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岷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发展该地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产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等分析,为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生态脆弱带,长期以来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的肆意破坏等原因,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要发展该地区经济,必须高度重视其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生态产业的发展作为其经济建设的根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岷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岷江上游生态环境、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情况等分析,为岷江上游生态产业体系的建设提供若干参考。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区域化产业带在广西的发展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区域化产业带就是依托不同区域的地理地貌、气候条件与土壤资源等带状差异,在不同区域形成能较好地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挖掘其生产潜力,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特色农业生态产业带。本文从广西的地貌特征多样性与成带性、气候资源差异成带性以及土壤类型成带性等方面分析了广西发展农业生态区域化产业带的资源优势,对广西发展农业生态区域化产业带的前景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价值核算的方法,本文利用2019年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对山西省生态环境效益进行量化评价,得出山西省生态价值未得到合理保护与利用、生态补偿区位不合理的结论,并针对其生态价值保护与利用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空间选择、推动京津冀晋生态一体化、发展生态旅游的建议。结论为山西省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参考,具有推动实现山西省矿产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动态平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生态经济学和系统工程原理,以山西省隰县雁沟垣示范区为示例,建立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优化模式.通过对区域进行系统辩识、诊断及灰色关联分析,得知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是导致区域性生态经济系统功能失调的主要原因.进而建立系统的多目标数学规划模型,获得优化的产业结构.以优化的上地利用结构为基础,进行林种,树种的合理定位配置,使示范区的产业结构由单纯型转为综合型,防护林体系由防护型向生态经济型发展,从而形成稳定、高效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特色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对促进全面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案例,分析得出特色产业通过生态、文化、人才、经济、制度、主体等多方赋能,不仅促进了当地产业的兴旺发展,也作用于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及生活富裕等各个方面,形成良性循环,并指出民族地区应当不断挖掘自身的资源优势,寻找特色产业,形成自己的具体的特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煤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胡振琪 《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42-45,64
从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卓越经济贡献及其造成的严重环境破坏出发,回顾了山西省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领域出台的关键政策法规和实施的重大项目与工程,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复垦面临的发展机遇的基础上,提出了山西省土地复垦在法规、技术革新等多方面的挑战及任务。  相似文献   

8.
临夏高寒阴湿区是我国适宜种植双低杂交油菜的最佳生态区域之一,但因投入不足,区域布局不合理,技术物化不到位,深加工技术滞后等原因,未能真正形成支柱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应通过加大科研开发力度,调整种植业结构,成立农民协会,扶持龙头企业等形式,逐步培育双低杂交油菜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湘鄂渝黔边少数民族聚居区山寨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寨经济是少数民族边远山区民族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湘鄂渝黔边发展山寨经济存在的市场观念淡薄、生产技术落后、生产经济条件较差等问题,认为湘鄂黔边山寨经济发展的对策是:根据其地理条件和资源优势,树立生态先导观,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探索发展山寨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扶贫致富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陈红  罗筠晏 《农林科学实验》2013,(24):316-316,319
广东省兴宁市依靠科技创新,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生态水产业,实现渔业增产、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结了兴宁市水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如突出特色养殖、推广水库养殖、依靠科技养殖、注重特色生态品牌等。  相似文献   

11.
中药农业是一个全新的农业开发领域和方向,具有经济性、生态性、观赏性和资源可再生性的特征。建设中药农业具有强劲的人类需求和广阔的市场前景,能够产生重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山西省具有建设中药农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和技术条件,大力推进中药农业的建设和开发,对于优化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取关中平原5市为研究区,根据其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经济发展特点,以2009、2012和2015年《陕西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为基础数据,从经济可行性、社会可接受性和资源环境合理性三方面选取16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指数。运用Grapher软件从3个时间断面构建三角模型,对关中平原5市土地生态安全进行现状和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三角模型能够客观清晰地反映其现状和变化趋势;关中平原五市总体呈现出经济可行性指数和资源环境合理性指数不断增加,社会可接受性指数降低;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向较好的方向发展,西安市由弱安全转向一般安全,其余4市由不安全转向弱安全;区域内部发展不均衡,西安市与其余4市差距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给本就有限的土地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土地生态经济系统,为未来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合理配置以满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该文以新疆阿克苏市为例,应用能值理论的方法对阿克苏市2005-2010年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能值贡献率、净能值产出率、环境承载力、环境负载率、系统优势度、系统稳定度、可持续发展指数等指标进行定量及变化趋势分析。分析阿克苏市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发展状况的程度和特征,为阿克苏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结构的合理配置,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用典型取样法,对山西沁新煤焦股份有限公司沁新煤矿周边植被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共取样方30个,记录了71个物种,说明矿区周边植被种类还比较丰富。采用TWINSPAN等级分类的方法,划分为5个群丛,并描述了各群丛的特征。调查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会对其周边环境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尤其对植被的破坏比较明显。资源型区域生态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真正做到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筹兼顾的最优化方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山西省的小麦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以1998年与1949年相比,单产提高6.1倍,总产提高5.3倍,但仍不能满足山西人民对小麦的总需求,每年约有10亿kg的缺口。近年来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全省小麦面积下降了26%,小麦总需缺口继续拉大。由此提出,山西省小麦生产的技术路线是:稳定面积,提高单产,改进品质,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小麦生产是社会效益高、生态效益大,而本身经济效益低的弱质种植业,我们应该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提高对山西省小麦生产重要性的认识,把小麦生产巨大的生态效益放在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模式是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驱动因素。滇池流域生态经济系统存在明显的生态环境约束,土地利用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用地供需矛盾尖锐,土地利用结构与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地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低,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滇池流域其用地特征和功能定位,基于土地的生态化利用、集约节约利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设计了滇池流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4种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区域土地利用模式、湖滨外围土地利用模式、生态修复区土地利用模式和飞地型土地利用模式。最后对土地利用模式的形成及实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以山西省临汾市为研究对象,结合生态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根据临汾市不同区域的生态特征和经济发展现状,将临汾市划分为4个基本的生态经济开发区,并提出了有利于各个开发区发展的建设方案,这对临汾市的整体生态经济区划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产煤大省,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山西省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但矿山开采会引发一系列诸如矿区土地破坏、生态退化与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矿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山西煤矿区土地的破坏,提出相应的预防、土地复垦、生态恢复等措施,并针对山西煤矿区破坏土地进行复垦工程设计。  相似文献   

19.
根据农村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陕西农村资源状况、产业结构的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提出了陕西农村主导产业的开发大致需要经历初步开发、加速开发和成熟开发3个阶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主导产业序列。针对陕西农村主导产业效益低。产业关联薄弱、产业转换能力差等实际,设计了农村主导产业扶持政策、农村实用技术与人才的开发、农村产业组织创新、基础产业和辅助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宏观指导政策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及其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系,介绍了能值分析理论的基本概念,提出了可引入能值分析理论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并给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