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翔  侯刚 《种子世界》2005,(8):43-43
1套种模式 套种棉田为常规宽膜棉田,地膜幅宽1.5m,每膜4行(棉花),株行距配置为宽窄行(30+60)cm×9cm.小茴香点播在膜上60cm宽行间,每膜1行,穴距11cm.  相似文献   

2.
棉田套种小茴香技术要点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棉花田间套种小茴香的栽培技术要点,总结了包括田间配置方式、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小茴香收获后大田管理等种植技术,并对棉花田间套种小茴香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间(套)作对棉田病虫害的防控效应及其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棉花是病虫害发生最为严重的大田作物之一,近年来基于棉田间作套种的棉花病虫害生态治理成为研究的热点。合理的间作套种可以通过改变农田的生态结构和环境条件,提高天敌的种群数量,降低或抑制害虫的种群密度,进而起到有效控制病虫害的作用,是棉花病虫害防控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棉田间作套种控制病虫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合理的间作套种更是存在提高用工投入、增加病虫防治难度、加重病虫为害等多种风险。评述了棉田间作套种对防控棉花病虫害的效应及其机制,总结提出了棉田间作套种存在的风险和防控途径,对今后应用间作套种生态治理棉花病虫害的前景和研究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倒茬水稻是目前我区改良老化棉田尤其是病虫害严重棉田最简捷有效的技术措施。利用小茴香耐干旱、抗病虫、怕涝及生育期短等特性,实行直播小茴香后复种中稻,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土地,提高复种指数,又可改良土壤,加速土壤熟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安息小茴香和线椒均为焉耆县的特色产业,同时线椒又是焉耆县红色产业带中的一个主打品种,为使特色产业发挥其优势,并在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年来对特色作物套种模式不断地进行探讨摸索,进一步优化配置,并充分发挥其优势。主要介绍了焉耆县安息小茴香(孜然)套种线椒栽培技术,旨在发挥各自优势,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6.
棉田套作芥菜绿肥防治黄萎病效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2001~2003年,研究了芥菜油抑制棉花黄萎病菌试验及棉田套种芥菜绿肥对棉花黄萎病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芥菜油高、中、低3个浓度对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中、低浓度培养5天后抑菌效果分别为98.8%、74.5%、40.3%;棉田套作芥菜绿肥,抑制棉花黄萎病的效果连续3年的防效分别为52.3%、70.9%、89.6%.  相似文献   

7.
一我省实行棉麦套种的棉田,约占全省棉田总面积的75%左右。群众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棉麦套种经验,棉麦产量不断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形势的发展要求,棉麦套种在生产上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棉麦套种棉花,出苗后与三麦共生期约20天(大元麦茬)—35天(小麦茬),棉苗受麦株荫蔽,通风透光条件差,  相似文献   

8.
麦棉套种模式是黄河流域棉区棉田的主要套种模式,对于解决麦棉争地矛盾起着重大作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棉田间套种模式多元化、多样化发展已成为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植棉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将该棉区立体高效种植模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本地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光照资源,实现一年两熟种植,真正达到棉农增收团场增效目标。五十三团不断探索棉花套种小茴香栽培技术,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经济效益显著,实现了棉花与小茴香互作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一、粮棉套种发展现状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北方棉区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水肥条件的改变以及适应夏粮扩大生产的需要,棉田改制即棉花由一年一熟改为以小麦为主的粮棉套种两熟发展较快。据初步统计,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北京等六个省、市,粮棉间套种面积达544.9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15%以上。北方棉区十余年来粮棉间作套种,曾经试验推广了多种不同种植方式,主要有:棉花与夏收作物套种,两种两收;棉花与夏、  相似文献   

11.
棉花套种西瓜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套种西瓜,是充分利用棉花苗期行间空闲,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山东省宁津县大力推广这种套种栽培技术,使棉农在棉田里多收一茬西瓜。据调查,套种比纯作棉花基本不减产,西瓜亩产3500千克左右,亩增效益1200元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两熟棉田用地养地的矛盾,促进粮棉稳产高产,我们从1973年开始在沔阳县柳集公社东方红三、四生产队与贫下中农结合,利用麦收后棉行较宽的特点,套种一季柽麻作绿肥。两年来的试验、示范结果证明,棉田套种柽麻,是一种投资小、花工少、见效快、自力更生增辟肥源的新途径,是培肥土壤,增产粮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与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是从麦棉多熟种植制度发展而来。本文采用实地调查、文献搜集和定位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总结了麦(小麦)棉(棉花)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的发展演变进程以及典型模式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其生态、经济效应。结果表明,麦棉多作套种循环农业模式,可以利用生态位原理,发挥不同作物的优势和边际效应,在不降低棉花和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增加土地收益和生产效率,同时具有保护地温、节水保墒、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的功效。因此,构建麦棉多作套种循环模式,能够实现棉田生物多样性、维持棉田生态系统平衡、提高土地和资源利用效率,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们于1984、1985连续两年进行了地膜棉田套种春菜花和1985年套种春甘蓝的小区栽培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我们认为,春菜花在秋季露地播种育苗,初冬将菜苗分茁到薄膜阳畦进行保温越冬,翌春3月初将秧  相似文献   

15.
棉区历来实行棉粮套种、粮草(绿肥)间作种植制度。由于棉花、春粮、绿肥经济效益较低,影响了棉农植棉的积极性,造成棉花种植面积逐年下降,棉地土壤变僵变劣,棉田生态环境变差。草莓是新兴水果,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生长周期与春粮、绿肥作物基本一致。为提高棉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稳定棉田面积,从1985年开始,我们进行了棉花、草莓套种四年试验,现将试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棉田早春套种1季马铃薯1hm^2可增收2万多元,而且能促进棉花吸收增施的肥料而增产,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近几年来,杂交抗虫棉在南方棉区得到大面积推广运用,因为杂交棉花比常规棉花在同等种植的条件下要增产15%左右,因此,受到广大棉农的认可。但杂交棉花比常规棉花每亩种植密度要减少500~800株,它的平均行距达到1米,其中宽行达1.1~1.3米,为了充分利用宽行棉花果枝封行之前的时间、空间和地力,不少农民在棉花宽行套种了西瓜,每亩可增加收入800~1000元。棉套西瓜增收虽然好,但也有些农户套种西瓜的棉田却因为防除杂草不  相似文献   

18.
山东膝州市≥10℃积温不足4500℃,小麦套种玉米两熟较接花作两熟稳产,从1980年起,两作物套种的高产栽培实践,初步总结制订出本市小麦、玉米套种两熟丰产栽培的6项技术指标.1987-1988年应用于大坞镇农技站5000  相似文献   

19.
棉田间套是南乐县传统的栽培模式之一,近年来,南乐县积极引导农民调整植棉内部结构,改革耕作制度,推行粮、棉、油、瓜、果、菜等诸多作物的组装配套种植,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开发棉花商品经济支柱产业,使产值较传统间套hm2产值提高2~3倍,达到了48000元/hm2以上.间作套种高效种植面积长年稳定在1333 hm2以上,也使植棉面积上升到了3400 hm2以上,南乐县的棉花生产也得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麦棉套种对棉行太阳辐射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3-2式麦棉套种预留棉行的小气候效应进行研究在明,小麦对预留棉行有根强的遮荫作用;致使齐穗期预留棉行中央的光合有效辐射较冠层减少30%,太阳总辐射削减19%;小麦黄熟前,预留棉行内风速较一熟棉田小,午后气温也较一熟棉田低;共生前期麦套露地棉田地温较一熟棉田低,小麦黄熟后较一熟棉田高,而麦套地膜棉田的地温一直较一熟棉田高。降低小麦株高,留足预留棉行,麦套棉地膜覆盖。加强小麦生育后期的水分管理,都有利于减轻麦棉套种的不利和小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