已深深地爱上了六堡茶,特别是陈年六堡茶。我无论走到那里,都会向别人说起六堡茶,六堡茶已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份;我无论是在制六堡茶,还是品六堡茶,藏六堡茶都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发现茶叶并饮用以来,茶文化就融入了中华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并不断发展、升华。茶艺是茶文化的灵魂,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古老的中华茶岂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融汇了古今茶文化的经典。泡茶可修心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无论是俗世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雅致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独特作用始终无可取代。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茶的效果,在茶文化中注入了美的要求,所以茶艺成了一种特殊的生活艺术。而茶艺师则是这一生活艺术的传承者,是茶文化的传播使者。但是,许多人以为茶艺师只要会泡茶就行了,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相似文献   

14.
茶是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传统饮品,古代的品茶文化与茶本身的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宋代期间,品茶是当代文人骚客品味生活的高雅之举,并且,宋代世人对茶叶更是有着一定的重视程度以及推崇意向。而随着茶文化的逐渐发展,品茶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雅之举。本文根据笔者对我国古代茶文化的理解,结合多部相关文献,以宋代的茶画为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了宋代茶画的演变过程,以及茶文化在古代的发展历程,并针对宋代的茶画艺术详细的分析了茶文化在绘画中的艺术特征,最后,本文结合所述内容,针对宋代茶画对我国当今历史文化的影响与意义,给予了简要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润茶,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茶性茶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相似文献   

16.
鲁迅妙论茶     
《福建茶叶》2010,(11):33-33
<正>鲁迅爱品茶,经常一边构思写作,一边悠然品茗.他客居广州时,曾经赞道:"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因此,当年广州陶陶居、陆园、  相似文献   

17.
润茶,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茶性茶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相似文献   

18.
润茶,其内容及技艺看起来较简单,但事实上既有历史渊源,又有现实意义,是茶艺表演或演示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之一。如何在理论上丰富其内容,在实践上充实其艺术表现形式,让顾客从中感受艺术,增添品茶情趣,尤其是加深对茶性茶理的认知,提升品茶意境,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充实提高的。  相似文献   

19.
茶的品饮是茶文化中最直观的部分。品茶与简单的饮茶解渴层次上是不同的,同样的泡茶,“饮” 只为了满足生理上的需求,而“品” 则包涵了精神上的追求,且远胜于物质上的需求,从饮茶发展到品茶用水、选茶、择具、环境种种的考究,是茶的品饮被冠以“文化” 和“艺术”的根源。自古以来,我国爱茶、懂得品茶的人,被称之为“茶人”,他们用茶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通过品茗品味人生,以茶味先苦涩而后回甘,发扬传统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吃苦耐劳的精神;善品茶,重视道德修养,倡导无私奉献的精神,提倡“清茶一杯” 的精神,以茶代酒,…  相似文献   

20.
有好茶喝,会喝好荼是一种“清福”;这是鲁迅先生品茶品出来的感叹。老舍先生所著《茶馆》,其茶文化内涵之丰富,达到了艺术升华的顶峰。茶馆,寓意着品茗休闲消遣的地方。茶叶,既是消费品,又是人们生活的必须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就有“宁肯三日无食,不愿一日无茶”的民谚。在人们现实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茶。旧时的茶馆:那是三教九流、富人商贾、达官贵人和上层社会人士出入的场所。而今白领丽人、公务员及市民百姓都是茶馆的常客。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其乐融融。茶馆成了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