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历史使命和长期任务.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运用好耕地地力等级这一重要评价指标,对于规范项目立项审核和竣工验收,科学评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地力等级评估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西吉县为例,总结了宁夏南部山区(以下简称"宁南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在提高地力和单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连市作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重点建设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历经10年,本文总结十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经验和取得的成效,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永登县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仅占永久基本农田的29.88%,高标准农田建设形势紧迫。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结合实地调查研究,对永登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按灌溉农业区、旱作农业区两大类型,分别从田块整治、农田地力提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方面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措施和标准要求,以期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措施,也是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的重要内容,做好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工作,对开展耕地质量建设、指导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夷陵区始终把建设高标准农田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量质并举,聚焦耕地质量建设提升,2019年以来新建高标准农田12.75万亩,投入各级资金2.34亿元。本文介绍了夷陵区现有耕地质量现状,分析总结了限制耕地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地力保障和升级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的具体做法,供农田建设和耕地保护系统的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加速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提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本文概述了榆阳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榆阳区进一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对粮食数量、品质要求的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渐成为农业建设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浙江省缙云县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缙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及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并对缙云县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的经验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相关部门间的协作、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强化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促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按照《浙江省标准农田地力调查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开展标准农田地力分等定级,在摸清标准农田地力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嘉兴市秀洲、嘉善、平湖县(市、区)2009年项目(面积4015.6 hm2)实施了秸秆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翻耕加深耕作层、调整土壤酸度、改善农田排灌等技术措施。2年后对该项目进行地力培育的成效评估,结果显示,由二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60~0.80)提高到一等田(地力综合指数0.80以上)的面积占65.89%,未达到一等田的地力综合指数也提高0.04~0.10。文章分析了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的技术问题,并提出嘉兴市高标准农田的地力建设目标应为一等田。  相似文献   

10.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证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举措。从近年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来看,在秦巴山区建设高标准农田取得了一定成效,2019年—2022年,商洛市共累计建成74.02万亩高标准农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基于分析商洛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和限制因素,提出了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对策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集约高效"的总体目标,计划每年投入2亿元,改进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加大残膜回收力度,采取承包户缴存和团场配套资金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农田地力建设,全面提升土壤肥力。本文将对实施农田地力建设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按照"灌排设施配套,农田平整肥沃,田间道路畅通,农田林网健全,生产方式先进,产出集约高效"的总体目标,计划每年投入2亿元,改进耕作制度,增施有机肥,加大残膜回收力度,采取承包户缴存和团场配套资金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农田地力建设,全面提升土壤肥力。本文将对实施农田地力建设全面建成高标准农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统一上图入库、建立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机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基于座谈调研法、试点调查法和空间分析法,针对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政府主导,各个部门协调配合下,将全省高标准农田项目上图入库的技术思路和经验做法,查清了全省历史上已建成、已验收、在建和已立项的高标准农田规模、分布等状况,建立了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数字化管理。最后得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对实现高标准建设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和提升管理效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稳定粮食产能、提升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共同富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高质量建设好、管理好、保护好高标准农田等问题.文章在论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的基础上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的空间,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地力培肥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秸秆还田、绿肥种植、有机肥施用等是普遍采用的培肥地力的主要措施。本文通过设计施用商品有机肥、秸秆还田、翻压紫云英、施用化肥等处理进行试验,以期找到适合当地的综合地力培肥方法,为农民高产稳产管理和农田高标准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意见》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高效节水灌溉,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切实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基础。《意见》提出,要坚持夯实基础、确保产能,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依法严管、良田粮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等原则,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全  相似文献   

17.
在确保粮食安全背景下,高标准农田建设作用重大,为现代化农业生产奠定基础。文章以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例,分析2011~2022年成都市高标准农田间建设数量、分布、投入等基本情况,成都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在粮食安全、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农田环境以及乡村产业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同样也存在一些不足。基于此,通过对稳步提升建设质量、持续加大建设投入、积极落实建管责任等角度给出相关发展建议,以期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为鼓励和支持农民应用土壤改良、地力培肥技术,促进秸秆等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在新建的高标准农田和补充耕地上,推广应用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施用调理剂等为重点的熟化生土、培肥地力综合配套技术。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应用,使新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新增耕地达到可供耕种的地力水平,土壤严重酸化等有障碍因子的耕地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以及土地整治、撂荒地整治、老庄复垦等措施的推进,许多耕地在大型机械作业整理后出现肥力下降、作物大幅减产的状况,为解决这一问题,特开展高标准农田越冬作物覆盖还田地力提升试验。通过试验得出,冬油菜越冬覆盖还田可以快速提高新修高标准农田土壤肥力,有效改善高标准农田土壤环境和团粒结构,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20.
地方传真     
<正>福建·龙岩创新“一二三四”项目评审法实现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高质高效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提高农业效益的重要措施,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压舱石”。如何提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质量,严格项目评审,把好源头质量是关键。龙岩市创新“一二三四”项目评审法在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