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早期预警是控制A/O工艺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的最有效手段。文中对活性污泥预警指标及预警技术进行了探讨,指出可通过观察污泥外观、微生物种类及测量丝状菌数量、进水水质、污泥负荷、污泥龄、溶解氧、温度和pH值等相关指标,来掌握污泥中细菌的生长状况;同时可利用荧光原位杂交、PCR-温度梯度凝胶电泳、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等技术从分子的角度研究污泥中的丝状菌,从而更精确地预知和判断活性污泥的特性和状态,以实现对污泥膨胀的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2.
采用UASB-生物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植物色素提取产生的废水,对处理工艺及主要工艺参数作了简要的介绍,对UASB厌氧培菌和接触氧化池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污泥膨胀、泡沫等问题及解决办法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污泥微膨胀的特性来净化水质、节约能源。[方法]分别从低负荷(0.25 kgCOD/(kgMLSS·d))和中高负荷(0.55kgCOD/(kgMLSS·d))两个点出发,改变A/O系统好氧池中的溶解氧浓度,来考察溶解氧对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在A/O活性污泥系统中,当污泥负荷为0.2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在250左右,污泥负荷为0.55 kgCOD/(kgMLSS·d)、DO=1.5 mg/L时,污泥指数接近300,系统发生了微膨胀现象。污泥微膨胀时系统对COD、SS、氮、磷等的去除率依然较高。[结论]在低溶解氧条件下可以提高氧转移速率,减少曝气量,具有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前置厌氧DE氧化沟为研究对象,探究终沉池2次污泥上浮主要成因并就此提出相应控制对策。结果表明,活性污泥非丝状菌膨胀、终沉池反硝化作用及污泥腐化是两次污泥上浮的主要原因。其中,活性污泥非丝状菌膨胀是由低温所致,反硝化作用及污泥腐化主要是由污泥在终沉池停留时间过长所致,此外,氧化沟出水硝氮含量过高也是造成反硝化作用的原因。随着气温逐渐回升并通过加大污泥回流量及剩余污泥排放量等措施,缩短污泥在终沉池停留时间,有效的控制了污泥上浮。  相似文献   

5.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尤其较大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A2/O 工艺较多,它是最简单的同步 脱氮除磷工艺,整个处理流程上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较少发生丝状细菌污泥膨胀,除磷无 需外加投药,费用低,含磷较高活性污泥会形成,进而制造肥效较高的肥料,最终达成污水回用和 污泥资源化的目标。脱氮除磷效果是运行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城镇污水处理厂中,尤其较大型污水处理厂中采用A~2/O工艺较多,它是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整个处理流程上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较少发生丝状细菌污泥膨胀,除磷无需外加投药,费用低,含磷较高活性污泥会形成,进而制造肥效较高的肥料,最终达成污水回用和污泥资源化的目标。脱氮除磷效果是运行的影响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胡春玲  陈时博  付强  张琳  邱熔处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297-16298,16301
[目的]通过试验研究开发以农田灌溉为目的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方法]采用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以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结果]高负荷活性污泥法不设初次沉淀池,负荷高,泥龄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不存在污泥膨胀,对有机物的去除以絮凝、吸附、沉淀作用为主,CODCr、BOD5、SS、氮、磷等出水水质指标均可满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要求。[结论]高负荷活性污泥法可作为污水资源化利用-回用于农田灌溉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8.
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污水净化中心采用氧化沟工艺,运行3年来,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较好,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平均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同时存在总氮,总磷处理能力较差,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污泥沉积严重,较大地影响了氧化沟有效容积以及产生污泥膨胀等问题.提出的措施为:增设泥水分离池、预缺氧池、厌氧池和缺氧池、曝气机上、下游增加导流板、氧化沟底部增加推流器.改造后,出水总氮为6.29mg/L,总磷为1.4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46.5%和70.8%.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连续的非稳态运行工况和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运行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稳态工况下,反应器出水COD浓度、有机酸浓度和气相中甲烷、CO_2、H_2含量呈动态变化,厌氧污泥有流失现象;为了确保过程运行的高效和稳定,建议在本试验所职条件下的容积COD负荷宜控制在20kg/m~3.d左右.此外,对处理系统有机碳衡算发现.系统具有良好的有机碳的利用、转化平衡关系,COD输入/COD输出=0.933.  相似文献   

10.
CAST工艺提供了时间序列上的废水处理,通过改变操作程序和条件可以使工艺适应废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能满足防止污泥膨胀和脱氮除磷等不同要求。通过改变进水条件,控制反应时间,研究各条件对CAST活性污泥处理法去除效率的影响,并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曝气时间延长增大氨氮和COD的去除率,综合各种污染物的去除情况,最佳时间为3h。由于DO较低,缓解了碳氧化菌和硝化菌之间的竞争性,导致了C/N对氨氮与COD的去除影响不大,但对于TN的去除有一定影响。低温导致处理效果下降,在适当时候控制温度是必要的,或在低温时段采取其他措施保证CAST工艺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物活性炭流化床(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luidized Bed,BAC-FB)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CAS)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对启动时间、处理效果以及沉降性能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同等工况下两工艺相比,BAC-FB启动时间更短,污染物去除率更高,处理效果更加稳定,且可以有效脱除氨氮,不易出现污泥膨胀等问题。BAC-FB出水基本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CAS出水仅达国家二级排放标准。BAC-FB技术对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法技术升级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The membrane bio-reactor (MBR)is a newbioche- mical reaction system. The study on its applications in treatingvarious types ofwaste streams, such as domestic wastewater, industrial wastewater and human excrement has therefor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1-3…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是利用植物、污泥微生物和自然力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城市污水的剩余污泥进行脱水与稳定。该技术具有运行费用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终产物可以安全处置或农用等优点。文中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泥处理技术的概念、工作原理、脱水和稳定效果、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设计和运行中常见的问题。在人工湿地处理污泥过程中,污泥脱水是由植物蒸发蒸腾、污泥渗滤和矿化作用协同完成的;污泥中有机质和氮磷等物质的转化和去除受进泥性质、运行参数和气象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湿地植物芦苇能够保持足够的渗透系数并通过蒸腾作用去除污泥中的毛细水,在污泥脱水和污泥稳定中发挥着显著作用。由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污泥工程实践时间相对较短,运行时通常出现一些问题,常见问题包括芦苇的长势不良、湿地中的液态厌氧污泥含水率过高、最后的稳定期污泥含水率过低等,需要在实践中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从船岸跨接电缆、紧急脱离系统、内外臂失灵及预防措施四个方面对大型码头输油臂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分析,指出应从设计、制造、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对大型码头输油臂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油菜、小麦、玉米和水稻秸秆为调理剂,与城市污泥混合进行好氧堆肥,研究了不同作物秸秆作调理剂对城市污泥好氧堆肥产品重金属质量分数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堆肥使堆体中Cd,Pb和Cr 3种重金属质量分数升高,使Pb,Cr可交换态质量分数及生物有效性降低,但不能降低Cd的生物有效性.其中,添加玉米秸秆有利于Cd的碳酸盐结合态向残渣态转化;添加油菜和水稻秸秆促进Cr分别向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转化;添加玉米秸秆能有效降低Pb碳酸盐结合态质量分数,而水稻秸秆更有利于Pb向残渣态转化.表明4种秸秆作为调理剂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对不同的重金属钝化效果不同,应根据污泥中的重金属选择合适的调理剂.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程运行数据对影响山梨醇废水生物处理工程稳定运行的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发现:影响废水处理效率和出水水质的因素主要有有机负荷冲击、高浓度硅藻土和Ni2+毒性负荷冲击.有机负荷冲击有间歇性冲击和连续性冲击两种形式,间歇性负荷冲击对系统处理效能没有不利影响,但连续性负荷冲击时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明显下降,出水水质严重超标.高浓度硅藻土和Ni2+冲击对出水水质也有较大影响,且持续时间较长.因此,加强生产设备的操作和管理,杜绝硅藻土和Ni2+泄漏进入工艺废水,是山梨醇废水工程长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自成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143-8147
[目的]研究厌氧颗粒污泥菌种的培育及产业化生产,解决废水处理领域高效厌氧菌种来源不足的困难,为第3代厌氧反应器在我国的推广与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方法]采用水力条件更有利于颗粒污泥的形成的IC反应器,用厌氧消化污泥作为接种物,用柠檬酸废水培育出颗粒污泥菌种。[结果]通过3个月的培育,IC厌氧反应器负荷达到20kg/(m3.d)以上,达到了IC反应器的最佳运行负荷,并成功地在1700m3IC厌氧反应器中培育出厌氧颗粒污泥。[结论]通过一定的控制技术,可以成功培育出高效的厌氧菌种。  相似文献   

18.
脱水污泥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性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污泥的生物干化及产物农用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探讨了不同调理剂对生物干化堆体温度和产物含水率的影响,分析了干化过程中有机物的降解,及干化产物生物稳定性和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以稻草为调理剂的堆体最高温度可达67℃,干化产物含水率可从73%降至52%,产物4日耗氧呼吸速率降至10mgO·2g-1DM,显示了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干化过程中,蛋白质和腐殖质含量逐渐降低,而多糖含量比较稳定。生物干化后产物重金属含量有所提高,除Zn部分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出《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1984)规定的限值。  相似文献   

19.
堆肥是常用的有机固废处理技术,能够快速实现有机固废资源化利用,但传统工业化堆肥对于抗生素及其耐药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消减重视不足。事实上,近年来畜禽粪污等堆肥原料中抗生素及ARGs残留问题日益凸显,抗生素及ARGs消减已经成为堆肥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部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抗生素及ARGs在堆肥过程中消减的研究现状和一般特点,以及影响消减效果的理化和生物学因素、相关优化技术措施的效果和瓶颈等,以期为最大限度降低ARGs传播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