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以人为本”为研究视点, 从立法和司法两方面对其便民的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对我国传统民事诉讼制度及其观念进行了理性分析, 认为我国民事证明制度和诉讼模式在选择上与我国司法实际不相适应。并从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构建人性化的诉讼程序及建立案件分流制度全新视角探讨我国民事诉讼程序制度完善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谅解》或DSU)对执行程序规定了明确的时间界限,通过监督机制、补偿程序、报复程序,尤其是交叉报复程序加大了DSB裁决的执行力度。但DSU也有其缺陷:合理期间被恶意使用,执行监督程序规则过于简单,交叉报复对发展中国家欠公平。应建立集体报复制度、惩罚制度,完善执行监督程序,尤其是给予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待遇条款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证据制度立法不够完善,加之证人自身存在的主客观不利因素的影响,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低、作伪证等现象比较突出。为此,有必要通过明确证人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强制证人出庭制度、规范证人作证程序等路径完善我国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相似文献   

4.
完善经济法诉讼制度对实现经济法的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但经济审判庭的撤销和传统诉讼制度的不足,使经济法可诉性在司法实践上陷入了盲区。经济法法律规范中亦存在大量经济法不可诉性的情形。基于此,为完善经济法的可诉性,在程序上建立经济特别程序,实体上明确规定经济诉权,建立经济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行政起诉权是现代宪政国家公民和组织的一项基本权利。然而,由于现行行政诉讼受案制度忽视起诉程序的纠纷解决功能,混淆起诉要件与诉讼要件,起诉证据规定不明确,当事人缺少最低限度的程序参与,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保障国民行政起诉权的需要。完善我国行政诉讼受案制度,应遵循诉权保护、程序正当、司法最终三大理念,走出"庭审中心主义"的误区,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建立登记立案制度,重视对起诉证据的适度把握,完善起诉的程序保障机制,强化法官在立案阶段的阐明义务并适当调整诉讼政策。  相似文献   

6.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体现了保障人权、程序正义和司法效率等诉讼理念的要求,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是该项制度适用的基本条件。被追诉人是否做到了自愿,不仅需要从明知和明智等方面加以判断,同时,还需要从被追诉人是否被强迫自证其罪,是否获得相关法律规定的告知与律师帮助,以及自愿性司法审查等程序上予以审定。针对我国关于被追诉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立法不足,应当从完善认罪认罚告知机制、扩大被追诉人律师帮助以及健全司法审查程序等方面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与WTO的反倾销守则和其他国家的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相比,无论在审判机构的独立性,还是在受案范围、审查程序以及审查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漏洞,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为完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对目前的一些观点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与WTO的反倾销守则和其他国家的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相比,无论在审判机构的独立性,还是在受案范围、审查程序以及审查标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个漏洞,不利于我国社会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本文为完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也对目前的一些观点作出了评述。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目前司法工作的现状出发 ,提出要建立和完善法官选任制 ,提高法官队伍的整体素质 ;要进一步加强司法的独立性 ;完善审判方式和程序 ;增强司法的权威性。认为司法制度改革必须强调法官任职的终身制 ,同时要建立严格的法官选拔和淘汰制 ,实行法官精英政策。  相似文献   

10.
保全的价值功能在于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但在司法实践中,保全制度还有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保全制度存在的现实问题、成因、及完善构想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保全制度需要通过立法不断完善保全程序,规范操作规则,真正发挥保全制度的程序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许多虚假诉讼的情况,行为人为了达到某些不正当的目 的,采取捏造的虚假事实和证据向法院提起诉讼,以骗取法院的裁判文书。虚假诉讼具有极大 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仅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更严重的扰乱了司法秩序,长此以往,使得人们对 司法公正失去信心,从而极大的损害司法公信力。为了规制日益增多的虚假诉讼,2015 年《刑法 修正案(九)》中增设了虚假诉讼罪,并对该罪的犯罪构成、量刑幅度、单位犯罪以及同时构成他 罪和司法工作人员触犯该罪做了明确的规定。这是我国刑法首次对虚假诉讼行为进行明确的 刑法规制,使得惩处虚假诉讼行为有了确切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一种常用的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方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亟需加强对第三方机构出具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专业审查,避免因案件证据质量存在瑕疵而影响司法公信力。本文以一起典型污染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为例,分析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重难点问题,从检察机关审查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或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的角度,研究提出地表水污染类公益诉讼案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审查要点,对于提升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办案质效、推动公益诉讼检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沉默权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格尊严和自由意志的尊重,为其充分行使辩护权提供程序上的保证,反映一个国家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文明与进步状况,被认为是‘人类通向文明的斗争中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沉默权的内涵、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如何建立符合我国国 情的沉默权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诉权滥用是民事诉讼中客观存在的权利滥用行为。尽管理论和司法上对待诉权滥用的态度不尽相同,但是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有关规制诉权滥用行为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民事诉讼法应当在规制诉权滥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并为此在原则到制度的若干层面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侦查机关和侦查人员基于侦查权力有权采取一系列直接涉及公民个人自由、财产乃至生命和健康权的强制措施。鉴于实现现代刑事诉讼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双重目标的需要,在侦查阶段引入司法审查制度是目前各国比较通行的做法。而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并没有赋予法院对侦查阶段进行司法审查的权利。文章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论证在我国建立侦查阶段的司法审查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如何建立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6.
证据制度在诉讼法学中的基础地位是由诉讼自身的特点决定的,诉讼过程是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现代自由心证制度是在批判的继承传统的自由心证制度的前提下为世界各国所认同。在刑事诉讼中它的价值表征是多方面的,因此应积极构建我国的现代自由心证制度。  相似文献   

17.
在环境污染事件频发的背景下,我国对环境公益诉讼作出了一系列探索,但实施效果与当初预期还有相当差距,动力不足是重要表现之一。深层原因主要有法律制度不健全、法院受理公益诉讼案件保守、法官排斥环境公益诉讼案件、案件成本制约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沦为空话等。因此,必须从完善实体法、构建系统的环境诉讼程序机制、改革环保法庭体系设置、鼓励公众参与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健全公益诉讼基本理论作为推动力,将司法实践上的松绑作为混合动力,将公众参与作为根本和持久动力,构建完善的环境公益诉讼动力机制,摆脱环境公益诉讼动力不足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自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被写入《刑法》以来,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定罪处罚的案件逐渐增多,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比较突出。由于现行立法对于本罪犯罪主体、劳动者、劳动报酬范围以及主观故意、支付能力、其他严重后果如何界定等内容的规定不甚明晰,导致实务中个案的认定存在差异。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入刑的刑法取向进行法理分析,结合本土国情,建设性地提出本罪司法困境症结的破解对策,为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刑法保障,维护社会经济政治秩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9.
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是国际打击与惩罚腐败犯罪的重要制度之一。证人制度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制度规定较为具体,如电视会议作证方式、污点证人作证、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我国仅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了普通刑事案件的证人制度,在刑事司法协助中的证人规定上存在明显不足。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梳理该公约对刑事司法协助证人制度的规定,指出我国制定《刑事司法协助法》、引入高科技作证方式、构建污点证人及证人作证刑事责任豁免制度等具有迫切的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农业强国与依法治国双重战略的叠加,内在地要求农业行政执法和涉农刑事司法发挥法治支撑作用。基于执法与司法的法理关系,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需要依法衔接和良性互动,这不仅是节约法治资源、提高司法效率的需要,也是维护法制统一的应然要求。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点主要集中在管辖、证据、相关法律文书的承认与执行等方面。为确保衔接的紧密性和有效性,应当构建相关衔接机制,包括农业行政执法中发现涉嫌犯罪的移送、刑事司法机关对农业行政执法移送案件的审查、刑事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发现农业行政违法案件的移送、相互协助与相互认定,以及农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检察监督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