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当前温州市粮食生产、销售、供应呈现出“三低二大一高”的趋紧现象,粮食安全形势严峻。作者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立粮食储备体系、建立新型粮食购销协作机制、建立完备的粮食质量监测体系、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等方面,对温州市如何构建粮食安全体系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了做好河南省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项目,拓宽优质粮食工程实施路径,根据粮食公共物品属性,利用相关理论,在第一轮优质粮食工程成功运行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项目实施的生产基础、产业基础,明确建设主体和制度建设,找到可能影响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实施的问题并深入挖掘背后原因,提出河南省打造优质粮食工程升级版的发展路径,分析认为,新的发展路径能够真正帮助实现河南省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正>粮食补贴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粮食生产、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国家财政按一定的补贴标准和粮食实际种植面积,对农户直接给予的补贴。文章结合瓦房乡粮食补贴政策落实情况,通过对粮食补贴政策执行中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并对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保障辖区粮食补贴政策有效实施和粮食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国家出台粮食新政策一、坚持国家1000亿斤定购粮不变,定购价格不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价格补贴。今后,地区之间的粮食余缺调剂和品种调剂,由各地自行组织粮食企业到产区县以及粮食批发市场购买。二、从今年起,国家不再给各地下达粮食议购任务,并由各省自定收...  相似文献   

5.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必须紧握粮食产能安全主动权。把握好中国特色粮食产能安全的科学内涵,着力推进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应突出抓好国内区域重点。本文在阐释粮食产能安全内涵的基础上,聚焦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现实问题,分析当前东北地区粮食生产在结构问题、资源约束和环境风险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挑战,并针对性地提出未来思路转向和突破路径。研究表明,生产结构矛盾短期内难以改变、生产的资源要素约束逐渐增多、生产环境风险隐患正日益凸显是东北地区粮食产能安全保障的主要障碍。未来亟需推动粮食生产从“多产粮、保产量”转向“稳产粮、优结构”,从“拼资源,高消耗”转向“拼科技,披绿色”,从“被动调整和响应”转向“主动预见和适应”,并从持续调优生产结构,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减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增强粮食生产活力,引领现代生产经营方式、提高区域气候韧性,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桃源县粮食生产现状,从土地、环境、设施、农资、培管、保障和销售7个方面分析了粮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桃源县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粮于技”是粮食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基于2002—2020年26个主要粮食生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三要素嵌套CES生产函数以及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并运用空间滞后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是非中性的,不同时间、地区以及不同粮食作物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性均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我国整体技术进步偏向农业机械要素。不同于小麦整体的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稻谷、玉米的技术进步特征有明显的生化偏向性。2002—2020年间,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明显,且粮食主产区的综合生产效率明显优于非主产区。当前我国农机偏向型技术进步模式不利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明显的负向溢出效应,非主产区生化偏向型技术进步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符合粮食技术进步偏向特征的技术创新更能促进粮食增产增收。因此,可以利用技术创新替代稀缺资源,在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的同时,根据粮食生产自有禀赋发展并应用新型生物化学型技术,促进技术进步与粮食提效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上杭县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大县。近年来上杭县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地理优势,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不断优化本县粮食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粮食产业稳中向好、稳中向优发展。文章对上杭县粮食产业发展现状、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面对粮食“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转折时期,以及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卖难等一系列问题,为充分发挥产粮区的优势,做到既要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又要确保粮食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市必须建立适合市场机制运作的粮食产销方式。 1 建立粮食安全宏观调控机制改原来的追踪型调控为预期调控,建立闽北粮食经济预警系统,进行粮食周期波动的监测预警。按照经济预警系统理论,通过建立粮食生产预警系统,判断粮食生产供给的发展前景,制定长中期发展的相应政策,逐步推进产销制度的改革,确定比较稳定的投入机制,并把握好调控的方向、时机和力度。其中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建立粮食经济监测、预  相似文献   

10.
在介绍粮食期货市场独特经济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北省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湖北省发展粮食期货市场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时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53~1997年粮食生产统计数据为依据,在分离陕西省粮食生产波动的基础上,总结了粮食生产波动规律和时序分布特征,分析了粮食生产波动的成因机制,并对迈向21世纪陕西省粮食生产形势作了相应的预期。  相似文献   

12.
日本原粮食管理法废除的原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李文日本原粮食管理法于1942年制定并开始实施,到1995年已历经53年。在半个世纪中,原粮食管理法为日本的农业发展、国家安定和经济腾飞作出了巨大贡献。探究导致必须废除原粮食管理法,建立新粮食管理法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泰安市粮食生产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环比法、谱分析理论和灰色系统理论,对泰安市粮食生产周期特征、波动动因、生产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粮食生产水平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泰安市粮食生产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丁声俊 《农业展望》2007,3(5):33-38
通过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粮食流通的阐述,分析了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必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我国粮食供需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过去、现在粮食供给的状况及生产潜力分析,论述了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关系进行预测,并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战略。结论是:我国未来粮食供需将日趋紧张,品种结构失衡会不同程度出现,但不会出现大的缺口。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粮食已从过去供给总量短缺的数量问题,转化为供求之间因品种和品质不适应而形成的结构问题,粮食“卖难”问题,以及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矛盾。这就要求粮食的生产和经营必须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转换种植业发展机制,并借助于市场机制,实现粮食的优质高产、高效。而粮食产业化经营则是调整和优化粮食种植业结构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辽宁粮食生产状况及发展历程,阐述了稳定提高粮食供给水平的重要性。提出了辽宁粮食区域发展模式的概念和实施辽宁粮食区域发展模式必要性,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辽宁省44个县(市)6种主要粮食作物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归纳出5种不同的粮食生产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实施辽宁粮食区域发展模式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区、市)面板数据,构建了超效率SBM模型并测算了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利用调节效应模型探究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影响,以及农用化肥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中国粮食生产用水效率总体水平较高,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农田水利设施对提高粮食生产用水效率具有极显著的正向影响;(3)农用化肥与农田水利设施具有极显著的交互效应,且农用化肥的投入弱化了农田水利设施对粮食生产用水效率的促进作用。建议各省(区、市)全面提升农田水利建设水平,不断优化水利灌溉结构,并确保农用化肥的减量增效。  相似文献   

19.
提高陕北渭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陕北渭北粮食生产资源利用现状,分析了该区域粮食生产潜势,其理由南经依次递减,台塬区最高,丘陵区次之,风沙丘陵区较低,但近期粮食开发的重点区域为风沙丘陵区。作者提出陕北渭北粮食生产的贡献份额,并探讨了各亚区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粮食物流量预测的难点入手,针对粮食物流量预测的特点,引入包络灰预测理论,建立了预测模型。并结合实际案例,证明了包络灰预测在粮食物流量预测方面有优良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