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静水生物测试研究了对氯硝基苯(P-NCB)、间二硝基苯(M-DNB)和2,4-二硝基氯苯(CDN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以锦鲤鱼(Brocarded Carp)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液中,通过鱼类的死亡率求出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试验结果表明,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2,4-二硝基氯苯96 h LC50分别为22.13、14.53、0.692 mg·L-1.对氯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顺序为2,4-二硝基氯苯>间二硝基苯>对氯硝基苯,3种化合物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213、1.453和0.069 2 mg·L-1,2,4-二硝基氯苯对锦鲤鱼的安全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标准,间二硝基苯和对氯硝基苯安全浓度高于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2.
染发废水对鲤鱼急性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鲤鱼为受试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染发废水中,通过半静止式试验,根据鲤鱼在各时间段的死亡率求出半致死浓度、安全浓度以及毒性累积程度系数等特征参数,探讨染发废水对鲤鱼的急性毒性,评价染发废水的毒性等级。结果表明:染发废水急性毒性等级为中等毒;染发废水在48 h内稳定性较差,48 h后才能趋于完全稳定;染发废水对鱼类急性毒性试验时间至少可缩短至48 h。  相似文献   

3.
张国霞  沈洪艳  李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0):5940-5942
[目的]研究硝基芳烃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效应,从而为硝基芳烃化合物的水环境风险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以锦鲤鱼(Cyprinus carpio)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3种化合物试验液体中,分别采用改良寇氏法和概率单位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并采用u检验法比较两种计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两种计算方法,所得LC50之间无显著差异,均能表示3种化合物对锦鲤鱼的毒性水平。以两种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最终LC50。对硝基甲苯、邻硝基苯胺和对硝基苯胺96 h LC50分别为41.43、20.42和49.36 mg/L。[结论]对邻硝基苯胺、对硝基甲苯和对硝基苯胺对锦鲤鱼均属于中等毒性物质,其急性毒性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4.
毒斯乐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毒斯乐对自然蚯蚓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0.154 g/L,自然土壤法测得毒斯乐对蚯蚓的LC50为1.29 g/L,自然土壤法中毒斯乐对蚯蚓的毒性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溢油污染对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油品对2种蟹类的毒性效应。[方法]选择国内外常见的4种原油和4种燃料油,通过油类母液制备和试验液配制,采用半静态试验法,研究不同油品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蟹类幼体的毒性效应。[结果]4种原油中,TJ016、TJ015、TJ014、TJ002对三疣梭子蟹和锯缘青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450.095和4937.369mg/L、744.342和4008.723mg/L、241.671和1254.620mg/L、926.612和1181.351mg/L。4种燃料油中,-20^#柴油、F380、F120、F180对2种幼蟹的96h LC50分别为1195.187和405.04mg/L、172.168和5497.524mg/L、61.754和287.524mg/L、12.989和320.873mg/L。[结论]8种油对三疣梭子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80〉F120〉F380〉TJ014〉TJ015〉TJ002〉-20^#柴油〉TJ016,除-20^#柴油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8种油对锘缘青蟹的毒性效应的大小顺序是:F120〉F180〉-20^#柴油〉TJ002〉TJ014〉TJ015〉F380〉TJ016,除F380外,燃料油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  相似文献   

6.
甲醛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常规方法研究了甲醛对红白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对红白鲫24、48 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78.47 mg·L-1和71.51mg·L-1.其95%置限分别为71.84~79.91mg·L-1和65.93~83.24mg·L-1,安全浓度为19.23 mg·L-1.  相似文献   

7.
砷与氟对隆线溞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评价砷与氟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参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测试方法,以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为试验生物,分别研究了砷与氟单独及共存时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污染物单独存在时,砷对隆线溞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50 mg/L、3.16 mg/L、2.2...  相似文献   

8.
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试验用4种方法研究了兽药洛克沙胂对安德爱胜蚓(Eisenia andrei)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用滤纸接触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为5.5g/kg;人工土壤法、人造土壤法和自然土壤法测得洛克沙胂对蚯蚓的LC50分别为:3.23、2.99、3.45g/kg土壤。洛克沙胂对蚯蚓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9.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华  宋维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81-12482,12485
[目的]找出Hg^2+、Cu^2+和Cd^2+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Rhodens sinensis Gunther)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安全浓度。[方法]采用静水生物法研究了Hg^2+、Cu^2+和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作用,采用概率单位-对数图解法计算了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24、48、72、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结果]Hg^2+和Cu^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较强;Cd^2+对中华鳑鲏鱼的毒性相对较弱。3种金属离子的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u^2+〉Cd^2+,它们对中华鳑鲏鱼24h的LC50分别为0.222、0.344和10.360mg/L,48h的LC50分别为0.215、0.279和8.820mg/L,72h的LC50分别为0.204、0.256和7.910mg/L,96h的LC50分别为0.193、0.236和7.270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0193、0.00236和0.07270mg/L。[结论]中华鳑鲏鱼对Cd^2+有较强的耐受力,对Cu^2+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0.
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方法]在实验室内的短期生物测试中,以白鲢为试验生物,将其暴露于3种化合物不同浓度的试验液中,通过其死亡率求出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全致死浓度。[结果]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正式试验浓度范围分别为70~100 mg/L4、0~50 mg/L和80~120 mg/L,均属于高毒物质。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48 h内的最大无死亡浓度和最小100%致死浓度分别为70和100 mg/L、40和50 mg/L8、0和120 mg/L。苯胺、二甲苯和硝基苯对白鲢的急性毒性大小为:硝基苯>苯胺>二甲苯。[结论]研究鱼类的急性毒性可以用作评价水体环境安全性的一个快速有效的初级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