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以西藏林芝地区察隅县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与保护对策为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察隅县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借鉴相关先进经验,提出优化察隅生态文明保护的对策,力求完善察隅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协调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西藏察隅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论竹子生态环境效益与竹产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分析了竹子的生态和环境效益,从“以竹代木”保护森林资源、带动西部山区生态环境建设、支撑“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竹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论述了开发竹浆产业实现竹材综合利用、推进现代竹产业发展,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产业开发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培育和利用的良性循环,实现西部山区社会、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相似文献   

3.
西藏有独特的生态,也有高原茶园,茶文化丰富。本文主要通过政策视角分析了西藏的茶文化、茶产业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的路径,关注的中心是如何发掘和推进西藏生态红利的实现,并进一步引出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关系的思考。本文认为,在现有茶文化和茶产业发展实践的基础上,从全局角度启动和推进“藏东南茶产业生态区”建设和成立“西藏茶文化公司”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并且符合藏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西藏茶文化发展的需求。在性质上应纳入在民族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基础上建设“美丽西藏”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实现生态文明的工具。本文依据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结合仁怀市实际情况,以该市21个乡镇、街道办为基本评价单元,运用GIS技术对仁怀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仁怀市主体功能区空间格局进行科学划定,并划出生态保护红线。最后结合仁怀市“十三五”规划要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对仁怀市主体功能区建设发展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田涛  罗在柒 《福建农业》2015,(3):157-158
在资源日趋紧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国家针对林业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政策,加快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必须遵循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林业要加强保护,而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施行林业政策,林业政策对于一些迫害自然环境的行为起到了遏制作用,对林区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性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本文简单地概括了林业政策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希望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正为强化与社会各界年轻干部的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三农"工作的良好氛围,农业部科技教育司与农业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联合举办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主题征文活动。征文内容要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国情,围绕于农业生态文明建设、农业资源环境保  相似文献   

7.
自二十世纪末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一直将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全国各省市纷纷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奋力调整产业结构,开创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良好局面,使生态文明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然而现阶段,我国资源与环境矛盾日益激化,要想在全国范围内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就必须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全面地了解我国现阶段资源环境问题的现状与成因,科学辨别资源环境问题的差异,才能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文致力于从分析研究我国资源与环境问题的理论基础、问题成因及发展对策三方面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8.
马铭 《农家科技》2014,(9):38-43
“生态立县”战略是巫山的立县之本。随着巫山被纳入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道理愈加明朗。加快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巫山人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作为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强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而绿色农业是当前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发展绿色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健康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河南省林业实际,进一步阐述了河南省林业生态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并提出了促进河南省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一个更为凸显的国家战略位置上,但是生态文明建设 在农业领域的实践中所面临的资源与环境、数量与质量双重约束也日益突出。那么如何在生态环境 建设“四个一”的理念指导下,实现农业的绿色转型发展,确保粮食安全与有效供给、食品安全与满足 需求、生态安全与持续发展,是必须重视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因此本文对生态文明建设于高效生态农 业的实践路径做几点探索。  相似文献   

12.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在促进生态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分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相对较好,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队伍整体素质相对偏低,难以适应日益发展的保护事业的需要。“十一五”期间,全国自然保护区系统切实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同当前现代林业和自然保护事业发展的形势相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干部教育培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后一个时期,建议统筹推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知识能力,创新培训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敬华 《广东农业科学》2018,45(10):159-165
崇明岛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上海可持续发展的储备空间。基于PSR模型构建了一套包含1目标3要素22项评价指标的崇明岛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对评价指标归一化处理和各要素层指数权重计算,得出崇明生态环境指数。结果表明:在崇明生态岛建设行动计划的实施下,崇明岛生态环境指数从2008年的0.57增长至2015年的0.91,增幅达60%,生态岛建设进程从启动阶段进入发展阶段并逐步向完善阶段过渡,环境保护成效显著,可持续健康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同时,在分析评估近几年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6项评价指标进行优化研究,以期更科学准确地反映崇明岛生态环境质量,为崇明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型的条件与实现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促进发展方式的生态化转型,而发展方式的生态转型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特殊性、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针对现行环境管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发展方式生态化转型的制度变革重点,即加强环境立法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决策与公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与绿色GDP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安溪茶乡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溪县在迈向现代山水茶乡的进程中,组织实施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不断推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合理协调,实现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该文重点介绍了安溪县生态县建设的原则与内容,阐述近年来安溪茶乡生态县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相似文献   

16.
建立中国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魏琦  侯向阳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8):3719-3726
生态补偿是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生态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何建立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国内外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具有长期挑战性的课题,关系着补偿政策的方向和重点、政策实施的效果和效率、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永续性的关键问题。草原作为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生物多样性保存中心、生态安全屏障和食物安全的接续地,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已初步建立,投资规模和覆盖面均较大,并已取得明显成效,但草原生态环境“局部好转、总体恶化”的形势仍然没有根本转变。因此,探讨和建立公平性和长效性相结合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是协调草原资源的多重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多赢”、确保草原资源保护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手段。笔者通过对国内外生态补偿概念、理论和长效机制发展趋势的分析,阐述建立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牧民致富中的必要性。通过对不同草原区域实施草原生态补偿进行实地调研、对牧户固有的生产决策行为对草原生态补偿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以及对中国当前草原生态补偿政策实施效果分析,认为目前草原生态补偿存在如下主要问题:长期欠账,草原生态治理难度巨大;草原生态投入少、周期短,保护成果尚难以得到有效巩固;牧民存在心理载畜率和超载惯性,对生态补偿减畜产生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进一步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草原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延长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期限;增加草原生态补奖经费;实行多样化的适应性减畜模式;大力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和加强草原畜牧业制度保障体系。旨在为中国脆弱性生态资源的科学保护和草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与防治举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河北省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形势严峻,与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已经成为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分析了河北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表现和产生原因;针对突出问题,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18.
居延海具有非常丰富的景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开发生态观光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潜力巨大。居延海地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地理位置偏僻,不适宜目前常规的渔业生产方式。提出了在西居延海按照大水域生态修复渔业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东居延海按照“淡水牧场”开发模式发展生态渔业;在居延海建设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在充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持生境稳定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旅游,采用触景生情的办法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依靠生态观光旅游的强劲需求拉动渔业发展。部分旅游收入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形成良性循环,逐步实现旅游和生态渔业反哺自然,达到旅游、渔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刘东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877-11880
通过秦皇岛市资源环境现状和生态足迹分析,提出秦皇岛市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合理地优化和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相似文献   

20.
高丽  沈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6148-6149,6152
西部地区矿业和能源开发已经成为其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受到自然、经济、社会及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为此,应加强资源管理,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绿色矿业和能源开发模式,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完善生态环境与资源补偿机制,减小资源开发负外部性,明晰资源产权,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加强资源环境领域国际交流等,以增强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