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019年,秀山县开展了稻田杂草种类及危害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秀山县稻田杂草种类有25科57种,其中莎草科杂草15种,禾本科杂草6种,眼子菜科4种,鸭跖草科3种,千屈菜科3种,其他种类均为1~2种。密度较大的杂草有青萍、水绵、满江红、牛毛毡、黑藻、金鱼藻、轮藻等;频度较大的杂草有青萍、空心莲子草、稗草、双穗雀稗、鸭舌草、野慈菇、野荸荠、水绵、眼子菜、千金子等;多度较大的杂草有青萍、水绵、轮藻、满江红、牛毛毡、金鱼藻、黑藻等。按照"三层三级目测调查法"调查杂草的危害等级,发现秀山县稻田杂草优势种为稗草、青萍、满江红、金鱼藻、矮慈菇、牛毛毡、水绵等。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种类及群落特点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七级目测法调查了湖北省3个水稻主产区25个样点稻田杂草的种类及危害程度,分析了各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群落的特点.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有23科43种,据综合草害指数优势种杂草依次为稗、双穗雀稗、水花生、鸭舌草、千金子、丁香蓼、鳢肠、浮萍.其中襄樊-随州地区以稗、水花生为优势种类,江汉平原以稗、双穗雀稗为优势种类,黄冈地区以稗、鸭舌草为优势种类.江汉平原与黄冈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相似性较大,Sфrenson相似性指数为0.774 1,二者均与襄樊-随州地区的相似性较小.总体上看,湖北省水稻主产区稻田杂草的丰富度较低,可能与长期施用除草剂有关.  相似文献   

3.
云南湿热区柠檬果园杂草组成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省湿热区柠檬果园的杂草种类、危害特征、危害时期调查,初步明确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内杂草有28种,隶属于13科,其中:菊科10种,占35.71%;禾本科4种,占14.29%;茜草科、莎草科、茄科各2种,分别占7.14%;旋花科、苋科、鸭跖草科、山柑科、天南星科、十字花科、铁线蕨科、玄参科各1种,分别占3.57%。主要优势杂草为藿香蓟、阔叶丰花草、马唐、鬼针草、野茼蒿和鼠麴草。瑞丽湿热区柠檬果园危害性杂草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8月大量发生。提出综合防除对策:1)以人工刈割的方式割除株高大于40 cm的藿香蓟、野茼蒿、鬼针草、小飞蓬等杂草。2)人工铲除柠檬植株滴水线10 cm以内范围的杂草。3)在生长初期,人工多次铲除铁线草、狗牙根和白茅等恶性杂草。4)柠檬园周边使用草甘膦除草剂防除杂草。  相似文献   

4.
不同直播方式对南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究不同直播方式稻田杂草的发生规律,解决杂草防除难题,本试验以常规稻中嘉早17和杂交稻两优819为供试材料,设置旱直播、湿直播和水直播3种直播方式,研究不同直播方式对南方稻田杂草发生及早籼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种类差异不明显,其杂草种类主要有稗草、雀舌草和牛筋草等禾本科杂草及鸭跖草、鸭舌草、马齿苋和水竹叶等阔叶类杂草;但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的优势种群差异明显,旱直播稻田以稗草为优势种群,占总杂草比例的48.60%~54.17%,而湿直播和水直播稻田均以鸭舌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杂草的43.00%~46.44%、36.00%~38.66%。不同直播方式下稻田杂草数量差异显著,2供试品种的稻田杂草数量排序均为旱直播湿直播水直播,旱直播杂草数量比湿直播、水直播分别降低3.44%~6.71%、40.92%~42.89%,且旱直播稻田杂草干物质量也均低于湿直播和水直播。与湿直播、水直播方式相比,旱直播提高了2供试品种的出苗率、有效穗数及结实率,并显著增加了水稻产量,2供试品种产量增幅分别达21.26%~27.65%、28.52%~35.49%。此外,不同直播方式下早籼稻品种间杂草发生与产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综上,采用旱直播方式可减少稻田杂草发生,提高早籼稻产量。本研究结果为实现直播稻高产稳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规模稻鸭生态种养稻田杂草群落的变化动态,运用植物群落生态的方法研究了规模稻鸭生态种养、常规稻鸭生态种养和水稻单一种植稻田杂草的群落变化特点及控草效果。结果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杂草密度显著降低,与水稻单一种植比较防效为94%;水稻分蘖到孕穗期稻田杂草主要由看麦娘(Alopecuruspratensis)、稗草(Echinochhloa crausgalli)、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鸭舌草(Mouochoria vaginalis)、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和鳢肠(Eclipta prostrata)组成,抽穗期到成熟期主要由水花生、稗草、狗牙根和水竹叶组成。研究还表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水稻分蘖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略高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孕穗期到成熟期物种丰富度、Simp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低于水稻单一种植,Pielou指数显著高于水稻单一种植。水稻全生育期规模稻鸭生态种养与常规稻鸭生态种养比较稻田杂草密度、杂草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但杂草生物多样性指数略有提高。说明规模稻鸭生态种养显著改变稻田杂草的群落结构和组成,可抑制杂草发生危害,达到有效控草目的。  相似文献   

6.
淹灌和间歇灌溉对晚稻田杂草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探明节水灌溉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开展了淹灌与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下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稻田杂草群落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间歇灌溉和淹灌稻田杂草种类分别有10科13属14种、10科11属11种;间歇灌溉稻田各生育期杂草密度平均降低27.8%;优势杂草种类虽与淹灌基本一致,但阔叶类杂草矮慈姑重要值降低9.76%,单子叶杂草浮萍重要值降低65.38%;间歇灌溉稻田以旱生杂草生长为主,总体各生育期旱生杂草群落密度增加277.51%,水生杂草群落密度降低81.44%,而淹灌稻田以水生杂草为主;间歇灌溉稻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提高27.01%、14.31%、9.09%和3.48%,乳熟期差异尤为显著。间歇灌溉提高了稻田杂草多样性,有效地抑制了优势种杂草生长,有利于改善稻田生态保护。该研究可为节水灌溉稻田杂草控制及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有关文献,对都匀市草坪杂草种类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都匀市草坪杂草有39科112种,其中菊科最多,有23种占杂草总数的20.54%,禾本科有15种,占杂草总数的13.39%,蓼科有7种,占杂草总数的6.25%;其他占杂草总数的59.82%。一年生和二年生杂草68种,占杂草总数的60.71%。同时分析草坪中杂草的主要危害种类及各时期的发生状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8.
调查掌握小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和危害程度,可为筛选高效除草药剂提供科学依据。对定西市不同区域的小麦田杂草发生情况开展了调查,结果表明,定西市共有麦田杂草15科38种,其中单子叶杂草6种,双子叶杂草32种。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临洮县以及渭源县北部等干旱半干旱区分布较多的杂草有12种,渭源县南部以及漳县、岷县等二阴区分布较多的杂草有13种。有8个杂草优势种,其中苦苣菜、藜、狗尾草、灰绿藜、菊叶香藜等5种杂草危害较重,危害等级达到Ⅲ级;苦苣菜、藜、狗尾草为绝对优势种,危害最重。杂草优势种是防除的重点对象,建议结合杂草特性,筛选高效除草剂加以科学防除。  相似文献   

9.
全程机械化生产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翻耕栽植方式对双季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对旋耕-机插、旋耕+牛耕-机插、牛耕-机插、旋耕-手插等4种翻耕栽植方式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未施药区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和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晚稻主要病虫草为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Nilaparvata lugens)、鸭舌草和稗草。在肥水管理相同的条件下,早、晚稻纹枯病病情指数孕穗期分别为8.25~13.31和17.60~23.10,乳熟期分别达13.75~20.90和20.02~23.76,其中旋耕-手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牛耕-机插方式重于旋耕-机插方式。早稻二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为15.03%~16.67%;晚稻四代和五代稻纵卷叶螟发生较重,卷叶率分别为29.67%~33.48%和60.09%~65.45%,4种翻耕栽植方式早、晚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量差异不显著。晚稻稻飞虱前期虫口密度偏低,齐穗期为425~550头/百丛,至乳熟期达1 200~1 600头/百丛,其中以旋耕-手插处理虫口密度最高,旋耕-机插虫口密度最低。早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矮慈姑、千金子、水竹叶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8.00%和29.70%;晚稻稻田杂草有鸭舌草、稗草、节节菜、千金子、香附子、空心莲子草等,均以鸭舌草和稗草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草的69.60%和17.40%。早、晚稻以牛耕-机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大,其次分别为旋耕+牛耕-机插和旋耕-机插处理,旋耕-手插处理杂草发生量最小。测产对比方差分析表明,4个种翻耕栽植方式产量差异不显著。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不同翻耕栽植方式病虫草发生,早、晚稻平均增产10.00%和7.88%。该研究为双季稻区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病虫草防治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浮萍覆盖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稻田杂草防控需要兼顾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为了解浮萍覆盖对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运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了多根紫萍覆盖(SP)、少根紫萍覆盖(LP)和不投放浮萍(CK)3种处理下稻田杂草发生量和群落多样性在水稻4个生育期(分蘖期、孕穗期、扬花期和成熟期)的动态变化,并对水稻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SP和LP处理在前两生育期分别比CK显著降低杂草密度60.3%~75.8%和81.1%~90.4%,在整个水稻生育期能分别降低杂草鲜重生物量48.0%以上和81.3%以上,杂草群落中阔叶类杂草比例明显下降。不同处理下,稻田最主要杂草类别均是莎草科杂草;不同处理的杂草群落中重要杂草的种类和相对重要程度都有较大差异,SP和LP处理重要值较高的杂草均为莎草科的萤蔺和碎米莎草,CK处理重要值较高的杂草则为阔叶类的鸭舌草;在多数生育期,两种浮萍覆盖下的杂草群落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与CK无显著差异。SP和LP处理水稻的每穗粒数和穗重均有不同程度显著提高, SP处理的水稻产量显著提高28.0%。综合上述分析,稻田投放初始覆盖面积70.0%的多根紫萍和少根紫萍都能在降低稻田杂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同时维持杂草群落的多样性,且多根紫萍覆盖能促进水稻产量增长,对保护稻田生物多样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茶园草害,解决有机茶园人工除草难问题,通过在六堡茶茶园行间间种黑麦草,研究黑麦草对杂草生长的影响,同时设置清耕对照,采用小样方调查法,调查茶园杂草种群数量、生物量、株高等指标。结果表明:1)在黑麦草组中调查到7个科12种杂草,对照组共调查到13个科22种杂草,黑麦草组比对照组杂草少6个科10种杂草。2)从杂草密度、株高、盖度、干重、发生频率比较,黑麦草能有效抑制茶行间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施肥模式对晚稻田杂草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长期不合理施化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已经引起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有机肥的施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揭示有机肥对农田杂草群落影响的机制、预测有机农业环境下杂草群落的演替趋势十分困难。本文对比研究不同施肥模式下农田杂草的群落特征,探索晚稻田杂草群落结构演变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中有机肥的合理施用和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田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运用群落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晚稻种植季五种施肥处理区杂草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多样性。在每个小区随机设置5个面积为0.25 m2的样方,记录各样方内杂草物种种类、每个种类杂草的数量,调查杂草的盖度与频度;测定稻谷理论产量;使用照度计测量地表与水稻冠层顶部的光照强度,计算光照透过率;测定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计算杂草的重要值,采用物种丰富度(S)和Shannon-Wiener指数(H)测定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以15个处理小区中的11种常见杂草的重要值构成原始数据矩阵,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晚稻田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养分以及光照透过率差异显著,施有机肥的处理晚稻稻谷产量高于CK与NPK纯化肥处理。CK处理区优势种为野荸荠-节节菜-异型莎草-鸭舌草,NPK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NPK5/5和NPK3/7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鸭舌草,NPK7/3处理区优势种为双穗雀稗-鸭舌草-稗。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5个施肥处理小区的杂草群落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CK处理;第二类是NPK3/7处理;第三类是NPK、NPK5/5、NPK7/3三个处理。主成分Factor 1与有机质、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光照透过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节节菜、野荸荠与牛毛毡比较适宜生长在CK处理区,双穗雀稗适宜在NPK7/3处理区生长,鸭舌草、陌上菜以及四叶萍适宜生长在NPK3/7处理区。有机肥处理区的物种丰富度与物种多样性指数处于NPK与CK之间,且随着有机肥比例的增加物种数增加。物种丰富度以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有机质、碱解氮以及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的"U型"相关(P0.01),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群落光照条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晚稻田杂草群落特征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含量以及地表光照透过率关系密切。均衡施用有机和无机肥可以显著降低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数量,将杂草群落的优势种数量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在不施肥与纯施化肥处理区之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有机肥的施用量来调控农田杂草生长及群落特性,实现农田杂草的科学综合管理。综合考虑晚稻稻谷产量和杂草群落生物多样性状况,NPK3/7(化肥30%+有机肥70%)施肥模式既可以保证作物的优质高产,也可以较好地维持杂草群落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湖南常德市地处山岩地带,稻田杂草丛生。为研究常德市稻田杂草生长状况,对其地杂草的种类、分布情况和危害进行研究调查,并综合分析以上情况,对于解决常德市稻田杂草生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娟  张昱 《水土保持学报》2022,36(3):201-206
为准确掌握燕山北部板栗园杂草的发生现状及群落组成,分别于2017年、2018年、2020年对燕山北部板栗林下杂草的种类、数量等进行调查,并运用Levins生态位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板栗林下优势杂草的生态位动态及群落对资源的利用情况和种间竞争情况。结果表明:(1)2017年、2018年、2020年燕山北部板栗林下杂草群落中分别有53种(27科48属)、47种(24科43属)和44种(24科41属)植物。其中优势杂草15种。(2)15种优势杂草中,葎草和灰绿藜占据较宽的生态位,它们对环境资源利用的多样性程度比较高。鸭跖草、艾蒿、狗尾草、茜草、苦荬菜、白屈菜、紫花地丁、灰绿藜、毛地黄和野大豆等物种对资源的利用能力在逐步增强。(3)杂草群落中生态位重叠值<0.2的优势物种种对数明显减少,优势杂草物种在逐渐增加对周边资源环境充分利用的能力,灰绿藜逐渐取代葎草的优势地位,进而导致种间竞争关系更加复杂,群落向更高级更合理利用环境资源的群落方向演替,逐步形成更加复杂的种群结构。因此,准确掌握板栗园杂草的发生现状、优势种群及群落组成,可为燕山北部板栗林下杂草的针对性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取倒置"W"9点取样法并结合踏查的方法,对廊坊地区草坪杂草进行了为期1年的调查,鉴定出草坪杂草20科53种,其中优势杂草有地锦(Euphorbia humifusa Willd.)、山苦荬(Ixeris chinensis Nakai.)、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Scop.)、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Wild.)、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朝天萎陵菜(Potentilla supina L.)、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 Benth.)。针对调查结果,选用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克草特(10%乙羧酸草醚),对在春季危害草坪草比较严重的阔叶杂草马齿苋和灰菜进行防除试验,结果表明,用药量为100mL/m2的500~4500倍液克草特对马齿苋杂草具有特效而对灰菜防效一般。对新建高羊茅草坪草和已经成坪的碱茅草坪草进行了安全性试验,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最佳防除浓度在1500~3500倍;在防除新建植的高羊茅草坪上的杂草时应注意喷药时期最好是在高羊茅的分蘖前期或分蘖期,对于灰菜的防除时期最好选在其出苗期。  相似文献   

16.
鸭舌草是稻田的恶性杂草,严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降低水稻产量。通过研究稻田鸭舌草的危害及其防治经济阈值,可以达到规范稻田鸭舌草防除体系、推动杂草防除现代化和减少除草剂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目的。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密度的鸭舌草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其防治经济阈值。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当鸭舌草密度为80株·m-2时,鸭舌草积累的生物量(鲜重)达17 t.hm-2,地上部吸收的N、P、K养分分别为32.66 kg·hm-2、9.17 kg·hm-2和58.17 kg·hm-2。在鸭舌草的竞争下,田间光照状况恶化,水稻生长受到抑制。鸭舌草密度为80株·m-2的处理与无鸭舌草对照相比,水稻株高下降20%,有效穗下降46%,穗长下降11%,而水稻空粒数增加3.5倍,导致产量降低55%。平方根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鸭舌草密度(x)与水稻产量损失率(y)间的关系[y=8.437 1+5.024 9sqrt(x),F=177.42,P<0.000 3]。在水稻产量为6 000~9 000 kg·hm-2时,人工防除鸭舌草的经济阈值为4.0~14.8株·m-2;而4种化学除草剂[10%苄嘧磺隆WP、10%吡嘧磺隆WP、48%灭草松水剂、56%二甲四氯钠粉剂(辉县)]计算的经济阈值较低,为1.0~1.6株·m-2。结果说明,鸭舌草对水稻生长有抑制作用,并导致水稻产量损失;而经济阈值的计算表明,化学除草剂防治鸭舌草具有明显的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特征融合和深度置信网络的稻田苗期杂草识别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杂草的准确识别是田间杂草精准防控管理的前提,机器视觉技术是实现杂草准确识别的有效手段。该文以水稻苗期杂草为研究对象,采集稻田自然背景下和不同光照条件下的6种杂草图像共928幅,包括空心莲子草、丁香蓼、鳢肠、野慈姑、稗草和千金子。采用1.1G-R颜色因子将杂草RGB图像进行灰度化,选择自动阈值自动分割得到杂草前景二值图像,通过腐蚀膨胀形态学操作进行叶片内部孔洞填充,应用面积滤波去除其他干扰目标,最后将杂草二值图像与RGB图像进行掩膜运算得到去除背景的杂草图像;提取杂草图像的颜色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共101维特征,并对其进行归一化处理。在双隐含层和单隐含层的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s,DBN)结构基础上,对DBN隐含层节点数选择方法进行研究。针对双隐含层DBN节点数,选择恒值型、升值型和降值型3种节点组合方式进行优化研究,当网络结构为101-210-55-6时杂草识别率为83.55%;通过对单隐含层节点参数优化得到网络结构为101-200-6时杂草识别率达到91.13%。以同一测试样本的运行时间值作为模型的测试时间对3种不同模型进行耗时测试,SVM模型、BP模型和DBN模型测试结果分别为0.029 7、0.030 6和0.034 1 s,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多特征融合的DBN模型的识别精度最高,且耗时较其他2种模型相差不大,可满足实时检测的速度要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应优先选择基于多特征融合的DBN模型。该研究可为稻田杂草识别与药剂选择性喷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山地茶园杂草自然生长为对照,设间种白三叶草、五节芒茎秆覆盖、防草布覆盖3种不同措施控草,研究不同控草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五节芒茎秆覆盖处理效果最好,防草布覆盖处理效果较好,间种三叶草处理有一定控草效果.综合比较,山地茶园杂草防控效果为五节芒茎秆覆盖>防草布覆盖>间种白三叶草.五节芒茎秆覆盖处理对山地茶园杂草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田间旱育条件下不同化感潜力水稻的抑草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田间旱育条件下, 在土壤水分充足和适度干旱状态时, 化感水稻"PI312777"和非化感水稻"Lemont"的抑草效应差异.结果表明, 在两种供水状态下, 化感水稻"PI312777"对田间杂草的控制效应显著高于非化感水稻"Lemont","PI312777"对各种杂草抑制效应指数的绝对值多在0.5以上, 而"Lemont"对各种杂草抑制效应指数的绝对值则多在0.5以下.进一步分析发现, 适度干旱胁迫下"PI312777"和"Lemont"对杂草的抑制效应都有增强趋势, 且"PI312777"稻田杂草生物量的降低幅度高于"Lemont"稻田; 以与非化感水稻"Lemont"共生下的杂草生物量为对照, 化感水稻"PI312777"对稻田杂草均表现出一定的化感抑制作用, 且适度干旱胁迫诱导下化感作用强度进一步增加.此外, 水稻对不同杂草的生物干扰强度不同, 化感水稻"PI312777"对夏熟稻田阔叶杂草有较强的控制效果, 干旱胁迫诱导"PI312777"对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L.)的化感潜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轻简栽培技术的推广,机插稻和直播稻面积越来越大。由于麦茬直播稻田不翻耕,稻田杂草发生加重,尤其是杂草稻的为害严重。基于此,通过分析麦茬直播稻田杂草稻暴发的原因、为害特性,提出麦茬直播稻田杂草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