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退耕还林"与农民利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人类立身之本,是人类生息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西部农业发展面临种种困难,其中森林和草地植被锐减,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所以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持续增加农业产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和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农业的持续发展.西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主要是进行结构调整,而退耕还林既是西部大发展的重大生态建设项目,也是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把退耕还林放在西部大开发中去思考,以生态经济持续农业去规范,是中国加入WTO的要求,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也是战略性农业结构调整部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WTO框架下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与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入世给西部农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结合WTO农业贸易规则和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实际,提出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并从品种结构、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三个层次,论述了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对西部地区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农业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10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随着“零关税”等措施的落实,中国也将在农业领域面临新的竞争与挑战。广西只有充分利用资源、技术和区位优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才能避免农业发展遭受较大;中击,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4.
<正>农业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中最早受惠的领域。自贸区的建成,给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农业合作带来更多机遇,农产品贸易和投资  相似文献   

5.
陈万良 《甘肃农业》2001,(12):14-15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西部干旱地区,农业要有长足发展,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显得十分迫切和需要,畜牧业的发展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业开发要着力开发西部特色农业。从①调研地区特色资源优势资源;②建设特色农业资源数据库;③筛选项目;④从特色项目着手;⑤提倡开发利用一村一品、一户一策信息资源;⑥做好结构调整与产业化中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⑦实施特色农产品信息化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发利用好西部特色农业信息资源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西积极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外向型农业,取得了明显成绩。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深度运作,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加快推进,作为连接东盟各国的桥头堡,广西农业对外开放合作的区位优势日益彰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广西应积极克服困难,扩宽对外合作领域,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产品对外贸易,加快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加大对外向型农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开拓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外向型农业发展新道路。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2010年建成,建成后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机构设置可按照权力机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构来规划;结合正在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实践,提出若干具体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农业的振兴是西部地区全面振兴的基础与支柱,值此西部开发的大政方针启动之际,西部农业的开发迎来了历史机遇。针对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与特点,结合多年来研究实践,就西部农业开发的基本对策及相应措施进行了认识性探讨,以期促进该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调整农业结构是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向结构调整要效益已经成为西部地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手段.现结合实际,就红古区当前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问题谈一些个人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分析中国-东盟自贸区内主要谷物贸易国谷物贸易状况及自贸区成立后谷物贸易条件的变化,得出自贸区建立使谷物产品的贸易环境和条件得到改善;从汇率、对区外谷物产品依赖性、进出口价格的相对变动及技术进步分析影响贸易条件变动的原因,得出区内谷类贸易条件改善是由于区内对区外谷类产品的依赖程度下降及进出口价格的相对变动造成的技术进步引起的。最后提出通过促进谷物产品技术进步、优化产业结构及减少对世界谷物市场的依赖以改善自贸区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指出该区调整产业结构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山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发展节水农业、特色林业与畜牧业、无公害农业、观光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对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13.
在获取(CNKI)中国学术文献总库关于“东盟”相关问题研究文献基础上,对“东盟”相关问题研究的关键词进行了统一形式、拆分、删除、增补等规范化的整理,通过高频关键词的统计分析、中间中心度分析及凝聚子类分析,发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国家、贸易、东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7个关键词相关的方向受到学术界的持续关注;中国、广西、海上丝绸之路3个关键词相关的方向正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的领域成为近3年爆发的热点。中间中心度分析揭示了研究热点的变化规律:中国-东盟、东盟国家、东盟、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自由贸易区等10个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一直处于大于零的状态,但其控制力和影响力在不同的时段强度不同;东盟贸易、东盟市场、服务贸易、海上丝绸之路、互联互通、经济合作、区域经济、区域合作等关键词的中间中心度的变化,反映了一些热点形成、消散、分化的过程。凝聚子群分析识别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东盟合作及中国-东盟合作研究、东盟市场及东盟贸易研究、区域经济合作研究等过去13年的热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冯阳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3):214-216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农业生产禀赋及比较优势都存在较大的差异.2004年零关税计划的启动和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成极大地促进了双方间的农产品贸易.通过计算产业内贸易指数,实证分析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情况.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并存,但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双方应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与落实,以更好地获得对外开放和贸易自由化的潜在利益和有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印度农业经历了由内向、封闭的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向积极与世界经济融合的战略转变过程后,其农产品贸易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贸易特征的角度出发,对印度农产品贸易的规模、结构以及政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印度农产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变化、贸易政策限制逐渐减少等特征明显;结合中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就挖掘中印双边市场、发展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中印自由贸易区建设等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气候和农业生产条件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同。农业生产资源禀赋的不同决定着双方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着较为广阔的空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推进,关税水平的全面下降,双方间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本文通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强度指数和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来实证分析双方间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但互补性更为明显。中国与东盟各国应继续降低农产品关税,切实减少非关税壁垒,充分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推动双边农产品贸易良性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既代表全球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又代表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具体形式。加强中国西部地区生态农业的开发建设,必将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的全面开发,并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生态农业建设可重点开发以下四大工程:农田生态建设工程、林业建设工程、绿色食品开发工程和旅游农业开发工程。  相似文献   

18.
对《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这一西方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创办的第一种用汉文出版的综合性时事半月刊的经济学编辑特色进行探讨,指出它具有为中西通商服务的明确编辑方针,是最早向中国介绍跨国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刊物,采用简洁明了的表格形式刊载出口商品信息和以中国传统的章回故事体介绍经济学知识和通商信息等独具特色的经济学期刊编辑方法,并且鲜明地提出自由贸易、万国通商、以商科农等主张.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及对节水灌溉的要求,提出了为适应农业结构调整需要而对现有节水工程的改造利用方法;并针对不同作物种植形式,探讨了与之相适应的节水灌溉技术及设施农业多水源联合运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冀西北坝上地区农业基本条件、农业结构历史沿革和现状分析,阐明了坝上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因素和有利条件,提出了坝上这个特定地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农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和基本途径。其调整的方向主要是:稳定农、牧、林占地结构,调整农业产值结构,面向市场,发展农、牧产品加工业和经贸活动,建立贸、工、农(牧)一体化生产格局,实行以工促贸,以工、贸促农促牧,农业为畜牧业发展服务,农、牧业为工贸服务,为当地人民生活服务的基本方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