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化所引起的温度、降水和CO2变化影响着园林植物的物候和生物多样性.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园林植物可以通过增强碳汇功能,改善植物配置等缓减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下园林植物未来的研究热点为:不同园林类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入侵物种物候学的研究,极端气候对园林植物物候的影响,不同地域影响园林植物的主导因子,多种环境因子交互作用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
呼和浩特市绿化树种的物候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响物候期变化的因子主要有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后者对物候期影响更显著,其中,气温、光照和水分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目前,对物候学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探讨物候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通过对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选择的几种主要绿化树种进行物候观察,总结了同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物候期的差别以及气温与植物物候期的关系,使植物物候期观察为城市园林绿化中进行树种选择、搭配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海北地区草地退化对棘豆植物资源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东部海北高寒草句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草地退化干扰对蕀豆植物资源分配的影响.弃耕地13年草地恢复为垂穗披硷草群落,为退化草地;未退化草地为高寒草句典型群落类型- -矮嵩草草甸.垂穗披硷草群落盖度较小(95%),矮嵩草草地盖度较大(100%),透光状况不同,二者高度一致(30 cm).退化草地蕀豆植物花枝稍多,根系较深而细,开花物候提前;未退化草地花枝较少,根系较浅而粗,开花物候较晚.退化草地对蕀豆植物根系投资较多,未退化草地对枝叶投资较多,而生殖投资基本没有差异,这种资源分配对策对各自草地生态环境因子的适应.蕀豆植物的资源分配在退化和未退化草地均是个体大小依赖的,资源的相对和绝对投资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加而增加,个体依赖性不受环境影响.蕀豆植物资源分配受个体器官间权衡关系的影响,使得生殖投资基本没有差异.总体上说,草地退化干扰对蕀豆植物的资源分配对策有重要影响.需要注意,生殖投资研究需要考虑如何科学测定当年各器官分配资源的量.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显著影响植物的开花格局,进而导致物种多样性改变,因此,明确气候变暖对植物物候的影响过程和机理是理解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文章综述了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植物物候的影响,以及现阶段对植物花期物候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草原植物物种基因组群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4种常见阔叶乔木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候现象是指示气候及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Peuelas et al.,2001;Moresette et al.,2009)。自然物候记录可以提供全球环境变化最直接和最有效的证据。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1952—2000年地中海地区(Peuelasetal.,2001)、1851—1994年匈牙利(Walkovszky,1998)、1936—  相似文献   

6.
物候学是研究动、植物在一年间的气候变化中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为了适应一年中不同季节气温的变化,古代人类“夏葛而冬裘”,现代则利用暖气、空调等设施,改变了人们对气温变化的依存条件。但长期固定生活在露地的树木,古往今来,依然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依存于气候的变化而出现萌芽、发叶、落叶和开花、结实、落果等物候现象,由于这些物候现象,是多世代以来,周而复始,重复出现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因此观测物候现象,又可以划分出当时  相似文献   

7.
国外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植物物候易于观测, 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国外在物候观测、网络建设和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对于推动我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作用。综合论述了国外物候观测和网络建设、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成果, 并探讨了未来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高山树线交错带(Alpine treeline ecotone,ATE),处于高寒严酷气候胁迫的临界状态,是高海拔生态系统承受环境变化压力最大的地带之一,全球性和区域性气候变暖必然在这一生态界面上有所反映.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山树线交错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式及强度,因地形、ATE类型和物种组成以及研究方法和尺度而异.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关于ATE的动态对高海拔生态系统土壤生物地化过程及碳循环的影响的相关研究还比较缺乏,而土壤生物过程对环境因子的敏感度远高于植物群落演替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因此,今后的研究应该结合各学科的最新研究手段,在不同尺度上开展对ATE的生态和土壤过程与机理方面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物候是自然界的生物和非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影响而出现的现象.观测和研究物候,目的在于揭示各种物候现象之间,以及物候现象与气候等环境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林业生产和科学研究.利用物候可以预测农时。预测病虫害的发生发展,预报植物生长发育期、监测环境污染、划分物候季节、编制自然历,以及预测气象变化趋势等.保定是全国物候观测网点之一,作者从1985年起在保定市区及郊区进行动植物物候观测研究.本年报是1992年的观测结果及其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城市热岛效应对气候变暖和植物物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及其对植物物候的影响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关注的焦点。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城市热岛的形成机制及其特征、对气候变暖的时空尺度效应以及对植物物候的影响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提出城市热岛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应加强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物候是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来往生育,据此来了解气候变化和它对动植物的影响.松毛虫虫态的变化,也是物候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年中,松毛虫虫态的不断变化、增殖、猖獗与消亡的交替,导致对松毛虫的观察调查、测报防治等森保工作也跟随而来。为了解物候与马尾松毛虫防治  相似文献   

12.
指出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气候条件发生了重要变化,并且预计气候的变化速率还将继续增大。变化的气候环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了重大影响,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进而引起生态系统的基础性改变。而生态系统的变化不但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还将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所以,了解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的响应有重要意义。从气候变化对物种分布范围、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和植被分布三个方面,对植物分布响应气候变化进行了综述,对该领域过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重点和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高山林线作为一类特殊的生态过渡带, 各类环境因子随海拔升高具有明显的梯度变化规律。林线过渡带物种组成与植被格局变化、林线上下界及树线推移等长期受到生态学与植物学研究的关注。不同生活型的林线植物, 尤其是木本植物对高海拔林线逆境光合响应方式与策略的差异, 直接导致林线植被组成与分布格局的变化, 最终影响林线上下界以及树线的形成。并且, 作为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地区之一, 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变化特征已成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林线植被未来动态变化的重要参数。文中主要从叶片形态与结构以及叶片光合生理代谢等方面, 综述山地木本植物适应林线逆境的相关研究进展, 以期有助于理解高寒地带林线生境植被分布格局形成以及物种组成变化的驱动因子, 为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开展林线植物光合作用响应性研究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树木物候     
物候与气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四时不停顿地运行。但是,这种变化并不是简单的周而复始,而每年的气候变化既是有规律又是有差异。树木对气候条件是非常敏感的,它们能够反映坏境因素中极微小的变化,遇到不适宜的环境时,它们能以惊人巧妙的方式维持自身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成因及恢复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高寒草地是长江和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区域气候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川西北高寒草地的严重退化正危及着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高原生态环境安全.本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认为草地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内因,人类不合理的利用和干扰(草地开垦、旅游开发和过度放牧等)是川西北高寒草地退化的主要驱动力,气候变暖、草原鼠虫害频发及草地管理不善等加速了川西北高寒草地的退化.提出了依据草地退化成因,以科技为主导,以草定畜、提高出栏率,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进行草地改良和围栏,重度退化草地进行栽培草地建植,同时结合草地合理开发和鼠、虫害综合治理,加强草地监测、人才建设与加快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的恢复举措.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青藏高原受到其地理位置的气候影响导致其高寒地区的草地放牧生态系统成为最敏感的生态系统之一,气候变暖变干等问题严重加剧了草畜矛盾,虫害鼠害等各种自然灾害加上人为因素的损害更加快了草地退化的速度。为了恢复退化草地,提出了围栏封育、增加施肥量、建设人工半人工草地、减少人为损害、合理放牧等举措,高效的畜牧业生产模式和建立健全高寒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体制更能有效地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高原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中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高原湿地由于地理隔离和地形封闭的特性,其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成为更为敏感和脆弱的地带。全球气候变化是导致高寒地区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起环境变劣、生物多样性下降的重要因素。探讨了全球气候变暖,大气CO_2浓度升高以及环境胁迫3个因素对高原湿地植物的影响,以期为全球气候变化对高原湿地植物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MaxEnt模型对赤桉在中国的适生地理区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预测,分析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赤桉的推广种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赤桉现有的分布数据,气候、土壤、地形因子数据以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发布的气候模式数据,采用MaxEnt模型预测赤桉在当前气候和温室气体低、中、高3种浓度排放情景下2041—2060和2061—2080年代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赤桉适生面积和分布格局的变化趋势。比较生态因子在原产地澳大利亚自然分布区和中国最适生区之间的相似性,综合Jackknife检验结果、百分比贡献率、最适生区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生态因子相似性,探讨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模型训练子集和测试子集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分别为0. 939和0. 847,模拟精度较高;当前赤桉的最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预测结果显示,未来不同气候情景下,到2070年赤桉最适生面积具有潜在的增大趋势,低温室气体浓度情景(RCP 2. 6)下增幅最大,响应最敏感,东南沿海丘陵最适生区为纬度方向上的波动,南岭山地最适生区为内部扩张,云贵高原西部最适生区则是沿河流向低海拔地区扩张; Jackknife检验结果显示,最干季度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海拔、最热季度降水量、最热季度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坡度、坡向、太阳辐射是影响赤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7. 0%;中国最适生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份最高气温、最热季度平均气温、海拔和坡向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似。【结论】当前我国赤桉的最适地理区为东南沿海丘陵、南岭山地和云贵高原西部,未来气候情景下,赤桉可在这3个区域找到更多的适生环境。最干季平均气温、最热季平均气温、气温季节变化方差、最热月最高气温、最热季降水量、年均降水量、海拔、坡度、坡向和太阳辐射是制约赤桉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与原产地自然分布区相比,我国最适生区的最热季度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分别高2. 24和2. 10倍,有利于赤桉快速生长。  相似文献   

19.
温度、降水与树木径向生长关系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树木的生长与立地环境密切相关并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树木年轮宽度是反映气候与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参数,主要是根据树木径向生长的特点获取数据,进而重建环境因子的变化史实。树木径向生长特点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密切,论述了温度、降水对树木径向生长的影响,同时介绍了林线处树木径向生长与温度和降水的关系,提出了将林线形成的时间过程和林线的空间格局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地研究,以揭示气候变化与林线、树线之间的响应机制。  相似文献   

20.
试验研究了主要气候因子对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气候因子对草甸草原群落结构变化的数量特征的影响,探讨了草甸草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为合理利用和管理天然草地以及为预测草甸草原在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发展趋势提供借鉴和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群落特征指标与不同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有明显差异;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是影响草原群落特征变化的最主要的气候因子且群落指标对关键期平均温度变化的敏感性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零放牧和适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关键期平均温度和年降水量的呈正相关性关系,重度放牧的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