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艾叶的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提供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对艾叶挥发性成分的索氏提取法进行改良设计。结果表明:改良的索氏提取法具有集萃取、净化和浓缩为一体的优点,中途无需转移样品,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操作,有效缩短了样品前处理周期。经鉴定,该方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性组分有62种,其中具有香味成分的有26 种。  相似文献   

2.
设计了一款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并优化了其提取检测方法,应用于烟草酸性及中性挥发性成分的分析.该装置于密闭环境中加热萃取,集萃取、净化和浓缩为一体,中途不需要转移样品;而且,针对烟草样品中生物碱含量高的特点,该装置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带硅胶和硅钨酸的复合固相萃取柱,在样品提取过程中即可在线去除生物碱和其他大极性成分...  相似文献   

3.
稻米是人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除了营养作用外,挥发性成分产生的气味是其重要的食用品质。综述了国内外大米挥发性成分风味品质的提取技术,对于研究其他谷物挥发性成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提取方法对紫苏叶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不同方法提取紫苏叶中挥发性成分,为紫苏叶的综合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动态逆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紫苏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GC-MS分析和三角评价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动态逆流提取法共检测17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集中在后阶段出峰,主要是沸点相对较高的难挥发性成分;微波提取法共检测19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集中在中间阶段,主要是中等挥发性成分;超声波提取法共检测25种紫苏叶挥发性成分,其出峰时间比较靠前,主要是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学成分.3种紫苏叶提取物香气类型基本一致,但超声波提取物香气强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超声波提取技术更适合于紫苏叶易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石琳  阳元娥  姚勇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41-21643
[目的]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CO2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的艾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超临界萃取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2-苯二羧酸-2-乙基己基酯(17.81%)1、,2,34,4,a5,,6,8a-八氢-7-甲基-7-亚甲基-1-(1-亚甲基)-(1a,4a8,a)萘(11.13%);水蒸馏法得到艾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4,66,-三甲基-[1S-(1a,2β,5a)]-二环[3.1.1]-3-庚烯-2-醇(22.05%)、4-甲基-1-(1-甲基乙基)-[1S-(1a,4b.5,a)]-二环[3.1.0]己烷-3-醇(10.69%)、石竹烯氧化物(10.62%)。[结论]超临界萃取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其中极性较小的成分含量较高;水蒸馏法所得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集中在极性较大的醇类,极性较小的挥发成分用水蒸馏法相对难以提取。  相似文献   

6.
艾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兼用植物,具有抑菌、抗炎、抗癌防癌等多种功效。阐述了艾叶挥发油成分、黄酮、微量元素含量等方面研究进展,对影响艾叶挥发油组分及含量的产地、植株部位、生长期、采收期、储存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艾种质资源的品质评价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10):1614-161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对艾叶燃烧前后易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对比。结果表明,经GC/MS分析,结合质谱解析和保留指数,艾叶燃烧前共检出196种化合物,确定结构132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00%,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3-氨基吡唑、桉油精、β-杜松烯、顺-β-松油醇;艾叶燃烧后共检出143种化合物,确定结构104种,占易挥发性成分总量的88.22%,其中主要易挥发性成分是苯酚、乙酸、吲哚、2(5H)-呋喃酮;艾叶燃烧前后共有的易挥发性成分有桉油精、石竹烯、氧化石竹烯、1,4,6-三甲基-萘,其中,氧化石竹烯、桉油精含量在二者中均较大。其结果为艾叶燃烧前后易挥发性成分及其功能性成分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带固相萃取功能的索氏提取装置,并采用该装置提取分析紫苏(Perilla frutescens)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紫苏中鉴定出75种挥发性组分,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其各组分相对质量含量占总挥发性组分的95.64%,其中主要成分为紫苏酮(56.16%)、石竹烯(8.38%)、异脱氢紫苏酮(8.11%)、石竹烯氧化物(4.03%)等。具有香味的成分有45种,占总挥发性组分的88.66%。该装置于密闭环境进行加热萃取,集萃取、净化和浓缩为一体,中途不需要转移样品,大大简化了样品前处理操作,有效缩短了样品前处理周期,为紫苏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成分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DSE)和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巴戟天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提取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DSE、SDE法提取的挥发性成分中分别鉴定出30(总含量58.24μg/g)、26种化合物(总含量(86.66μg/g),2种方法共提取出36种化合物,其中十六酸含量最高,其次为亚油酸、油酸、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间甲苯甲醛、龙脑。  相似文献   

10.
毛竹叶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GC-MS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采用水蒸气蒸馏和 GC- MS联用技术 ,对毛竹叶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鉴定 ,共获得 67个色谱峰 ,鉴定了其中 53种成分 ,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 94.1 3% ,含量最高的为叶醇2 0 .33% ,其次为 2 -己烯醛 1 4.62 % ,在 53种成分中醇类有 1 0种 ,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48.61 % ,醛类有 1 7种 ,其含量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 2 2 .2 6%。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2种不同方法提取湖南干艾叶中的挥发油,并用GC-MS技术鉴定其化学成分及含量。[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中的挥发油,考察料液比、药材粉碎度、提取时间和浸泡时间4个参数对提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选出最佳工艺;同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出艾叶中的挥发油。[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为2.0~4.0 mg/g。GC-MS技术鉴定出其主要成分是4,11,11-三甲基-8-亚甲基-二环[7.2.0]十一烷-4-烯(C15H24),含量为14.76%。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为:6.0~10.0 mg/g。GC-MS技术鉴定出主要成分是丁香烯环氧物(C15H24O),含量为7.25%。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是:剪碎药材(100 g),料液比为1∶10(W/V,g/ml,下同),浸泡时间1 h,蒸馏5 h。[结论]相比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青篙-陈艾的最佳浓缩方法,采用文火对青蒿-陈艾进行煎煮,分别用50℃减压旋转浓缩、50℃减压旋转浓缩+65℃水浴和文火煎煮+65℃水浴浓缩,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法分析各浓缩方法所得浸膏与水煎液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水煎液共鉴定出挥发性成分54种,含量较高的为醇类和酮类;50℃减压浓缩液共鉴定出35种,含量较高的为醛类、烃类和醇类;50℃减压+65℃水浴干燥浸膏共鉴定出39种,含量较高的为酸类、醇类和醛类;文火煎煮+65℃水浴干燥浸膏共鉴定出58种,含量较高的为酸类、醇类。4个样品含共有挥发性成分14种,其中水煎液与文火煎煮+65℃水浴干燥浸膏共有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最多,达26种。不同浓缩方法对青蒿-陈艾中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影响较大,文火煎煮+65℃水浴干燥法可作为最佳浓缩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加压协同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加压辅助溶剂萃取,从艾叶中同步提取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结果]加压对艾叶化学成分的提取率影响显著;确定加压溶剂萃取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溶剂浓度70%、固液比1∶30(g/m L)、萃取压力0.9 MPa、萃取时间40 min、萃取温度90℃,在此试验条件下,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提取率分别为0.852%、4.660%、6.790%。[结论]与提取艾叶化学成分的其他方法相比,加压溶剂萃取可实现艾叶中挥发油、总黄酮和鞣酸的同步提取。该工艺条件稳定,提取时间短,溶剂利用率高,艾叶中3种成分的提取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艾叶中含有许多生物活性物质,目前,对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主要使用有机溶剂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在此对艾叶的抑菌活性进行介绍的同时,对其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和可行性分析,为艾叶中活性物质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艾的遗传多样性,采用正交试验方法 L16(45)与单因素分析法相结合对其PCR反应的5个主要因素(Mg2+、引物、模板DNA、dNTPs以及Taq酶)在4个水平上分别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得到最佳的反应体系(20μL)为模板DNA 60ng,Mg2+2.5mmol/L,引物0.8μmol/L,dNTPs 0.15mmol/L,Taq酶1.0U。通过统计数据分析,对艾ISSR-PCR反应的影响程度依次为Mg2+浓度引物模板DNAdNTPs浓度Taq酶。  相似文献   

16.
确定艾蒿挥发油的CO2超临界流体提取工艺和挥发油的抑菌效果。采用CO2超临界流体提取技术、滤纸片扩散法测定抑菌效果。结果表明CO2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工艺为:使用新鲜材料不加夹带剂,压力在35Mpa、温度在45℃、提取时间为90min。艾蒿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菌效果随浓度的提高而加强。说明优化的CO2超临界流体技术提取的艾蒿挥发油具有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7.
Artemisia argyi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various areas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 argyi related industrie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people’s health awareness, experts and scholars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nutrients and effects of A. argyi. A. argyi is rich in carbohydrates, proteins, essential amino acids, fatty acids, minerals, vitamins, dietary fibers, flavonoids and other nutrients. It has the effects of antioxidant, an...  相似文献   

18.
以艾蒿为原料,槲皮素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甲醇提取艾蒿中槲皮素的工艺。结果表明,甲醇提取艾蒿中槲皮素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6(g/m L),甲醇体积分数100%,浸泡时间2 h,超声时间30 min。按优选工艺条件下槲皮素含量为0.698 mg/g,验证试验证明结果稳定,具有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艾蒿纤维素的最佳条件,以利于研究后续的乙醇发酵生产工艺,研究了不同因素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降解艾蒿粉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酶降解艾蒿纤维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0℃、时间40h、pH 4.60、磷酸盐缓冲液4mL和双酶配比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