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高宁夏向日葵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完善栽培技术,试验选用油用型向日葵品种LD1616作为供试材料,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油葵各个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及干物质含量积累,分析了油葵各个器官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油葵籽粒、茎叶产量的肥料因素均为氮素磷素钾素。NPK(OPT)处理养分吸收最多,缺少一种养分吸收量相对减少,以缺少氮素的减少幅度最大,以缺少钾素的减少幅度最小。氮磷钾肥料的利用率排序为氮钾磷。氮素、磷素农学效率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施用钾肥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平衡施肥对油用向日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配合施用NPK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影响,在河套灌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增施NPK肥均有增产效果,且氮肥钾肥磷肥;1 kg N、P2O5和K2O分别增产葵花籽2.3、2.7和7.2 kg,施用N、P2O5和K2O养分利用率分别为24.4%、10.5%和50.1%,生产100 kg油葵籽实吸收N、P2O5和K2O分别为5.02、1.62和7.64 kg。干物质和NPK养分积累均表现为前期慢、中期快、后期又慢的S生长曲线变化规律,可用阻滞方程y=k/(1+aebx)进行模拟。油葵全株吸收的K最多,N次之,P最少,出苗后70 d是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转移的转折点,收获时N和P主要集中在籽实中,K主要分配在茎秆中。  相似文献   

3.
油用向日葵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油用向日葵品质形成的规律,设品种、播种期、密度试验,研究了播种期、密度因素对油用向日葵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籽粒粗脂肪最大积累速率出现在开花后10~22 d;籽粒中亚油酸含量从开花~花后10 d缓慢增长,10~20 d有所下降,以后缓慢上升,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亚油酸含量占粗脂肪的比例不断增加,而油酸含量变化与亚油酸含量正好相反;亚麻酸含量呈递减趋势,花后20 d左右下降至0.5%,花后25 d左右下降为0。棕榈酸含量也呈递减趋势,硬脂酸含量从开花至花后15 d左右,呈上升趋势,花后15~35 d,缓慢下降。高油品种(P45)棕榈酸含量高于其它品种,而亚麻酸和硬脂酸含量在品种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分配规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在马铃薯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干物质在叶片、地上茎和块茎中的分配随生长发育阶段不同而不同;干物质的积累是形成马铃薯产量的物质基础,以合理的栽培技术措施促进干物质的合理分配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马铃薯产量。  相似文献   

5.
膜栽春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的春玉米与裸栽的相比,表现为生长快而稳健,光合面积较大。在干物质积累上膜栽春玉米呈单峰曲线,且各时期积累较多;裸栽玉米呈双峰曲线,积累较慢。膜栽玉米对N、P、K养分的吸收量较多,吸收时期较长,吸收高峰期出现较迟。N、P、K的吸收比例,每生产100kg玉米籽粒所需的N以及养分在各主要器官的分配趋势与裸栽基本相同。膜栽的玉米亩产可比裸栽增产35%左右,其主要增产原因是每穗粒数较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家种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方法]2年生黄芩自3月29日开始于返青前、返青后、现蕾期、开花期、结实期、果熟期、枯萎前和枯萎后采样;3年生黄芩自3月26日开始采样,每15d1次,直至10月13日地上部干枯。[结果]家种黄芩生长前期以生长茎叶为主;生长中期,有机物质大量运向花蕾和果实等生殖器官;生长后期,有机物质大量转向根部,是根部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2、3年生黄芩根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和地上器官干重占植株总干重的比例2条曲线的交叉结合呈典型的"剪刀形"。[结论]该研究可为家种黄芩的高产高效栽培及适时采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覆膜甜椒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提高了土壤的供肥能力,促进了甜椒对养分的吸收。在甜椒整个生育过程中,土壤养分含量前期较高,以后逐减,与植株养分吸收强度成负相关。覆膜甜椒前期需肥较少,吸肥高峰出现在采收至采收盛期,此间养分供需存在尖锐矛盾。对覆膜甜椒增施半腐熟有机肥,磷、钾化肥与有机肥混合栽前全层施入,结果至采收期分次适当多追氮素化肥,将有助子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对油莎豆整个生育期内干物质的积累、分配及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莎豆全生育期内干物质总积累量呈单峰曲线变化,绝对增长速率峰值出现在播后44~61 d,峰值出现前所积累干物质主要供应地上部茎叶的扩增,峰值出现后,生长中心逐渐转移到地下部块茎;脂肪总积累量在块茎发育进程中呈不断增加趋势,淀粉相对含量则表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电镜观察显示油莎豆块茎发育后期脂肪主要通过脂体数量的增加来完成积累过程,而淀粉的积累则通过淀粉粒体积增大及数量增加两种方式来完成;脂肪酸组分分析结果表明,油酸相对含量随块茎发育呈递增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块茎的充分成熟有利于块茎含油量的提高及油酸的充分转化.  相似文献   

9.
红小豆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潮土区红小豆 15 2 4 6 0kg·hm-2 产量水平下氮、磷、钾积累与分配规律。结果表明 ,每生产 10 0kg红小豆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 5 2 7kg、磷 0 73kg、钾 2 40kg。红小豆单株干物质积累符合Logistic曲线方程。全生育期植株含氮量最高 ,含钾量次之 ,含磷量最低。氮、磷、钾的积累强度曲线为单峰曲线 ,始花到花后 2 0d为养分积累的高峰期 ,花后 2 0d左右积累强度达到最大。相对积累强度曲线为双峰曲线 ,第一个高峰为苗期至分枝期 ,是氮、磷、钾营养临界期 ;第二个高峰为始花期至花后 2 0d ,是氮、磷、钾营养的最大效率期。整个生育期间 ,叶片与花荚中氮的积累量最多 ,钾次之 ,磷最少 ;叶柄与茎秆中钾的积累量最多 ,氮次之 ,磷最少  相似文献   

10.
夏棉干物质积累和氮磷钾吸收分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夏玉米在亩产975公斤的产量水平下,地上部植株不同部位中氮、磷、钾营养元素的积累量和积累速度变化,以及氮、磷、钾在各部位中的分配与转移情况.结果表明,成熟时N、P_2O_5和K_2O的积累量分别为18.2,4.9和17.1公斤/亩,三者的比例为3.7:1:3.48,生产百公斤籽粒所需N、P_2O_5、K_2O的量分别为1.87,0.50和1.75公斤.N、P_2O_5、K_2O的最高积累速度分别为405,109和597克/亩·天,成熟时籽粒中的氮、磷、钾分配比率分别为64.4%,76,4%和20.4%.  相似文献   

12.
覆膜能明显提高黄瓜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初花期二者分别比对照增加75%和79.2%(N、P、K、Ca、Mg五种元素平均);养分吸收高峰比对照提前,出现在采收至采收盛期,五种元素吸收强度平均为420克/亩·日,比对照增加40.1%;覆膜能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前期尤为突出。在产量表现上,覆膜区黄瓜亩产7151公斤,比对照增产23.2%。  相似文献   

13.
薏苡干物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条件下薏苡的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特性,结果表明,薏苡一生的干物质积累动态表现为“S”型曲线,但不同品种之间差异较大,杂交种表现出较强的杂种优势,峨嵋黑壳品种较长春黑壳品种表现出更强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全生育期都处于淹水条件(水生栽培)的植株不及栽培于湿润旱地条件(旱生栽培)的长得好,干物质积累量较旱生栽培的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因生育时期而异,亦在一定程度上受栽培条件影响,生育后期主要分配到茎秆和穗子,水生栽培下的植株根系特别发达,根系的干物质分配百分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系统地提出了重庆市单站冻害和全市性冻害的分级指标。揭示了冻害的发生分布规律。划分了冻害的分布类型。探讨了冻害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5.
纤维亚麻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纤维亚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是随着生育期的进展逐渐增加,后期缓慢下降。成熟期根、茎、叶、蒴果互相之比为0.12∶1∶0.11∶0.29。纤维亚麻的生物产量与原茎产量、原茎产量与经济系数的关系均呈显著的正相关。纤维亚麻由低产变高产应当着重提高生物产量,而由高产再高产应在获得一定生物产量的基础上提高经济系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梨瘿华蛾空间分布型及垂直分布的研究,发现此虫的分布为具有公共K值的负二项分布:聚集原因由成虫活动和产卵习性所引起,聚集强度随种群密度的升高而增加,该虫在树冠外围的南方位与上部密度较大。为此虫的抽样调查和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豆子粒中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试验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积累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不同处理下 ,大豆子粒中干物质积累呈“S”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密度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随灌浆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加 ,并呈“W”型曲线变化 ;在不同施氮量处理下 ,蛋白质含量则是随子粒的形成呈不规则消长变化。脂肪含量随着子粒的形成呈“S”型曲线变化。不同密度、施氮量处理下 ,子粒中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表现为 :中密度>低密度 >高密度 ;中施氮量 >高施氮量 >低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水稻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不同蛋白质含量的水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水稻籽粒蛋白质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单粒蛋白质含量随籽粒发育而增加,而单位干重的蛋白质含量却以开花后7天最高,14至21天降至最低,以后又逐步上升,28天趋于稳定。籽粒蛋白质的积累受叶片氮素降解和运转的影响,高蛋白质含量比低含量的品种具更强的叶片蛋白酶活性,叶片氮素的降解能力更强。并且,前者籽粒中游离氮基酸含量高于后者。籽粒蛋白质的积累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抽穗期施氮可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理分布方法研究我国萝卜品种现状,结果表明:栽培萝卜品种和不完全显性性状主要分布在第Ⅲ栽培区(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及河南省)。通过分析酯酶同工酶酶谱及萝卜肉质根颜色性状变异最大的地区,表明第Ⅲ栽培区属于遗传变异中心。根据上述理由,依据瓦维洛夫的观点初步推断萝卜起源于黄淮平原和山东丘陵一带。  相似文献   

20.
稀土在玉米及水稻中吸收分布与积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玉米和水稻中5个稀土元素(La,Ce,Y,Gd)的含量分布以及单一稀土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玉米和水稻吸收稀土的能力与土壤可给性稀土呈正相关关系,植物体各部位稀土含量分布一般规律为根〉叶〉茎〉时实;单一稀土在根部的分布特征是La〉Ce〉Nd〉Y〉Gd,在叶、茎、果实的分布特征是Ce〉La〉Nd〉Y〉Gd,说明轻稀土较重稀土易被植物吸收。总之,稀土元素在植物中不易迁移,主要集中在根部,果实中含量甚微,因而施用稀土微肥,不会影响食用粮食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