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单独使用及复合后对大豆结瘤和生长的影响。采用大豆单独接种2种快生大豆根瘤菌、2种慢生大豆根瘤菌及根瘤菌分别与复合促生菌交叉接种,再种植的方法,观察大豆结瘤与生长情况。结果表明:(1)大豆结荚初期大豆快生和慢生根瘤菌处理的大豆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结荚数、豆荚鲜重等生物学性状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快生根瘤菌处理的大豆结瘤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慢生根瘤菌处理的总根瘤数和根瘤重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2)大豆结荚后期,对照处理的地上部鲜重、根鲜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慢生根瘤菌和复合促生菌处理的根瘤数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快生根瘤菌剂处理的大豆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而复合促生菌处理的大豆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虽然快生根瘤菌两处理有利于地上部、地下部、有效根瘤数、土壤碱解氮的提升,但复合促生菌处理的大豆产量、土壤速效磷和土壤有效钾都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因此表明复合促生菌处理能增加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2.
3.
4.
5.
根瘤菌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施用根瘤菌条件下,大豆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及其对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于大豆苗期、花期、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分别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数量测定;于大豆成熟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目随大豆生育期不同而发生变化.与对照相比,根瘤菌的施用均增加了除花期外各时期土壤中细菌的数量,在结荚期、鼓粒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真菌数量,在结荚期和成熟期增加了土壤放线菌数量;根瘤菌的施用增加了大豆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且有效增加了大豆产量,与对照相比增产19.44%. 相似文献
6.
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对大豆生长、结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根瘤菌拌种,以氮素及根瘤菌为试验因素设置处理,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氮和根瘤菌交互作用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入的根瘤菌能有效的增加大豆植株的结瘤数量,而施入大量的氮肥则产生抑制作用。根瘤菌的接入对大豆R3期生物量的积累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接入根瘤菌的条件下,施入氮肥单个根瘤体积增大;不施入氮肥,单个根瘤体积变小。产量构成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使得接种根瘤菌与施入氮肥相比,更能提高大豆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对大豆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在高氮素(73.80kg N/hm2)和低氮素(32.40kg N/hm2)两个水平下接种大豆根瘤菌,比较不同处理大豆花期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和籽实的产量及产量构成情况。结果表明,较高氮素水平条件下接种大豆根瘤菌对大豆植株地上部生物量的积累和大豆产量的增加都较为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产量增加在8.4%以上,而低氮素水平下接种根瘤菌增产效果不明显。在不接种根瘤菌的情况下,高氮素水平下的产量低于低氮素水平产量。建议今后大豆生产上在保证适量施用氮肥的情况下应接种大豆根瘤菌,这样才能够起到增产及增加肥料利用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几种化学药剂和除草剂不同配比对高油大豆黑农44品质及产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各种药剂不同配比对高油大豆黑农44品质、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蛋白质和产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对脂肪含量的影响各处理间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氮肥减施与接种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与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氮肥减施与接种不同根瘤菌对大豆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通过设置不同减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研究其对大豆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及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期, T1(1/2施氮+拌种NF)、T2(1/2施氮+土壤施用NF)、T3(1/2施氮+拌种DF)处理的净光合速率相对于CK分别提高了50.4%、30.1%、29.6%。所有处理较常规施肥(CK)的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气孔导度均有所上升,而大豆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叶片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除T3处理外,各处理的茎干重较CK差异也不显著。进入结荚期后,T1、T2处理的胞间CO_2浓度较CK分别提高了34.3%、47.0%,各处理净光合速率较CK均下降,而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均高于CK,除T4、T5外,叶绿素含量较CK差异不显著。除T2处理外,各处理的叶干重均低于CK,茎与荚皮干重较CK差异不显著,籽粒干重在所有减1/2施氮量+接种根瘤菌处理中均显著高于CK。在鼓粒期,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_2浓度较CK差异不显著,气孔导度均高于CK,不施氮肥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CK。各处理的叶片干重均显著低于CK,但茎、荚皮干重与CK相比差异不显著,且籽粒干重有一定升高趋势,T3处理籽粒干重较CK提高了24.6%;在成熟期,1/2减氮+接种根瘤菌处理基本上均能提高大豆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尤其是T3处理较CK产量提高9.75%。 相似文献
10.
夏播大豆产量的环境响应及高产品种的主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生长环境对夏播大豆产量的影响及高产品种的主要性状特征,选用50份大豆品种在黄淮海夏播大豆生态区的蒙城、阜南、龙亢试验点进行连续三年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环境下夏播大豆产量和高产大豆品种的农艺、品质、适应性等。结果表明:(1)试点间、年份间及品种间产量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点间方差占总方差的15.75%,年份间方差占6.48%,品种间方差占24.90%。3个试点中,蒙城点产量最高,龙亢点最低,平均产量相差在343.63~1 133.28 kg·hm-2,三年均达极显著水平。(2)有14份品种在3年9点次试验中平均产量高于2 700.00 kg·hm~(-2),其中11份是亚有限生长习性,3份是有限生长习性,产量位于前4位的全部是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高产品种中,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的生殖期、单株粒数等均值大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结荚高度、百粒重等小于有限生长习性品种。与普通品种比较:高产大豆品种的生殖期、主茎节数、单株粒重、种子脂肪含量均值均大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4**;t=3.23**;t=2.87**;t=2.89**),种子蛋白含量低于普通品种达极显著水平(t=2.98**)。(3)筛选出14份高产大豆品种,其中产量位于前四位的分别是高丰1号、GR8836、铁杆1号及中品661,均有较好的广适性。同时,高产品种在蒙城试验点,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不利的生长环境是目前黄淮夏播生态区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针对大豆生长的不利因素,优化栽培技术并配合高产品种,可以起到增产、稳产作用。高产大豆品种一般具有生殖期较长、主茎节数较多、单株粒重较大,脂肪含量较高的特点。亚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可能因为具有更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所以在试验中有更好的产量表现,应该在未来的研究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将筛豆龟蝽Megacopta cribraria Fabricius(龟蝽科Plataspidae)、苜蓿盲蝽Adelphocoris lineolatus Goeze(盲蝽科Miridae)、壁蝽Piezodorus rubrofasciatus Fabricius(蝽科Pentatomidae)、稻绿蝽Nezara viridula Linnaeus(蝽科Pentatomidae)、点蜂缘蝽Riptortus pedestris Fabricius(缘蝽科Coreidae)5种蝽象接在花荚期的健康大豆植株上,观察其刺吸为害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类群蝽象为害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产生显著影响,在大豆开花结荚期短期为害即可对大豆豆荚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其中,不同蝽象种类为害大豆植株,株高、茎节数、单株荚粒数及百粒重等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壁蝽、稻绿蝽和点蜂缘蝽的持续为害程度显著重于苜蓿盲蝽和筛豆龟蝽。这种差异与蝽象取食习性及其口器特征相关,其喙的长度及口针宽度与单株相对结荚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2008--2009年在爱荷华州的2个地点,在大豆[Glycinemax(L.)]R3、R5和R3+R5期进行了杀真菌剂唑菌胺酯(嗜球果伞素)和戊唑醇(苯三唑)施用试验研究,评价了大豆田间茎和种子被Phomopsis spp.侵染的发病率、产量和种子品质。结果表明,2008--2009年在R3+R5时期和2008年在R5时期施用唑菌胺酯后,大豆茎Phomopsis spp.发病率降低,较对照未施药剂茎Phomopsis spp.发病率大约降低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13.
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产高油大豆合丰55油分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合丰55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2008年育成的优良大豆品种,该品种具有超高产、高油、抗病、广适应性等突出优点。为了进一步探索该品种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采用二因素三重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油分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品种产量影响显著,随密度的增加和常规施肥量提高,高油大豆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不同密度和施肥水平对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影响达极显著水平,随着密度的增加油分含量下降明显,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油分含量先上升后下降;密度和施肥量互作对产量及油分含量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植株"症青"发生及产量损失的影响,采用人工罩网接虫法,设置6个密度处理,分别为每株0,0.5,1.0,1.5,2.0,2.5头,分别于盛花期(R2)、盛荚期(R4)和满粒期(R6)接点蜂缘蝽成虫,收获期系统观察大豆株高等主要农艺性状、"症青"症状(持绿叶片数)、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分析接虫时期、接虫密度与上述各指标的相关性及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各时期接虫处理对大豆植株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程度均呈随接虫密度增加而加重趋势。其中,R2期株高增加不显著,且均无"症青"植株发生;R4和R6期株高、节间距和"症青"等指标均随接虫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单株有效荚数、粒数、产量等均随接虫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各产量性状及产量损失率与接虫密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植株持绿叶片数与接虫密度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接虫密度越大"症青"现象越明显。相同密度不同时期接虫处理结果显示,R4期大豆植株"症青"和产量损失等受害程度显著高于R2和R6。同时,大豆植株"症青"发生程度与单株产量损失率之间亦呈显著正相关,即植株"症青"越重其产量损失率越高。可见,点蜂缘蝽为害对大豆"症青"现象及产量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