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庆市林甸县某蛋鸡场成鸡发生疫情,养殖业户将发病鸡送检,综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病原分离鉴定及动物试验等诊断为以前未见报道的鸡白痢沙门氏菌和组织滴虫混合感染。药敏实验结果显示阿米卡星具有较好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圈养孔雀养殖规模的扩大,孔雀沙门氏菌性白痢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控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介绍了圈养孔雀沙门氏菌性白痢的临床症状、快速诊断方法及综合防控措施,以为孔雀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禽绦虫和组织滴虫混合感染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和经济适用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正>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火鸡组织滴虫寄生于禽类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以肝脏坏死、盲肠出血坏死、溃疡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原虫病,多发于3周龄~2月龄,耐过后生长缓慢,产蛋下降。  相似文献   

5.
2010年8月10日,吉林省抚松县露水河镇某雉鸡养殖场的1500余只35日龄的雉鸡突然发病,8天后死亡达180多只,死亡率约12%,到当地兽医部门综合诊断后,确诊为雉鸡的支原体与组织滴虫混合感染,经过及时治疗,病鸡得到康复,并且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6.
吉林市郊区某珍禽场于2005年5月6日从吉林市某特禽场引进雏雉鸡60只。雏鸡期使用全价配合饲料,28日龄后,开始使用玉米面加红萝卜做窝头(不加维生素、微量元素),捏成小块喂饲。至45日龄,雏鸡开始发病死亡。先是打蔫,羞明流泪,眼眶略肿,后来表现喘,不吃不喝,排白色稀便。投服土霉素未见好转,每天都有死亡发生,相继死亡10余只。经病理剖检、组织学诊断,诊断为组织滴虫感染并发痛风而死亡,经过综合治疗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孔雀组织滴虫病是由组织滴虫寄生在盲肠和肝脏引起的一种以盲肠和肝脏病变为特征的孔雀寄生虫疾病,其不仅可对孔雀的生长和繁殖造成威胁,还可对孔雀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从发病原因、流性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6个方面对孔雀组织滴虫病进行总结,旨在为孔雀滴虫病的临床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孔雀为国家一级的保护动物,孔雀不仅可以供人们观赏,其肉和羽毛都是非常珍贵的食品和装饰品。另外,孔雀属野生禽类,在长期的大自然选择中形成了较强的抗病力,但如果管理不善,也很容易出现各种疾病。防治孔雀的各种疾病就成为所有专业人士值得研究的话题之一,尤其是孔雀组织滴虫病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因此,本文阐述了关于对该病症的诊断、治疗、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仅供各位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组织滴虫病是许多禽类的一种消化系统的寄生虫病。是由原生动物中的火鸡组织滴虫(Histomona Smeleagridis)引起。本病以肝的坏死病灶和盲肠溃疡为特征。故又称传染性盲肠肝炎或黑头病。 广州郊区某鹧鸪场的5月龄种鹧鸪共有l74只,于1987年12月25日发生组织滴虫病,至1988年1月7日止共死亡20只,死亡率为11.4%,经我们作病原学和病理学检查,确诊为鹧鸪组织滴虫病。现将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多为混合感染。通过对宁夏某奶牛场送检的发病犊牛的各种脏器组织及粪样进行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分离菌的药敏试验等检测,并对发病犊牛和同群犊牛的血样进行附红体检测。结果表明,该场发病犊牛存在附红细胞体、致病性大肠杆菌、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和链球菌的混合感染,且附红细胞体感染为主要发病原因;未发病的犊牛存在着附红细胞体隐性感染。对发病犊牛使用血虫净(贝尼尔)进行治疗的同时,使用氧氟沙星全身给药,病牛发生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引起贵州某规模化(20万羽)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的病因及科学用药,最大限度减轻经济损失,同时为规模化养殖场防控禽白血病和净化鸡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采集送检病鸡的心脏、肝脏和脾脏等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生化试验、荚膜分型、毒力基因和耐药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检测,同时对采集病料进行禽白血病病毒(ALV) PCR检测及gp85基因克隆测序分析。【结果】成功分离获得1株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命名为Pm-GZXF2021; Pm-GZXF2021为荚膜A型Pm,具有黏附素(ptfA、hsf-1、hsf-2、pfhA、fimA和tad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A)、外膜蛋白(ompA、ompH、plpB和oma87)和铁摄取(exbB、exbD、tonB、Fur、hgbB和hgbA)相关的毒力基因,同时携带有喹诺酮类的gyrB耐药基因和内酰胺类的tem耐药基因;药敏试验结果表明,Pm-GZXF2021对米诺环素、丁胺卡那、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多西环素、氧氟沙星、新霉素、头孢拉定、麦迪霉素及头孢哌酮等药物敏感,而对头孢他啶、苯唑西林、羧苄西林及头孢曲松等药物已产生耐药性;健康昆明小鼠在接种Pm-GZXF2021纯培养菌液(1.7×108 CFU/mL)后12 h内全部死亡,剖检可见昆明小鼠小肠均出现胶冻样浸润,肝脏肿大且伴有白色坏死灶。从病鸡的组织样品检测出ALV,命名为ALV-GZXF2021;由基于gp85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ALV系统发育进化树可知,ALV-GZXF2021与5株ALV-K参考毒株处于同一分支,与A、B、D、E、J亚群处于不同分支,即ALV-GZXF2021属于K亚群。【结论】贵州某规模化养殖场三黄鸡群发病是由Pm与K亚群外源性ALV混合感染所致。因此,养殖场应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一般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及疫苗接种等,尤其是建立无禽白血病的种鸡群。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及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治疗效果.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滔罗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绿脓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分离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选择180只4日龄罗曼雏鸡随机分为健康组(Ⅰ),感染对照组(Ⅱ),氟苯尼考治疗对照组(Ⅲ)和滔罗定高、中、低剂量组(Ⅳ、Ⅴ、Ⅵ)等6个不同处理组,进行人工致病治疗试验.试验结果:滔罗定对受试菌株的体外最小抑菌浓度≥256μg/ml.治疗试验中,与感染对照组相比,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死亡率分别降低了20.0%、16.7%,治愈率分别提高了23.3%、16.6%,差异均极显著(P<0.01);滔罗定高、中剂量组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均高于氟苯尼考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滔罗定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差,但对人工混合感染雏鸡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2004年4月,南阳市郊某猪场暴发猪附红细胞体和链球菌混合感染,引起猪大批死亡,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该猪场存栏850头商品猪,40头母猪,相继有92头仔猪、210头架子猪发病,共死亡184头,死亡率达22%。  相似文献   

15.
河南台前某养殖场发生一起鹧鸪以拉稀、流泪、眼肿、遥神经症状为特征的传染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等综合利用,确诊为新城疫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有效措施后,病情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6.
驻马店某鸡场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眼肿、下痢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驻马店某鸡场发生一起以呼吸困难、眼肿、下痢和产蛋量下降为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症状病变及实验室诊断确定为鸡支原体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后,很快恢复.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病鹌鹑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培养、生化鉴定及动物接种试验,确诊为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混合感染,在不同禽舍中采取的三处水样中,同样分离出了上述两种细菌,分离的6株大杆菌血清型鉴定结果Y2,Y6,Y8为O1;Y3,Y7,Y9为O22,并且均产生肠毒素,药敏试验结果从脏器中分离细菌对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高度敏感;水样中分离的细菌对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9.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在猪血液里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猪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此病的发生病例不断增加,这不仅影响着养猪业的发展,也给养殖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上以高热、贫血、黄胆及断奶仔猪下痢为特征.2001年7月以来,新乡市某猪场的断乳仔猪发生了以发热、贫血、拉稀为主要症状的疫病,我们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经过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一起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泰勒氏焦虫病和附红细胞体病虽然分别属于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由于两者的病原体都与红细胞相关,因引种不慎造成混合感染情况较常见,但治疗方法基本一致。只要及时确诊,科学防治,加强护理,疫情是可以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