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烯唑醇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盆栽方法研究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发育安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对小麦的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具有抑制作用,对出苗后麦苗的伸长、苗期根系的数量和伸长等影响较小。试验条件下,烯唑醇种衣剂在有效剂量不大于0.04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影响较小;在有效剂量为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率影响不大,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 d;在有效剂量大于0.06 g/kg种子时,对出苗时间和出苗率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开始出苗时间推迟1~2 d,终止出苗时间推迟2~3 d,出苗率降低18.5%~35.7%。烯唑醇种衣剂包衣后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用药剂量越大,与对照相比苗高相差越多,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13.1%~45.8%;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苗高与对照相比降低8.6%~28.2%,但播种后10~15 d,所有处理苗高增长幅度均在6.1~6.8 cm,差异并不明显。烯唑醇种衣剂包衣播种后10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6~4.9条,平均根长11.9~13.4 cm;播种后15 d各处理的平均根数4.9~5.2条,平均根长20.5~22.8 cm,各处理与对照间差异均不显著。实际应用中,烯唑醇种衣剂有效剂量应小于0.06 g/kg小麦种子。  相似文献   

2.
基于对吉林省长春市大田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分析,研究不同播种日期对春玉米出苗率及产量的影响,确定最佳播种日期,为提高吉林省春玉米产量提供理论依据.以春玉米品种松玉419为试验材料,田间设置9个不同播种日期,播期间隔5~6天,监测春玉米苗期田间土壤温度和水分变化,测定春玉米产量并对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建立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春玉米出苗率与土壤温度和水分呈显著正相关.播种时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差异显著影响成熟期籽粒产量.当土壤温度一定时,土壤体积含水率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789%,出苗速率提高0.798%;当土壤体积含水率一定时,土壤温度每增加1℃,出苗率提高0.352%,出苗速率提高0.793%.松玉419在4月29日播种时产量最高,比正常播期(5月4日)产量提高6.66%,即每年4月底5月初,土壤平均温度在13.1~13.6,土壤体积含水率在13.1%~15.3%时播种最佳.土壤水分对春玉米出苗率影响最大,而土壤温度对春玉米出苗速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低温对戊唑醇包衣高粱种子的影响,指导科学合理用药,防止药害产生,研究低温胁迫对戊唑醇包衣高粱种子出苗和幼苗生理生化的指标影响。结果表明,戊唑醇4个包衣浓度0.06、0.12、0.24、0.48 g ai·kg~(-1)种子,在适宜温度下(15~30℃)对高粱种子发芽及出苗无不良影响,均表现促进作用,发芽率提高13.33%~16.67%,出苗率均提高13.33%;幼苗叶绿素含量提高8.7%~9.7%;对高粱幼苗根长、株高、鲜重及根重无抑制作用。在低温胁迫(0~10℃)下,适量戊唑醇包衣浓度(0.06~0.12 g ai·kg~(-1)种子)对高粱幼苗生长发育无抑制作用,而过量浓度包衣(0.24~0.48 g ai·kg~(-1)种子)处理均表现低温药害,出苗率显著降低76.67%,叶绿素含量降低、细胞电解质外渗、过氧化氢积累及氧自由基增加,生长发育状态变差。因此,在推荐使用的浓度(0.06~0.12 g ai·kg~(-1)种子)范围内,戊唑醇包衣不会使高粱种子产生低温药害。  相似文献   

4.
立枯清(38%福·甲)是一种新型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水稻旱育苗防治立枯病试验结果表明,在药种比1∶200~1∶500之间防治立枯病效果为100%~89.9%,对水稻的出苗日期无影响,出苗率略有降低,是一种比较好的防治水稻苗期立枯病药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对豇豆种子萌发及出苗的影响,为华南地区冬种豇豆拒避低温影响提供参考.[方法]以油白1号和粤红5号豇豆种子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不同温度(10、15、20和25℃)、不同温度组合和不同温度持续时间长短对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不同温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10℃时两个豇豆品种起始萌发比25℃滞后12~13 d,油白1号的萌发率为33.3%,粤红5号为63.0%;15℃时两个品种起始出苗时间比25 ℃滞后9~10d,油白1号的出苗率为22.0%,粤红5号为18.0%; 10℃时两品种均未能出苗.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条件下,10℃低温持续5 d以上种子萌发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为74.1%,粤红5号为44.4%;出苗过程中10℃低温持续2d以上或15℃低温持续5d以上,种子出苗率显著降低.油白1号在相同低温条件下比粤红5号的抗性表现略好.[结论]在华南地区冬种豇豆如果出现10℃低温的天气,或15℃以下低温天气持续5 d以上不宜进行播种;若播种后10℃低温持续2 d以上或15 ℃低温持续5d以上,要采取保温等措施,确保较高的出苗率.  相似文献   

6.
正1造成玉米播种后的粉籽和烂芽的原因1.1低温连续的低温对玉米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相关实验表明:在平均10℃的低温情况下,种子的发芽势比对照(平均15℃)要下降9.0%,发芽率比对照降低至6.2%,以此可见,低温主要通过延迟出苗的方式作用于玉米种子。其次受低温影响,发芽率显著降低,导致大田的出苗率明显降低。播种量不当或因抢墒而过早进行覆膜抢种,若遇春寒低温或长时间干旱缺墒以便造成发芽缓  相似文献   

7.
曾峰  周威  赵前钱  赵萍  唐永金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14):2835-2837,2854
为探索土壤中农用地膜降解产物对油菜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模拟可降解地膜粉末,以5 000分子量聚乙烯模拟可降解地膜分解后的低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在土壤(干土,下同)中含量为0、1、10、100、500 g/kg,研究甘蓝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种子播后7、13 d的发芽出苗率及播后13 d芽长和根长。结果表明,不同油菜品种、不同聚乙烯、不同聚乙烯含量对油菜播后13 d出苗的影响显著或极显著。土壤LLDPE含量在1~100 g/kg,对甘蓝型油菜13 d出苗率比对照提高4.40%~8.40%;土壤LLDPE含量在100~500 g/kg时,对芥菜型油菜13 d出苗率比对照提高19.69%~36.09%。不同油菜品种、不同聚乙烯、不同聚乙烯含量对油菜播后13 d的幼芽长度影响显著或极显著,聚乙烯不同含量对油菜根长影响极显著。LLDPE含量为10~100 g/kg时,促进两种油菜幼芽生长,抑制甘蓝型油菜根系生长。可降解地膜粉末和分解的低分子化合物对不同油菜品种的发芽出苗和幼苗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对油菜生产面积占绝对优势的甘蓝型油菜而言,LLDPE在土壤中含量1~100g/kg时,会促进播后13 d的出苗,促进幼芽生长或影响不大,抑制根系生长。5 000分子量聚乙烯在土壤含量1~10g/kg时,对甘蓝型油菜播后13 d的出苗和根系生长略有抑制作用,但促进幼芽生长。  相似文献   

8.
研究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的安全性以及对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效果.2007-2008年在河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对该制剂进行药效对比试验.结果表明: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在试验剂量范围内(药种比1∶50~70)对玉米无不良影响;在防治地下害虫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的平均防效分别为79.85%和71.57%,与对照药剂48%毒死蜱乳油拌种、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08%,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在防治丝黑穗病方面,该药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为81.06%,略高于对照药剂5%烯唑醇干粉种衣剂包衣,显著高于20%福·克悬浮种衣剂包衣;药种比为1∶60时防效为72.65%,介于两个对照药剂之间,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为60.95%,显著低于2个对照药剂.因此,该种衣剂的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拌种包衣.  相似文献   

9.
不同药剂拌种对芝麻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11种农药按种子量的0.2%对芝麻种子进行拌种处理,其中只有12.5%烯唑醇处理未出苗,其他10种药剂均可促进芝麻出苗。出苗率在70%以上的有:3%多抗霉素、22%辛吡乳油、40%辛硫磷、50%多菌灵、2.5%咯菌晴和70%甲基托布津处理。植株高度以70%甲基托布津处理最高,其次是2.5%咯菌晴和50%多菌灵处理。生物量以50%多菌灵处理的最大,其次是2.5%咯菌晴、70%甲基托布津和NEB拌种。综合出苗率、株高及生物量数据,在芝麻拌种处理防治根部病虫害时,推荐选用多菌灵、咯菌晴和甲基托布津3种药剂。12.5%烯唑醇显著抑制芝麻出苗,不能应用于芝麻拌种处理。  相似文献   

10.
根据穿龙薯蓣种子直接播种出苗率低,且出苗不整齐的特性,进行了穿龙薯蓣田间种子的不同处理育苗试验。结果表明:温水浸种能提高穿龙薯蓣种子出苗率,赤霉素对打破种子休眠有一定的作用,室外低温沙藏+赤霉素处理30~40 d后的种子出苗率最高,其赤霉素最佳浓度为100~200 mg/kg,在播种及幼苗生长初期遮阳30%有利于保湿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1.
采用5%烯唑醇超微粉体种衣剂处理大麦种子,研究该种衣剂对大麦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及对大麦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药种比1:400~500处理大麦种子,可提高大麦出苗率,调控幼苗生长,植株干重、鲜重显著增加;对大麦条纹病(Helminthosporium gramineum)、根腐病(Helminthosporium sativum)、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的防病效果分别为90.4%~88.7%、90.1%~91.8%、100%~83%,增产16%~12%。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大豆应用种衣剂锐胜+适乐时处理的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处理能提高大豆出苗势和出苗率,促进幼苗生长,提高单株结荚数、单株粒数及百粒重。以锐胜150 g+适乐时200 mL+种子100 kg的处理效果最好,单产达352.95 kg/hm2,增产3.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生长的安全性及防治花生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应用潜力。【方法】 制备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并测定其pH、黏度、悬浮率及冷热贮稳定性与冷热贮前后的药剂粒度分布变化。在室内,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温室盆栽安全性试验,统计各处理组的出苗时间及播种后14 d花生幼苗的株高、根长、茎叶鲜重、根鲜重与植株干重等生长指标,评价药剂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的安全性。在田间,设置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花生种子包衣,以25%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迈舒平)为对照药剂,进行两年三地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达到GB/T17768—1999悬浮种衣剂产品标准。温室盆栽试验中,该药剂以200、400、800 g a.i./100 kg种子对花生出苗及幼苗生长安全。2016年以100、200、400 g a.i./100 kg种子3个剂量进行田间试验,药剂对花生冠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5.16%、97.98%、98.79%,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97%、92.26%、92.90%,对花生蚜(Aphis medicaginis)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74%、92.48%、94.13%,且防治效果表现为随药剂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相对于空白对照处理,药剂可以提高花生出苗率10.25%—13.21%,增加花生产量683.75—1 234.12 kg·hm -2。由此确定200 g a.i./100 kg种子为田间推荐剂量。2017年使用该剂量,对山东新泰和泰安两地花生冠腐病防治效果分别为81.12%与95.83%,对花生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74%与92.93%,对地老虎(新泰)与花生茎腐病(泰安)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3.33%与87.29%。与空白对照相比,在新泰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4.23%,产量提高了1 146.45 kg·hm -2;在泰安试验中,出苗率提高了10.75%,产量提高了1 715.70 kg·hm -2【结论】 研发的30%噻虫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花生冠腐病、根腐病、茎腐病及花生蚜、地老虎均有一定的兼治效果,对花生出苗和生长安全并增加花生产量,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究不同品种玉米产量的差异,本试验以MC670、农华101、农华5号和农华106为试验材料,对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华5号表现最好,亩穗数最多出苗率最高,分别为5188个和98.5 %,较其他均增加1.3 % ~ 2.67 %;籽粒含水量最低,为24.33 %,较其他减少1.14 % ~ 3.07 %;穗籽粒干重为199 g,较其他增加3.1 % ~ 12.6 %;穗粒数为563粒,较农华101增加9.7 %;百粒重为35.3 g,较其他增加2.4 % ~ 17.4 %;亩产量最高,为1031.5 kg,较其他增加5.8 % ~ 14.6 %。因此,农华5号可作为高产品种在当地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5.
风箱果的自然更新能力差,处于濒危状态.该文重点研究了果实出种量及不同母树间种子的重量分异、品质特征和吸水过程,并进行了种子萌发实验,目的是为了确定是否由于有性生殖的限制导致其濒危.结果表明,风箱果结实率很低,含1~2粒种子的果实比例最大,占全部果实的64·47%,平均每个果实中有2·98粒种子.不同母树种子重量分异差异极显著;种子千粒重为1·38g,平均含水量为10·33%,生活力达到87·78%;种子吸水过程有3个明显的阶段:0~6h是急剧吸水的阶段,6~10h吸水基本停滞,10~24h种子重量不再增加;种子的萌发实验表明:不同植株间种子的发芽率差异不显著,平均发芽率为21·44%,但播种出苗率仅为5·56%.结实率、出种量和播种出苗率低,是风箱果自然更新不良、种群难以延续和扩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用2%浓度尿素溶液处理小麦种子对出苗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尿素与福美双混用处理小麦种子比单用福美双出苗率增加5.6%,根长提高32%,根鲜重提高45%,氨基酸含量平均提高11.9mg/100克鲜重;叶绿素平均提高0.537%,降低根腐病发病率14%;增产18.6%大面积生产应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实验室人工控制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浓度1,2 ,4 -三氯苯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50—250μg·g-1浓度胁迫对小麦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甚小 ,但延迟小麦种子的出苗速率 ;300μg·g-1浓度胁迫使种子的发芽率降低至57.9%。在正常条件下 ,小麦种子露白后第4dα -淀粉酶活性达到最大值 ,第12d以后迅速下降 ;在150—200μg·g-1 浓度胁迫下 ,小麦种子内α -淀粉酶活性的峰值下降 ,贮藏物质的转化受阻 ;幼苗的生长受抑 ,干重、鲜重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受害程度随着1 ,2,4 -三氯苯浓度的增加而加重 ,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而有所减弱。根部比地上部对1 ,2,4 -三氯苯胁迫较为敏感  相似文献   

19.
Seed treatments with the neonicotinoid insecticides imidacloprid and thiamethoxam were evaluat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chemicals at effective concentrations for aphid control would influence the germination and early growth of oilseed rape,Brassica napus.Treatment with imidacloprid or thiamethoxam did not affect the cumulative germination rate,but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establishment potential by suppressing root system development in the cotyledon stage.However,these alterations in seedling development in the thiamethoxam-treated seeds appeared not to be detrimental as leaves developed;in contrast,for the seedlings with imidacloprid as seed treatment agent,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shoot/root ratio was still evident at the late two-leaf stage.After two leaves developed,chlorophyll content per leaf in the thiamethoxam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while chlorophyll content per leaf in the imidacloprid treatment remained close to that in the control.Most other parameters,i.e.,height,leaf area,weight of stem,leaf or root,and other growth indexes,between the treatments and the control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Additionally,it was found that storage time of the treated seed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cumulative germination rate.Treatment 30 d before plant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germination relative to that of the control.All of the plants treated with neonicotinoids were shown to have significant anti-aphid characteristics that persisted until the end of the tria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冷胁迫条件下萎锈灵杀菌剂对棉花种子发芽率、保苗率及幼苗耐低温冷害胁迫能力的影响,为萎锈灵杀菌剂应用于棉花生产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制备5种不同浓度(4.2%、5.7%、7.2%,8.7%和10.2%)的萎锈灵,以裸种子不包衣处理作为空白对照,以基础杀菌剂包衣处理作为参比对照,按药种比1∶100进行种子包衣处理,测定在冷胁迫条件下萎锈灵杀菌剂对棉种的发芽率、出苗率、保苗率、棉苗株高、叶片数、干鲜重和光合参数,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萎锈灵对棉花耐低温胁迫的影响。【结果】8.7%萎锈灵处理的种子发芽率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7.0%(25℃)、12.0%(18℃)、18.0%(15℃)和20.5%(12℃),较参比对照分别增加5.0%(25℃)、9.0%(18℃)、12.0%(15℃)和16.4%(12℃)。7.2%萎锈灵处理的出苗率较空白对照增加10.1%,较参比对照增加13.0%、8.7%萎锈灵处理的保苗率较空白对照增加9.1%,较参比对照增加13.2%。7.2%萎锈灵处理的幼苗株高、茎粗、鲜重和干重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8.9%、9.7%、7.4%和25.4%,较参比对照分别增加10.8%、10.7%、8.3%和27.5%。7.2%萎锈灵处理提高了在冷胁迫条件下的棉花幼苗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指标,较空白对照分别增加11.0%、17.0%和9.0%,较参比对照分别增加6.0%、6.0%和5.0%,这些指标差异均达显著水平。7.2%萎锈灵杀菌剂处理增强棉花耐低温冷害胁迫能力的作用效果最好,其次为8.7%萎锈灵杀菌剂。【结论】萎锈灵杀菌剂处理能够增强棉花种子活力,提高了发芽率、出苗率和保苗效果,提高了棉苗耐低温冷害胁迫能力,可促进棉苗光合作用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