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西南丘陵地区为研究对象,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巴南区农户居民点用地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显著影响农户"是否新辟地基建房"的因素包括:"风水"心理、自然灾害、宅基地来源和交通条件;显著影响农户"新辟地基建房占地面积"的因素包括:家庭常住人口数量、宅基地来源、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宅基地政策法规的认知。对两者影响最显著的都为宅基地来源因素。由此可见,荒地或闲置用地为新辟地基建房的主要用地来源,且相对其他用地来源建房占地面积较大。因此,在保护耕地不被占用的同时,政府应控制荒地或闲置用地建房超占现象,从而保护潜在的耕地来源。  相似文献   

2.
兖州矿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然、人文等因素综合影响矿区农村居民点的空间布局、变化特征。本文旨在探明兖州矿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变化的原因。[方法]以2009年、2012年及2015年三期的遥感影像为基础资料,提取农村居民点、道路、塌陷积水区和河流等信息,结合GIS的空间分析方法和景观生态学理论进行定量研究。[结果]2009—2015年间,矿区农村居民点数量逐渐减少,总体空间布局较分散,仅部分区域呈现微弱的聚集态势;在道路、河流、塌陷积水区的综合影响下,居民点通过旧址重建、整合并建等方式向矿区外的城镇迁移。[结论]道路、塌陷积水区、河流及政策等是引起居民点变化的原因,其中采矿扰动是矿区内农村居民点空间特征变化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对土地合理利用及农村居民点搬迁选址等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居民点的无序扩张占用了大量耕地,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研究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保护耕地、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优化土地利用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徐州市为研究区域,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信息技术,综合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指数、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徐州市1995—2015年期间的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徐州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在20年间处于扩张状态,且扩张速度在加快;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多由耕地转入,农村居民点用地转化类型多为城镇建设用地;通过景观指数分析发现,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斑块破碎化程度逐年减轻,2010年后平均斑块聚集性明显增加,各农村居民点斑块规模之间的差异愈发明显;分县(市、区)来看,仅徐州市辖区和新沂市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在减少,除沛县外,其余县(市、区)农村居民点均趋向于聚集分布;固定资产投资额、农民人均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对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的影响较大。结果可为徐州市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布局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南昌市为例,利用1980、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和缓冲区等方法对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7年,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数量由2168个减少到2119个,减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由163.05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增长了36.15%,增加的点集中于新建区、湾里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和平均面积有所增加,分布密度和核密度值保持在0.29个/km2、1.79个/km2、1.79个/km2不变,核密度热点区域基本稳定。(2)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景观破碎程度、优势度有所增加,形状趋于复杂,聚集度指数从7.47增至12.30,斑块结合度从15.82增加到36.09,呈现更加聚集的空间分布形态;景观聚集度呈现"变化方向相同、变化幅度不同"的空间特征,破碎度、优势度及形状指标在各区县的变化方向和变化幅度上差异明显。(3)水系、交通道路、海拔、坡度对于南昌市农村居民点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社会和经济因素是重要推动力;水系、交通道路等因素对于农村居民点的分布具有积极影响,海拔、坡度具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董倩  叶长盛 《江西农业学报》2021,33(7):131-138,144
以南昌市为例,利用1980、2000、2017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景观格局和缓冲区等方法对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80~2017年,南昌市农村居民点数量由2168个减少到2119个,减少集中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地区;面积由163.05 km2增加到222.00 km2,增长了...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除了农村经济发展,还有生态宜居.采用空间核密度估计方法,利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市2009—2017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析都匀市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结果表明,都匀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变化总体呈扩大趋势,但扩大幅度不明显;空间分布变化中密集区主要在东部地区、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其中...  相似文献   

7.
湖南临澧县农村居民点时空特征及其优化布局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临澧县为例,依据<湖南省临澧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相关数据及图件,将全县划分为3个不同地貌类型区:平原区、丘岗区和低山区.分析了各区的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各乡镇的农村居民点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按一定要求选取合适的村庄作为中心村,并确定了因地质灾害、生活条件恶劣、处在风景保护区、分布过于零散等原因需要迁移的农村居民点,实现农村居民点的优化布局,以期为居民点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探寻粮食主产区不同农业发展水平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差异,以黑龙江富锦市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地统计、景观指数方法分析农区与垦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1)空间分布上,农区与垦区居民点均属集聚模式,最高核密度分别为0.93和0.73km~(-2),农区居民点密集程度相对较高;2)规模分布上,农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低值集聚,表现为大规模、小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3种模式;垦区居民点规模呈全局高值集聚,显著性较低,主要为大规模集聚和随机分布2种模式;3)形态分布上,农区居民点斑块形态空间分布格局表现出随机特性,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较高;垦区居民点斑块形态变化具有连续性和规律性,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空间结构分异较为显著。结合农区与垦区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提出差别化的居民点空间整治与重构模式,为城乡融合背景下乡村重构与农村居民点整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统计数据,应用GIS及空间自相关统计分析方法,以江苏省为例,探讨了其耕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①1985年以来江苏省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苏南地区是1996年以来全省耕地减少的重点区域,但人均耕地减少的县域空间差异并不显著.②1996年以来,江苏省人均耕地面积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即人均耕地面积比较接近的县市在空间分布上比较临近,呈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刘妍  刘志有 《安徽农业科学》2024,(3):262-265+270
运用遥感影响提取2010—2020年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农村居民点时空分布数据,利用Fragstats软件、GIS技术等工具研究米东区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从自然因素分析不同坡度和高程区间范围内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和面积,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农村居民点整体变化呈现出先减少再增加的趋势;(2)米东区农村居民点集聚发展具有不稳定性,展现出分散到聚集的状态,密度整体分布由西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聚集;(3)米东区农村居民点分布的数量以及占比随着坡度和高程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农民倾向于在低坡度、低高程地区设立居民点;(4)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现有基础设施满意度等9个社会经济指标对米东区农村居民点变化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探讨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规律是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管理重要依据。基于1986、2000和2015年3期TM/OLI遥感影像,采用GIS方法分析沈阳市城乡建设用地变化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1986~200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69.78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28%、72%;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151.63 km2,其中城市、乡村建设用地分别占71%、29%,阶段差异性显著;(2)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分别在1986~2000年和2000~2015年城乡建设用地扩展中具有异速性和区域差异性;(3)自城市中心向外围,城乡用地扩张强度指数先增后降,在12 km呈峰值。  相似文献   

12.
从理论角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不同来源收入及结构的影响机制,并利用2009-2019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江苏省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产生了显著影响.老龄化率的上升抑制了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的取得,伴随着转移性收入的增加;在加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这一调...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耕地演变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背景下,中央提出确保耕地红线不突破,把握四川省耕地演变状况,对四川省合理利用耕 地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利用2000-2013 年耕地数据分析该省耕地演变时间特征,并运用区位熵 和相对变化率分析该省耕地演变空间特征,基于此,借助PCA 法探讨该省耕地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1)四川省耕地总量和耕地人均数量呈下降趋势;(2)成都平原的耕地区域集聚程度最高,川西北高原和川 西南山地的耕地区域集聚程度较低;(3)耕地地域差异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川西南山地和川西北高原(除 阿坝州外)以及部分丘陵地区,耕地地域差异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4)形成这种时空特征的影 响因素主要是社会经济因素、人口因素、农业生产因素。  相似文献   

14.
15.
农村土地保障功能逐步弱化。重塑农村土地保障功能不仅有助于实现农民增收,也可以充分发挥其作为社会保障的替代作用。政府应在土地制度改革和农业科学化发展方面积极作为。  相似文献   

16.
关于福建省新农村建设中耕地变“房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福建省正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目标实现的条件是要以土地为载体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耕地是土地利用中最大的部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变为"房地"所存在的问题日益突显。文章在概述了新农村建设中耕地规划及其使用情况的基础上,对耕地变"房地"的主要原因进行剖析,指出耕地与"房地"转化之间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村镇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有:观念、空心村、非法占有土地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村镇建设中应采取转变思想观念,大力宣传本地法规知识,坚强村镇建设;村镇适当集中建设;住宅向多层发展;加强在村镇规划实施和管理等对策措施,从而达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的目的,促进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浙江省2000、2010、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构建涉及耕地利用转型的图谱分析模型,利用ArcGIS 10.6软件揭示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耕地利用转型以林地占补和向建设用地转出为主,空间上由杭嘉湖平原、杭绍甬地区、甬温沿海经济带向浙中盆地丘陵区呈"C"型集聚,"东占西补"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远光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2):216-220
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是我国土地管理的一个难题。对当前我国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进行综述,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行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耕地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乾  王海力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23):164-166,170
利用四川省各地、市近12年的耕地统计数据和相关社会经济资料,从耕地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等方面,宏观分析了四川省耕地时空动态变化的趋势和规律.应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定量分析了耕地变化的驱动因子,揭示了耕地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动态、人口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四川省耕地变化的3类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