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沿海红树林区的动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前言红树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边(多在隐蔽的港湾及河口)的乔木或灌木。泥滩潮间带特别适合于红树的生长。目前世界上的红树最北分布到35°N的日本九州,最南分布到40°S的新西兰北岛。我国的红树,同样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福建5省区),最北分布到福建的福鼎。红树在国民经济中有较广泛的用途。红树本身富含单宁,可供提取鞣素用于制食、染渔具和渔服。同时红树木材坚硬,  相似文献   

2.
鳗鲡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古今中外均被视作滋补佳肴。有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发展人工养殖,世界鳗鲡总产量达十多万吨,仍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价格昂贵。养鳗业虽然迅速兴起,但鳗鲡人工繁殖至今未突破难关,养殖的鳗苗仍然依靠天然采捕,造成鳗苗资源日趋匮乏,已成为限制鳗鲡养殖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因素。鳗鲡资源属于可更新资源。要充分合理利用鳗苗资源,应做到年捕捞量不超过资源补充量。鳗鲡是降海产卵溯河生长的洄游鱼类。但关于日本鳗鲡的产卵场和产卵后的回归情况仍未模清。最近报导的日本鳗鲡产卵场在14°N—16°N,134°E—143°E海域,即冲绳  相似文献   

3.
洪劲材 《海洋渔业》1986,8(2):68-71
<正> 一、资源状况如东县地处黄海之滨,位于江苏沿海南部,有近百公里的海岸线,滩涂宽阔平坦,是江苏沿海粉砂淤泥质平原海滩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除已围垦了29万亩以外,仍有潮间带滩涂75万亩。潮间带下面的浅水区,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沙洲,整个沙洲群以弶港、小洋口为中心,象伸展的五个手指一样,向东北、东、东南方向放射,构成了我国绝无仅  相似文献   

4.
程家骅  王云龙 《海洋渔业》1997,19(3):129-131,140
<正> 长江口区北岸的里下河苏北平原,水网交叉密布,诸多河道、湖泊均与长江相连,历史上该地区也是河蟹栖息生长的良好场所,这一带河道最终由西向东流入与长江口毗邻的苏北南部沿海,传统上形成了苏北南部沿海每年一度的河蟹苗汛。由于此处蟹苗是在浅海区域迎捕的,因此除河蟹苗以外还有别的蟹类大眼幼体,习惯上我们一般将此时苏北南部沿海的蟹苗统称为海水蟹苗或沿海蟹苗。与长江口崇明、海门一带的蟹苗汛有所不同的是,崇明、海门一带的河蟹苗历史上均是进入长江淡水生境后才被开发利用的。60、70年代对河蟹苗资源的利用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5.
施德龙  徐源 《海洋渔业》1992,14(2):81-81,76
<正> 随着开放和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河豚的经济、药用价值不断提高,从而使昔日弃之如敝屣的河豚鱼,如今变成了宝贵的海洋资源之一。长江口水域自崇明东部团结沙外口滩涂余山附近水域有着丰富的河豚资源,据初步统计,1991年仅崇明裕安,陈镇2个乡的小丝网船就捕获河豚180吨,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河豚属于鲀科,是河口区温水性底层肉食性鱼类,因体形象“豚”,又常在河口捕  相似文献   

6.
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分布区域与资源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浙江沿海底栖海藻资源调查,研究分析了该区大型底栖海藻的种类数量,计56种,分隶5纲、13目,归入3个门,其中绿藻门15种,褐藻门20种,红藻门21种。该海区岩相潮间带底栖海藻资源丰富,其大型底栖海藻种类资源特征以我国沿海广温广布种(20种)和优势种类(16种)及常见种类(10种)占多数,其次为少见种类(5种)和稀有种类(4种);平面分布种以暖温性种类(29种)占多数,其次为亚热带种类(22种),而以冷水性种类(5种)为最少;其种类垂直生态分布特征以低潮带为最多,其次为中潮带,最少的是高潮带。最后提出了对浙江沿海大型底栖海藻资源开展生态保护和实施可持续开发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滨州沿海滩涂开发现状进行了翔实的论述和经济分析,指出了影响滨州沿海滩涂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要有传统的战略思想落后,现有滩涂经济结构的不合理,经济管理体制的不协调等。提出实施滩涂资源合理开发的保障措施,包括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滩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滩涂经济运行机制;大力推进滩涂经济产业化经营;切实保护和保全滩涂资源;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滩涂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黄富友  孙相耀 《水利渔业》1996,(2):34-35,39
对瓯江淡水沼虾苗种资源数量及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开发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如东沿海的滩涂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充分开发利用当地沿海的滩涂资源?也是人们所关心的热点。本文作者结合如东沿海的滩涂资源.概述滩涂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东海区头足类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元甲 《海洋渔业》1994,(5):199-203,220
<正> 中国的头足类盛产于东海沿海,其产量约占全国头足类产量的70~80%,是本海区重要的渔业,并被誉为海区四大海洋渔业之一,因此头足类渔业向来被海区渔民所重视。现根据有关文献和调查、生产资料,对海区头足类的利用现状作一阐述,并对资源合理利用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一、东海区头足类种类组成和 产量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沈家门沿岸水域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与重捕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薄治礼 《水产学报》1999,23(3):304-307
石斑鱼属(Epinephlus)是名贵的岛礁鱼类,广泛分布于世界各温暖水域,栖息场所为沿岸岩礁、珊瑚礁岩穴或缝隙,一般为夜行性,白天隐藏于岩穴中[颜枝麟1979]。石斑鱼渔业生产实践证明,某一渔场一经开发利用若不加以繁殖保护,资源容易衰败,因此进行增殖放流十分必要。1980年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曾对石斑鱼成鱼作过试验并取得重捕结果[薄治礼等1983],日本德岛县水产试验场鸣门分场曾于1989年5月底在鸣门海峡附近的龟浦港进行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周晨光1990]。这项工作我国比日本早些,1987年…  相似文献   

12.
浙江近海蟹类资源合理利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根据调查得知,浙江近海蟹类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在渔业上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约有8--9种。80年代以前利用较多的主要是三疣梭子蟹,而其它蟹类资源利用甚少。进入80年代以后,由于近海多种经济鱼类资源衰退,促使作业结构调整,恢复了流刺网作业,发展了桁杆拖虾。90代以后,兴起蟹笼作业,蟹类资源不断得以开发利用,渔获产量迅速提高。目前三疣梭蟹已过度利用,而细点圆趾蟹、锈斑Xun、日本Xun、武士Xun等蟹类资源呈上升趋势,群体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在全面了解浙江省蟹类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北沿岸大黄鱼放流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为了恢复浙江渔场大黄鱼资源,1998—2002年,浙江省在浙江北部沿岸海域进行了大黄鱼增殖放流可行性研究。通过5年来的放流试验表明,在浙北沿岸进行大黄鱼放流是完全可行的,放流鱼能够在放流区域附近海域存活、生长,并进行索饵、产卵洄游,同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捕捞群体,放流鱼回捕率较高,放流效果较好。文章对试验放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为今后进一步大规模放流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蜇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自古即为我国人民开发利用。但其资源变动大,产量极不稳定。合理规定并严格执行开捕期是保护资源的重要措施、渔政部门应加强管理。海区水域盐度是海蜇生长的必要条件。海蜇加工应做到三矾提干,保质像量;在国际市场上严格掌握出口规格,做好外销包装,提高增收创汇效益。  相似文献   

15.
闽东北外海虾类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友喜 《海洋渔业》2002,24(3):117-119
本文根据闽东渔场指挥部1982-2002年历次开展的“闽东北外海虾类资源探捕调查”项目的调查结果,生物学测定资料以及闽东北外海渔场作业的桁杆拖虾和锚张网捕虾作业的生产探捕监测船的渔捞记录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合近年闽东渔场虾类生产统计资料,对闽东北外海虾类资源状况及利用现状进行叙述,探讨和分析闽东北外海虾类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浙江海域蓝圆鯵年龄和生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圆鲹在东、黄、南海均有分布,是围网渔业的主要捕捞对象,本文将分布于东海北部一个数量较大的群体进行了年龄和生长的研究。基础材料取自1980年5月到1983年4月浙江海域围、拖网等渔获物中共2727尾渔获物样品,选择其中644尾的鳞片和耳石作了年龄鉴定和生长研究。结果表明:蓝图鲹的鳞片和耳石显示的年轮特征均甚清晰,都是一年形成一次,出现年轮的时间大部在5—6月;蓝圆鲹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为:W=1.652×10~(-6)L~(2.947),其生长规律可用von Bertalanffy的生长方程描述,求得长度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L_∞=361毫米,K=0.276,t_0=-1.846;求得重量生长方程的各个参数是:W_∞=570克,K=0.282,t=-1.80,其重量生长曲线的拐点位于t=2.098龄处。  相似文献   

17.
闽浙近海金色小沙丁鱼种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圣云  丘书院 《水产学报》1993,17(2):105-112
通过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浙江近海渔场金色小沙丁鱼形态计数性状,量度性状特征差异的比较,并结合生物学、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条件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浙近海的金色小沙丁鱼群体分别属于闽南—台湾浅滩地方种群和东海地方种群。本章还讨论了两个海域金色小沙丁鱼的分布。  相似文献   

18.
孙建璋  李生尧 《海洋渔业》1996,18(3):106-110
本文研究了羊栖菜的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前者包括生殖托的发生、精卵的排放及合子的发育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后者主要为定株观察假根再生芽的发生。本研究为羊栖菜的人工育苗和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黄海中部深水区底拖网渔业资源及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黄海中部深水区存在着一个种数不多,结构简单的冷温性底层鱼类群落。作为底报网渔业对象的底鱼种数更少。过度捕捞已使这一重要渔场资源密度逐年下降。  相似文献   

20.
太湖湖鲚种群数量变动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唐渝 《水产学报》1987,11(1):61-73
本文根据1982年4月至1984年4月所采集的3964尾湖鲚样本,进行生长与死亡、不同体长的摄食习性的研究。研究表明,湖鲚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52,捕捞死亡系数F为2.66,总死亡系数Z为3.18,生长的拐点年龄为2.548。体长达131mm时,饵料中开始出现经济鱼虾;体长达170mm时,饵料中的经济鱼虾比重急剧上升,出现率为50—100%,经济鱼虾饱和分指数占饱和总指数85—99%,其中白虾约占40%—94%。 本文应用Schaofer模式、Beverton-Holt模式计算得出:湖鲚开捕年龄为0.5龄时太湖最大持续渔获量为652.5万公斤,最适捕捞努力量为3190000(日,吨位)。综合分析认为合理利用湖鲚资源的最佳开捕年龄应为1.5龄,即使F不变,渔获量也将上升三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