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应用喷施宝肥表现为增产。均以处理4(基肥+追肥尿素(15kg)+喷施宝增产效果最好,比处理2(只施基肥)亩增产40.5kg、25.1kg、增幅6.12%~5.38%;处理4比处理1(常规施肥)亩增产14.2kg、22.3kg,增幅2.19%~5.0%。  相似文献   

2.
通过试验校正2种配方肥、常规施肥和不施肥的增产效应,结果表明:38%(13—18—7)配方肥比CK增产26.23%,40%(18—15—7)配方肥比CK增产20.24%,习惯施肥比CK增产18.17%。  相似文献   

3.
稻麦轮作区硅钾肥田间肥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东鱼台稻区土壤硅含量166.77mg/kg,低于北方地区土壤有效硅临界值250mg/kg。每666.7m^2用硅钾肥(含SiO2、K2O各15%,N3%)50kg的地块,稻谷增产14.2%-15.1%,大米增产19%左右;每666.7m^2施硅钾肥(SiO217%,K2O9%,N4%,ZnSO42%)75kg的地块,稻谷增产29.7%。大米增产37.1%。硅钾肥后效:后作小麦低硅区增产16.1%~25.8%,高硅区增产55.5%。抗虫、抗倒能力增加,大米品质提高。  相似文献   

4.
裸燕麦新品种的经济性状和实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该项研究表明:内蒙古夏莜麦栽培区裸燕323的鲜草和籽实产量分别比对照(1)增产45.6%-67.7%,比对照(2)增产53.5%-26.3%;裸燕82比对照(1)增产41.7%-0.4%,比对照(2)增产49.1%-24.4%;将1季改2季栽培平均鲜草产量达139056kg/hm^2,比单季作增长1倍;在云南省冬季南繁中,在缩短日照条件下营养生长期加长,产草量更增大;在内蒙古冷凉秋莜麦区,裸燕323比对照(1)增产125%;在秋莜麦(高寒)区裸燕82比对照(1)增产29%,均表现适应性强,是粮草兼用的新品种,其营养成分高于对照种和玉米,是质优的饲用作物为养殖业奠定了物质基础;饲用后,每头牛日增奶量2.13kg,年增值1861.5元/头,栽培技术简便、成本低,减轻了农民投入和负担,增加的经济效益显著,是适宜推广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技术中央农广校河北滦南分校伍均锋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的一项新成果。经河北、湖北省多点试验示范,春播芝麻增产30.4%~43.2%;夏播芝麻增产21.7%~36.5%。双茎栽培株高变化不大,叶片数成倍增加,叶面积...  相似文献   

6.
有效微生物群(EM)对春小麦、春油菜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EM处理可使小麦株高、小穗数、千粒重、容重增加,单产增加25-45kg/667m^2。应用EM不同方式对油莱处理,结果表明,株高、角果数、角果粒数、千粒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3911+增产灵+EM(拌种)处理比3911+增产灵和单用3911使油菜单产增加13.0-16.9kg/667m^2,增产10.95%-21.40%;用EM茎叶喷施处理较对照单产增加12.8-39.0kg/667m^2,增产12.5%-24.4%,3911+增产灵+EM(拌种+茎叶喷施)比3911+增产灵+EM(拌种)油菜单产增加10.6-22.3kg/667m^2,增产10.1%-23.6%。  相似文献   

7.
1品种特征特性 1.1产量高 永玉3号玉米2002~2003年,参加国家西北春玉米区f新疆、甘肃、宁夏等5省、区)区域试验,每年13点,平均亩产分别为796.2kg、836.9kg,比对照(掖单13)依次增产13.6%、19.4%,分居第二、第一位。生产试验,16点,平均亩产764.9kg(最高亩产1233.2kg),比掖单13增产8.5.%,居第一位。同期,永玉3号参加国家东北华北春玉米区(吉林、辽宁、内蒙等8省、区)区域试验,每年23点,平均亩产分别为685.6kg、695.4kg,比对照(农大108)依次增产10.7%、12.9%,分居第四、第一位。生产试验,22点,平均亩产677.4kg,比农大108增产7.2%,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8.
在广西芒果主要分布区的田东、田阳试验,在氮、磷、钾基础上,增施氮、钾和镁肥分别增产2.7%、33.6%和44.3%,以每株施纯氮0.4公斤、磷(P2O5)0.5公斤、钾(K2O)0.8公斤、镁(MgO)0.2公斤的处理获得最佳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芝麻双茎高产栽培新技术是近年来我国在粮油作物方面研究的一项最新成果。经河北、湖北多点试验示范,增产效果十分显著。据试验,此法比常规栽培,春播芝麻增产30.4%~43.2%;夏播芝麻增产21.7%~36.5%。 双茎栽培之所以能够大幅度提高芝麻产量,是由于幼  相似文献   

10.
在每公顷基本苗数47.6(A),52.9(B),66.6(C)和73.4(D)千株范围内,蔗茎产量随密度增大而增加,种植密度最大的D处理公顷产蒸量分别比A,B,C处理增产25.7%,10.8%,7.5%,其增产途径主要依靠增加有效茎数获得,而单茎重则下降较大,B,C处理产量虽比D处理略低,但能发挥有效茎的增产作用,是比较理想的密度范围。  相似文献   

11.
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对烤烟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烤烟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田间试验得出:单独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比ck增产14.2%,增值34.2%;单独施用微生物叶面增效剂比ck增产12.05%,增值28.51%;两种混合施用比ck增产19.84%,增值42.25%。单独施用土壤接种剂及叶面增效剂,病毒病、叶斑病、虫害(蚜虫)发生率均比ck低;两种混合施用效果最佳,防治效果病毒病达81.5%,叶斑病达73.1%,虫害(蚜虫)达68.8%。试验结果证明施用微生物土壤接种剂及微生物叶面增效剂增产、增值效果均明显。在烤烟生产中应用可降低投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其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河北黄河古道沙土地冬小麦的节水灌溉。结果表明,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冬小麦在返青至收获灌三次水:起身水(3月中旬)、孕穗水(4月中旬)和灌浆水(5月中旬)、每次灌水量为40.5mm,小麦可达4644kg·hm-2。由于沙土持水性弱,高出一倍多水量的灌溉对小麦无增产效果。因此,节水灌溉比高出一倍的一般畦灌水量可节水50%,比当地农民长畦漫灌节水可达73%以上。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下半年在酸性土壤上进行了不同土壤改良剂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处理5(亩施用硅钙肥50kg)增产效果和改良土壤效果均最好,比处理1(对照区)亩增产30.3kg,增长5.89%,土壤pH增加0.75;其次是处理3(亩施用土壤调理剂50kg),比处理1亩增产319.9kg,增长3.87%;土壤pH增加0.70;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9个棉花新品种(系)在玉门市进行试种,结果表明,新品种(系)D35、新垦M07、98—2综合性状好,增产潜力大,籽棉产量分别为6328.1、5625.0、5468.8kg/hm^2,分别较对照新陆早7号增产22.73%、9.09%、6.06%,可适度示范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芒果田间肥效试验表明.与常规施肥(N2P2K2)相比.增施氮肥(N3P2K2)、磷肥(N2P3K2)和钾肥(N2P2K3)均表现出较好的增产效果。分别增产23.16%、17.28%和29.06%,增产效应依次为钾〉氮〉磷。经济效益以增施钾肥(N2P2K3)效果最佳,其净利润为54656.3元/hm^2,肥料产投比(VCR)为8.1,增施氮肥(N3P2K2)和磷肥(N2P3K2)的净利润分别为51506.3元/hm^2和48393.8元/hm^2,肥料产投比(VCR)分别为7.9和7.7,说明当前施肥还可以进行更为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喷施腐植酸与碧全对水稻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喷施腐植酸与碧全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喷清水(对照)相比腐植酸增产6.75%,比不施肥只喷腐植酸处理增产115.96%,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比碧全增产12.96%,也达到差异显著水平。腐植酸有改善水稻品质的作用,蛋白质提高2.74%,淀粉提高99.5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在机井补充灌溉的三年生苜蓿地设专用肥基施量、肥效与水分生产效率(WUE)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苜蓿专用肥增产增收效果明显,较不施肥增产14.56%-50.46%,其中苜蓿专用肥较普通过磷酸钙在等量(40kg/667m^2)条件下,增产15.03%,净增收670.5元/hm^2,收益率提高14.71%,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1%。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类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芦柑、蔬菜(青椒,花菜,小白菜)上施用腐植酸多元有机无机复混肥,都比单施化肥的增产,芦柑增产15.5% ̄19.5%,蔬菜增产9.0% ̄21.3%,还能降低芦柑含酸量,提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等含量,改善了芦柑品质,并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有效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19.
在平凉川水区进行的带田地膜小麦品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带田地膜小麦增产效果显,品种以85(84)、鲁麦15号比较适合带田地膜种植,较兰天6号(当地主栽品种)分别增产23.2%、21.2%,85(84)在每垄播6行(825.0万粒/hm^2)、鲁麦15号在每垄插5行(687.5万粒/hm^2)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王超 《农林科学实验》2013,(23):80-81,83
为鉴定安徽省选育或引进的早稻新品种(组合)在不同区域条件的丰产性、稳产性、适应性和抗逆性及其他重要特性。采取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进行由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为两优105(7237.5kg/hm2),株两优02居第2位(7140.0kg/hm2)。产量居第3位的是早籼15(6787.5kg/hm2),分别比对照竹青增产9.66%、8.14%、2.84%,分别比对照351A/制选增产18.89%、17.25%、11.50%.可进行生产性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