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点分析了三门江林场油茶低产林实施改造的技术措施,并介绍了林地清理、密林疏伐、合理施肥、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改造技术,希望可以有效改造油茶低产林,为提升林场收入作贡献.  相似文献   

2.
长林油茶系列良种经8年推广种植,取得明显成效,全省推广种植面积达24 453hm^2,经济收益累计达47 418万元。覆盖5个地州11个县,86个街道、乡镇,454个行政村,涉及受益农户达71 307户,贫困户达18 012户,项目区覆盖农户率达81.5%。大力良种推广,为林农得到增收增效,建立了绿色银行,增强了地方经济实力,促进了贵州山区群众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3.
优良品种在油茶实生低产林改造中的作用及优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黔东地区实生普通油茶林受品种不良、多世代混杂,自然郁闭度高等诸多原因制约,平均产油量4.75 kg/667m2.林分单株产果不足1 kg的植株占全林的92.88%.通过疏伐、垦复、施肥综合技术措施改造前3年产量逐年递增,但改造后产油量提高到8.34 kg/667 m2.增产效果不明显,仍处于低产水平.实施嫁接换冠改良品种后产油量可达37.2kg/667m2,改良效果是未改造林分的7.83倍,是抚育改造的4.46倍,品种改良是实生普通油茶林改造后实现高产的最有效技术措施.通过引种试验,从35个优良油茶品种中筛选出8个优良湘林品种应用于低产林改造.通过8年对比研究,从8个湘林优良品种中选出湘林4号、湘林27号为优良引种品种.  相似文献   

4.
监测数据显示,在当前栽培管理条件下,贵州省锦屏县油茶人工林第5年开始有产量,第5~8年产量增长较快,但产量不高,且后期出现的结果大小年现象,限制了其产量的增长。为提高油茶人工林的产量,实现高产高效的目标,通过分析当前基地栽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和推广普及适宜的综合化技术标准奠定基础,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南方油茶生产管理粗放,只取不予,在生产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比如,油茶残次林比例大,普遍存在着老、劣、病、残、荒等现状,林龄老化,林地严重荒芜,林分处于野生或半野生状态。由于林地长时间荒芜,导致油茶品种低劣,因而造成大面积油茶林单产低,生产效益差。由于存在上述问题,油茶低产林改造刻不容缓。笔者认为对油茶低产林的改造,可采取科学改造林地,合理疏伐、修剪低产  相似文献   

6.
油茶为中国特有油料植物,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油茶对胁迫因子响应机制上开展了大量研究,文章总结了近年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胁迫因子对油茶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油茶自身也可对胁迫因子产生协同响应以缓解不利影响,且不同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建议未来油茶胁迫因子的研究可着眼于:油茶不同发育阶段的差异、不同地区油茶品种间的抗性差异、多因子协同耦合机制及模拟不同因子间的变动趋势、油茶胁迫因子调控基因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正油茶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高山及丘陵地带种植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是与油棕、橄榄、椰子齐名的世界四大油料树种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纯天然高级油料,被誉为"东方橄榄油"。油茶炭疽病是油茶生产中的关键病害,也是制约当前油茶稳产、高产、优质的主要因素。炭疽病可以引起落果、落蕾、落叶、枝梢枯死、枝干溃疡,甚至整株衰亡,一般为害造成减产达10%~30%,重病区减产50%以上甚至可达100%,因此,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的发枝特性,以6年生‘长林’系列8个主栽品种为对象,系统调查和分析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新梢发枝量、新梢长度和新叶比。结果表明,‘长林’系列油茶品种树体不同冠层部位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差异较大,树冠外层的发枝量、春梢长度和新叶比显著高于树冠内层,其中‘长林18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少,‘长林3号’和‘长林53号’树冠内层的发枝量最多;‘长林21号’的春梢长度最大,‘长林3号’春梢长度最小;‘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高,‘长林4号’和‘长林23号’树冠内层的新叶比最低。根据发枝特性的差异,可将长林系列油茶品种分为3类,分别为‘长林18号’和‘长林21号’,‘’长林53号和‘长林166号’,‘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23号’和‘长林40号’。  相似文献   

9.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无时不在的高风险和诱惑人心的高利润永远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油茶大树改接茶花的路到底可行吗?该怎么走?我们要不要来一个深层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产油茶系指采用优良杂交品系,通过采取良种壮苗、高标准整地栽植及精细管护等技术,促进油茶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从而实现丰产、高产的油茶。江西省丰城市油茶生产历史悠久,拥有传统油茶林50余万亩,但平均每亩产茶油仅2.5—5千克。从1998年开始,该市在白土镇岗霞村引种栽培高产油茶,投产后平均每亩产茶油达50千克,是传统油茶产量的15倍。  相似文献   

11.
何媛媛 《种子科技》2022,(5):112-114
油茶是十分常见的经济作物,无论是茶籽、茶饼,还是茶树,都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加强对油茶挂果林抚育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能够提升油茶产量和油茶挂果林的抚育质量.文章具体从油茶挂果林抚育管理、油茶病虫害的类型以及病虫害防治手段等方面展开分析,提出了油茶丰产造林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张轼 《种子科技》1993,(1):34-34
杂交水稻不育系繁殖的传统方法是二期或三期父本栽培,不育系单产较低。在同等插植规格条件下,造成繁殖产量远比制种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保持系的单株总颖花数一般比恢复系少,父母本间的颖花比则是决定结实率高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调查渝东南地区2022年夏季极端高温干旱复合因素对‘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40号’及‘长林53号’油茶生长及果实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长林’系列油茶选育和推广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高温干旱影响油茶植株生长,抑制茶果纵径、横径生长,降低油茶鲜出籽率,减少单果质量和单株产果量。在高温、干旱双重逆境胁迫下,苗木和成林以‘长林5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经济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籽质量、鲜出籽率及单株鲜果产量)表现最好;幼林以‘长林3号’抗旱能力最强,果实茶籽数量最多。综上所述,‘长林53号’在极端高温干旱情况下,生长发育和性状表现较好,抵御高温干旱胁迫能力突出,建议作为该区域的优良品种进行培育、推广。  相似文献   

14.
《科学种养》2008,(11):61-61
随着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健康、优质植物食用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未来的茶油市场将非常旺盛。如果我国要达到人均茶油占有量2千克/年的标准,每年缺口将达250多万吨,全国茶油产量需增加10倍。另外,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的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进口中国原料制作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茶油产品销售到海外,将成为一种趋势。油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5.
敖礼林 《科学种养》2010,(10):55-55
<正>油茶为山茶科,山茶属。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常见于低丘陵,是主要的木本油料植物。长期以来,老百姓不大重视油茶果实的科学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严重影响其果实的含油量和茶籽的油质。现将油茶果实的采收和茶籽的储存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利用农林废弃物,开展对油茶壳堆肥效果的腐熟剂配方筛选试验。本研究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将氮源和微生物菌剂进行混配成不同的处理,分别添加到油茶壳中进行堆沤发酵,使之腐熟后成为育苗基质。观察不同时间油茶壳腐熟的颜色、气味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值、电导率(EC)、阳离子交换量(CEC)、C/N比等指标,对比分析添加不同氮源和微生物菌剂对油茶壳的腐熟效果,筛选出对油茶壳堆沤效果较好的腐熟剂配比。结果表明,在油茶壳堆体中添加氮源和微生物菌剂能加速堆体温度的升高,提高堆肥的肥料品质,有效促进种苗的生长发育。氮源是影响油茶壳腐熟发酵的主要因素,尿素比硫酸铵腐熟效果好,EM菌比酵素菌更能有效地促进油茶壳腐熟,C/N比为25∶1,比30∶1更容易腐熟。相比其他的氮源和微生物菌剂的处理,尿素+EM菌的组合对油茶壳的堆沤腐熟效果较好,成本低廉,能满足园林的育苗要求,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油茶壳堆肥腐殖化技术,为农林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和降低苗木栽培成本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提高油茶芽砧苗质量的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分析比较油茶芽砧苗嫁接繁育中胚芽、胚根两种砧木材料以及腐熟锯末、黄心土、潮泥及其组合基质在油茶良种工厂化培育中的试验效果。结果表明:以胚芽为砧木的嫁接苗优于胚根接苗木,培育的苗木存活保存率高、根系发育完整健壮;腐熟锯末和潮泥两种材料的运用改良了油茶良种工厂化无性繁殖中传统育苗基质,为油茶芽砧苗根系的发育完整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胚芽接+潮泥+腐熟锯末处理组合在试验中表现最佳,投入产出比达1∶2.80。  相似文献   

18.
为阐明坡度和土壤深度对油茶林土壤氮(N)、磷(P)、钾(K)和有效NPK的影响及其分布特征,采集不同坡度(0°、18°、43°)和剖面深度(0~60 cm)土壤,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及其分布特征。结果表明,3个坡度土壤NPK全量分别为0.60~1.13、0.62~0.65、27.53~32.27 g/kg,速效NPK分别为89.81~145.00、3.05~8.52、104.06~196.30 mg/kg。多重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坡度的油茶林地土壤NPK全量和速效量差异显著(P<0.05),除全钾外,不同坡度0~60 cm的土层NPK全量和速效量剖面分布趋势类似。随着坡度的增大和土壤深度的加深,NPK肥力逐渐减弱,分布具有表聚性。土壤肥力状况表现为坡度越高,NPK养分普遍偏低;随着剖面深度加深,土壤肥力逐渐降低,30 cm以下剖面土壤肥力低。相关性分析表明,NPK全量和有效量呈显著正相关。0°—18°坡面适宜种植油茶树,43°坡及以上坡度的土壤肥力低,不适宜种植油茶树。该研究结果对贵州山区油茶选育栽培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花卉消费量越来越大,加之鲜花和植物能装点家庭、提高生活品质的功能,因此尽管花卉生产区域越来越向阳光充足、劳动力便宜的赤道方向转移,但花卉产量一直在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