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文章就关汉卿现存的 18种剧本中的男性形象加以总结、分析 ,将这些人物形象分成四大类 ,即英雄、官吏、文人、恶人等。并对这四大类人物分别加以剖析 ,揭示了关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塑造了诸多传奇性人物,而曹操更是其中的代表。罗贯中在塑造这一人物形象时,着重突出人物的"奸"与"雄",深刻地表现了曹操的奸雄本色,也造就了曹操复杂的性格与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本文将对《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浅要探析。  相似文献   

3.
语域理论可以用来衡量和评价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翻译是否把握住了原文人物的言语特色,译出了人物身份、教育背景和个性特征,以及是否还原了人物风貌,再现了人物形象等。  相似文献   

4.
台湾当代女作家李昂的创作深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代表作《杀夫》对精神分析理论的借鉴较为明显。《杀夫》从人性的深层角度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细腻地刻画出精神崩溃的陈林市如何从受虐者变为施暴者,双重性格的陈江水如何从人性发展到兽性,人性扭曲的阿罔官如何从"被吃"发展到"吃人"状态的全过程。从而使陈林市、陈江水、阿罔官三个人物形象呈现出浮雕般的立体感。  相似文献   

5.
秦云平 《河南农业》2012,(14):59-60
小说的人物是小说的灵魂,作家主要通过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分析情节入手,利用情节的展开,通过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再现人物活生生的个性,结合高中课本出现的《林黛玉进贾府》等一些经典小说,来阐述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沈从文的《边城》是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部小说具备了小品文和抒情文的优点,将民俗和自然风情描绘的淋漓尽致,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十分立体和形象的湘西风情,在《边城》这部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独具特点,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充满生命力。为了更好的了解沈从文的《边城》,也为了深入的剖析小说之中的人物形象塑造特点,本文就对沈从文的《边城》中的人物的形象进行论述。旨在通过本文章的论述,来提高我们对《边城》这部文学小说作品的解读水平,并提升我们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  相似文献   

7.
经典文学作品的重要价值在于其创造了内涵丰富的人物形象,留下了一个个经典的记忆。《雷雨》以本世纪二十年代前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集中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都市上层社会的糜烂与罪恶。小说塑造了繁漪、鲁侍萍等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通过展现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控诉了封建社会和宗法礼教对女性的迫害和思想的束缚。通过探析繁漪和鲁侍萍人物形象在小说中的表现手法及其社会背景,探讨人物角色性格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揭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人性的压迫,探讨女性解放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潘菁 《现代农业》2010,(3):97-99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中心的新闻体裁之一,在人物通讯的写作中,细节写作在人物通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典型的环境烘托,用深切的情感描绘,在轻松的文字氛围中塑造真切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一些饱富人情味的描写和与采访对象的切身交流中获取点滴细节。从而真正从理性上感知受访者的心灵世界,挖掘细而有节的事实材料,并在运用细节时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对于戏剧表演艺术而言,台词和潜台词都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台词的脱口而出,潜台词更具内涵,它是一个台词的细致与深层次的呈现过程。借助潜台词,可以成功的塑造出经典的人物形象,展现独特的人物性格与心理特征。本文围绕潜台词的概念及特征展开相关论述,探讨了潜台词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对于人物塑造的重要作用,以期对戏剧表演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康拉德是一位非常有非洲情结的作家,在其《黑暗的心》和《文明的前哨》两部小说中出现了许多非洲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既有个体形象也有群体形象。作家对小说中出现的非洲人物形象描写,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一描绘,而是复杂的、富有张力的多元化书写。而且,这一书写还隐含着一定的规律:没有接受欧洲白人"驯化"的非洲人物多以负面形象书写为主,鲜有正面描写,而对接受过白人"驯化"的非洲人物的正面书写则明显增多。这一规律反映出康拉德对待殖民主义的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张爱玲凭着自己的作品展现出了过人才华。而在张爱玲小说中,她擅长在各个方面用比喻来剖析人物微妙的心理,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也用比喻来渲染气氛,适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张爱玲的比喻与众不同,这些比喻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画面。在她笔下构筑起一个鲜活灵动的“动感世界“,从而反映文章的深刻主旨并形成她小说独特、巧妙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沈从文的创作与傩文化关系密切,在多方面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傩祭仪式和傩戏是沈从文创作表现的重要内容。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则表现为塑造神巫形象、写信仰傩神的俗民、给人物取有“傩”字的姓名以及采用与傩相关的语汇写人物。沈从文创作的情节设置、神秘风格与小说的尚“三”特征也受到了傩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87-188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其一系列的成长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男性儿童人物形象。《草房子》中,最引人注意的男性儿童人物形象莫过于桑桑、陆鹤、杜小康、细马,他们每一个都经历了孤独与重生、磨难与历练。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电视荧幕上掀起了历史剧的风潮,从《大秦帝国》,再到《开国大典》,在这些大型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毫无疑问,有关历史人物形象的塑造就是整个荧幕造型的核心。因为一部电视剧的质量,在很大的程度上都取决于剧中人物的形象塑造,而影视艺术的手段也都是为了塑造成功的人物而服务的。在本文中,我们就以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来举例,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把握进行一系列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元代著名散曲家睢景臣在《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里如何从反讽视角刻划了刘邦这个人物形象。睢景臣一反以往作品观照历史人物的视角,改用俯视角度来看刘邦,巧妙利用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戏剧反讽为读者塑造了一个悖离正史文本形象的刘邦。  相似文献   

16.
一位优秀的作家,总要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其心灵的描绘,性格的刻划及社会生活的展示去反映时代本质。德国18世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率先以充沛的激情号召打倒暴君的杰出的民族诗人和戏剧家席勒(1759~1805)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艺术大师。完成于1784年的剧本《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继莱辛的《爱米丽妞.迎洛蒂》和赫伯尔的《玛丽亚.玛格达莱娜》之后又一部不朽的市民悲剧①。德国杰出的文艺批评家梅林说:“席勒的这个剧本有超过他的全部先驱者和后继者的一个优点,它达到了一个革命高度,在它以后的市民阶级戏剧永远也不会达到这个…  相似文献   

17.
莫言小说《蛙》别出心裁,以身体部位或人体器官命名大部分人物。按照概念隐喻理论,对主要人物姓名“万心”和“万足”的隐喻意义进行分析,“万心”喻指人物承载万千种心思与心事,借此展示新中国六十多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万足”喻指人物满足私欲、万事俱足的一生,从而刻画出一位自私、懦弱、实际、虚伪的知识分子形象。小说运用人名隐喻描绘人物性格特质、暗示人物命运、塑造人物形象,并寄托作者情感、构建小说主题。隐喻认知机制在人物命名上、在构思小说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位优秀的作家,总要以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其心灵的描绘,性格的刻划及社会生活的展示去反映时代本质。德国18世纪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率先以充沛的激情号召打倒暴君的杰出的民族诗人和戏剧家席勒(1759~1805)就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艺术大师。完成于1784年的剧本《阴谋与爱情》是席勒继莱辛的《爱米丽妞.迎洛蒂》和赫伯尔的《玛丽亚.玛格达莱娜》之后又一部不朽的市民悲剧①。德国杰出的文艺批评家梅林说:“席勒的这个剧本有超过他的全部先驱者和后继者的一个优点,它达到了一个革命高度,在它以后的市民阶级戏剧永远也不会达到这个…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曹雪芹笔下的薛宝钗,是寄托封建主义理想和道路的一种性格典型,是作者塑适众多人物形象中最为复杂的一种二重性格典型。因此,薛宝钗是一个立体人物,既不能把她简单地归结为封建淑女的典型,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林黛玉的对立者。  相似文献   

20.
《雾都孤儿》是英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部文学作品中,作者用文字深刻的揭示出了当时英国下层人群的悲惨生活。虽然《雾都孤儿》中,南希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所处的地位并不突出,但却是整部作品中非常关键性的人物,南希的形象反射出了当时犹太民族的悲惨命运,在作品中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雾都孤儿》作品中南希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