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研究把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作为蚯蚓的饲料添加剂,对蚯蚓生长及蚓粪肥效的影响。试验显示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都可以作为蚯蚓的饲料添加剂。其中在蚯蚓生存、繁殖和蚓粪肥效这三方面考核上,过磷酸钙添加量都以0.75 mg.kg-1(以P2O5计)效果最好;硫酸钾也是以0.75 mg.kg-1(以K2O计)效果最好;而氯化钾则以0.50 mg.kg-1(以K2O计)效果最好。但添加量过多都会对蚯蚓产生毒害,当过磷酸钙添加量达到2.0 mg.kg-1,硫酸钾添加量达到2.0 mg.kg-1或氯化钾达到0.75 mg.kg-1时,蚯蚓存活量或繁殖量为负值(相对于对照而言)。对于氯化钾而言,2.0 mg.kg-1是蚯蚓的致死量。蚯蚓生长好的蚓粪可以促进菠菜早发芽,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3.
蚯蚓粪肥理化特性涉及指标多,如何从众多易检测的指标中筛选出能够反映蚯蚓粪肥特点的关键指标,进而用于构建评价模型,高效、快速地评价蚯蚓粪肥的品质等级,是蚯蚓粪肥应用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与难点。研究针对不同原料类型、不同蚯蚓堆肥时间获得的蚯蚓粪肥,采用统计学与化学计量学对蚯蚓粪肥23个主要指标开展描述统计与相关分析,筛选出了13个蚯蚓粪肥特异性指标。以13个关键指标为基础,首先,结合主成分分析(PCA)与分层聚类分析(HCA)对不同蚯蚓粪肥样品开展品质初级划分;其次,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判别分析(DA)对分级结果进行效果判定;最后,整体构建基于PLS模型的蚯蚓粪肥等级评价方法并开展验证分析。结果表明:PCA与HCA分析法可将蚯蚓粪肥划分为3个品质等级,通过PLS-DA判别该划分结果合理有效,形成了基于PLS蚯蚓粪肥等级评价模型:蚯蚓粪肥品质等级(Y)=3.0796+0.0026×TOC-0.1381×HS-0.1446×HA-0.1378×TN-0.1355×TP-0.1494×AK-0.1324×AN-0.1402×AP+0.0004×EOC+0.03985×ROC+0.07685×C/N-0.0049×Kos-0.1481×HI(TOC、HS、HA、TN、TP、AK、AN、AP、EOC、ROC、C/N、Kos、HI分别代表总有机碳、腐殖质碳、胡敏酸、总氮、总磷、速效钾、碱解氮、有效磷、易氧化有机碳、难氧化有机碳、碳氮比、氧化稳定系数、腐殖化指数),分级标准为:若Y在0.45~1.56之间,品质等级为一等品;Y在1.63~2.20之间,为二等品;Y在2.28~3.72之间,为三等品。变量权重值表明影响蚯蚓粪肥品质前5的关键指标顺序为HI>TN>HS>HA>AN。研究成功建立了一套“PCA+HCA+PLS”的蚯蚓粪肥品质评价方法,对蚯蚓粪肥分级应用与规范蚯蚓产业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蚯蚓作为主要的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对土壤环境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系统分析、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蚯蚓作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生物,蚯蚓对重金属的富集与释放,重金属对蚯蚓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蚯蚓在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作用机制,蚯蚓与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以及蚯蚓粪作为重金属污染修复剂的潜力分析等.在此基础上,概括提出了蚯蚓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梁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6,14(3):195-195
由欧盟ASIA-PRO-ECO项目主办、马来西亚普渡大学环境科学系承办的农业废弃物处理国际会议,于2006年3月21~23日在马来西亚普特拉贾亚市召开。此次会议是欧盟家禽粪肥处理与应用项目(CHI MATRA)的一部分,会议的主题为“变废弃物为财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 相似文献
7.
8.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已经逐渐步入了机械化的发展道路。农业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大提高了乡镇的农作效率,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但是,当前乡镇的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及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简述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对乡镇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技术在推广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蚯蚓辅助堆肥是近年兴起的处理有机废物的有效方法,为探明蚯蚓辅助堆肥法处理蔬菜废弃物的效果及其温室气体排放规律,该文以牛粪和新鲜番茄秧作为原料,在蚯蚓养殖场分别设置蚯蚓辅助堆肥和常规堆肥处理,对比研究了腐熟度指标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规律。结果表明:蚯蚓辅助堆肥堆垛温度较低,达不到无害化温度标准(50~55℃以上持续5~7d),但可满足蚯蚓生存需求,蚯蚓生物量在堆肥前期(0~10d)较低,为14.6×103~20.8×103条/m3,其后随着堆体温度的降低逐渐增长,至堆肥结束时达到90.2×103条/m3。综合pH值、电导率(EC)、碳氮比(C/N)、发芽率指数(GI)等腐熟度指标分析,蚯蚓辅助堆肥处理的腐熟度优于常规堆肥处理,并提前达到腐熟,堆肥周期缩短;蚯蚓辅助堆肥氮素损失较常规堆肥减少30.8%,CH4、NH3和N2O排放比常规堆肥分别减少12.8%、17.4%和46.1%,温室气体总量减排35.9%,因此蚯蚓辅助堆肥可有效降低堆肥过程中的氮素损失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研究结果可为有机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和温室气体减排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