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绍了第十九届国际干燥会议的简况,以及我国参会代表的论文分布情况。对近几年木材干燥领域相关论文在《林业科学》《林产工业》、《木材工业》杂志的刊登情况,及近5年北京林业大学木材干燥方向研究生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剖析了近年来我国木材干燥领域理论与技术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困惑,提出了促进我国木材干燥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几点建议,为我国木材干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创新与发展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木材干燥工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目前木材干燥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总体水平较低,干燥技术发展不均衡,木材干燥学科在行业内的地位和影响力有所下降.提出了应加强理论创新;针对我国木材资源特点重视木材干燥新技术的研究与技术的集成创新;倡导"节能减排"的绿色干燥;充分发挥学会、协会的引领作用等推动木材干燥工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加入 WTO 后,我国木材干燥工业如何应对国际木材干燥业的挑战,使我国的木材干燥业在国际木材干燥业中获得应有的大国地位。我怀揣浅陋,提出以下看法,供业内人士参考。一、我国的木材干燥业应立足以“本国资源为主,国外资源为辅“的材料来源格局来考虑我国木材干燥的装备和工艺的开发及研究。我国在下一世纪木材资源将进行国际化配置,考虑到我国在下世纪的初叶仍为一发展中国家和  相似文献   

4.
该文在阐述木材干燥学的定义和相应的研究内容、现代干燥技术的主要内容和特征、我国木材干燥工业和技术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木材干燥学课程教材的编写原则和内容改革的依据,重点论述了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和主要改革内容,以及基于现代干燥技术的《木材干燥学》教材第3版的主要编写内容。该文认为,教材内容应以板方材的干燥为重点,兼顾竹材、散碎物料和单板干燥等内容;应适当吸收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总结我国成熟的木材干燥生产技术和科研成果,适当介绍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先进的木材干燥技术。  相似文献   

5.
艾沐野  于晶 《森林工程》2010,26(5):41-43,51
20世纪以来,我国从俄罗斯进口大量的木材,以弥补国内木材原材料供应的严重不足。这些木材大多从我国东北地区边境口岸城市进入,经过锯材加工和人工干燥后再运往内地进行深加工。因此,这些口岸城市先后安装和建造了一定数量的木材干燥设备,使木材干燥生产具有了一定的规模。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主要边境口岸城市的木材干燥生产情况进行简述,并对生产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其讨论的问题可供当地及其他地区的木材干燥生产参考,对提高木材干燥生产质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木材干燥设备的创新途径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木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是由于湿材未经干燥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木材降等甚至失去了使用价值。木材干燥的主要目的是改善木材的使用性能并提高它的利用率。同时由于木材干燥是能耗最大的工序,因此无论从产品质量或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干燥作业都是木制品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环节之一,而干燥设备的创新对干燥工序有着重大影响。1我国木材干燥设备的现状1.1自动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我国现有设备年干燥能力约为400万m3,只占年需干燥锯材的17%左右,而中等发达国家的干燥设备能力可达所需干燥量的30%,美国则高达60%。这说明我国干燥设备…  相似文献   

7.
应用层次分析法选择木材干燥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木材干燥从 2 0世纪 5 0年代引进前苏联的干燥理论、设备 ,发展至今 ,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其中 ,木材干燥设备厂家从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的数家发展为目前的几十家 ,这一方面说明了我国木材干燥事业的蓬勃发展 ,同时也为众多的经营木材的用户选择干燥窑提供了广阔的选择余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技术在木材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木材干燥中的必要性和优势,着重介绍了我国木材干燥采用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木材干燥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出了一种新型的全自动木材干燥智能控制系统,以取代常规木材干燥控制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投资少、性能可靠,能对木材干燥过程中的各参数进行在线测量,并能根据所选定的工艺基准对木材干燥的全过程进行自动监测和控制。该系统适合我国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木材工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木材干燥技术严重环境污染,而且能源消耗较大,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节能减排"的要求。对目前我国木材干燥技术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木材干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入世3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保持强劲持续发展势头,为满足经济建设发展对干燥木材的大量需求,近年来兴建大量木材干燥设备,干燥生产能力迅速扩大。木材干燥技术也有长足进步,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加快了科研成果商品化,木材干燥技术的整体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具有中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木材干燥近期(到2000年)发展的一些设想意见《第四次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纪要》摘要膝通濂第四次全国木材干燥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20—22日在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会议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木材干燥事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和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实用木材干燥技术的进展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顾炼百 《木材工业》2006,20(2):19-22
回顾近20年来我国实用木材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从干燥前预处理、干燥技术和设备、干燥节能技术措施等方面, 对我国的实用木材干燥技术提出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 木材干燥是木材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加工工序,它不仅是保证木制品质量的关键,而且是木材合理利用和节约木材的重要措施。在木材加工的整个工艺过程中,木材干燥的能耗约占加工总能耗的40~70%,直接影响产品的成本。近几年来,我国木材工业发展较快,木材干燥得到了人们的充分重视,木材干燥科技进步是明显的,生产水平也有较大提高。在木材干燥工艺和设备的研究方面;在引进、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方面;在提高现有干燥设备生产效率、干燥质量、减少能耗、降低成本等方面开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木材干燥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干燥设备制造水平显著提高,木材干燥市场一片繁荣。但与世界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加入WTO,我们将真正融入全球经济大家庭,在统一的“游戏规则”下进行商品生产和贸易。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入WTO对我国干燥行业的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我国木材干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入WTO,对我国木材干燥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加入WTO,有利于缩小我国与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据有关专家分析,我国多数干燥设备的设计水平,以及木材干燥工艺研究方面…  相似文献   

16.
木材微波干燥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刘昌铎 《木材工业》1996,10(3):30-31
木材微波干燥技术刘昌铎(南京国营七七二厂微波所南京210009)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等国的学者在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利用微波干燥木材,认为微波干燥木材是一种最有效的快速干燥方法。我国在70年代初开展木材微波干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前国内外木材干燥技术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及现状,提出了21世纪我国木材干燥设备向计算机远程控制方向发展趋势的设想,探讨了计算机远程控制技术在木材干燥技术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木材干燥技术的创新途径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木材干燥的责任与地位我国木材资源的浪费,大多数是由于湿材未经干燥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木材降等甚至 失去了使用价值。木材干燥处理的目的在于:(1)防止木材的变形开裂;(2)提高木材的 力学强度,改善物理性能;(3)防止木材腐朽虫蛀;(4)减轻木材的重量,节省运输费用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木材干燥业的责任在于改善木材的使用性能并提高它的利用率。同 时由于木材干燥是能耗最大的工序,因此无论从产品质量或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干燥作 业都是木制品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关键性环节之一。2. 木材干燥技术的现状2.1 木材…  相似文献   

19.
空气源热泵在木材常规干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木材干燥生产的环境污染和能耗,推进木材干燥行业转型升级,2016年,木材节约发展中心把木材常规蒸汽干燥室改造为木材热泵干燥系统,采用低温热泵和干燥热泵耦合的应用方案,经多树种重复性木材干燥生产性试验,改造后干燥成本可有效降低15%~25%,干燥周期与木材常规蒸汽干燥相当或略有降低,干燥质量较好,充分体现了木材热泵干燥系统在木材干燥生产中的优越性,为木材干燥行业升级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木材干燥技术与发展探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详细论述了目前我国各种木材干燥方法的特点、技术水平及生产应用情况。从计算机技术,节能和环保、新技术材料的应用等角度,提出了我国木材干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