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轻型人力钻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了黄河中段河流不同阶地枣树林地土壤垂直剖面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段河流一级阶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平均含水量为12.64%,在2.0 m以下土层中无干层发育,土壤水分有效性为中效水及易效水;一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小于输入量,土壤水分处于正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为大气—植物—地表径流—土壤—地下水的正常水气循环模式。河流二级阶地两个采样点2.0~5.0 m土层均有干层发育,其中靠近山丘的采样点(A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11.39%,已发育轻度干层,在2.0 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基本上为难效水,而远离山丘采样点(B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6.66%,已发育中度及严重干层,土层土壤水分大部分已处于无效水状态;二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处于负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以地表水循环为主。  相似文献   

2.
利用轻型人力钻采集土壤剖面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研究了黄河中段河流不同阶地枣树林地土壤垂直剖面水分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中段河流一级阶地土壤含水量最高,平均含水量为12.64%,在2.0 m以下土层中无干层发育,土壤水分有效性为中效水及易效水;一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小于输入量,土壤水分处于正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为大气—植物—地表径流—土壤—地下水的正常水气循环模式。河流二级阶地两个采样点2.0~5.0 m土层均有干层发育,其中靠近山丘的采样点(A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11.39%,已发育轻度干层,在2.0 m以下土层土壤水分基本上为难效水,而远离山丘采样点(B采样点)平均含水量为6.66%,已发育中度及严重干层,土层土壤水分大部分已处于无效水状态;二级阶地土壤水分输出量大于输入量,处于负平衡状态,水分循环以地表水循环为主。  相似文献   

3.
1.抢墒播种当地表干土层厚2—3厘米、耕地土壤在播前遇雨时,为了避免失墒后难以下种,可将播期提早10—15天趁墒播种,但要注意随播随拍实地表,防止跑墒影响出苗。2.提墒播种若地表干土层较浅,可在播种的前天晚上或天黎明时趁露水未干、地面较湿润时,耙耱1—2遍,以保住"露水墒",降低干土层厚度,随后便可用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不同林龄杏树地土壤干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宁南山区不同林龄杏树地土壤的干层特征,明确林龄对该地区杏树地土壤干层、干燥化程度的影响。【方法】以自然条件下农田为对照,分析比较宁南山区彭阳县王洼流域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0~600 cm土层含水率、干层起始深度、干层厚度;采用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及干燥化指数对土壤干层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同时对土壤干层影响因素进行冗余分析。【结果】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土壤平均含水率分别为15.58%,12.79%,11.54%,11.24%,林龄越长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越低,3年林龄杏树地与其他林龄杏树地土壤含水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3年林龄杏树地外,其他林龄杏树地土壤干层起始深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向表层发展,干层厚度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剖面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均值分别为-0.16,0.29,0.45,0.53,林龄越长土壤水分亏缺越严重,除0~100 cm土层外,其余各层土壤水分亏缺均值均随林龄的增加而呈增大趋势。3,17,23,35年林龄杏树地的平均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别为184.36%,99.87%,74.60%,59.15%,即林龄越长其干燥化程度越强。冗余分析表明,坡度及杏树林龄、胸径、冠幅、株高等是导致研究区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结论】林龄越长的杏树地土壤干燥化程度也越强,建议对杏树林采取科学合理的修剪措施,并通过调整种植密度、结构等缓解土壤干层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选地、整地选择土质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灌良好,土壤砂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平地与缓坡地块。无深翻深松基础地块,通过伏秋深翻或浅翻深松,然后耙、耢、起垄、镇压,达到播种状态。黑土层较厚地块采用深翻整地,深翻20~25厘米,机械力量强的可深翻至40厘米;黑土层较薄地块可采用浅翻深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青海环湖地区草原土壤水分运移与富集规律、土壤水分剖面分布模型、水分循环与水分平衡,揭示该地区土壤水库蓄水特点、土壤干层及其恢复条件,为该地区土壤水资源及草原植被保护、土壤水库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轻型人力钻连续4年采取600多个土壤样品,采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含水量。采用双环入渗法原位测定土壤入渗率,采用激光粒度仪分析土壤粒度,采用负压计原位测定土壤吸力。【结果】青海环湖地区的土壤剖面水分分布较为稳定,不论旱季还是雨季,约65%的水分富集在0-0.4 m土层中,0.6 m以下土层水分严重不足。该地区土壤吸力为0.17-0.42 MPa,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0%左右。0-0.4 m土层含水量一般为23%,大于田间持水量(20%),故存在约3%的重力水;土层0.6 m以下含水量仅约为6.5%。该地区0.6 m以下土层一般发育有不同等级的土壤干层,且土层厚度越大干层发育越严重。该地区0.4 m以下土层水分含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幂函数模拟描述,模拟函数的增量曲线表明,在2009-2011年降水累积增加约50 mm的条件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量由0.4 m深度的约5%逐渐降低到0.8 m深度的约3%,0.8 m以下土层水分增加量不足3%。该地区土壤入渗率为1.3-3.0 mm·min-1,入渗率较高有利于降水向土壤水转化。该地区的土壤质地优良,但0.6 m以下土层含水量已接近或低于粉砂土无效水的含量(5%)。【结论】青海环湖地区气温低、土壤冻结期长,造成该地区土壤水分具有在土壤上部滞留和富集的突出特点。该地区土壤平均厚度不足1.5 m,导致该地区土壤水库的调蓄功能较弱。而土壤水分的上部滞留和富集增强了该地区土壤水库对浅根系草原植被的调蓄功能,并且具有抑制草原荒漠化发生的重要作用。青海环湖地区在2009-2011年降水量增加到400-420 mm的条件下,土壤水分表现出微弱的正平衡,薄土层中的土壤干层消失,而较厚土层中的土壤干层仍然存在。该地区土壤干层恢复速度很缓慢,恢复的水分增加量低于5%。土壤干层的发育和分布深度很小不仅指示出该地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而且还指示出该地区不适于发展需水较多的乔木植被。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昆明地区山地主要人工林类型的土壤耗水特征,以昆明市周边的麻栎、蓝桉、干香柏、华山松、云南松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土钻法对其旱季初0~200 cm土层土壤水分进行测定,分析不同林地类型土壤水分含量及垂直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在0~100 cm土层范围内,5种不同林地类型的土壤含水量大小表现为蓝桉林麻栎林干香柏林华山松林云南松林;群落总盖度、乔木郁闭度和苔藓、枯落物层盖度与0~30 cm表层土壤水分含量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林地类型与土壤水分垂直分布关系密切且土壤水分利用层均在0~100 cm土层;坡向对蓝桉和干香柏林地的土壤水分影响较为明显,坡位对蓝桉、干香柏和华山松林地土壤水分影响较为显著,表现为坡上部低于坡下部。  相似文献   

8.
53.什么是有效土层和制约土层?设施灌溉中所说的有效土层,是指达到了24小时田间持水量之后,通过土面蒸发、作物根系吸收消耗和毛管水补充等方式消耗土壤水分所达到的土层深度。这个深度随着干燥期的拉长是会加深的,所以,一般以灌水间隔日数作为连续干燥天数。设施栽培中,有效土层的深度一般都取40—50厘米深。所谓制约土层,是指在有效土层内,对土壤水分消耗起支配作用最大的土层。就是说,这个土层在灌水后水分消耗最大最快,经过灌水间隔日数的连续干燥后,这层土壤的水分已下降到接近生长阻滞湿度,水分的减少变得比其它层次小,土壤水分的消耗向更下一层推进。制约土层也就是根群分布最多吸水最厉害的层次。设施栽培由于经常灌水,作物根系主要分布在浅层,所以,大多数情况下表层的20厘米左右是制约土层。把负压计的陶瓷头埋在10—16厘米深处,  相似文献   

9.
小麦分层施基肥,是根据不同的土壤,选择有机肥、氮肥、磷肥或钾肥,在小麦播种前施入不同土层中作基肥的一种新技术。在一般土壤中,将有机肥和磷肥作全层肥,施入25厘米的耕层中;氮肥(碳铵)的60%作中层肥,浅翻施入10~12厘米处,20%拌干细土用作覆盖小麦种,余下的20%到春天时看苗追肥。碳铵全部用量一般为每亩60公斤。若土壤中缺钾,也可将钾肥用量的60%~70%与有机肥、磷肥一起作全层肥,其余30%~40%作苗肥早施。小麦分层施基肥应注意的问题 1.土壤肥力高、有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人工林地土壤水分环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地水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不同树种林地土壤含水量很低,接近于凋萎湿度,2002年5月,6 m深土壤平均含水量为5.02%~5.12%,2003年5月为4.65%~6.35%,降水作用仅发生在地表至2 m左右土层内,在1.8~4.0 m有明显的土壤干化现象,含水量保持在凋萎湿度。土壤干层的存在是该区域林地和荒坡土壤水分分布的普遍规律,主要是由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的土壤水分收支长期亏损的积累结果,并非林木生长的必然现象。  相似文献   

11.
从坡面尺度对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区天然落叶松林的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以及冠层结构、土壤温度、降 雨对土壤水分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坡上至坡下,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逐渐降低,样带12 比样 带1 降低了19.95%,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坡位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从样带1 至样带12 分别增 加15.55%和29.16%;0 ~15 cm 土层土壤平均含水量在17.61% ~18.77%之间波动,从坡上至坡下有逐渐增大的 趋势;坡上和坡下样带垂直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坡中,样带1、11 及12 的垂直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10.17%、 13.39%及15.02%,属于中等变异程度,而各样带间的水平变异程度很弱;0 ~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 和林冠开度分别呈极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 ~10 cm 和10 ~15 cm 土层土壤含水量与叶面积指数呈极 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林冠开度相关性不显著;土壤温度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雨后4 d 内,各样带土壤含 水量均逐渐降低,表层土壤含水量降幅明显大于下层,说明降雨对表层土壤水分影响较大,而对下层土壤水分影响 较小。   相似文献   

12.
陕西礼泉苹果林地和麦地土壤含水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明山  赵景波  龚成双  孔雯雯  王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424-6426,6530
根据对陕西礼泉县城郊苹果林和小麦地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含水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礼泉10龄和10龄以上苹果林地土层含水量较低,2m以下土层含水量一般低于12%,发育了长期性轻度土壤干层;麦地平均含水量普遍较高,没有土壤干层发育,但春季2m以上的土层含水量较低,有季节性干层发育。苹果树的种植造成了土层含水量明显降低,表明研究地区的降水量对苹果林的生长有一定的制约,可通过减少果树种植密度、增大行间距、适度溉频等途径减少苹果林地土壤干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降水少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对麦地采取灌溉措施,减少季节性干层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安顺市西秀区旱作黄壤区土壤墒情状况,2017年在西秀区大西桥镇小寨村设置4个固定采样点,采集0~10厘米、10~20厘米、20~40厘米、40~60厘米土层监测土壤墒情。结果表明:4个采样点的土壤水分含量测量值能真实表达样方的土壤墒情,0~60厘米土壤水分含量为32.4%~42.7%,平均38.5%,总体适宜农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干化土壤中栽种植物生长及其土壤水分问题,试验采用野外地下大型土柱模拟当地深层干化土壤,并在试验土柱栽植典型植物早熟禾、柠条、苜蓿和刺槐,于2014-2016年定期观测试验植物生长及土柱内10m土层土壤水分,分析干化土壤中不同植被生长状况及土壤水分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以期为干化土壤建造植被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模拟干化土壤中,早熟禾、柠条、苜蓿和刺槐种植地土壤水分活跃层分别为0~2.6、0~3.2、0~3m和0~10m,其中早熟禾种植地土壤活跃层水分得到提升,该层次土壤储水量较初期增加115.07mm,柠条、苜蓿和刺槐在2014年后活跃层干化加剧,与初期土壤储水量相比,该层土壤储水量至2016年分别减少42.90、45.57mm和241.57mm。2)稳定层分别为2.6、3.2、3m和10m以下,稳定层土壤水分无显著差异(P0.05),与初期相近。3)干化土壤中植被生长受当年降水量影响较大,株高生长量和单株生物量在2016年丰水年显著高于2015年枯水年(P0.05)。4)早熟禾和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在枯水年丰水年,柠条和刺槐水分利用效率在丰水年枯水年。  相似文献   

15.
黄土高原苜蓿草地在不同种植方式下的土壤水分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长期定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田间实地测定0~400 cm土壤含水量,分析和比较了不同种植方式下苜蓿草地土壤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苜蓿地、轮作苜蓿地的40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0.6%和11.4%,均低于土壤稳定湿度,其干燥化指数为24.6%和37.2%,分别属强烈干燥化和严重干燥化,而小麦连作的干燥化指数为86.4%,属轻度干燥化.连作苜蓿地土壤干层最厚,400 cm处仍十分干燥,而轮作苜蓿地和连作小麦地到240 cm以下时,土壤水分开始有所恢复.连作苜蓿地和轮作苜蓿地通过降雨可恢复部分土壤水分,可恢复的土壤深度为40 cm和60 cm,而连作小麦地可达100 cm.不同施肥措施下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程度都很严重,施肥措施不是造成土壤干燥化的主要原因.轮作系统中不同轮作年限苜蓿地的土壤水分状况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均没有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与连作苜蓿相比,轮作苜蓿不会大量消耗土壤深层水分而形成深厚的土壤干层,有利于土壤水分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1.整地、施肥、播种 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背风向阳的沙壤土,牛犁或人挖整地,深耕20厘米~25厘米,以便培土护蔸防倒伏。做到土层疏松,土粒细小。按行距100厘米~120厘米开植蔗沟,沟深18厘米~21厘米。在蔗地四周开好  相似文献   

17.
种植玉米与休闲对土壤水分和矿质态氮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农田土壤水分和矿质态氮的动态及其相互关系,对优化作物种植方式和养分资源管理,调控农田土壤硝态氮淋溶有重要意义。【方法】在黄土高原南部有大量氮素残留背景的田块上,研究了夏季多雨季节,种植作物与休闲对土壤水分与矿质氮的影响。【结果】在降水(含灌水82 mm)364 mm的夏季,休闲可使0~200 cm土层的贮水量达到600 mm,比播种前高204 mm,比种植作物高39 mm。种植作物的土壤水分可下渗至180 cm深的土层,休闲土壤中则可下渗到260 cm深处。种植作物时0~200 cm土层的硝态氮残留量为78 kg·ha-1,比休闲时减少89 kg·ha-1,且硝态氮主要分布在60 cm以上的土层。休闲时硝态氮却被淋到了220 cm深的土层。【结论】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移动显著滞后于水分,夏季种植玉米可有效防止硝态氮向下层土壤的淋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半湿润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发生规律与草粮轮作对干燥化苜蓿草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方法】在甘肃镇原试验站实地测定了不同生长年限苜蓿草地与不同类型草粮轮作粮田深层土壤湿度,分析了苜蓿草地土壤干层分布特征与草粮轮作对土壤干层水分恢复效应。【结果】15—28年生苜蓿草地0—1000cm土层土壤湿度平均值为10.20%,土壤干燥化速率为34.2mm·a-1,土壤干层最大分布深度超过了1400cm;苜蓿草地翻耕并轮作3—25年粮食作物后土壤干层湿度能够逐步恢复,土壤干层恢复厚度为583cm,土壤湿度恢复速率为77.3mm·a-1,土壤湿度恢复度达到83.3%。通过草粮轮作方式使15年生苜蓿草地土壤湿度恢复到当地土壤稳定湿度值需要8年以上。【结论】有利于土壤水分恢复的适宜草粮轮作模式是"10年生苜蓿→8年以上轮作粮食作物"。  相似文献   

19.
在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土壤结构的基础上,就设施栽培对土壤水分特性及结构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施栽培后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均低于同层露地土壤,土壤持水性降低;设施土壤与露地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幂函数关系,具有良好的拟合性。设施栽培后0~40cm土层土壤总孔度和毛管孔度均有所增加,土壤田间持水量、有效水含量等水分常数显著提高,有利于改善耕层土壤结构。设施土壤和露地土壤供水性随土壤吸力增加呈递减变化趋势,上层土壤供水性优于下层土壤,两种土壤比水容量均在0.06MPa时达到10-2数量级,土壤吸力小于0.06MPa时设施土壤0~20cm土层对作物有效水的供给能力强于露地土壤。  相似文献   

20.
栗钙土钙积层扰动对土壤物理性质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探索人工扰动(深耕深松)干旱栗钙土钙积层对土壤水分、物理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深松可破除坚硬的钙积层,使土壤变松软,土壤硬度减小,可降低土壤容重,深松后0~80cm土层的土壤容重减小0.03g/cm^3,可使下层土壤疏松、降水渗入率增高,提高土壤水分的保蓄能力,从而增加作物产量和降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