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了我国大豆超级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及育种途径,及大豆超级种相应配套栽培技术,为我国大豆超级种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科技进步谈黑龙江省大豆产量的提高和增产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依靠科技进步大豆产量连年稳步提高,2005年较2001年总面积增加了134.6万hm2,总产增加371万t,单产提高381.6kg/hm2,并出现了一批高产典型,充分显示了大豆增产的潜力。本文还对连续增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高大豆产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塔式栽培提高间作大豆产量的探讨黑龙江省依兰县农业局,154800李兴民孔令发冯作田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154007祝宝林张英武宋继红我国当前大豆栽培,除国营农场和黑龙江省北部、东部大豆主产区大面积清种外,各地均以间作为主。在东北又多以与玉米间作为... 相似文献
4.
5.
6.
7.
红麻是我区史河沿岸农民喜爱种植的一种经济作物。但由于连年种植,不仅土壤肥力消耗大,同时常发生枯腐病(又名茎枯病)而造成减产。近年来麻农除将红麻与水稻实行轮作外,还将红麻与大豆实行套种,这是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粮、麻双丰收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9.
我所于1985—1986年在所内外开展了大豆地膜覆盖试验——大豆稀、少、覆栽培法的研究工作。试验分为地膜覆盖和露地直播(对照,参考对照)密植栽培三个处理,供试品种为密枝1号和嫩丰11,三次重复,随机排列。研究结果表明,覆盖栽培,由于提高地温,(0—25cm平均地温比直播增温1.56—3.04℃)提前成熟9—14天。覆膜保墒节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生育期水分生产效率比对照增加53.1—75.0%,对抗御干旱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覆膜使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有利于养分分解,苗期的碱解氮、速效磷分别比直播增加50.0%和14.9%。为大豆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协调大豆生长发育环境中的热量、水分、养分、气体的组合,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使大豆生长发育沿着最佳的生物轨道运转。经济产量每公顷达到2630.8—4317.0kg,比露地直播增产62.4—72.7%。 相似文献
10.
自1982年美国Keyser.H.H等发表了从中国材料分离得的快生型大豆根瘤菌以来,引起国内外许多学者的重视和研究。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一些突出特点如生长速度快、耐盐、pH范围广、具有一定的结瘤竞争性等进一步被证实。为了探索快生型大豆根瘤菌的田间共生效应,我们从1985年开始将中国农科院土肥所从辽宁野生大豆分离出的快生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大豆品种豆腐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选用23个辽宁、吉林和山东的春大豆和夏大豆栽培品种为试材。调查百粒重和单株粒重,测定豆腐加工特性、籽粒蛋白质含量和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研究表明:筛选到豆腐产量高的品种可能性很大。可把籽粒吸水重和籽粒膨胀体积作为品种豆腐产量的间接选择性状。筛选到豆腐产量与单株粒重均高的品种难度很大,筛选到豆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高,豆腐产量和籽粒蛋白质质量均高的品种存在着一定难度。不同品种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差 相似文献
13.
大豆品种对大豆细菌性斑点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广泛的田间抗病性调查的基础上,用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的4号和2号生理小种对12个大豆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测定,在这12个大豆品种中有丹豆4和吉农1号2个品种对4号和2号小种均表现抗病,并讨论了其它大豆品种的抗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同地区大豆育成品系的特点分析及品种选育方向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2004年国家大豆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对全国166个参试品系的株高、主茎节数、主茎分枝数、产量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对同一生态区的品系进行主成份分析,对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参试品系可分为6个特性不同的组群,组群间各性状的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生态区之间育种目标的差异;不同生态区主成份个数和主成份因子不同;粗蛋白含量和粗脂肪含量与纬度均存在一元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991和0.2868,回归模型分别为Y=46.4183-0.1357×1和Y=18.1613+0.05014×2.研究结果以期为我国不同生态区大豆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为国家区试点分布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不同品种(系)和密度的超高产栽培试验,分析四因子和二因子的产量效应,各因子对产量贡献的大小为:亩荚数>百粒重>荚粒数。超高产育种和栽培的主攻方向是提高亩荚数,同步增加百粒重。黄淮超高产育种模式:亩荚数46.7±5.3万,百粒重22.4±2.6克,每荚粒数2.18±0.11个。 相似文献
17.
感染大豆灰斑病菌后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叶绿素动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采用了抗性不同的大豆品种,在3~4叶期接种,并于接种后1~10天内连续取样,然后测定其接种后内叶绿素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在病菌侵入的初期,叶绿素a、b的含量都有所下降:在病菌侵染后7~10天时,感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比未接种对照低,而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含量均明显高于未接种对照;另外,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对叶绿素a、b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7号生理小种对叶绿体的破坏能力最强,其次为6号生理小种,而4号生理小种则最弱,其中1号,2号生理小种居中。抗病品种叶片内叶绿素a/b的比值明显高于感病品种,初步认为叶绿素a/b的比值可作为大豆品种对灰斑病抗性鉴定的一种生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山东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50多年来山东省不同时期42个主要推广大豆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演进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品种的结荚习性由无限结荚习性为主到以有限、亚有限结荚习性为主;生育日数均缩短5.6d;株高降低23.2%,其中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降低27.1%,60年代至80年代降低0.4%,80年代至90年代以后增加5.8%;主茎节数减少3.1个;节间长度缩短0.4cm~0.9cm;分枝数减少1.5个;单株荚数减少33.7%;单株粒数减少31.7%;百粒重增加37.9%;单株生产力平均增加13.9%;产量提高48.7%.在本试验条件下,研究认为,今后大豆育种要从提高单株生产力着手,适当增加株高,缩短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进而增加主茎荚数,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高蛋白大豆品种育成及其技术拓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高蛋白大豆品种育成及其技术拓宽研究钱华雷勃钧卢翠华李希臣周思君韩玉琴刘昭军(黑龙江省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哈尔滨150086)前言国内外大豆育种工作者普遍认识到,当前大豆高蛋白育种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蛋白质含量与产量呈负相关,而且多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