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石榴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地理分布特征,将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和百里杜鹃风景区的主要生态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9个主要生态因子中,该区域地理坐标、年均气温、年降水量、极端最低气温、无霜期这5个因子均与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相符,是百里杜鹃风景区石榴栽培的生态适宜因子;百里杜鹃大部分地区的土壤类型和土壤p H值这2个因子与我国主要石榴分布区相符;百里杜鹃大部分地区的积温和年日照时间这2个因子明显低于我国石榴分布区,是百里杜鹃风景区石榴栽培的生态限制因子。推测这2项因子是导致该区域石榴口感偏酸、口味欠佳的主要原因。在该区若要大规模栽培石榴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2.
川滇石榴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AFL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榴(Punica granatum)为石榴科(Punicaceae)石榴属(Punic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伊朗、阿富汗等中亚一带,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将涂林安石榴引入我国,石榴作为水果和观赏树木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经长期天然杂交和基因突变,以及采用实生、分株、嫁接等多种繁殖方法,产生了复杂而多样的品种和类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石榴品种资源200多个,遍及南北各地20多个省区,形成了山东枣庄、新疆叶城、陕西临潼、安徽怀远、河南开封、云南蒙自和四川会理等著名的栽培区(汪小飞,2007).  相似文献   

3.
石榴在我国栽培已有 2 0 0 0多年的历史 ,虽然分布地区较广 ,但一直未被人们所重视 ,历史上石榴多为粗放栽培、庭院栽培 ,形成规模且有一定商品生产能力的产区并不多。石榴生产上存在着品种化程度低和生产者缺乏科学的栽培知识 ,从而导致石榴生产长期处于产量低而不稳的状态 ,并受到病虫等自然因素的困扰。近几年来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石榴的社会效益和商品价值日益显著 ,石榴的特殊价值才被人们所关注 ,南北各地均不同程度地投入资金 ,支持发展石榴生产 ,大大促进了石榴生产的发展。泰山红石榴是山东省果树研究…  相似文献   

4.
石榴树是一种观赏、食用的植物,在近几年随着山区开发和退耕还林,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但在北方石榴栽培区,由于冬季温度较低,石榴根颈部腐烂发生严重,特别是幼树和结果初盛期的石榴,影响石榴的生产。通过对石榴根颈部腐烂的研究,探索综合治理的途径,并应用于生产中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生产现状 河南省是我国石榴主产区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全省各地均有分布。石榴除鲜食外,还可加工成石榴酒、汁、露等高档保健饮品。至1984年,全省石榴栽培面积约400公顷,总产量约10万公斤。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河南省石榴生产发展迅速,到2000年,总面积近6260公顷,总产量约1277.3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E 116°48′30″~117°49′24″,N 34°27′48″~35°19′12″,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为鲁南低山丘陵水源林经济林区、干鲜果亚区,是我国主要的石榴主产区,石榴面积近30万亩。枣庄石榴经过多年的栽培实践形成了40多个品种及类型,主栽的优良品种有大青皮甜、大红皮甜、大马牙、岗榴、冰糖籽、软仁石榴,以其个大皮薄、色泽艳丽、籽粒汁多、酸甜可口的品质及良好的丰产稳产抗逆性强的特点被誉为中国石榴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枣庄市是我国石榴主产区 ,石榴面积和产量均居国内各产区之首。其栽培历史悠久 ,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形成了众多的品系。在对石榴品种种质资源进行调查与群众选优相结合的方法 ,选出19个石榴优良品种 ,并总结出各品种早果丰产优质栽培技术。1 主要优良品种峄红 1号 (红甜  相似文献   

8.
优质石榴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林业局太行山项目组通过几年的调查 ,摸清了河北省南部的元氏、井陉、临城等县及北部的涞水、满城等县是石榴的最适栽培区。该文主要介绍了河北省元氏县现存的石榴———满天红石榴的特征、特性及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石榴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石榴主要栽培品种有30多个,根据用途分为食用,观赏,赏食兼用,加工四个类型,地理分布划分为2个栽培带,8个栽培区。通过长期栽培实践,选出了主要优良品种,并研究总结出适用于丰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峄城区作为我国著名的“中国石榴之乡”,栽培石榴历史悠久 ,现有面积 1 2万亩 ,百年以上树龄石榴树 1 .6万余株 ,品种 40余个。目前相继开发出石榴酒、石榴饮料、石榴茶、石榴盆景等系列产品。石榴茶作为我国茶种中的一棵奇葩 ,以其浓香馥郁的口感和极高的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消  相似文献   

11.
灾害性天气对喀什地区特色林果业的影响及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光、热等自然资源和特色经济林资源丰富,喀什地区是我国最适宜发展寒温带果树的地区之一。不仅是国内阿月浑子(俗名开心果)、巴旦姆等珍稀果品唯一集中栽培区,而且生产的杏、核桃、红枣、石榴等多种果品品质上乘,风味俱佳,是闻名遐迩的"瓜果之乡"。  相似文献   

12.
北方石榴品种及优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石榴花果兼赏,形色俱佳,营养丰富,药用和绿化效果很高。石榴适应性强,栽培区域广。石榴种下分类共有7个变种,北方主栽培优良品种主要有河阴铜皮、豫石榴1号、3号、泰山红、大白甜等。优质栽培技术主要有高标准建园,合理密植,科学的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保疏,病虫害防治等,成熟后采收,统一分级,可分为4个档次标准。  相似文献   

13.
石榴的绿色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栽培效率,减少用工量和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产量和品质,进而增加栽培效益。本文以枣庄地方特色优良石榴品种为基础,突出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科学防治等技术,配套科学规划园地、合理整形修剪、精细花果管理等,对石榴绿色安全生产技术进行了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4.
石榴栽培技术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石榴的产量和品质,该文总结归纳了我国石榴品种、建园技术、施肥技术、水分管理、整形修剪及套袋技术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针对当前石榴栽培技术研究中存在问题,提出今后石榴丰产栽培技术研究重点,旨在为今后我国石榴栽培种植及石榴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石榴文化拾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榴由于有红、白、黄、青等绚丽多彩的外观和别具一格的内在品质,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当人们品尝石榴的美味时,源远流长的石榴文化也会使您玩味无穷。石榴起源石榴原产在中亚地区;我国西藏三江流域有古老的野生石榴和面积不等的野生石榴林的分布,我国一部分学者认为:西藏东部也可能是石榴的原产地之一。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故名安石榴。按此计算,石榴在我国栽培的时间已有2100多年了。石榴皇冠上世纪40年代,在伊拉克境内,考古学家已在距今4000年至5000年的乌王尔王朝废墟,苏布阿德王后的墓中发现戴在死者头上的皇冠镶嵌着精美的石榴图案,说明石榴在当时已作为珍贵的果树栽培了。石榴女神雕像在地中海的罗达斯岛上至今还保存着一尊象征石榴丰收的女神雕像,在她的乳房上雕刻着无数清晰可见的石榴籽粒,远处眺望,就像两个露出籽粒的大石榴,吸引游客瞻仰。“石榴王”1981年和1982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西藏自治区怒江岸边与贡县绕金地区进行科学考察时,发现一株高11.3米、干周4.35米,三人才能合抱住的石榴树,漫长的岁月虽然给树干留下了苍老的痕迹,但仍显一片生机。据科学家断定,此树已有800多岁了,是至今发现年龄最大的石榴...  相似文献   

16.
新疆匍匐石榴通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1.38×10^4 hm^2和5.72×10^4 t,栽培区主要分布在南疆的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以及东疆的吐鲁番地区,分析当前产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品种资源圃、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注重加工品种的发展、加强石榴综合利用及深加工的基础研究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榴为石榴科石榴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树种,原产地中海沿岸,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栽培历史。目前石榴生产中存在着严重的落蕾、落花、落果问题,座果率甚至低于0.1%~0.2%。为了探讨石榴大量落花落果原因及其解决办法,对全国著名产区之一的安徽省怀远石榴进行观察和调查,现将试验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从业34年,因工作关系,有幸、有缘赴除新疆之外的我国石榴主产区、相对集中产区、零星栽培区考察、学习。期间,与石榴产区广大果农、科技工作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探讨,搜集石榴谚语30余条。选取科学性、实用性较强的18条石榴谚语进行整理、解读,并对“石榴谚语”一词进行科学定义。  相似文献   

19.
石榴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石榴科石榴属植物,目前,我国已有100个以上的栽培品种,还有几个不结实的重瓣观赏品种和变种。作为栽培的只有一个种,即石榴(Punica granattum L.).石榴原产伊朗、阿富汗、中亚级亚一带,引入我国种植已有2000多年.石榴被视为"合家团圆"、"多子多福"的吉祥物,多作贡品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需求量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油莎豆简介     
油莎豆,亦称油莎草,属莎草科莎草属,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在生产上作为一年生作物栽培,主要利用它的地下茎。原产非洲和地中海沿岸国家;1960年,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保加利亚引进我国。目前,全国已有十六个省(区)进行了栽培,其中,湖北、湖南、广西、河北、辽宁、陕西等省(区)栽培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